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麻醉与管理办法.方法 选择2004年7月~2006年6月的35例择期OPCABG患者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咪唑安定、依托米酯、芬太尼、哌库溴铵、异丙酚、异氟烷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ECG、IBP、SpO2、HR、CVP及PA、PCWP、CCO、SvO2等,应用硝酸甘油、多巴胺、艾司络尔、乌拉地尔、去氧肾上腺素、山莨菪碱等控制MAP在60~90mmHg范围,HR在50~70次/min范围,保持基本生命体征稳定.结果 3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1例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术中循环稳定,无麻醉并发症,均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结论 OPCABG因要求心脏不停跳,其麻醉与管理比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CABG)要求更高,关键是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避免加重心肌氧耗,造成围术期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快通道麻醉的围术期管理。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瑞米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麻醉维持,根据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监测维持恰当麻醉深度。所有病例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指数(CI)。术中使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调控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05~165min,麻醉时间145~200min。所有病例麻醉过程平稳,无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快通道麻醉的关键在于维持血流动力性平稳和达到恰当的麻醉深度,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维持并改善心肌的氧供氧耗的平衡,使用短效的阿片类药物有利于兼顾到恰当的麻醉深度、维持血流动力性平稳和术后较早拔管和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技术。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Ⅲ级,拟行非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术前行降压、扩冠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观察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调控血压,硝酸甘油扩冠,艾司洛尔控制心率。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过程顺利,麻醉诱导、插管及术中血压基本稳定,心率控制满意,所有患者在术后0.5.2h神志清醒,术后3.16h拔除气管插管;ICU停留时间2.3d。术后总输血量0.800ml(平均450m1),胸腔引流量200.700ml(平均480m1),术后7.16d出院。结论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0例麻醉实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院从1993年10月首次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获得成功以来,共施行CABG650例,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300例,全部获得成功,现将麻醉实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温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麻醉管理办法。方法 87例冠心病患者在以舒芬太尼、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心率控制于50~70次/min,平均动脉压大于60mmHg。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改用体外循环,术后ICU呼吸机辅助时间(4.5±0.7)h。结论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的重点是维持围术期心肌氧供需平衡,以舒芬太尼、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术中辅以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施行OPCAB患者,共460例,占同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98.7%.其中男性356例(77.4%);年龄≥70岁的高龄病例240例(52.2%).根据术前外科高危因素将全组分为高危病例组(265例,57.6%)和普通病例组(195例,42.4%).全组457例经正中胸骨切口完成OPCAB,3例行胸腔镜辅助下左前外侧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ATS-CAB).21例65岁以下患者施行了全动脉化OPCAB.结果: 3例(0.6%)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457例手术均于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平均桥血管数为(2.98±1.12)支/例.手术死亡8例,总死亡率1.74%,其中普通组1.0%,高危组2.3%.83例(18.0%)术后给予正性药物支持,11例(2.4%)术后应用主动脉内囊反搏支持.460例中68.9%的病例手术当天拔除气管插管,全组平均ICU治疗时间(43.8±20.7)h.术后并发症依次为肺部感染(3.7%)、呼吸衰竭(1.1%)、肺动脉栓塞(1.1%)、胸骨感染(1.1%)、需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0.8%)、脑血管意外(0.6%)、二次开胸止血(0.6%)和围术期心肌梗死(0.4%)等. 结论:OPCAB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外科临床治疗早期效果满意,且对于高危病例,其临床应用可能更具有潜在优越性.不断优化和完善OPCAB的外科技术,以及默契的麻醉配合,是保障OPCAB手术高实施率和低术式转换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处理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0例冠心病患者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的临床资料.结果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波动不大,术中翻动心脏时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停止翻动及对症处理恢复正常.术中无1例室颤及心搏骤停发生;术后2例患者死亡;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麻醉处理的首要目的是在心脏翻动时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及保护心肌,避免加重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2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用于调控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术后患者血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无麻醉并发症,预后良好。术后各时间点血中cTnI和CK-MB含量与术前比均有一定程度升高。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损伤轻,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G)的麻醉体会。方法对我院60例行OPCABG冠心病患者手术前30min行吗啡1mg/kg、咪达唑仑0.5mg/kg、戊乙奎醚1mg肌注,以依托咪酯0.3mg/kg、咪唑安定0.08-0.1mg/kg、舒芬太尼1~2μg/kg和罗库溴铵0.6~1mg/kg做麻醉诱导。采用以舒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持续静脉泵注,辅助0.5%-2%七氟醚间断吸入维持。术中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血气、电解质。术前用靶控泵备好多巴胺和硝酸甘油,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情况应用。结果60例患者中59例顺利完成OPCABG手术,1例体外循环(CPD)辅助下完成手术。本组无麻醉死亡病例,术后ICU平均拔管时间(5.7±1.2)h。结论OPCABG对麻醉医生在手术期间的管理要求较高,麻醉管理的关键是术前麻醉药物充分应用,避免患者情绪紧张、激动造成的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手术前麻醉诱导应平稳,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心室率在较低的水平,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初步临床结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该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中79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死亡外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选择的患者,该手术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开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 ,已在我国逐步兴起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缺血 /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带来的并发症。我院自 2 0 0 1 -0 4~ 2 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麻醉方案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66例OPCABG患者给予中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间断给予低浓度复合异氟醚,维库溴铵、丙泊酚、咪唑安定等.术中持续静脉点滴硝酸甘油;苯肾上腺素、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并给予严密的监测.结果: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无死亡病例.结论:选用合适的麻醉药物,并在术中给予严密的监测,可有效控制心肌缺血,对于OPCABG手术的成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李凤菊 《中原医刊》2007,34(5):64-64
目的 总结15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59例患者术后合理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加强拔除气管插管后的呼吸道管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将血压和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维持正常的水、电解质平衡,及时处理心律失常,作好抗凝治疗。结果 患者均于术后1.5—5h清醒,呼吸机辅助时间为4—20h,平均6.5h。发生心律失常11例,其中心房纤颤9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气胸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经积极治疗后恢复。死亡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经多种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注重术后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8年10月~2010年5月有5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G。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使用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胸骨牵开器和OCTTOPUS心脏表面固定器等行OPCABG。结果:无手术死亡,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ICU时间(1.2±0.3)d,术后(12.8±4.5)d出院。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心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本文总结10例此类病人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月-2003年7月,我院心胸外科共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102例,其中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OPCABG)100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本文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完成旁路血管563支,平均(3.1±0.8)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行二次开胸止血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保证吻合口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24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麻醉,探讨OPCABG的麻醉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2004-2008年我院共完成OPCABG的麻醉240例,其中左主干病变40例,三支病变180例,合并糖尿病165例。结果:240例病人麻醉手术顺利。结论:OPCABG全身生理影响小,安全可靠,效果满意。麻醉处理的重点为整个围术期的综合管理,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及维持心肌氧供氧需的平衡,术后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6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均采用OCTOPUSⅡ型负压心脏稳定器辅助控制局部心肌运动,阻断冠状动脉下进行血管吻合。结果:共行移植物与冠状动脉吻合192支(3.2支/例)。手术后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25例患者未输入库血。结论:OPCAB有明显的优越性,若无同期矫治心内病理改变,大多数病人可应用OPCAB。术中应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冠状动脉吻合程序应先行前降支系统,狭窄最严重的血管宜先吻合。体外循环应提前准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就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非体外下冠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经验和疗效予以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OPCABG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患者中途改体外循环下进行,另29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进行搭桥1~5支(平均3.2),手术时间在2~6 h左右(平均3.3±1.2)h.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在接受OPCABG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有助于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减少一些呼吸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