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池州市南湖黑臭成因分析后,针对性地提出工程治理的措施,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统筹处理初期雨水污染问题,系统运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增强水动力、生态修复等技术措施治理南湖黑臭水体,利用模型分析整治后南湖水体有效流动区域可达75%,通过定量计算验证整治后可消除外源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工程实施后南湖水体消除黑臭,水生态恢复,实现南湖长效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黑臭水体问题益发严峻,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感官认知,威胁了水质安全。本文归纳了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分析了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温度、溶氧量、径流量等对黑臭水形成的影响,总结了城市水体的常见污染源,从物理、化学、生物-生态三方面概括了国内现有的治理黑臭河流的技术方法以及研究动态,以期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科学系统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调研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成因,综述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案例,展示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综合运用效果,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黑臭水体的成因分析与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研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成因,综述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案例,展示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综合运用效果,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敏  左倬  王嘉伟 《净水技术》2021,40(12):97-106
通过物理结构修复、水质生态净化、生物群落恢复3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上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及要点.目前,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物理结构修复主要涉及河道平面调整、断面设置、微地形塑造、生态护岸建设、硬质护岸改造等技术;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浮床技术、微生物净化技术、曝气增氧技术及其他新型的集成技术;生物群落恢复技术主要涉及陆域生态措施、水生植物恢复构建、水生植物投放等相关措施.文中旨在全面总结各类技术的同时概括其技术要点,为构建完善的黑臭水体治理体系、规范上海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巩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成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黑臭水体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与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在如火如荼进行。本文对黑臭水体成因以及治理措施作一系统性的阐述,以期使后期黑臭水治理更高效、快速、彻底,尽快改善城市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7.
对池州市南湖黑臭水体整治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治理后的居民满意度进行调查.文章从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治理方案以及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目前南湖水体整治项目已经完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W类水标准.人工湿地公园植物生长良好,植被覆盖率高,运行稳定.周边居民对...  相似文献   

8.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随着经济发展愈演愈烈,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汉阳区连通渠为典型的城市黑臭水体,采取清淤疏浚、岸边整治、生态治理等措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整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告别黑臭污染,后续需保持治理常态化机制,避免水体返黑返臭。  相似文献   

9.
在比较3种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黑臭河道水体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的基础上,阐述了MBR膜法、高级氧化技术、阿科蔓生态基技术、矿化还原治理技术等黑臭河治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现状,以及预估米拉碳纤维水质净化技术和MSC工法在未来黑臭河治理中的走向,并对黑臭河治理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应以建立和恢复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结构为原则,将一些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经过整合改进与不断创新,借鉴并融合成为综合性的"化学+物理吸附+生物(或微生物)修复"综合技术;充分重视并利用多介质的修复技术、低维纳米材料的矿化还原技术、碳纤维水质净化技术+MSC工法等,并结合零直排、雨污分流、海绵城市等工程措施进行黑臭河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治理黑臭水体亟不可待。水体黑臭的成因较为复杂,是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以及其他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针对黑臭水体,笔者认为技术上采用外源阻断、内源控制、生态净化、活水富氧等方法,采用PPP模式推进治理,实现资金利用和水体水质持续改善双赢的局面,具有较好的推广作用。此外,随着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兴起,将在黑臭水体修复领域拥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城市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还应高度重视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解决黑臭水体的问题,这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结合了平凉市中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对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不断提高治理黑臭水体水平,维护我国城市的环境,从而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1])。磁加载和磁分离水质净化技术在20 min以内能快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磷以及其他污染物,技术装置占地面积小,简便易行,运行成本低,能达到快速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的目的,符合河涌黑臭治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2])。  相似文献   

13.
《广东化工》2021,48(4)
目前,关于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黑臭水体层面,对农村黑臭水体研究的技术支撑力量不足。为了积极响应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进程的要求,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补齐农村水生态环境整治突出短板,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黑臭水体成因,探讨不同污染情况下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进一步提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议,为后续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0年第四季度广州市197条黑臭水体已全部达到长制久清,然而部分河涌水质仍需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分析了2020年广州市35条重点河涌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并指出水质指数比水质类别更适合表征河涌水质变化情况。未来水质监测应结合新技术,如无人船测绘技术和多光谱无人机黑臭水体识别技术,以提高河涌水质监测和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黑臭水体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共同面临的污染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形成机理和治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城市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形成机理,结合案例介绍了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和国内外治理情况,对今后黑臭水体治理思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市黑臭水体现状及治理情况为原型,提出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及治理存在的问题。列举当前广州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工程案例,分析研究案例采用的治理技术,深度剖析水体治理机制及优缺点,以期为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及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城市水体黑臭已成为我国城市水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简单阐述了城市水体"黑"和"臭"的成因,对黑臭水体主要治理技术进行总结,包括清淤疏浚、底泥原位处理、曝气增氧、植物修复、旁路处理和活水补水等。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需"一河一策",多管齐下,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市黑臭水体成为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黑臭水体必须深入分析黑臭水体成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路线和措施。本文分析了黑臭水体的主要形成原因,并介绍了黑臭水体整治措施,以期为各地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阳主排洪渠是海沧区新阳工业区的主要河道,外连马銮湾海域,2018年前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河段底泥上浮、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及城市生态平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是一项长久性的系统工程,本次黑臭水体治理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主要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在完成排口截污、清除河道底泥以改善现有水质现状的条件下,建设生态修复工程重构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平衡及水体自净能力。以新阳主排洪渠综合整治为例,探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殿权  金鹏  李旭光 《辽宁化工》2020,49(7):885-888
随着城市工业发展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城市河流黑臭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面临的困境。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本文首先对城市黑臭水体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