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EC 61000-4-2中ESD间接放电实验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1000-4-2:2001修改了对位于受试设备下方的水平耦合板施加放电的试验方法。按照新的试验方法对3种不同厂商生产的静电放电模拟器在水平耦合板上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一致性进行了研究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距离放电点较近时,不同模拟器之间产生的场的差异很大,而距离放电点较远时,不同模拟器之间的差异变小,可以通过增大放电间距来改善不同模拟器之间的一致性;提高放电电压,可使不同模拟器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2.
离子风静电消除器放电电极模块由直流电压源和放电针(或者针组)组成,通过尖端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出正、负离子,用于消除物料携带的静电荷。为了研究放电电极模块的放电特性,实验中通过调节圆柱形放电电极模块针座直径、放电针尖在针座内的深度,以及放电针的外接直流电源输出,研究放电模块结构对静电放电效果的影响,为放电电极模块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实验结果表明:放电电极模块的放电性能与放电针针座直径、放电针在针座内深度以及限流电阻有关;针座直径d为20 mm的放电电极模块具有较佳的放电效果。另外,可利用多个放电电极模块并联使用以提高消电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中主要论述了我国标准体系框架和分类及军用标准体系,研究了航天器环境工程标准体系及航天器动力学环境标准的发展及其与国外标准体系的关系,探讨了航天器动力学环境试验验证系统及验证标准的发展及作用,阐述了航天器力学环境试验标准与国外同行业的差距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动力学试验评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了国内外航天器动力学试验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分析了国内航天器动力学试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复杂航天器的发展对于航天器动力学试验评价体系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分析了在评价内容、航天器环境、航天器环境模拟方法、航天器环境效应、测量与分析、评价方法及准则方面必须突破和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展望了航天器动力学试验评价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舰面设备可靠性试验工程实践。方法在舰面设备研制阶段,策划提出关键单机与系统相结合的可靠性试验方案。结果快速提高舰面设备的系统可靠性。结论近几年多个型号舰面设备的可靠性试验工程实践,有效促进了海军导弹武器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水平的提高,为其他舰面设备的可靠性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给不同航天器电子设备提供合适的常压热循环试验条件,使其在不同的循环次数和温度范围下获得相等的应力筛选,提出一种定制化的热循环次数的确定方法。方法基于热疲劳理论,分析典型航天器热致故障机理,并综合考虑航天器设计、材料、工艺的特点以及历史故障数据分布的影响,引入综合疲劳加速指数和故障沉淀率,形成航天器综合疲劳寿命等效等式。最后以某航天器典型电子设备为例,给出该方法所确定的试验条件。结果该方法能降低航天器欠试验或过试验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气力输送化工物料时带电颗粒在料仓内积聚,会发生高能静电放电甚至诱导粉尘燃爆事故。基于工业规模全尺寸料仓实验平台,模拟了带电聚丙烯(PP)颗粒填充料仓(直径3 m)过程中的静电行为,研究了料仓内静电放电形式和放电能量,并基于料仓内物料燃爆特性对仓内静电点火风险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填充料仓过程中,PP颗粒整体带负电,且存在2种放电模式,其中锥形放电晚于刷形放电出现;锥形放电主要发生在颗粒堆表面,单次放电(平均为1 040.9 mJ)导致的电场强度波动约为30~50 kV/m,放电周期为8.4 s,放电量远大于PP粉尘最小点火能,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刷形放电单次放电量较小(平均为3.17 mJ),放电周期约为0.49 s,单次放电导致的电场强度波动约为0.91~5.36 kV/m,难以引燃PP粉尘,但其能量对于料仓中的可燃气体(源于物料自身挥发)-PP粉尘混合体系仍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在料仓安全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并设置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直接声场试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得航天器的设计、制造与试验能够并行开展,同时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在最近十余年,国外发展了直接声场试验技术(DFAT)。这种新型的噪声试验技术与混响场试验相比更为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试验效率。针对未来飞行器研制与试验,论述了DFAT技术的进展情况。从扬声器阵列的布置方式、控制技术的改进和DFAT技术目前所具备的能力现状等三个方面阐述了DFAT试验系统的组成与发展,对近十年来国外开展的典型DFAT试验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在试验中发现的声场一致性、与混响场的差异、试验件结构响应和驻波等相关问题。对DFAT技术的后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我国发展DFAT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宽间距静电除尘器内部流动的大流量高温烟气中颗粒物的静电捕集特性,基于CFB锅炉中试试验平台设计并搭建了高温静电除尘中试装置.试验了板间距300mm、最高温度达到1020K的实际烟气中颗粒物的静电捕集特性,获得了放电电压、温度和烟气流速等关键因素对颗粒物的静电捕集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静电除尘器中烟气流速为0.3m/s,温度为1020K下达到了82.2%的除尘效率,证实了针对实际高温烟气,静电除尘器有较好的颗粒捕集效果.通过对比563K到1020K下的热态试验以及常温下的冷态试验,发现颗粒捕集效率随温度的上升迅速降低,这与高温下流速的上升、放电电压的降低以及气体黏性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开展系统级可靠性试验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系统级可靠性试验中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首先进行系统可靠度验证,然后根据系统结构及工作环境设计试验方案及试验剖面,并合理设计试验夹具以保证试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用实例证明了系统级可靠性试验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航天器试验的军用标准的发展进行了调研,系统地整理了MIL-STD-1540标准到SMC-S-016A标准的发展脉络,针对系统级、组件级试验基线的修订进行了整理、分析。以热试验为典型研究对象,整理了不同标准对于系统级、组件级热试验在试验温度范围、循环数、剪裁方法上的修改,对比了试验基线、试验量级的变迁,结合美国航天器型号与验证理念的发展,分析了其修订的依据,为我国相应标准的制定、修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材料空间环境适应性评价技术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航天器及其使用的材料在轨服役期间要经受真空、热循环、辐照、原子氧及碎片等空间环境的作用,航天器材料的空间环境适应性是其区别于其它材料的一项重要质量特性,评价其适应性是航天器材料质量保证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评价技术的发展,实现航天器材料质量,可以保证各个环节中对材料空间环境适应性的有效分析、评估与控制,是促进航天器可靠性提升所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针对原材料选用、认定、复验等环节中的应用需求,分析了空间环境适应性评价技术目前存在的差距,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弹药集装单元动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弹药集装单元是一种新型的弹药保障载具,没有具体的力学试验标准。通过研究弹药保障流程中的装卸与公路运输环境,分析可能出现的振动与冲击效应,参考相关弹药包装试验规程和试验方法,对弹药集装单元进行了相关动力学试验,进而评估弹药集装单元的力学性能,并证明弹药集装单元的设计可以满足弹药集装化保障的强度需求。  相似文献   

14.
飞行器防空间静电放电设计和试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曹敏 《装备环境工程》2011,8(4):117-121
结合某飞行器的特点,以及产品在轨飞行期间遭遇的空间静电放电(SESD)环境,研究了在没有可借鉴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分析提出大型天线及本体的空间静电放电防护设计目标,根据产品实际情况设计了分段实施的措施,运用等效理念设计了试验子样和测试方案,策划了设计元器件、原材料、天线系统、飞行器等不同层面的试验验证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振动试验夹具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型号项目振动试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振动试验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方法步骤以及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讨论了各类夹具的应用范围,对于产品振动试验夹具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及其应用需求,分析了其在太空遭遇的空间辐射环境及效应,探讨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空间辐射效应评价在元器件退火效应研究及工程化、地面模拟试验设施及评价技术、地面检测维护及评价、抗辐射设计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开展元器件空间环境效应及退火效应机理研究,给出适合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指标和评价体系;搭建多功能的综合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装置,加强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机理研究,建立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试验方法;开展空间环境多因素协同效应仿真,加强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辐射效应预示方法的深入研究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钢制药筒的腐蚀试验研究,在“二次浸渍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渗透、腐蚀、显示”合而为一的钢制药筒点状腐蚀加速试验方法——单液浸渍法。该方法以NaCl为腐蚀剂,以铁氰化钾为显示剂,采用醋酸一醋酸钠缓冲溶液,控制pH值在4.1左右,只要试验2h,甚至0.5h,在试样的缺陷处即可产生蓝点;适用于各类涂层防腐材料耐点状腐蚀性能的加速试验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地面平台系统对雷达脉冲瞬态等强脉冲干扰环境的适应性试验需求,研究一种移动式强电磁脉冲干扰模拟试验系统的集成设计方案。方法研究试验系统的基本组成,对影响试验系统指标的三个关键因素测试距离、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匹配设计。提出工程化的实施方案,并且完成试验系统的构建集成,对功率、场强等关键性指标进行实际测试验证。结果脉冲功率放大器的功放在各频点的峰值功率均为300 k W以上。所构建的试验系统在5,10 m距离的场强分别大于5000,2500 V/m,达到设计指标要求,同时也满足移动性、照射区域等试验使用要求。结论该测试平台全面考虑了信号形式、功放输出功率、信号驻波反射、系统匹配等条件,确保了高场强环境下场强量值分布、辐照区域大小等技术参数。可以准确量化系统测试的技术参数,明确定义测试条件及执行步骤,大幅提高了测试的一致性、重复性。同时兼顾考虑了进行军械系统电磁辐射危害(EMRADHAZ)试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