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远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的远期疗效是否同样显著优于金属裸支架.方法 自2000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3 771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完成1年的临床随访.根据介入治疗的指征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将每组进一步分为药物洗脱支架亚组与金属裸支架亚组.研究终点为死亡、Q波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以及确定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中,药物洗脱支架亚组与金属裸支架亚组相比,随访1年的病死率、Q波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稳定性心绞痛组中,药物洗脱支架亚组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5.6%)较金属裸支架亚组(11.4%)显著降低(P<0.01);而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中,药物洗脱支架亚组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8.0%)与金属裸支架亚组(7.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支架内血栓均非常少见,且亚组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选择药物洗脱支架可显著降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远期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未能获得相似的疗效.该临床结果可能源于易损粥样斑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评价国产Firebird药物涂层支架与裸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随机分为接受Firebird药物涂层支架治疗的Firebird组64例及接受裸支架治疗的裸支架组42例。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长期随访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及心绞痛事件发生。Firebird组长期随访1例死于脑出血,1例于家中发生猝死,两例发生心绞痛,1例死于车祸,余59例患者长期随访无不良事件发生。裸支架组长期随访7例复发心绞痛,1例死于肺癌,余34例患者无其他不良终点事件。结论药物涂层支架应用于急性心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并发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90例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44例植入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Firebird组),46例植入国产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垠艺组),术前术后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后进行随访。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2支以上血管病变占83.3%,Firebird组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77枚,垠艺组植入垠艺支架82枚,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平均随访6.2±1.3个月,其中Firebird组复发心绞痛3例,1例发生心肌梗死。垠艺组复发心绞痛3例,1例发生心肌梗死。Firebird组发生再狭窄2例,垠艺组发生再狭窄2例。两组无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死亡。结论:垠艺支架对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近期疗效与Firebird支架相似。  相似文献   

4.
左鹏飞  马根山 《现代医学》2012,40(5):621-62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手段,冠状动脉支架在AMI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早期应用的金属裸支架(BMS)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随后出现的药物洗脱支架(DES)能明显降低该类事件的发生率,但却有着发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DES应用于AMI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预后有显著的影响。经研究证明,糖尿病、冠脉直径、冠脉病变长度和部位等都是影响植入金属裸支架(BMS)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1]。至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近来已引起临床医师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药物涂层支架引起的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2]。经过对金属裸支架、西罗莫司涂层支架、聚合物的材料的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的对比研究,发现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患者有较高的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3]。关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认为支架植入后至…  相似文献   

6.
宋飞月  戴晓燕 《医学综述》2014,(7):1225-122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已被证明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性缺血率。在当前介入时代,药物洗脱支架(DES)和金属裸支架(BMS)已被广泛使用。使用DES和BMS发生的病死率、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总结使用DES和BMS对AMI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国产冠脉金属裸支架(乐普H-stent支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植入63枚国产乐普H-stent金属裸支架。结果48例患者术后随访6~24(16.6±7.8)个月,38例症状消失(79.2%),10例术后心绞痛复发(20.8%),再狭窄6例(12.5%),新生血管病变4例(8.3%),随访期间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发生。结论国产H-stent金属裸支架应用于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孟民 《吉林医学》2013,34(6):113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2例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治疗,常规药物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心绞痛缓解率、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120例患者完成1年的随访期,2例因电话更改或家庭搬迁而失访。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1年,患者心绞痛缓解率为82.50%(99/120),心功能恢复率为77.50%(93/120),1年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例,心功能衰竭13例,再次血管重建5例。结论:支架植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肯定,是一种较为安全、并发症较少、康复较快、值得广泛推广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多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从2004年6月到2005年12月共34例多个药物支架(≥3枚)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单个支架植入组(n=64)和两支架植入组(n=53),随访术后6月冠状动脉内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51例患者PCI治疗均成功.介入治疗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多支架组、两支架组及单支架组均没有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P>0.05),介入治疗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个药物支架植入治疗,并不增加近期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植入金属裸支架(BM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0—2005年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植入BMS随访资料完整的ACS患者491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BMS。经住院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结果 平均随访(95±39)个月,随访期间累积171例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发生率为34.83%,年均MACE发生率为4.38%。死亡68例(13.85%),靶病变血管重建71例(14.46%),靶血管重建28例(5.70%),晚期支架内血栓(LST)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VLST)0例,心力衰竭2例(0.4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例(0.4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06例(21.59%),支架节段内再狭窄60例(12.22%),支架内再狭窄合并支架节段内再狭窄127例(25.87%)。结论 植入BMS治疗ACS患者,远期MACE、LST、VLST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产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进口Cypher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126例在我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组(65例),进口Cypher药物洗脱支架组(36例),金属裸支架组(25例),分析支架置入后6个月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6个月再狭窄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术后血管通畅,心功能和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8个月后随访时,均无支架内血栓发生,国产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5.9%;进口Cypher药物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3.7%;裸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33.3%。结论:国产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进口Cypher药物洗脱支架治疗AMI患者并未增加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再狭窄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裸支架相比,两者6个月的再狭窄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27例冠心病(CHD)患者中4例行直接支架植入术,23例行常规方法支架植入术。结果27例患者28处病变血管植入31只支架。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血管植入支架(DeNovostenting)19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结果不理想植入支架(Suboptinalstenting)8只,PTCA并发夹层、内膜撕裂和濒临闭塞时植入支架(Bail-outstenting)4只。术前血管狭窄平均(87±13)%,术后为(15±5)%(P<0.05)。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消失。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或死亡。术后随访1~6个月,仅1例发生非Q波AMI。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钴合金裸支架与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特点、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钴合金裸支架治疗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单支病变血管直径狭窄>70%的冠心病患者204例,81例冠状动脉内置入钴合金裸支架;123例冠状动脉内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观察术后疗效、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置入支架的成功率、住院期间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率及12个月随访MACE发生率、再狭窄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钴合金裸支架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双源CT评价急诊PCI药物涂层支架及金属裸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方法 85例急性心梗并行急诊支架植入术后1年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分析其管腔丢失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①双源CT获得80例(94.1%)患者共88枚(93.6%)冠状动脉支架清晰图像。②在管腔丢失方面药物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支架内再狭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可作为支架术后患者的无创随访手段;在急性心梗中使用药物涂层支架可减少管腔丢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双源CT评价急诊PCI药物涂层支架及金属裸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方法 85例急性心梗并行急诊支架植入术后1年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分析其管腔丢失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①双源CT获得80例(94.1%)患者共88枚(93.6%)冠状动脉支架清晰图像.②在管腔丢失方面药物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支架内再狭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源CT可作为支架术后患者的无创随访手段;在急性心梗中使用药物涂层支架可减少管腔丢失.  相似文献   

16.
龙向淑  吴强  张萍  刘志琴 《重庆医学》2015,(17):2447-244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恢复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的有效手段.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可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其支架内血栓(intra stent thrombosis,IST)形成的发生率(特别是晚期IST)较金属裸支架高[1-2].接受标准剂量氯吡格雷及低剂量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植入DES后IST总发生率为1.3%[3].尽管急性IST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病死率高,故应加强对IST的判别和治疗.本文报告2例PCI后缺血性胸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对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9年5~12月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痛合并有2型糖尿病患者共67例,其中药物洗脱支架组31例,金属裸支架组36例.支架术后6个月左右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 药物洗脱支架组支架内再狭窄率显著低于金属裸支架组(17.6%比41.9%,P=0.01),但药物洗脱支架组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率却显著高于金属裸支架组(50.0%比10.0%,P=0.035).两组病变在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比2.3%,P=0.735).随访期间药物洗脱支架组靶病变血管重建率显著低于金属裸支架组(11. 8%比30.2%,P=0.026).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能显著降低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和靶病变血管重建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胡浩  常鹏  郭雪娅  白锋  林欣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149-150
目的观察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观察169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病情变化,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主要观察术后(14.0±7.4)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生存率.术后急性、亚急性及晚期迟发支架血栓发生率,以及术后6-12个月冠脉造影随访.结果169例患者214支血管247处痛变共植入287枚支架.术后(14.0±7.4)个月无MACE生存率98.8%;可能的亚急性支架血栓发生率0.6%,晚期迟发支架血栓发生率0.6%.术后6-12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支架再狭窄为0.结论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冠脉经皮介入治疗(PCI)发展至今,经历过三次重大飞跃,分别是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PTCA)、冠脉内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植入和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植入。BMS植入的主要问题是内膜增生导致的支架内再狭窄。据统计,大约15%~20%植入BMS患者在6~12个月  相似文献   

20.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出现支架内血栓的原因。方法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近2年来连续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775例冠心病患者,在6个月内出现急性胸痛,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发生支架内血栓者,观察其性别、年龄、病变血管、支架长度和服药情况,分析其血栓形成原因。结果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6个月内有5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发生率为0.6%,年龄68-82岁,其中急性血栓1例,亚急性血栓2例,晚期血栓2例,4例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为不稳定心绞痛,死亡1例。其中2例停用氯吡格雷,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停用阿司匹林,1例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1例支架扩张后远端血管痉挛。支架内血栓发生与支架长度有关,即支架越长,血栓发生率越高,并随支架植入的数量而增高。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大多与抗血小板不充分有关,但由于患者数较少,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问题还应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