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LC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观察组)和芬太尼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予咪唑安定0.04mg/kg、异丙酚1.5—2mg/kg、瑞芬太尼2—4μg/kg(观察组)或芬太尼4μg/kg(对照组),维库溴铵0.1mg/kg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经静脉持续微泵泵注瑞芬太尼0.03—0.2μg/kg·min(观察组),对照组根据手术情况间断追加芬太尼0.05—0.1ms/次,两组均复合异丙酚4-8mg/kg·h维持,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2min、气腹毕和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值。术后记录苏醒时间、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和随访结果。结果瑞芬太尼组在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HR较对照组平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高,术后苏醒时间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是老年患者行LC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治疗经皮射频消融或^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麻醉。探讨其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射频治疗或^125I粒子植入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A组)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B组静注芬太尼1.5μg/kg,两组均以异丙酚微量泵维持麻醉。监护仪记录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min及患者术后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暂停次数。结果:瑞芬太尼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显著短于芬太尼组,异丙酚用量瑞芬太尼组显著少于芬太尼组(P〈0.001)。术中瑞芬太尼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或^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麻醉术中应用微量泵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但需要加强呼吸循环监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鼻内窥镜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行鼻内窥镜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Ⅱ组)。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5~0.1mg/kg、异丙酚2mg/kg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4-6μg/kg,万可松0.1mg/kg、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用异丙酚4-6mg/(kg·h)、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2μg/(kg·h)万可松0.6~0.8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均待手术结束鼻腔填塞碘仿纱条后停止泵入麻醉药。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及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基础值均明显降低(P〈0.05),麻醉维持过程中Ⅰ组收缩压、心率较Ⅱ组收缩压、心率低(P〈0.05),两组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麻醉维持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小,术中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减少了术中出血,且术后苏醒、拔管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瑞芬太尼组(Ⅰ组)和芬太尼异氟醚组(Ⅱ组),每组80例.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瑞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维持.Ⅰ组用持续静脉泵泵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Ⅱ组用芬太尼静注,同时吸入1%~3%的异氟醚.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有显著差异.Ⅱ组在气腹后10min的HR、SBP、DBP及术毕HR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或P<0.01),而Ⅰ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Ⅱ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更优越、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导航手术麻醉中对循环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导航下外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R、N两组,每组30例。导航定位完成后R组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N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诱导前10min(T0)、泵注瑞芬太尼后10min(T1)、20min(T2)、30min(T3)、60min(T4)各时点的SBP、DBP和HR,并记录术中失血量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泵注瑞芬太尼20min后各时点SBP、DBP和HR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基础值(P〈0.05),R组术中失血量低于N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导航手术麻醉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和心率,提供清晰术野,减少术中失血量,不影响苏醒时间,但应避免泵速过快导致循环过度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方法:择期LC手术患者60例,随机等分静吸组和全凭静脉组,两组均以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后做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静吸组用异氟醚吸入,间断辅以芬太尼静注,全凭静脉组将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混合液持续恒速输入.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10min、术毕的SBP、DBP、HR,停止麻醉至拔管的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有显著差异.静吸组在气腹后10min的HR、SBP、DBP及术毕HR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或P<0.01),而全凭静脉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静吸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率低等优点,且无吸入麻醉药的手术室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输注全身麻醉用于胃大部分切除术的麻醉效应。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成R、F两组(n=30)。两组均用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5mg/kg,R组再联用瑞芬太尼2.5μg/kg;F组再联用芬太尼3μg/kg作麻醉诱导。麻醉维持R组为异丙酚80μg/kg.min-1、瑞芬太尼0.08μg/kg.min-1;F组为异丙酚80μg/kg.min-1、芬太尼0.08μg/kg.min-1静脉输注。观察两组病人的术前基础血压、诱导插管后5、15、25min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和病人流泪等项目来判断麻醉的深度,麻醉变浅时加快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的输注速度。结果诱导时两组间观察项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维持中诱导插管后25min时段R组SBP、HR明显高于F组(P<0.01),加快瑞芬太尼用量到0.25μg/kg.min-1时方与F组无差别。结论在与异丙酚复合全麻时,诱导时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等效剂量与镇痛效价相符,但在麻醉维持中瑞芬太尼的用量需大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腹腔镜患者130例麻醉的临床资料。结果: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组内HR、SBP及DBP诱导后与麻醉前比较;插管后与诱导后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插管后和切皮的HR、SBP及DBP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均明显优于芬太尼组(P〈0.05)但是,瑞芬太尼组的术后VAS评分高于芬太尼组(P〈o.05)。结论: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患者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I~Ⅱ级,择期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组(F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FR组用芬太尼4μg/kg,麻醉维持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0.1~0.4μg/(kg·min)泵注.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BP、HR、SpO2、术毕停药至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呼吸抑制、喉痉挛、躁动或哭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FR组在术后苏醒期SBP、HR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R组.结论: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维持可更好地满足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醒恢复快、术后急性疼痛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拔管的影响.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R组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诱导,以瑞芬太尼8 ug/(kg·h),异丙酚1.5 mg/(kg·h)维持;PF组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诱导,以异丙酚1.5mg/(kg·h)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 μg/kg维持.两组均记录术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切皮4个时点的血压、心率值.手术结束后记录术毕至清醒时间和术毕至拔管时间.结果 诱导后PF组SBP高于PR组(P<0.05);插管时PF组SBP、DBP、MAP和HR均较PR组高(P<0.05);切皮时PF组的HR较PR组高(P<0.05),而SBP、DBP、MA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毕至清醒的时间和术毕至拔管的时间PR组要明显短于PF组(P<0.05).结论 与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相比,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能更好地调节麻醉深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11.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117-118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需全麻下行骨科(下肢及髋关节)手术的患者2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130例。A组麻醉诱导(丙泊酚1.0mg/kg+瑞芬太尼1.5μg/kg)、麻醉维持[丙泊酚(4~8)mg/(kg·h)+瑞芬太尼(0.1~0.8)μg/(kg·min)];B组则为麻醉诱导(丙泊酚1.0mg/kg+瑞芬太尼1.5μg/kg)、麻醉维衔丙泊酚(4~8)mg/(kg·h)+芬太尼0.15μg/(kg·min)。分别观察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及术中疼痛反应。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结果插管前后、手术过程中,A组的SBP和DBP值较B组低(P〈0.05);B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所需时间明显较A组长,B组麻醉过程所需丙泊酚的量较A组多(P〈0.05)。两组间拔管后的镇静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均无疼痛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静脉麻醉安全、有效,适用于骨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25)和芬太尼组(F组,n=25),每组25例。R组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1.5mg/kg,瑞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1,异丙酚3~4mg/kg.h-1。F组麻醉诱导:芬太尼3μg/kg代替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持续泵注芬太尼0.03μg/kg.min-1,异丙酚3~4mg/kg.h-1。两组术中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控制呼吸,术毕用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残余肌松剂。观察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R组插管反应明显小于F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较F组平稳;术后呼之睁眼及拔管时间短于F组(P<0.01);F组苏醒延迟4例,再次呼吸抑制3例,R组无。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比较,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安全可行的优点,适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13.
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麻醉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ESS)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行ESS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2μg/kg)。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6 mg/kg),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0.02μg/(kg.min)。观察术中血压、心率、麻醉深度、阿托品、麻黄素、乌拉地尔的使用量,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心率明显减慢(P<0.05)。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显著小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芬太尼组。结论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停止输注后其作用消退快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4.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小玲  王福荣 《西部医学》2010,22(4):676-67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芬在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行髋关节脱住手法复位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芬太尼(F)组,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kg+丙泊酚1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mg/kg,观察SBP,DBP,HR,RR,SpO2的变化,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总量,呼吸抑制发生率,麻黄素阿托品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患者和手术医生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诱导时间相似,R组苏醒时间较F组短,两组丙泊酚总量相似,R组呼吸抑制较F组发生率高,两组用药后SBP,DBP,MAP,HR,SpO2均较用药前下降。恶心呕吐发生率,患者和手术医生满意度两组相似。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髋关节脱住手法复住术苏醒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快,但呼吸抑制较明显,应加强呼吸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治疗经皮射频消融或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麻醉.探讨其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射频治疗或125Ⅰ粒子植入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A组)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B组静注芬太尼1.5μg/kg,两组均以异丙酚微量泵维持麻醉.监护仪记录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min及患者术后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暂停次数.结果:瑞芬太尼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显著短于芬太尼组,异丙酚用量瑞芬太尼组显著少于芬太尼组(P<0.001).术中瑞芬太尼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或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麻醉术中应用微量泵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但需要加强呼吸循环监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病入10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瑞芬太尼组(PR)和异丙酚芬太尼组(PF),每组50例.麻醉诱导用异丙酚(1~2mg/kg)和瑞芬太尼(2ug/kg)或芬太尼(2.5ug/kg),麻醉维持用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2mg·kg·h-1)和瑞芬太尼(0.2ug·kg1·min-1)或芬太尼(0.03ug·k-1·min-1),同时吸入1%异氟醚.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诱导后血压均明显降低(P<0.01),心率减慢(P<0.05),PR组心率减慢持续到术毕(P<0.05),PR组作用强于PF组,术毕苏醒快,拔管早.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优越、安全.  相似文献   

17.
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的效果.方法:选60例要求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瑞芬太尼组)30例,B组(芬太尼组)30例,两组静注异丙酚1.5~2.0mg/kg后A组静注瑞芬太尼0.5μg/kg,B组静注芬太尼0.05mg,术中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追加异丙酚,观察SpO2、HR、SBP的变化,病人的异丙酚用量、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可行走时间.结果:苏醒时间和可行走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异丙酚的用量B组稍高于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具有苏醒快,可行走时间短,镇痛效果满意等优点,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在产科全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蔚  罗东  林雪梅  吕胜  李华凤 《四川医学》2006,27(10):1046-1048
目的应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施行产科全麻,观察其对新生儿和母体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有禁忌证、行剖宫产术患者32例,随机分成Ⅰ、Ⅱ两组,每组各16例。麻醉诱导插管Ⅰ组硫喷妥钠4~7mg/kg+氯胺酮0.5~1mg/kg+司可林1~2mg/kg。Ⅱ组瑞芬太尼1~1.5μg/kg+异丙酚1~1.5mg/kg+司可林1~2mg/kg。麻醉维持1%~2%氨氟醚吸入,0.08%司可林静脉滴注。胎儿娩出后μ组静脉加入芬太尼0.1~0.2mg,必要时间断静脉推注硫喷妥钠;Ⅱ组间断加入瑞芬太尼或/和异丙酚。记录术前胎儿心率、麻醉前、插管后即刻、手术10、20min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子宫收缩情况,术中失血量、术毕至拔管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术中知晓。结果Ⅰ组气管插管后HR、SBP、DBP均较术前增高,与术前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增长率分别为HR27%、SBP22%、DBP21%。Ⅰ组气管插管后HR、SBP、DBP较Ⅱ组高,与Ⅱ组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Ⅰ组术毕到拔管时间较Ⅱ组显著延长(P〈0.01)。其他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全麻使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具有可行性,尤其是适合严重心血管合并症及重度妊高症患者。剖宫产全麻是否常规使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红  沈通桃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25-1827
目的:观察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组(F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FR组用芬太尼4μg/kg,麻醉维持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0.1~0.4μg/(kg.min)泵注。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BP、HR、SpO2、术毕停药至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呼吸抑制、喉痉挛、躁动或哭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FR组在术后苏醒期SBP、HR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R组。结论: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维持可更好地满足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醒恢复快、术后急性疼痛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俊  罗林丽  林雪梅  阮履强 《四川医学》2009,30(7):1021-102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门诊宫腔镜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0.75μg/kg+异丙酚2mg/kg;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mg/kg。术中间断推注异丙酚维持麻醉,于术毕前2min停药,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及异丙酚用药量;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术中VAS评分和停药后改良OAA/S镇静评分。结果R组意识消失时间和苏醒时间较F组明显缩短,R组与F组相比异丙酚用药减少约30%(P〈0.05);F组与R组比较平均动脉压(MAP)较基础值明显降低,R和F组呼吸暂停发生率分别为4%和24%(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3,4,5min改良OAA/S评分R组明显高于F组(P〈0.05);但术中VAS评分和苏醒期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无痛宫腔镜术中应用。具有麻醉起效快、苏醒快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更适于门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