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西莪术多糖(CK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联合腹腔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 mg·kg-1)的方法诱导T2DM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模型组,CKP低、中、高剂量组(0.5,1.0,2.5 g·kg-1),另取10只正常大鼠设为正常组。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6周;模型组和正常组则ig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6周后,空腹检测大鼠血糖(FBG),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水平;通过观察胰腺HE染色及胰腺免疫组化;检测胰岛β细胞Fa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TG,TC水平明显增高,且胰腺Fas蛋白表达增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CKP给药组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TC和TG水平;减少胰腺Fas蛋白表达,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P0.05,P0.01)。结论:广西莪术多糖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参芪复方对GK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GK大鼠(Goto-Kakizaki wister rats)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月龄SPF级雄性GK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参芪复方低、高剂量组,并另设正常Wister大鼠对照组。连续灌药4周后,TUNEL染色观察各组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AI),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各组大鼠胰岛β细胞Caspase-3阳性物质积分光密度。结果:模型及低剂量组β细胞AI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各治疗组AI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β细胞AI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1)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低剂量组胰岛Caspase-3积分光密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Caspase-3积分光密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和低剂量组(P<0.01),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复方能够抑制GK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其抑制β细胞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参芪复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GK大鼠(Goto-Kakizaki wister rats)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4月龄SPF级雄性GK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参芪复方低、高剂量组并另设正常Wister'大鼠对照组.连续灌药4周后,TUNEL染色观察各组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AI),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各组大鼠胰岛β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物质积分光密度.结果 模型及低剂量组β细胞AI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各治疗组AI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高剂量及二甲双胍组∞细胞AI显著降于低剂量组(P<0.01)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及低剂量组胰岛iNOS阳性物质积分光密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iNOS积分光密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复方能够抑制GK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其抑制β细胞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芪复方调控PI3K/AKT/mT OR信号通路,对糖尿病GK大鼠胰岛功能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建立由高脂饲料喂养的糖尿病GK大鼠模型。实验分4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于灌胃后每周1次测一日内8:00,10:00,14:00,16:00,18:00时血糖水平,并用血糖稳定性指标(MBG、SDBG、LAGE)量化各组血糖稳定性;检测胰岛素、胰高血糖素,TUNEL法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参芪复方组可减少大鼠血糖波动,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调控胰岛β细胞凋亡相关的PI3K/AKT/mT OR信号通路基因。结论具有养阴益气活血功效的参芪复方可调控PI3K/AKT/mT OR信号通路,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改善胰岛功能,达到调节血糖稳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芪复方对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大鼠血糖稳态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复方组和西格列汀组,每组10只,均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血糖波动模型;10只Wistar大鼠设为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4周。造模成功后参芪复方组给予参芪复方浸膏1.44g/(kg·d)灌胃,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片悬液16mg/(kg·d)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5ml/(kg·d)灌胃,均连续8周。大鼠尾静脉取血,测1日内8:00、10:00、14:00、16:00、18:00 5次血糖水平,计算一日血糖平均水平(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的标准差(SDB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组织生物钟相关基因Id 2、Usp 2、CRY1、DBP mRNA表达;运用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属水平分布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MBG、SDBG升高,模型组和参芪复方组LAGE亦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复方组和西格列汀组大鼠MBG、SDBG、LAGE均降低(P0.01),西格列汀组在降低SDBG、LAGE方面优于参芪复方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sp 2、CRY1 mRNA表达及丁酸菌属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复方组和西格列汀组大鼠Id 2 mRNA表达降低,Usp2、CRY1 mRNA表达升高,拟杆菌属、丁酸菌属水平亦升高(P0.05或P0.01);各组DBP mRNA表达、布劳特氏菌属和罗氏菌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复方可能通过调节血糖波动模型大鼠胰腺组织生物钟相关基因的表达及肠道菌群菌属的分布,从而调节血糖稳态。  相似文献   

6.
参芪复方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心肌TGF-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参芪复方时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心肌TGF-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IH及RTPCR方法检测GK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结果 模型组心肌TGF-β1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1),参芪复方低、高剂量组大鼠的TGF-β1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 结论 降低TGF-β1 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可能是参芪复方保护糖尿病心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腺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7,p6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 mg·kg-1ip建立T2DM大鼠模型,15只雄性SD大鼠设为正常组正常饲料喂养,75只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STZ腹腔注射,根据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津力达组(JLD),通心络胶囊组(TXL),联合用药组(JT),吡格列酮组(PLZ),JLD组于模型成功后给予津力达颗粒(3.0 g·kg-1·d-1),TXL组于模型成功后给予通心络胶囊(0.4 g·kg-1·d-1),JT组于模型成功后给予津力达颗粒(3.0 g·kg-1·d-1)加通心络胶囊(0.4 g·kg-1·d-1),PLZ组于模型成功后给予吡格列酮(10 mg·kg-1·d-1),连续ig 6周后,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以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胰腺组织Beclin-1,Atg7,p6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减轻,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降低,胰腺组织Beclin-1,Atg7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6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胰岛功能指数升高,Beclin-1,Atg7表达升高,p62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JLD,TXL组比较,JT组Beclin-1,Atg7表达升高,p62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可以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其作用可能与促进胰岛自噬有关,而维持胰腺组织自噬水平可能是延缓糖尿病进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地锦草对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溶液(80 mg·kg-1)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悬浊液25 mg·kg-1·d-1),地锦草低、中、高剂量组(59,118,236 mg·kg-1·d-1),连续给药14 d后,观察其血糖、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锦草各剂量组小鼠体重下降不明显(P0.05);与给药前及模型组比较,地锦草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血糖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锦草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胰腺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均升高(P0.05),MDA的含量降低(P0.05),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地锦草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弱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的损伤,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参芪复方减少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的内在机制。方法? 30只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适应性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复方组(参芪组)和西格列汀组(西药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组。参芪复方组给予参芪复方浸膏灌胃,西药组给予西格列汀混悬液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服,连续给药8周。药物干预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并根据体重变化及时调整灌胃量,每周1次测1日内8:00、10:00、14:00、16:00、18:00 5个时间点的血糖情况,计算每日血糖平均水平(MBG)、每日平均血糖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实验第8周处死大鼠,采集血液标本,采用放免法和ELIS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水平。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DNA结合抑制剂2(Id2)及泛素特异性加工酶2(Usp2)水平,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Id2、Us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造模期间,各组GK大鼠随着周龄增长,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缓,动作缓慢的现象,参芪组能改善GK大鼠多食、多饮现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NS水平、Usp2 mRNA表达水平降低,GC、MBG、SDBG、LABG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INS水平升高,GC水平降低(P<0.01);参芪组、西药组Usp2 mRNA表达升高,MBG、SDBG、LABG及Id2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同时参芪组GC、SDBG、LABG水平高于西药组(P<0.01)。结论?参芪复方可能通过调节生物钟相关基因Id2、Usp2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双益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实验,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养加25 mg·kg~(-1)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灌胃(ig),85 mg·kg~(-1)],双益方高、中、低(ig,2 000,1 000,500 mg·kg~(-1))剂量组。进行双益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体重,饮食量,饮水量,二便情况,血糖,糖耐量测定(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胰岛素等指标的检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蛋白激酶(Akt),磷酸化的蛋白激酶(p-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磷酸化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骨骼肌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磷酸化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双益方可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Hb Alc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缓解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饮食量多、饮水量多、二便量大及体重减轻的状况(P0.05,P0.01),降低血清胰岛素、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及随机血糖(P0.05,P0.01),其中双益方高剂量组药效较好;双益方可显著升高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骨骼肌p-IRS-1,Glut4的表达(P0.01,P0.05);双益方可显著升高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p-Akt的表达,显著降低PTP1B,p-GSK-3β的表达(P0.01,P0.05)。结论:双益方可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糖代谢紊乱,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骨骼肌PI3K/Akt,肝脏Akt/GSK-3β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该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桑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桑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抗氧化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 kg-1)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后随机分成模型组、桑叶总黄酮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桑叶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分别ig给药50,100,150,1.8mg·kg-1.d-1,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服相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5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和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末端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法(TUNEL)加免疫组化法测定胰岛β细胞凋亡率.结果:桑叶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胰腺组织MDA,提高SOD,GSH-Px(P<0.05或P<0.01),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P<0.05或P<0.01),降低胰岛细胞凋亡率(P<0.05或P<0.01),并能降低FBG,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或P<0.01),以150 mg·kg-1最为明显.结论:桑叶总黄酮能改善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缓解胰岛β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胰敏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糖胰敏治疗T2DM的药效机理.方法:采用小剂量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热量饲料喂养建立T2DM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T2DM模型组、糖胰敏大、中、小剂量组、西药达美康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开始定期动态地监测血糖变化,治疗4周后检测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胰岛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胰岛β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大鼠血糖开始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糖胰敏大剂量组大鼠血糖明显降低;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糖胰敏组大鼠血糖、血甘油三酯(TC)、血总胆固醇(TG)、游离脂肪酸(FFA)均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胰岛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糖胰敏治疗组胰岛数量及胰岛内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胰岛素阳性表达显著增强.胰岛细胞凋亡明显减弱.结论:中药复方糖胰敏能够有效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机理可能为调节糖脂代谢,降低糖毒性、脂毒性,减少胰岛细胞凋亡,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有效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芪复方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心肌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IH及RT-PCR方法检测GK大鼠心肌CTGF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模型组心肌CTGF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1),参芪复方低、高剂量组大鼠的CTGFmRNA表达及其蛋白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结论:降低TGF-β1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可能是参芪复方保护糖尿痛心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βRⅡ)及人信号转导分子7(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抵当汤及其拆方的干预作用。方法:105只SD雄性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分为模型组、抵当汤干预组、水蛭虻虫组、桃仁大黄组和缬沙坦组,以12只正常SD雄性大鼠作为正常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8周末,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TGF-βRⅡ及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细胞肥大,炎症细胞浸润较明显,心肌TGF-β1及TGF-βR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Smad7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可以明显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抵当汤明显下调大鼠心肌TGF-β1蛋白及TGF-βR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Smad7蛋白表达(P0.05,P0.01)。拆方组大鼠与糖尿病模型大鼠组比较,TGF-β1蛋白下调,心肌组织损伤也有好转,但均不如全方明显。结论:抵当汤可减缓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糖尿病大鼠心肌中TGF-β1和TGF-βRⅡ蛋白表达,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有关,同时表明,抵当汤全方对DCM病变的防治作用优于拆方,"泻热化瘀通络"治法与抑制TGF-β1/Smad7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脾胰同源"应用养阴益气活血法观察参芪复方对糖尿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建立由高脂饲料喂养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大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芪复方组,西药西格列汀组,各组灌胃8周。实验期间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在灌胃的第4周每周1次测定1日内5个时间点的血糖情况,并计算MBG、SDBG、LABG值。灌胃8周后处死GK大鼠,检测各组血脂水平、CRP、血清胰岛素、血清胰高血糖素、血清GLP-1,对腹主动脉及胰腺组织进行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参芪组一般状况优于模型组,血糖波动方面,每日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和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值优于模型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以及C反应蛋白(CRP)较模型组降低,但与西药组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INS)与胰高血糖素(GC)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GLP-1较模型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病理方面,参芪组腹主动脉和胰腺切片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结论应用参芪复方可以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GK大鼠的一般状态,提高GLP-1的浓度,控制血糖的波动幅度;且可以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CRP,减轻模型GK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GK大鼠肾核转录因子κBmRNA(NF-κB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随机血糖≥11.1 mmol.L-1的GK大鼠40只随机分为雷米普利组、参芪复方高剂量组、参芪复方低剂量组、模型组等4组,设正常SD大鼠10只为空白组。灌胃8周后,取大鼠右肾,以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参芪复方高剂量组GK大鼠肾NF-κBmRNA表达下降,和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复方高剂量能够抑制NF-κBmRNA表达,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芪复方对2型糖尿病骨骼肌损害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8只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复方组及西格列汀组,每组6只;另设Wistar大鼠6只为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饮食连续8周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同时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均按5 ml/(kg·d)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参芪复方组按1.44 g/(kg·d)给予参芪复方浸膏灌胃,西格列汀组按16 mg/(kg·d)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混悬液灌胃。试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取腓肠肌称取湿重并观察其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腓肠肌p70s6k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血清IGF-1水平及p70s6k1蛋白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病理观察发现腓肠肌细胞萎缩,有较大面积水肿,肌间淋巴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西格列汀组及参芪复方组大鼠腓肠肌湿重、IGF-1含量及p70s6k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病理观察未见明显肌细胞萎缩、水肿,炎细胞浸润少。西格列汀组与参芪复方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复方可减轻糖尿病骨骼肌损害,其可能机制是减少炎性因子含量,升高血清IGF-1水平,从而维持骨骼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模型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3蛋白(Smad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美国XStrahl小动物精准放疗辐照研究平台(SARRP),实施单次20 Gy双侧肺野照射建立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苦参注射液组(5 g·kg~(-1)),地塞米松注射液组(0.5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连续腹腔注射4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免疫组化(IHC)检测小鼠肺组织E-钙粘蛋白(E-cadhere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组小鼠肺组织中TGF-β_1,Smad3,GSK-3β和β-catenin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组小鼠肺组织中TGF-β_1,Smad3,GSK-3β和β-catenin通道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系数显著升高(P0.01),且小鼠肺脏出现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水肿、充血,肺泡结构破坏,部分肺泡萎缩。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组小鼠肺脏炎症细胞浸润及肺间质病变减轻,小鼠肺组织E-cadheren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小鼠肺组织Vimentin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TGF-β_1,Smad3,GSK-3β和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地塞米松注射液组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小鼠肺部病理形态学改变相仿,E-cadheren,Vimentin,TGF-β_1,Smad3,GSK-3β和β-catenin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改善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小鼠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的TGF-β_1,Smad3,GSK-3β和β-catenin mRNA及通道蛋白表达,进而促进E-cadheren表达、抑制Vimentin蛋白表达,最终抑制EMT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GK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随机血糖≥11.1 mmol/L的GK大鼠40只随机分为雷米普利组、参芪复方高剂量组、参芪复方低剂量组、模型组4组,设正常SD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灌胃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脂(TG、TC)、肾脏PPAR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参芪复方对糖尿病肾病(DN)GK大鼠肾核转录因子κB( NF - κB)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随机血糖≥11.1 mmol·L-1的GK大鼠40只随机分为雷米普利组、参芪复方高剂量组、参芪复方低剂量组、模型组四组;设SD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灌胃8周后,测定大鼠空腹尾静脉血糖(FPG)、血清白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肾NF - 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参芪复方高剂量组GK大鼠肾NF - κB表达下降,和模型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 - κB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参芪复方高剂量能够抑制NF - κB的表达,可能是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