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措施。方法 将颅脑损伤后机械通气在24h以上125例患,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组定期进行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敏感抗生素配制成溶液(敏感性生素+α-糜蛋白酶),每隔2h气内滴入5ml,配合全身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分析两组VAP发生率,常见菌群及预后。结果 试验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性差异。常见菌群80%以上为革兰氏阴性(G^-)杆菌和20%为革兰氏阳性(G^ )球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胸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结论 在预防和治疗VAP时,应重视病原苗培养和药敏结果,严格无菌操作留取痰标本送培养及药敏试验,加强抗生素疗效及副作用观察,对提高患生存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何爱娣 《临床医学》2005,25(7):66-6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情况下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单纯颅脑损伤,GLASGOW评分8~10分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0例及肠外营养组8例,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结果氮平衡、营养指标肠内营养组优于肠外营养组,其住ICU时间及患者耐受均为肠内营养组占优势。结论对于单纯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格拉斯哥评分8~10分的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且费用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12月收治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以预防VAP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2015年1—6月收治采用常规护理的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排痰情况、口腔情况、VAP的发生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排痰量,口腔异味、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以及VAP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GCS预后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排痰效果,降低VAP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568-4569
探析改良口腔护理运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选择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冲洗+棉球擦拭口腔护理法,而观察组则运用负压吸引+生理盐水冲洗+牙刷蘸取过氧化氢刷牙法,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护理前,两组的CPI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PIS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牙菌斑指数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改良口腔护理,可以对牙菌斑的形成进行抑制,去除口腔异味,避免发生口腔溃疡,缩短通气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中枢抑制和做肺通气功能障碍,由于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差,低氧血症与脑细胞继发性损伤之间的恶性循环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成功应用,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逐步提高。作者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方法,研究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近5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干预治疗的结果,探讨机械通气的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部分需用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体液及电解质失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对此类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修复组织,恢复肌肉的功能,有利于脱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1]。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部分需用机械通气来维持呼吸,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体液及电解质失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对此类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修复组织,恢复肌肉的功能,有利于脱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1].  相似文献   

8.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余莉  曾劲松 《护理研究》2002,16(3):134-136
为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将98例颅脑损伤病人(GCS评分3分-8分)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入院时即刻使用机械通气;B组(58例)则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时才使用机械通气,监测机械通气前后呼吸指标(PaO2,R,PaCO2,SaO2)变化及两组预后情况。结果:B组有48例(82.8%)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并使用呼吸机;两组机械通气前后呼吸监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GOS预后判断,A组预后优于B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缺氧症状,正确合理地应用呼吸机,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纠正损伤后低氧血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静 《天津护理》2006,14(2):107-10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一段时间内呈昏迷状态,有误吸、排痰不畅、肺部感染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因素导致患者缺氧,经过气管切开及鼻导管吸氧仍不能改善缺氧状态的患者需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在应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仍经常发生突发或非突发低氧血症,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89  相似文献   

10.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中枢抑制和/或肺通气功能障碍,由于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差,低氧血症与脑细胞继发性损伤之间的恶性循环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成功应用,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逐步提高。作者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方法,研究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近5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干预治疗的结果,探讨机械通气的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神经外科NICU病房2000年3月~2005年3月应用机械通气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在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适时吸痰时机。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定时组 3 0例定时吸痰 ,按需组 3 2例按需吸痰 ,观察 2组机械通气 3d内吸痰次数及每次吸痰后 2、4、6、8、1 0min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气道压力、潮气量、收缩压的变化。结果 :定时组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明显多于按需组 (P <0 .0 1 ) ;而 2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心率、气道压力、潮气量、收缩压的变化趋势相同 ,且 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按需吸痰与定时吸痰效果相同。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 ,应选择“按需”而非“遵医嘱”或“按时间”方法进行吸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法,以减少口腔炎及机械通气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将81例ICU重型颅脑损伤并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儿童牙刷蘸取过氧化氢刷牙+生理盐水冲洗+负压吸引法,对照组采用棉球擦拭+冲洗的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异味、口腔溃疡、牙菌斑指数及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异味、口腔溃疡、牙菌斑指数及VAP发生率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法能有效地去除口腔异味、预防口腔炎及口腔溃疡的发生,抑制患者牙菌斑的形成,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伤后使用机械通气(26例);B组伤后予以吸氧而未使用机械通气(26例)。进行两组间呼吸监测指标(PaO2、PaCO2、SaO2)、机械通气前后呼吸监测指标以及预后的对比分析。结果A组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指标较B组有明显改善。A组在使用机械通气前后各呼吸监测指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按GOS预后判断,A组生存质量优于B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改善重型颅脑伤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或术后早期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辅助氧供,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在使用呼吸机前、后的变化。结果PaO2、PaCO2、SaO2、HR前后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本组死亡4例,自动出院4例,其余出院患者21例半年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0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掌握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时机和适应证,并合理选择通气模式、预防呼吸机并发症,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给患者带来许多生理和心理的不适与痛苦,因此,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机械通气的颅脑损伤患者适时吸痰的指征。方法:观察护士吸痰所选择的指征及吸痰对病人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次数、心率(HR)、气道压力、潮气量、血压(BP)的影响。结果:吸痰在一定时间内导致病人饱和度下降、呼吸增快、心率增快、气道压力上升。结论:根据病人的痰鸣音,气道压力升高和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指征适时吸痰是保持机械通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在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神经源性肺水肿 (neurogenicpulmonary edema,NPE)是颅脑损伤后的严重继发性疾病 ,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我院 1998年 4月—2 0 0 3年 3月收治的严重 NPE2 8例 (占同期颅脑损伤患者的 1.8% )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8例患者中男 17例 ,女11例 ;年龄 2 3~ 6 1岁 ,平均 4 1.8岁。原发病在入院时经头颅 CT或 MRI确诊 ,其中弥漫性轴索损伤 9例 ,脑挫裂伤 12例 ,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血肿 7例 ,其中合并脑干伤 2 1例。全部病例均存在意识不清或昏迷 ,格拉斯哥昏…  相似文献   

20.
何鸣  郑坚  王梅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1):1199-1199
重型颅脑外伤已被证实是有合并下丘脑损伤并导致激素异常分泌,后使多数脑外伤患临床上病程出现延长以及病情的恢复受到阻碍。本组研究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应用重组生长激素(rhGH)临床效果,探讨rhGH在逆转蛋白分解代谢,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