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船舶打捞技术的发展,常规的沉船打捞技术已不满足当前的需求。12000t打捞船是国内首艘采用拉力千斤顶抬浮力打捞技术的打捞船,不同于常规的采用大型起重设备来实现打捞的打捞船。由于需满足不同作业工况的规范要求,该船的结构强度要求特殊,根据打捞船受力特点,利用有限元对总纵强度和局部强度分别校核,对打捞设备处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加强该处结构。采用总纵强度直接计算和局部强度直接计算法保证了船舶结构满足强度要求,分析结果可供类似的船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整体打捞"夏长"轮沉船为例,给出大吨位沉船起浮过程的控制条件,提出应用GHS软件建立沉船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出沉船打捞起浮过程中货舱及压载舱不同排压水方案、艉部起浮吊力增减等不同工况下,沉船总纵强度、剪切强度及浮态的变化情况,据此得到最优起浮排压水及起浮吊力设计方案。沉船起浮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数据高度吻合,证明数值模拟方法正确。  相似文献   

3.
"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是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承担的一项整体打捞吨位、打捞难度均属世界前列的大型综合打捞工程。工程中并未采用沉船扳正后再起吊出水这一常规整体打捞方式,而是人性化地提出并成功应用了钢梁托底的整体抬吊打捞方案,并创造性地通过浮吊船起吊沉船船首,解决了在沉船下方安装托底钢梁这一打捞方案中的关键性难题。为了对船首起吊这一独特的吊装作业方案设计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精细、全面的计算分析。论文主要介绍了"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中的船首起吊作业的静态分析和水动力动态分析方法,得出相应的起吊吊力、船舶运动等相关数据;并与实际作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起重船是沉船打捞作业的主力装备之一,其在水上作业的安全性需要高度重视。为了更加准确、有效地评估起重船打捞作业安全性,本文考虑起重船压载水分配以及沉船耦合作用对起重船运动响应的影响,并基于多体水动力学软件AQWA对沉船起吊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1000t全回转起重船"长天龙"号在沉船打捞作业中的运动响应,提出了一种起重船起浮沉船的打捞作业安全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5.
《航海》2017,(6)
在举世瞩目的"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中,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创造性地应用了托底钢梁打捞方法。该方法是将一组托底钢梁垫在沉船之下,打捞时起吊力作用于托底钢梁而非直接作用于沉船上。因此,该方法对沉船船体结构破坏较小,能够实现业主方提出的整体打捞并尽量避免船体破坏的要求。该文对"世越"号打捞工程托底钢梁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托底钢梁结构和沉船结构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为以后打捞工程中应用类似打捞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锋 《水运管理》2009,31(8):26-29
通过对宁波海事局新监管模式运行情况的评估,发现沉船(物)打捞作业的海事监管工作未达到内设职能部门理顺关系、为管理相对人服务便利的监管模式改革的初衷,为解决该矛盾,通过对沉船(物)打捞海事法律法规的梳理和海事监管现状的分析,提出沉船(物)打捞海事监管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完善监管效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浮式起重船打捞沉船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打捞方法,该方法的作业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技术覆盖面较广。本文针对浮式起重船打捞沉船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8.
封舱打气作为沉船打捞的重要手段,其操作风险也相对较大。沉船在上浮过程中,若舱室泄压不够及时,将严重影响沉船打捞安全。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对沉船离底后自由上浮时间进行分析,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CFX对舱室泄压情况进行数值仿真,对上浮过程中舱室泄压情况进行全过程仿真模拟,结合工程实际经验,设计的泄压孔能满足沉船起浮过程保障船体结构安全性的要求,且满舱气时泄压速度最快;研究成果可为沉船打捞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沉船事故或者海难的发生,需要救捞系统快速制订出一套有效的沉船救助或者打捞方案。对于某些大型沉船的打捞,采用整体起吊的方式打捞,由于自身重量较大,起吊时,钢缆会损伤船体,受损后的船体结构强度比较弱,需要快速有效的评估船体结构强度方法,有限元(FEA)法是分析结构强度的常用方法。本文将有限元法与含损伤船体结构强度评估相结合,为沉船打捞提供一种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广东造船》2015,(1):48
2015年1月29日,太仓"11·8"事故沉船"新锦盛"轮被成功打捞出水,太仓黄金水道通航秩序恢复正常。此次打捞作业是长江航段有史以来第一次对船长达120米的沉船进行整体打捞作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沉船"新锦盛"轮船长119.8米,2014年11月28日因碰撞事故在长江#6-#7号浮之间上水主航道沉没,事故中6名落水人员全部被太仓海事局救起。该轮沉没时满载黄沙,沉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际抢险打捞技术大吨位、大深度、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及传统方法难以完成深水条件下大吨位沉船打捞作业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大吨位液压链式提升技术。该技术通过对链条、夹持机构、液压补偿方式等方面的研制,突破了传统液压提升方法在行程限制和波浪补偿上的缺失。本文主要对各系统原理和关键设计进行了介绍,分析探讨了该技术在打捞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为以后大吨位沉船打捞作业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文中对今年生效《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国当今沉船打捞立法和实践情况,分析出我国目前不适合加入该公约,在沉船沉物打捞立法中可以借鉴《公约》内容,从而有效地保护我国海洋环境和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关于沉船沉物打捞清除方面的立法不完善,打捞清除费用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实现。本文对沉船沉物打捞清除费的实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我国如何建立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基金,以供此领域的立法和实践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从法理的角度对沉船应急打捞过程中的法律适用做了相关梳理,对相关法律法规在沉船应急打捞中的适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沉船应急打捞需要遵循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沉船打捞作业中监测终端多、打捞现场视频采集难等问题,开发沉船打捞集成监测及虚拟仿真系统,利用PLC和网络爬虫方法分别采集作业现场各种传感器数据和海洋环境预报信息,通过组态王软件将数据集成并实时上传至数据库中,在虚拟平台Virtools Dev5.0中设计打捞现场工况,依靠Virtools server整合数据库技术实时读取数据并驱动虚拟模型运动。测试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可在监测平台上集成各种监测数据,实时再现打捞过程,可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监测打捞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将被动式深沉补偿系统应用到沉船抬撬打捞方法当中,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由于风浪流对抬浮驳船的作用造成的动态载荷,从而有效地控制所有抬吊索具处于安全载荷以内,不至于发生索具断裂现象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本文以采用加入了深沉补偿系统的沉船抬撬法而成功完成世越号沉船的打捞作为案例,对升沉补偿系统如何应用于沉船抬撬打捞中,如何进行升沉补偿系统的静态性能计算,如何实验测试升沉补偿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以及在实际抬撬作业当中升沉补偿系统的实施要点均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沉船沉物,是指沉没于沿海水域或内河通航水域的船舶、设施及其设备和其他落水物体。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影响安全航行、航道整治和有潜在爆炸危险的沉船沉物,以及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沉船沉物,应当进行打捞清除。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系统的关于沉船沉物打捞的的规定,尤其是缺乏程序方面的规定,实践中沉船沉物打捞问题成为困扰海事部门进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题。以下笔着试图从管理角度对沉船沉物打捞有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原 《水运管理》2007,29(11):27-29
为解决国内沉船沉物打捞清除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处理实务时的纠纷,通过对国内有关法律法规条文的对比分析,认为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1)打捞与清除概念混淆;(2)现有法律法规仅涉及强制打捞而未涉及商业性、指令性和救助性打捞;(3)打捞清除费用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在对比分析现今最主流的两种保障沉船沉物打捞清除费用支付方式后,认为建立沉船沉物打捞清除基金制度是保障打捞清除费用支付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丹华 《水运管理》2007,29(1):31-34
针对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长期存在的沉船沉物强制打捞问题,以我国法律规定和相关国际公约为依据,结合国际航运实践分析落实沉船沉物强制打捞费用的若干可行方式,对不同方式的利弊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尽快修订和完善沉船打捞清除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更明确大型抬浮力打捞工程船的应用前景,概述打捞工程船分类,从打捞作业和市场经营两个角度对大型抬浮力打捞工程船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抬浮力打捞是传统打捞方式的有力补充,大型抬浮力打捞工程船通过液压千斤顶提升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大吨位沉船打捞能力,同时,大型抬浮力打捞工程船在大型货物运输和海洋工程领域也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