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内径和高分别为140mm和1600 mm气固磁流化床反应器内,分别以空气和SRNA-4催化剂(平均粒径50μm)为气相和固相,采用不同外加磁场强度对磁流化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 6.2对磁流化床内局部固含率和床层压降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无磁场作用时,随表观气速增加,床层界面变化剧烈,床内局部固含率的分布极不均匀,床层压降升高。随着磁场强度增加,气泡的数目和尺寸减小,床中局部固含率增大,且分布变得较均匀,床层压降呈现下降趋势。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在高405mm、直径15mm的微小液固流化床中,以水为流化介质,3组不同颗粒为床料,考察了填料高度、颗粒粒径及密度对床层膨胀、液速-压降曲线、最小流化速度和流化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流速的增大,微小流化床依次出现了固定床、均匀膨胀及流体输送3种流型。各流型操作流速范围不受填料高度影响,但随着颗粒粒径及密度的减小,均匀膨胀区的流速范围减小,最小流化速度降低。随填料高度的增加,床层膨胀率降低,且流化质量提高;颗粒粒径和密度越小,床层膨胀率受液体流速的影响越明显,获得的流化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3.
气固磁稳定流化床是分选6~1mm细粒煤的有效手段,屈服应力对气固磁稳定流化床的稳定性和被分选颗粒的运动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拉板法,以0.074~0.045mm磁铁矿粉为加重质,对床层的屈服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稳定流化床的屈服应力是磁场强度、床层深度和表观气速的函数,分别随磁场强度及床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流化气速的增大而减小,磁场强度对屈服应力的影响最大,床层深度次之,表观气速影响最小.构建了3个因素对屈服应力的单因素作用模型及综合作用模型,为气固磁稳定流化床分选6~1mm细粒煤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外环流反应器的流动与局部传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空气 -水体系 ,表观气速在 0~ 0 .1 1m/s范围内 ,上升管内径为 0 .0 9m、下降管内径为 0 .0 5m、高为 1 .2m的外环流反应器 ,对上升管、下降管和气液分离箱的体积传质系数、气含率与循环液速进行了实验研究。体积传质系数用物理法测定 ,数据用矩分析法处理 ;气含率采用静压差法测量 ;循环液速采用脉冲示踪技术测定。结果表明 ,表观气速小于 0 .0 8m/s时 ,上升管和下降管的体积传质系数随表观气速上升较快 ,且较分离箱的体积传质系数高出近 40 % ,而当表观气速大于 0 .0 8m/s时 ,下降管和气液分离箱的体积传质系数出现极值而后下降。表观气速在 0~ 0 .0 87m/s内 ,进一步测定了气含率与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增加而变化的规律 ,得出气含率与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将体积传质系数、气含率和循环液速与表观气速的数据按幂函数关联后 ,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高长径比(H/D=22.2)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依据能量平衡原理及漂流通量模型,考虑到导流筒中由于固体颗粒的加入而引起的液固两相间的能量损失,提出液固能量损失系数Cf,并给出Cf的测量方法,建立上升区循环液速的预测模型.以空气-水-石英砂为物系,研究气含率、固含率、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将循环液速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表观气速在1.32~4.45 cm/s范围内时,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固含率与表观气速的关系不大,固体颗粒含量越多固含率越大;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固体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并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在内径150 mm,高4 350 mm的三相流化床中,分别以空气、水和0.48 mm、1.25mm的玻璃珠及1.45 mm的苯乙烯树脂为气相、液相和固相,应用开发的微电导探针测试技术同时测得三相局部含率,并对气体分布器区的局部相含率和床层膨胀比(H/H0)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固体颗粒的粒径、密度及表观液速和气速对床层膨胀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距气体分布器轴向一定距离范围内,三相局部含率的径向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对称分布;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局部气含率的径向不对称分布逐渐消失,局部固含率的径向不对称分布变化不明显;床层膨胀比随表观气速和液速的增大而增大;较低密度颗粒系统的H/H0开始增加缓慢,后来增加很快;较高密度颗粒系统的H/H0开始迅速增加,后来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7.
气液鼓泡床中气含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差压变送器测不同高度的床层塌落曲线 ,提出了根据此曲线计算大小气泡含率的新方法 ,研究了直径 2 84mm的鼓泡床反应器中表观气速、表面张力、床层静液高度和分布器对气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表面张力条件下 ,气含率随表观气速升高而升高 ;气含率随表面张力升高而降低 ,从能量角度解释了鼓泡床中气含率随表面张力升高而降低的动力学原因 ,并得出了气泡聚并的能量公式 ,将此公式应用于系统压力、温度对气含率的影响 ,得出了与前人实验一致的结论 ;指出了床层内分布板区的存在 ,且分布器不同 ,分布板区高度及分布板气含率也随之变化 ;静液高度不同 ,床层内的平均气含率变化很小 ,并根据分布板区体积占整个床层体积比例很小对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用于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的新型串行流化床,将燃料反应器设计为不同流型的两段,即快速的混合反应段和低速的未反应碳分离段。混合反应段的射流进料强化了物料的混合,可以实现颗粒性质差异大的载氧体-固体燃料间的充分混合反应;未反应碳分离段代替了碳捕获器的作用,降低了反应装置的复杂性。采用石英砂代替载氧体作为床料,空气作为流化气体,在自行搭建的冷模装置上对提出的新型串行流化床的流体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冷态系统连续运行平稳,快速混合反应段的一级燃料反应器的固含率ε_s0.15,属于高密度流化状态,较高的颗粒浓度强化了载氧体-固体燃料间的反应。另外,颗粒浓度随着表观气速增加而降低,固体循环率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内径为120 mm的半圆柱形有机玻璃流化床中,以平均粒径55 μm的玻璃珠作为实验物料,利用自主开发的光纤探针测定了不同流化气速下的局部气含率、气泡尺寸、频率和上升速度等动力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声场,考察了声波对气固流化床气泡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声波对气泡行为和床层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与流化气速相关。声波频率一定时,声压级增大,低流化气速下的气泡分率、气泡频率、气泡平均上升速度和平均弦长减小;而高流化气速下,气泡分率和气泡频率随声压级的增加而增大,气泡平均弦长和平均上升速度随着声压级的增大而减小。声压级一定时,低流化气速下,气泡分率、气泡频率、气泡平均上升速度和平均弦长随声波频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80 Hz左右时达到最小值。而在较高流化气速下,随频率增加,气泡分率和气泡频率先增大后减小,在80 Hz左右时达到最大值;气泡平均上升速度和平均弦长则先减小后增大,在80 Hz左右时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0.
氯甲烷表观气速对流化床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搅拌床相比,流化床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和传质性能。将流化床用于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能明显提高甲基氯硅烷的生产能力。氯甲烷表观气速是流化床关键的操作参数,本文着重讨论氯甲烷表观气速对床层温度分布、反应温度控制及反应器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以乙腈、乙醇、无水氯化氢为起始原料合成乙酰亚胺乙酯,然后以冰乙酸为催化剂进行乙酰亚胺乙酯的三聚反应得到三甲基均三嗪,将三甲基三嗪与苯甲醛在浓硫酸中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则合成了一种新的八极分子三苯乙烯基均三嗪(TSTA)。文中对其合成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反应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用含有碳氮的有机物做化学热处理渗剂,不仅可进行低温软氮化,还可进行中温碳氮共渗,若把两者联合起来,便可使钢件具有合理的渗层深度,金相组织和优异的耐磨性能,抗疲劳性能等。该复合工艺比每个单独工艺适用范围广,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既节能又节时,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3.
系统的分析了遗传算法中交叉操作,得出如下结论:遗传算法中交叉操作的实质是子代个体为父代个体在小范围内进行大概率变异的结果,该范围由双亲个体分别进行与,或操作所得到的两个体决定。对该结论做出了理论证明,同时基于此思想提出了一种不含选择和变异操作的新式遗传算法Crossover GA(CGA)。将其应用到具体实例中并和几咱典型的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其性能优与同类其它算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及方差分析法,确定了 SO_3磺化法合成 PNTS 新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从技术及经济方面将新工艺同国内现有的生产老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四甘氨酸基磷(Ⅲ)-四苯并三氮杂呵罗的重要前体N-(3,4-二溴苯基)甘氨酸乙酯和N-(3,4-二氰基苯基)甘氨酸乙酯,并采用 Hyperchem 5.1,Gaussian 98等软件以及 MNDO法对拟合成的目标分子四甘氨酸基磷(Ⅲ)-四苯并三氮杂呵罗的结构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发现四甘氨酸基磷(Ⅲ)-四苯并三氮杂呵罗可能存在3种异构体,其中2,24位取代的异构体因能生成分子内氢键而更加稳定,更加适合用作光敏剂.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已有的超宽带(UWB)信号对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的干扰实验,分析了不同脉冲重复频率(PRF)的超宽带脉冲信号对全球定位系统的潜在干扰.这些干扰主要是对中心频率为1176.45±12MHz的GPS接收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混凝土泵车总体设计中应解决的汽车底盘选择与匹配问题及工作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在文中提出一种简化的估算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总体设计开始阶段进行方案比较,其估算精度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美国"全球信息栅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GIG)系统对导弹防御(missile defense,MD)系统支持作用的分析,研究了为满足网络中心战的要求,MD系统实现一体化和网络化的问题。着重探讨了MD系统内部实现一体化、MD系统与GIG系统实现一体化这2个核心问题。经分析认为:GIG系统通过多种手段极大地提高了MD系统的一体化和网络化程度,提升了其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9.
离散单元法在钢筋混凝土构件非线性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杆件的杆段多弹簧模型.方法 将离散单元法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非线性分析.结果 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柱的非线性分析程序,对单调与往复水平加载下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柱进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与有限单元法相近.可较好地把握柱的滞回性能.结论 运用本文模型将离散单元法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非线性分析具有交好的精度.是可行的.拓展了离散单元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漏极接触孔到栅间距对深亚微米单叉指栅接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物理机制.基于中芯国际018μ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进行流片,并进行传输线脉冲测试,得到了不同漏极接触孔到栅间距(DCGS)值的保护器件单位宽度失效电流水平的变化趋势.结合器件仿真,分析了保护器件的电、热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DCGS值的增大,使电流密度峰值向远离沟道的方向移动,从而降低了尖端放电的风险.同时,当DCGS值增大到一定阈值时,由于漏区与衬底温度达到平衡,因此失效电流水平出现饱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