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与肿瘤分期、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的不同分期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102例,其中鳞癌57例,腺癌35例,小细胞癌7例,神经内分泌癌3例。肺脏良性病变45例,测定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价肿瘤分期。结果肺癌组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数值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而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无统计学差异。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患者FIB及D-二聚体显著高于无转移患者(P<0.05)。将TxN0M0患者进行分层分析,T3期患者FIB及D-二聚体显著高于T1及T2期肿瘤患者(P<0.05)。结论肺癌患者FIB及D-二聚体较良性肿瘤患者明显升高,肿瘤临床分期越晚,其数值也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在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肺癌患者115例作为肺癌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tago-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检测。结果肺癌患者PT、APTT、TT、FIB、D-二聚体、FDP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转移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肺癌局限者(P〈0.05)。肺癌患者抗凝血酶Ⅲ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对肺癌的转移及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在子痫前期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产科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D-二聚体、FIB水平及PT、APTT、TT。根据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孕妇分为轻、中、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不同程度子痫前期孕妇的D-二聚体、FIB水平及PT、APTT、TT,并分析这些指标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T、APTT、TT均短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子痫前期孕妇D-二聚体、FIB水平及PT、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FIB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重、中、轻度子痫前期孕妇,PT、APTT、TT从长到短依次为轻、中、重度子痫前期孕妇。D-二聚体、FIB水平与子痫前期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825、0.764,P0.05),而PT、APTT、TT与子痫前期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804、-0.789、-0.813,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的凝血功能存在异常,D-二聚体、FIB水平及PT、APTT、TT可反映孕妇机体内的血液高凝状态及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DP、D-二聚体在血瘀证且合并腹水形成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中意义。方法:选择存在血瘀证表现的腹水组患者14名,无腹水组患者17名,比较2组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别。结果:2组患者在PT、TT、APTT、FIB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有腹水形成肿瘤患者的FDP、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腹水形成的肿瘤患者(P0.05)。结论:FDP、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提示有腹水形成的肿瘤患者血液更加高凝,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85例健康者血液标本,用Sysmex CA7000Ⅲ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分析不同人群间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健康者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T-Ⅲ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逐渐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T-Ⅲ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6项指标可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以及指导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通过对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规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查,探讨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 用贝克曼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原理对98名健康对照,263例恶性肿瘤(食管癌69例,肺癌59例,乳腺癌44例,胃癌52例,肠癌39例)患者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进行检查.结果 恶性癌患者的D-二聚体、Fib水平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且APTT、PT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0.01或P<0.05);而大部分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活性降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而肺癌患者高凝状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水平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为肝硬化组,按病情程度分为肝硬化代偿组54例,肝硬化失代偿组46例;另选取50例肝功能正常者为正常组。对三组对象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及AT-Ⅲ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硬化组的PT、APTT和TT显著延长(P0.05),FIB显著降低(P0.05),D-二聚体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5),AT-Ⅲ%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代偿组相比,失代偿组的PT、APTT和TT显著延长(P0.05),FIB显著降低(P0.05),D-二聚体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5),AT-Ⅲ%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水平和AT-Ⅲ指标水平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状况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异常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血凝仪检测46例初诊APL患者(其中高危18例、中低危28例;12例随后并发DIC)、157例非APL患者和30例对照的PT、APTT、FIB、TT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L和非APL组的PT和D-二聚体升高(均P0.05),且APL组的PT和D-二聚体高于非APL组(均P0.05),而APL组FIB低于对照组和非APL组(均P0.05)。APL患者高危组的PT高于中低危组(均P0.05),而APTT、TT、FIB和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后并发DIC的APL患者的PT、D-二聚体水平高于,而FIB低于未并发DIC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PL患者PT与FIB呈负相关(r=–0.43,P0.05),与WBC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APL患者PT升高与病情有关,高水平的PT、D-二聚体和低水平的FIB对APL合并DIC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37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3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PT百分比、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APTT测定值比和D-二聚体等,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分析乳腺癌患者凝血指标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PT百分比、TT、APTT、FIB、APTT测定值、D-二聚体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乳腺癌Ⅰ~Ⅲ期患者的肿瘤直径T1、T2、T3和T4越大,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结论:乳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患者出现转移性乳腺癌、局部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等现象的可能性就越大,且极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D-D)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水平,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凝血四项、D-D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乳腺癌患者PT、TT、APTT短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FIB水平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乳腺癌患者D-D水平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凝血四项、D-D水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可通过检测凝血功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