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吴天秀  廖进民  刘珊  陈艳  黄连芳  陈文双 《广东医学》2012,33(13):1883-1886
目的 观察仙珍骨宝对去卵巢大鼠腰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SHAM、OVX、OVX+DES、OVX+仙低、OVX+仙中和OVX+仙高组6组,每组10只.SHAM组大鼠仅行假手术,OVX、OVX+DES、OVX+仙低、OVX+仙中和OVX+仙高组行去卵巢术.术后休息2 d后,SHAM组和OVX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OVX+DES、OVX+仙低、OVX+仙中和OVX+仙高组大鼠分别灌胃己烯雌酚[5 mL/(kg·d)]、低剂量(25%)仙珍骨宝、中剂量(50%)仙珍骨宝和高剂量(100%)仙珍骨宝.持续3个月后,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方法观察大鼠腰椎的动态参数和静态参数.结果 (1)与OVX组比较,OVX+仙低、OVX+仙中和OVX+仙高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均增加(P<0.05),但3组的%Tb.Ar、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分离度均未达到SHAM组水平.(2)与OVX组比较,OVX+仙低和OVX+仙高组的每毫米破骨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与OVX组比较,OVX+仙低、OVX+仙中和OVX+仙高组的骨小梁荧光标记周长百分数和单位骨小梁周长骨形成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仙珍骨宝通过降低去卵巢大鼠的高转换来增加腰椎骨量.  相似文献   

2.
段永宏  郭飞  厉孟 《医学争鸣》2007,28(10):881-884
目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雷诺昔酚(RAL)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松质骨中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月龄未经产雌性二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去势 (OVX)组、去势 雷诺昔酚(OVX RAL)组.OVX RAL组大鼠术后第2日开始给予雷诺昔酚灌胃.术后20 wk处死各组大鼠,对各组大鼠不同部位骨密度(BMD)进行检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各组大鼠松质骨切片TNF-α表达图像进行分析,观察RAL对OVX大鼠腰椎松质骨中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① DVX组与SHAM组相比较,TNF-α表达的灰度值降低(P<0.01);RAL组较OVX组灰度值升高(P<0.01),表明OVX大鼠松质骨中骨小梁周围及髓腔内TNF-α表达阳性细胞数多于SHAM组;而经RAL治疗后的去卵巢大鼠骨小梁周围及髓腔内TNF-α阳性表达减弱.②与SHAM组相比,OVX组股骨近端、股骨干、腰椎BMD降低(P<0.01);RAL治疗组各部位BMD高于OVX组(P<0.05),接近SHAM组水平(P>0.05).结论:RAL可通过抑制破骨性因子TNF-α表达来抑制因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密度降低及骨形态结构退变.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苷对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对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为开发传统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只3月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20只),去势造模组(OVX组,20只),淫羊藿苷组(ICA组,20只).模型建立后ICA组大鼠给予淫羊藿苷(浓度30mg/ml,10ml/kg,1次/d)灌胃90d.处死所有大鼠前采用股动脉取血法采集大鼠血液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血碱性磷酸酶(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并且用DEXA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和全身骨密度;断颈法处死后采集双侧股骨,左侧股骨做组织病理学切片,右侧股骨匀浆提取骨组织中的Total RNA,RT-Real Time PCR检测OPG、BMP-2及COL-Ⅰ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OVX组和ICA组的雌二醇水平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1),而ALP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P<0.01),OVX组的TRAP5b水平较SHAM组和ICA组显著升高(P<0.01);SHAM组和ICA组的腰椎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均高于OVX组(P<0.05),SHAM组的股骨骨密度高于OVX组(P<0.05),而ICA组与OV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和ICA组的OPG、BMP-2及COL-Ⅰ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OVX组(P<0.01);SHAM组和ICA组的骨小梁与皮质骨均无变薄断裂,而OVX组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病变特征.结论 淫羊藿苷具有防治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35-39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绝经后雌性SD(sprague-dawiey)大鼠骨微结构、骨组织白介素-6(IL-6)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m RNA的影响,探讨高脂对骨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普通饲料饲养组(SHAM组)、假手术+高脂饲料饲养组(HFD组)、去卵巢+普通饲料组(OVX组)、去卵巢+高脂饲料饲养组(OVX+HFD组),每组10只。6个月后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等方法检测大鼠右侧胫骨的骨微结构。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测量大鼠左侧股骨中IL-6和M-CSF m RNA的表达差异。结果 6个月后,OVX组的骨体积(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低于SHAM组,骨小梁分离度(Tb.Sp)大于SHAM组(P0.05);OVX组BV/TV、Tb.N均大于OVX+HFD组,Tb.Sp小于OVX+HFD组(P0.05);SHAM组BV/TV、Tb.N、Tb.Th高于SHAM+HFD组,SHAM+HFD与OVX组相比,除Tb.N外,其BV/TV、Tb.Th及Tb.Sp均无明显差异(P0.05)。OVX组M-CSF和IL-6 m RNA的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SHAM的M-CSF和IL-6 m RNA的表达低于SHAM+HFD组(P0.05),SHAM+HFD的MCSF和IL-6 m RNA的表达低于OVX组(P0.05),但OVX组与OVX+HFD组比较,M-CSF和IL-6 m R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脂引起的骨微结构的改变有可能是通过提高IL-6、M-CSF m RNA水平,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去卵巢大鼠微囊化卵巢细胞移植后血清激素及骨代谢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微囊化卵巢细胞作为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12周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和微囊化卵巢细胞移植组(MOVT组)。OVX组和MOVT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SHAM组大鼠不切除卵巢,仅切除与卵巢大小相当的脂肪组织。卵巢切除术10天后SHAM组、OVX组大鼠腹腔注射0.9%NaC l溶液2m l,MOVT组大鼠则腹腔注射微囊化卵巢细胞2m l。术后4周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E2、FSH、LH及骨代谢相关因子TGF-β、IL-6、IGF-1。结果卵巢切除术后,与SHAM组大鼠比较,OVX组大鼠血清E2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FSH、LH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微囊化卵巢细胞移植后,MOVT组大鼠血清E2水平与OVX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FSH、LH水平均明显降低,LH更加显著(P<0.01)。卵巢切除术后,OVX组大鼠血清TGF-β、IGF-1水平显著下降,IL-6含量则明显升高,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微囊化卵巢细胞移植后,MOVT组大鼠血清TGF-β、IGF-1水平均明显升高,与OVX组大鼠比较分别有非常显著和显著差异(P<0.01、P<0.05),血清IL-6含量降低,与OVX组大鼠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微囊化卵巢细胞移植具有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发生的作用,微囊化卵巢细胞移植作为临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种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脉冲电磁场对于去势大鼠股骨骨密度及血清雌二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雌性3月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势大鼠模型对照组(OP模型)、以及不同频率脉冲电磁场治疗、、组(OVX、、)。去势造模后,OVX、和组大鼠每天在频率为8 Hz,磁通密度分别为0.77mT、3.82 mT和9.87 mT的磁场环境中照射40 min,共30 d。SHAM组和OP模型组不干预。30 d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左侧股骨作骨密度测定,取血清标本作血清雌二醇测定。结果与OP模型组相比,OVX、及组大鼠的股骨骨密度增加(P<0.05或P<0.01),但3组间及与SHAM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均高于其它4组大鼠的血清雌二醇水平(P<0.05或P<0.01),但OP模型组、OVX、及组大鼠的血清雌二醇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s)能减少大鼠在卵巢切除后的骨量丢失、阻止骨密度下降。在磁场频率一致和干预时间相同的前提下,3种不同磁场强度(0.77 mT~9.87 mT)的PEMFs均有防止去势大鼠股骨骨密度降低的作用。同时,PEMFs并不能提高去势大鼠的血清雌二醇的水平,说明PEMFs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不是由于提高了血清雌二醇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后大鼠血清25(OH)D、1,25双羟维生素D[1,25(OH)2D]水平和骨表型的变化及雌激素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6月龄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摘除术建立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并随机分为去势模型组(OVX组)和去势后雌激素干预组(OVX-E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每组10只。术后5周OVX-E组开始灌服尼尔雌醇(1 mg/kg,2次/周),其他组灌服饮用水作为对照,均给药13周。采用酶免法(EIA)检测血清25(OH)D和1,25(OH)2D水平,用体积骨密度(volume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和骨小梁面积(BV/TV)等指标进行骨表型分析。结果 OVX组血清25(OH)D水平保持稳定,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势后1,25(OH)2D水平显著升高,OVX组为63.1 pmol/L,较SHAM组的38.5 pmol/L增加了64%(P<0.001)。OVX大鼠骨密度降低,较SHAM组分别减少9.5%(股骨,P<0.001)和9.8%(腰椎,P<0.001)。同时出现骨小梁面积减少和尿吡啶酚增加(58.7%,P<0.05)等骨质疏松表型。口服雌激素后,血清1,25(OH)2D水平较OVX组明显下降60.8% (P<0.001),甚至低于SHAM组(P<0.01),同时延缓骨丢失和改善骨微结构。结论 去势影响大鼠维生素D(vitamin D,VD)代谢,致血清1,25(OH)2D水平明显升高,小剂量雌激素对VD代谢改变和骨丢失具有显著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1-34(PTH)和雷奈酸锶(SR)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5)及双侧去卵巢手术组(OVX组,n=45),正常情况下饲养12周后,随机取5只OVX组大鼠和5只Sham组大鼠处死,取胫骨检查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情况.随后剩下的40只OVX组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10只/组):OVX对照组、SR组、PTH组和PTH+ SR组;SR组、PTH组和PTH+ SR组分别给予SR灌胃(625 mg/kg,每周5次)、PTH皮下注射(20 μg/kg,每天1次)和相同剂量的SR灌胃及PTH皮下注射.药物治疗8周后将所有大鼠处死取胫骨行骨密度及微观参数检测,最大载荷及弹性模量的测定和血清P1NP、CTX-1含量的测定.结果 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OVX对照组相比,SR组、PTH组和PTH+ SR组各组大鼠胫骨骨密度显著增加,骨小梁数量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OVX对照组比较,SR、PTH及PTH+ SR组的Tb.N、Tb.Th、BV/TV及conn.D明显增加,Tb.Sp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R组、PTH组和PTH+ SR组的胫骨最大栽荷及刚度值均高于OVX对照组;与OVX对照组比较,SR、PTH及PTH+ SR组大鼠血清中P1NP表达量增加,而CTX-1表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 联合使用PTH和SR可以明显增强去势大鼠成骨活性,增加其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对骨膦的药效学进行综合评价,取8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只.骨膦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皮下注射骨膦12周,与单纯卵巢切除组(OVX组)、假手术组(SHAM组)及口服尼尔雌醇组(E3组)比较.用骨生物力学、骨密度测量和骨形态计量学等方法对骨膦的药效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骨灰重、骨干重、骨钙含量和骨密度、抗弯力、骨小梁体积密度及宽度均明显降低,而成骨细胞指数和破骨细胞指数、尿羟脯氨酸则明显增高.骨膦和E3能使上述指标显著改善,接近正常水平.由此表明骨膦和E3能有效防止去势雌鼠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柚皮苷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去势组(OVX)40只,假手术组(SHAM)10只。去势组采用背部双侧去卵巢术建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3个月后,将去势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均造成左侧股骨中点骨折(OPF),然后用克氏针髓内固定,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再将制成骨折模型的去势组随机分成模型空白组(OVX+N)和3个实验组(OVX+L/M/H),每组10只,3个实验组分别予以柚皮苷(低剂量组1 mg/kg,中剂量组1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灌服,SHAM组和OVX+N组给予同体积的双蒸水灌服,共4周。于OPF术后当日、4周、8周,C型臂X光机行X片检查,观察髓内针位置和骨折断端愈合情况;OPF术后8周,处死大鼠,取骨折处骨痂组织,行光镜下组织学观察、血生化指标检测及三点弯曲实验,测量骨痂最大承载负荷。结果:1去势组骨密度值显著低于SHAM组(P0.05),骨质疏松模型建立。2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8周SHAM组见大量成熟骨小梁形成;OVX+M组原始骨小梁逐渐改建成为成熟骨小梁;OVX+L、M两组有大量原始骨小梁,OVX组开始出现少量原始小梁状骨。3实验组中、高剂量组的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骨钙素(BGP)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放射学观察结果示,OPF术后4周X线检测结果示各组均有骨痂形成,SHAM组有大量骨痂,OVX+M、H组有少量骨痂,OVX+N及OVX+L组有较少骨痂。OPF术后8周X线检查示,SHAM组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断端;OVX+H、M、L三组骨折线稍显模糊,生成骨痂大小依次为H组M组L组;OVX+N组骨折线仍清晰。5术后8周生物力学测定示,OVX+N组的三点弯曲载荷明显低于SHAM组(P0.01),实验组中、高剂量组的载荷较OVX+N组明显增高(P0.05,P0.01);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柚皮苷对去卵巢大鼠OPF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松灵合剂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性大鼠去卵巢后骨组织中ER的变化,以及骨松灵合剂、雌激素治疗后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椎体松质骨中ERα、ERB主要分布于骨小梁周围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中,阳性颗粒为棕黄色,胞浆胞核均有表达,但胞核着色较深,与假手术组(sham组)(ERα:140.6±5.7;ERB:118.6±6.5)比较,去卵巢对照组(OVX组)(ERα:119.2±7.1;ERβ:80.8±3.7)大鼠骨小梁周围及骨髓中阳性细胞灰度明显降低(P〈0.01),而中药组(ERα:137.5±4.9;ERβ:113.8±7.4)、E2组(ERα:143.8±6.2;ERβ:116.6±4.8)阳性细胞灰度与OVX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中药组与E2组相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松灵合剂可以上调大鼠去卵巢后骨组织中ERα、ERβ表达,促进骨形成,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骨形态计量学变化的角度探讨仿生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 6个月龄雌性未孕Wistar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假手术组(Shm)、仿生电磁场治疗组(EM)、雌激素治疗组(E).术后8W,E组苯甲酸雌二醇肌肉注射,0.5mg/kg,1次/2周.EM组大鼠暴露于仿生电磁场治疗,1h·1次-1·d-1,OVX、Shm组不予以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治疗10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左侧胫骨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治疗10周后,EM组大鼠%Tb.Ar、Tb.Th、Tb.N较OVX组显著增加(P<0.01),Tb.Sp显著降低(P<0.01),与E组变化相似.E组、EM组大鼠成骨细胞数(%L. Pm)低于OVX组(P<0.01);EM组、E组仍高于Shm组(P<0.01);EM组高于E组(P<0.01).E组、EM组破骨细胞数(N.Oc)低于OVX组(P<0.01);EM组、E组仍高于Shm组,(P<0.01);EM组高于E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BEMF具有增加骨量、改善骨结构的作用;与雌激素的治疗作用存在不同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Scl-Ab)单用与联合黄芪对去卵巢诱导的骨质疏松治疗效果的比较。方法:随机将30只雌性健康SD大鼠行切除双侧卵巢手术(OVX组,n=25)和假手术(Sham组,n=5),手术12周后各取5只大鼠处死并取股骨行Micro-CT检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是否建立。建模成功后将OVX组大鼠随机分成2组:Scl-Ab组和Scl-Ab+黄芪组。术后第1天Scl-Ab+黄芪组给予药物治疗:Scl-Ab皮下注射(12.5 mg/kg,每周2次);同时每天给于200 mg/kg黄芪液灌胃,直至12周。Scl-Ab组则给予Scl-Ab皮下注射(25 mg/kg,每周2次),并且每天给予200 mg/kg 0.9%氯化钠溶液灌胃,直至12周。用药12周时处死所有大鼠并取股骨行Micro-CT、硬组织切片检测。结果:与Scl-Ab组比,Scl-Ab+黄芪组大鼠股骨远端有较高的股骨BMD、BV/TV、Tb.Th、Tb.N、Conn.D、MAR和较低的Tb.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l-Ab联合黄芪对去卵巢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用Scl-Ab。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采用手术双侧卵巢去势法建立骨质疏松树鼩模型. 方法 60只健康 6 月龄雌性树鼩随机分成手术组(OVX,n=30)与假手术组(SHAM,n=30).OVX 组切除双侧卵巢,SHAM 组切除与卵巢等体积的大网膜.2组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 1个月、2 个月、3 个月、4 个月、5个月、6 个月各随机抽取6只进行全身骨密度(BMD)检测;术前及术后 OVX 组与 SHAM 组比较 BMD 值有差异(P<0.05),各组分别取6只树鼩安乐死,取其第2腰椎制成骨切片,行骨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 (1)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死亡动物;(2)SHAM 组动物各时相点全身 BMD 值无差异(P≥0.05);第2腰椎骨小梁完整,排列紧密、规则, 小梁之间连接多见;骨髓细胞丰富,脂肪空泡少;(3)去势手术后 3 个月 时,OVX 组全身 BMD 值明显低于 SHAM 组(P<0.05);骨小梁断裂、稀疏、变细,小梁间距增宽,排列不规则, 小梁之间连接变少;骨髓细胞减少,出现较多的脂肪空泡;(4)术后 4 个月 时,OVX 组全身 BMD 值显著低于 SHAM 组(P<0.01);骨小梁较 3 个月 时更为稀疏,数量减少,小梁连接罕见,骨髓细胞进一步减少,脂肪空泡体积变大;(5)术后 6 个月 时 OVX 组 全身 BMD 值继续下降,下降幅度达到造模前的31%,与同时相点 SHAM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小梁显著减少,骨髓细胞少见,脂肪空泡密集. 结论  6月龄雌性树鼩行手术双侧卵巢去势法造模 4 M 可建立稳定的骨质疏松树鼩模型.  相似文献   

15.
去势对雌性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去势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 6月龄雌性 SD大鼠 ,试验分为假手术 (SHAM)组、去势 (OVX)组 ,OVX组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去势 8周后行右股骨中段骨折建立骨折模型 ,两组均在骨折后第 2、4、6、8周处死动物 ,放射学观察骨痂变化 ,骨痂 HE染色 ,光镜观察骨痂的组织学变化并计算骨小梁面积 ,骨折后第 8周右股骨的三点弯曲实验以检测骨折后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1放射学 :OVX组骨痂密度影低 ,第 8周 OVX组骨折线仍然存在 ,而 SHAM组骨折线模糊。 2组织学 :OVX组软骨骨痂较多 ,新生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体积小 ,破骨细胞明显增多 ,第 8周明显出现骨小梁变细、中断 ;SHAM组软骨骨痂形成稍落后 ,但新生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体积大 ,排列紧密 ,随骨折的愈合骨小梁逐渐增加并逐步成熟 ,小梁骨粗大 ,紧密排列。SHAM组骨小梁面积在第 6、8周明显高于 OVX组。3生物力学实验 :SHAM组弯曲弹性模量高于 OVX组 ,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去势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出现疏松化表现 ,骨折的愈合质量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微破裂与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和骨形态计量指标 ,探讨微破裂作为骨结构性能评价的可能性。方法 :8只 10月龄SD大鼠于实验开始时处死作为基础对照 ,90只随机分成A ,B ,C 3组 ,每组包括去卵巢组 (OVX组 )、17β 雌二醇替代组 (EST组 )和对照组 (SHAM组 ) 3种处理组 ,3组大鼠分别于去卵巢后 3周、15周和2 1周处死。处死前进行全身骨和腰椎骨骨密度测定 ;处死后进行离体腰椎骨和胫骨骨密度测定。右侧胫骨上端行常规骨形态计量学测量 ;取离体第五腰椎体进行椎体压缩实验 ;对离体第四腰椎体进行疲劳损伤试验 ,大块组织碱性品红染色后制成骨磨片 ,测量微破裂密度和表面密度。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各种指标的变化差别。结果 :① 15周和 2 1周时 ,多个部位的骨密度、微破裂表面密度及微破裂密度大于 3周时的测量值。② 15周时 ,骨小梁间隔增加 ,骨小梁数目减少 ,椎体最大载荷和椎体弹性模量达到峰值。③ 3周时 ,OVX组的骨小梁间隔大于EST组 ,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小于EST组和SHAM组 ,OVX组微破裂表面密度及微破裂密度大于EST组 ,但 3种处理组之间骨密度指标及力学指标无明显改变。④ 15周时 ,OVX组和EST组多处骨密度和椎体最大载荷低于SHAM组 ,但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微破裂指标和椎体弹性模量无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倍关力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6个月龄雌性sD大鼠,分为倍美力组、SHAM组(假手术组)和OVX组(去势组)。除SHAM组外其余两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势后第8周各组行右股骨骨折建立骨折模型,同时倍美力组开始服药,按0.065rag/(kg·d)灌胃。三组均在骨折后第2、4、6、8周处死大鼠后行放射学观察骨痂变化;光镜观察骨痂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Ⅰ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平均灰度值测定。结果①放射学:OVX组骨痂密度在骨折后2、4、6、8周时均低于其他两组,在8周时OVX组骨折线仍然存在,SHAM组和倍美力组骨折线模糊甚至消失;②骨痂组织学:OVX组与倍美力组和SHAM组相比,软骨成分较多,骨小梁表面破骨细胞明显增多,成骨细胞较小、梭形。第8周骨小梁变细、中断,SHAM组和倍关力组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破骨细胞少,随骨折愈合骨小梁逐渐增加,小梁骨粗大,排列紧密;③Ⅰ型胶原的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OVX组胶原稀疏、排列紊乱;其他两组胶原排列紧密、方向基本一致。Ⅰ型胶原的表达早期主要在软骨细胞及其周围基质,随后相继出现成骨细胞及细胞间质、骨痂周边组织、骨小梁。经图像分析测定在4周时各组的Ⅰ型胶原阳性表达均较2、6、8周强,倍关力组和SHAM组的Ⅰ型胶原阳性表达间无差异,但在各周均较OVX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倍美力使Ⅰ型胶原合成增多,胶原形成紧密、排列一致,有利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破裂与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和骨形态计量指标,探讨微破裂作为骨结构性能评价的可能性。方法:8只10月龄SD大鼠于实验开始时处死作为基础对照,90只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包括去卵巢组(OVX组)、17β-雌二醇替代组(EST组)和对照组(SHAM组)3种处理组,3组大鼠分别于去卵巢后3周、15周和21周处死。处死前进行全身骨和腰椎骨骨密度测定;处死后进行离体腰椎骨和胫骨骨密度测定。右侧胫骨上端行常规骨形态计量学测量;取离体第五腰椎体进行椎体压缩实验;对离体第四腰椎体进行疲劳损伤试验,大块组织碱性品红染色后制成骨磨片,测量微破裂密度和表面密度。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各种指标的变化差别。结果:①15周和21周时,多个部位的骨密度、微破裂表面密度及微破裂密度大于3周时的测量值。②15周时,骨小梁间隔增加,骨小粱数目减少,椎体最大栽荷和椎体弹性模量达到峰值。③3周时,OVX组的骨小梁间隔大于EST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小于EST组和SHAM组,OVX组微破裂表面密度及微破裂密度大于EST组,但3种处理组之间骨密度指标及力学指标无明显改变。④15周时,OVX组和EST组多处骨密度和椎体最大载荷低于SHAM组,但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微破裂指标和椎体弹性模量无明显改变。⑤21周时,OVX组多处骨密度、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面积百分率低于EST组和SHAM组,骨小梁间隔、骨形成率、矿物附着率、标记百分率和微破裂表面密度及微破裂密度显著高于EST组和SHAM组,EST组和OVX组椎体最大栽荷和椎体弹性模量均显著低于SHAM组,所有上述指标显示EST组和SHAM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微破裂可作为评价骨结构性能变化可供选用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9.
路会侠  李绍波 《海南医学》2008,19(6):111-112
目的观察雷洛昔芬对去势大鼠骨密度、血清IL-6的影响,探讨雷洛昔芬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去势组(OVX),去势 雌激素组(OVX E2),去势 雷洛昔芬组(OVX R),每组12只。3个月后处死,取大鼠股骨测定各组骨密度。采集血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并比较各组IL-6的表达,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雷洛昔芬组大鼠骨密度显著高于去卵巢组(P<0.05),血清IL-6浓度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雷洛昔芬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与血清IL-6水平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