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躯体健康与抑郁症状发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躯体健康状况与抑郁症状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原则,在北京市城乡社区老年人群中抽取有效样本2506人,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采用综合问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4年累积发病率是10.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低抑郁症状发生率越高(文盲组、小学组和初中以上文化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0.5%和5.1%;χ2=26.587,P=0.000);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的老年人(15.4%、6.1%;χ2=31.163,P=0.000).健康自评差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健康自评为良好、一般和差的各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7.3%、13.2%和38.0%;χ2=23.385,P=0.000);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19.3%、9.6%;χ2=11.947,P=0.001);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37.5%、10.1%;χ2=15.930,P=0.000;操作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17.5%、9.6%;χ2=9.50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健康自评和ADL是老年抑郁症状发病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文化程度低、居住在农村、健康自评差以及ADL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东省济南市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并比较城乡区别.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济南市1 071名≥165岁老年人进行了入户调查,并拟合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71人中,自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者143人,占13.40%;自评一般者729人,占68.10%;自评较差者198人,占18.50%;与同龄人比较,自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者106人,占9.90%;自评较好者313人,占29.20%;自评一般者522人,占48.70%;自评较差者128人,占12.00%;城市好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44,P=0.000);患有慢性病老年人675人,患病率为63.02%,城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4.65,P=0.000);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前6位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颈椎病、脑血管疾病.结论 济南市老年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年龄、对所居住社区(村)评价、精神/心理得分、居住地和个人平均月收入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丧偶老年人和已婚有配偶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并且针对丧偶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分析其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方法参照社区居民卫生调查表设计问卷,于2018-08/10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邛崃市24个乡镇/街道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经济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吸烟、饮酒、运动量、高血压患病和糖尿病患病等信息,共计纳入12 454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其中丧偶老年人2 018人,已婚有配偶老年人9 893人。采用秩和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丧偶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结果丧偶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已婚有配偶老年人差(Z=-8.612,P0.001),其健康自评状况好、一般、差的比例为33.7%、55.1%和11.2%;男性、低龄、非文盲、经济状况好、未患高血压、未患糖尿病和每天运动量达到6 000步的丧偶老年人有更好的健康自评状况。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文盲(OR=0.663,95%CI:0.485~0.906)、经济状况好(OR=0.074,95%CI:0.046~0.120)、每日运动量达6 000步(OR=0.511,95%CI:0.377~0.693)是丧偶老年人健康自评的保护因素,患高血压(OR=1.428,95%CI:1.047~1.946)、患糖尿病(OR=2.925,95%CI:1.898~4.509)为危险因素。结论丧偶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较已婚有配偶老年人差;文化程度、经济状况、高血压患病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和每日运动量是丧偶老年人健康自评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城乡社区空巢与非空巢老人抑郁症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4265名上海市、黑龙江省、广东省和山西省城乡社区≥60岁老年人,采用老年精神状况量表和自行研制的危险因素问卷开展人户调查,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和多元逐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结果 (1)空巢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8.18%)高于非空巢(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2)空巢老人居住城市、男性、在婚、文化程度较高、收入水平较高(≥15 000元/年)和有职业的比例较高(P<0.0001);(3)空巢老人健康和生活自评好的比例较高(P=0.0001,P<0.0001),近两年健康出现明显变化和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比例较高(P=0.001,P=0.002);(4)女性、独身、健康和生活自评差、躯体疾病≥3种、近两年发生健康明显改变和亲人去世、参加宗教和社区活动均是空巢老人患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空巢老人抑郁症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结论 空巢老人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要高于非空巢老人.空巢老人具有独身、女性、近两年出现负性生活事件等特征,应是社区卫生工作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60岁空巢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现状及空巢相关社会因素,为制定健康老龄化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浙江省部分地区城乡≥60岁老年人4995名.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空巢社会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校正混杂因素后,比较空巢和非空巢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结果 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非空巢老年人相比较,空巢老年人年龄多集中在70~79岁(P=0.0417),文化程度高(P<0.0001),以及居住于农村(P<0.0001)和低收入者(P=0.0178,P=0.0049)趋向于空巢的概率较大.空巢老年人较非空巢者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P=0.0070,P=0.0035),情绪状态较好(P=0.0371).多元线性回归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个人年收入以及生活满意度评分和情绪评分等因素后,结果 显示空巢老年人在生理领域中的躯体疼痛(P=0.0032)维度,心理领域的情感所致功能限制(P=0.0033)维度以及心理领域(P=0.0342)的得分较非空巢老年人低.结论 空巢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低于非空巢者,尤其体现在心理功能方面.空巢老年人具有高文化程度、低收入以及居住于农村等特征,是实施健康老龄化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城乡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城乡差异,为缩小城乡老年人健康差异、提高老年人健康公平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中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4 058名≥65岁老年人自评健康相关数据,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Fairlie分解,分析城乡老年人健康现状及其差异。结果 4 058名≥65岁老年人中,自评健康者1 977人,自评健康率为48.72%;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率为51.40%,高于乡村老年人的46.37%,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和锻炼的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较好,女性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中学、吸烟、饮酒和锻炼的乡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较好。Fairlie分解结果显示,城乡老年人健康状况差异中的51.29%是可观测因素造成的,另外48.71%是城乡地域属性本身造成的;各因素分解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对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0.016 4,P=0.007),贡献率达32.60%。结论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优于老年人,生活方式是造成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疆莉  张建宏  崔金奇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087-1089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城市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影响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子女关系、健康状况和社会问题。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比较,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642);在性别(χ2=42.31,P=0.00)、婚姻(χ2=56.17,P=0.00)和年龄(F=10.29,P=0.01)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城市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空巢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衰弱量表、孤独感量表对山东省滨州市某社区613名空巢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空巢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100.27±7.06)分,各维度平均分中营养得分[(3.28±0.36)分]最高,健康责任得分[(1.89±0.30)分]最低。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衰弱状况(B = - 2.102)、孤独感(B = - 2.062)、文化程度(B = 1.938)、丧偶(B = - 1.777)、外出活动时间(B = 1.663)、自评健康(B = - 1.416)、月收入(B = 0.750)是空巢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空巢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不高,特别是衰弱、孤独感、文化程度低、丧偶、外出活动时间短、自评健康差、月收入低的空巢老年人应重点关注,相关卫生部门应制定好健康教育策略,切实提高空巢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维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苏北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直接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空巢老人健康水平、降低疾病经济负担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苏北地区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农村60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其健康状况与直接医疗费用的支出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与χ2检验分析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应用Tobit模型分析直接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苏北农村空巢老年人1409人,男性664人(47.1%),女性745人(52.9%),平均年龄(69.87±7.43)岁。老年人健康自评差,两周患病率为32.9%,慢性病患病率为59.9%,44.9%的老年人经常服药,7.0%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损害。Tobi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一年内有住院经历(Me=18.13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损害(Me=12.402)、经常服药(Me=7.625)、一年内有该住院而未住院经历(Me=3.748)、高龄(Me=0.093)的老人直接医疗费用高,要照顾其他人(Me=-3.953)、家庭和睦(Me=-4.391)、去最近医疗机构用时10分钟以内(Me=-6.100)、以及经常锻炼(Me=-6.864)的老人直接医疗费用低。结论苏北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差,直接医疗费用高,疾病经济负担较重。要针对影响空巢老人直接医疗费用的有关因素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过高的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在甘肃、青海、山西和新疆4个省(自治区)16个项目县抽取的84个行政村共1145名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在1145名老年人中,对生活感到满意或很满意的有876人(76.5%)。有偶同居的老年人满意度为78.3%,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老年人满意度为86.1%,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满意度为82.7%,较其他条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3000~4999元/年OR=1.899,95%CI:1.136~3.174;5000~8000元/年OR=2.000,95%CI:1.094~3.656)、自评健康状况(自评"中"OR=0.611,95%CI:0.409~0.913;自评"差"OR=0.709,95%CI:0.504~0.996)和焦虑/沮丧状况("没有或偶尔"OR=1.977,95%CI:1.047~3.736)综合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结论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的自评生活满意度较高,但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