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药材》2017,(1)
目的:研究僵蚕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相硅胶柱层析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僵蚕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7-O-β-D-4-O-甲基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7-O-β-D-4-O-甲基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3)、山柰酚(4)、环(缬-脯)二肽(5)、腺苷(6)、尿嘧啶(7)、环(丙-脯)二肽(8)、白僵菌素(9)。结论:其中,化合物1~4、6、8均为首次从僵蚕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4-O-甲基葡萄糖苷化产物,并且为特征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僵蚕配方颗粒的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不同加工方式的僵蚕样品蛋白,对提取方法、缓冲液pH、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专属性、适应性进行考察。同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寻找稳定且丰度较高的蛋白作为鉴定僵蚕配方颗粒的蛋白标志物。结果:SDS-PAGE最佳提取条件为取僵蚕样品适量,按料液比1∶10加入0.1 mol·L^(–1) NaAc缓冲液(pH=5),30℃振荡提取1.5 h。可分离出特征性条带约40~50 kDa,该条带主要为僵蚕基原动物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抗糜蛋白和抗胰蛋白等,可作为僵蚕鉴别的蛋白标记。根据SDS-PAGE分析条带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蛋白在僵蚕药材和提取物中的特异性和稳定性,确定Serpin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为鉴定僵蚕配方颗粒的特异性蛋白。结论:基于差异蛋白建立了可用于僵蚕配方颗粒生成过程的质量控制、僵蚕配方颗粒的SDS-PAGE蛋白鉴定的指纹图谱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9,(2)
目的:研究中药僵蚕在保管和零售过程中的霉变情况,并对这些霉菌进行基因鉴别,以确定其种属和来源。方法:对7个地区12批僵蚕样品进行外观性状鉴别,并对污染僵蚕的继生真菌进行接种培养、纯化、DNA提取、基因重组、阳性克隆筛选和基因测序研究。结果:12批僵蚕样品中,有6批出现霉变。霉变僵蚕的粒数比为9∶3 000~29∶3 000。污染僵蚕的霉菌经鉴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结论:僵蚕在保管和零售过程中较易发生霉变,这提示相关从业人员,应加强对易霉变中药的监管,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僵蚕的HPCE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比较其生品、制品的区别。方法: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50cm×65μm,有效长度55cm),以30mmol/L硼砂-0.2mol/L硼酸(pH8.6)为缓冲液,分离电压18kV,柱温25℃,检测波长245nm,测定不同规格10批僵蚕商品药材的HPCE图谱2,0min内完全分离。结果:建立僵蚕的HPCE指纹图谱,共有8个共有峰,通过与共有模式比较,10批僵蚕药材的相似度在0.959~0.997;方法学考察达到标准。结论:10批僵蚕两种商品规格具有相似性,炮制品间的差异较生品间的稍大;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分离效果,可作为僵蚕品种鉴定与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殷志琦  叶文才  赵守训 《中草药》2004,35(11):1205-1207
目的 研究僵蚕的化学成分,并对从僵蚕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的香豆素苷类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应用硅胶、Seph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光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8个化合物分别为:6-甲氧基-7-O—β—D-(4′-甲氧基)吡喃葡萄糖基香豆素[6-methoxy-7-O—β-D-(4′-methoxy)glucopyranosyl coumarin,Ⅰ]、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ergost-6,22-dien-3β,5α,8α—triol,Ⅱ)、棕榈酸(palmidcacid,Ⅲ)、赤藓醇(meso—erythritol,Ⅳ)、甘露糖醇(D-mannitol,Ⅴ)、尿嘧啶(uraci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香豆素苷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天麻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对天麻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硅胶及ODS柱色谱分离 ,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学成分。结论 :其中 3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7.
虎杖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对虎杖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硅胶柱及薄层色谱分离 ,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结论 :其中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骨碎补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各种波谱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方法:综合运用溶剂萃取、正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方法,对骨碎补75%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采用MS,NMR等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骨碎补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7个化合物。结论:分离的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槲蕨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僵蚕的主要药效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僵蚕的化学成分,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僵蚕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结合TTD、DisGeNET等生物信息库及僵蚕现代药理作用将靶标映射在相关疾病上。运用Cytoscape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并应用DAVID数据库基于KEGG通路分析僵蚕作用机制。结果:僵蚕39个化学成分共作用451个靶点,主要富集在糖尿病、哮喘、肿瘤、疼痛类疾病方面,其中27个化合物和20个靶点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僵蚕以代谢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为主要作用通路。结论:僵蚕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糖尿病、哮喘、肿瘤、疼痛类疾病。  相似文献   

10.
香鳞毛蕨中间苯三酚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香鳞毛蕨中的间苯三酚衍生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个单体,分别鉴定为AspidinPB(Ⅰ)、Dryofragin(Ⅱ)、Aspidinol(Ⅲ)、AspidinBB(Ⅳ)。结论: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白芷水溶性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系统研究白芷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及ODS柱色谱分离 ,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共分离鉴定了 11个化学成分。结论 :其中 6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2.
防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系统研究防风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及ODS柱色谱分离 ,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共分离鉴定了24个化学成分。结论 :其中 7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3.
瓜蒌薤白白酒汤活性成分研究(Ⅲ)黄酮类活性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瓜蒌薤白白酒汤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在药理活性指导下利用各种化学和色谱手段对复方进行追踪分离 ,利用化学及波谱手段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 4个黄酮类化合物。结论 :化合物 1~3为首次从组成该复方单味中药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 1具有较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14.
短腺小米草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短腺小米草水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 ;IR和NMR等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2个特殊的、结构非常接近的苯丙素苷 ,acteoside和eukovoside。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黄喉拟水龟板中三种甾体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黄喉拟水龟板中甾体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真空液相色谱、薄层色谱进行分离 ,理化、光谱、色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得 3个甾体化合物 ,分别为胆甾醇、十二烯酸胆甾醇酯、甾醇 4 烯 3 酮。结论 :首次从黄喉拟水龟板中分离、鉴定出 3种甾体。  相似文献   

16.
白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对白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 ,sephadexLH-20 ,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 ,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 ,咖啡酸 ,香草酸 ,N(p-hydroxyphenethyl) p-coumaramide ,芦丁。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菊苣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分离鉴定菊苣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大孔树脂、ODS等柱色谱分离纯化 ,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物理常数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12个化学成分。结论 :2,3,4,9 四氢-1H-吡啶并 (3,4b)吲哚 3-羧酸为首次从菊科中分离得到 ,壬二酸、胡萝卜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目的:研究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杨梅苷(myricitrinⅠ)、木犀草素(luteolinⅡ)、没食子酸(gallicacidⅢ)、儿茶素(catechinⅣ)、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Ⅴ)、对羟基桂皮酸(p hy droxycinnamicacid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美丽红豆杉针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美丽红豆杉的针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axamairin A(1),taxamairin B(2),sciadopitysin(3),(-) matairesinol(4),ponasterone A(5)。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植物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