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体有效率95.0%、临床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实施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预防与针对性治疗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危害,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地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结果经过积极的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所有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均治愈出院。结论尿源性脓毒血症是上尿路腔内取石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预防、诊断及适当的干预可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尿脓毒血症又称尿源性脓毒血症, 其病情凶险、起病隐匿、进展快、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微创技术在上尿路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病数逐渐增多, 死亡率上升。从手术患者中筛选出具有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高危因素的患者并给予重点关注和追踪, 对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现结合文献复习, 对上尿路结石微创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常见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尿源性脓毒血症是指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侵入血液并播散到宿主其他组织或器官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灶,引起临床上感染症状并出现全身炎症反应(SIRS)征象。多由侵入性手术操作诱发引起。目前泌尿系结石的外科治疗方式逐步进入微创时代,尿源性脓毒血症是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休克、病死率高达9.9%,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阻止疾病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同期选取74例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sTREM-1和尿液sTREM-1浓度的变化。通过Person法分析sTREM-1与尿源性脓毒血症死亡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判断血清CRP、PCT、sTREM-1和尿液sTREM-1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30 d内有22例死亡,病死率29.7%;观察患者组血清CRP、PCT浓度在术后1 d、3 d和7 d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尿sTREM-1浓度在术前、术后1 h、1 d、3 d和7 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sTREM-1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RP、PCT;血sTREM-1和尿sTREM-1浓度是影响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血、尿sTREM-1的检测有助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血、尿sTREM-1的浓度水平是影响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长时程给药对重症肺炎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8月83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1例选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常规30 min输注进行治疗,观察组42例选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3 h输注进行治疗。均持续治疗10 d,对比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湿啰音基本消失时间及咳嗽基本消失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时间(118.50±1.02)h、湿啰音基本消失时间(9.67±1.23)h、咳嗽基本消失时间(8.67±1.16)h,均较对照组重症监护时间(134.62±2.11)h、湿啰音基本消失时间(12.96±2.01)h、咳嗽基本消失时间(11.72±1.56)h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较对照组的56.1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长时程给药能显著改善重症肺炎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戚建霞 《大家健康》2016,(11):138-139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输注方法。对比(1)两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的血药浓度。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分别为96%、84%,比较有差异(P <0.05)。(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0.25 h、0.5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1 h、2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2 h,q6 h)延长输注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肯定,血药浓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2h输注q6h给药24h)和对照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0.5h输注q6h,24h)。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分别为96%、84%,比较有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前CRP及PC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CRP及PCT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2h输注q6h的延长输注时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疗效,减轻体内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14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10 d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45/57)、92.98%(53/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观察组患者PaO_2和OI水平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有效提高重症肺炎疗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0.
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因新型输尿管软镜出现及钬激光碎石普及,输尿管软镜术在临床治疗上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然而相比传统手术,输尿管软镜术后诱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机率更高,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故提高对提高对其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机制认知,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输尿管软镜术后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机制、预防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185例,其中未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者160例为对照组,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者25例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时间、尿培养、糖尿病、结石直径、性别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时间60 min、尿培养阳性、糖尿病、结石直径1 cm、女性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间60 min、尿培养阳性、糖尿病、结石直径1 cm、女性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选取沈丘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观察组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周,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检测观察组6例患者药代动力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例患者药代动力学显示药物峰值浓度为(28.29±0.81)mg/L,半衰期约1 h。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疗效确切,药物保持有效血浓度时间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诱发癫痫的机制和危险因素及出现该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据症状、体征等变化调整抗感染药物.结果 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后,患者未再出现双眼上翻、四肢抽搐等癫痫症状.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可引起癫痫发作,临床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婴幼儿重症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80例婴幼儿重症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清除感染细菌的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婴幼儿重症细菌感染能够有效清除病原细菌,降低治疗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王威 《当代医学》2021,27(35):100-102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结石腔镜手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原因,并分析其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泌尿系结石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分为两组,其中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20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11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分析二者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防治对策.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鹿角性结石、腔镜通道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性别、术前尿培养、结石面积、狭窄盏颈型结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90 min、有狭窄盏颈型结石、结石面积>800 mm2为泌尿系结石腔镜手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泌尿系结石抢镜手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原因较多,主要与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90 min、有狭窄盏颈型结石、结石面积>800 mm2等有关,为此术前应积极做好检查,术中控制手术时间,术后确保引流通畅等,才能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本院临床用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本院2017年3月至8月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患者的病历,共计51份。从用药指征、用法用量、病原学送检以及疗效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患者主要来自于新生儿科,其次为重症监护室、内科、儿科等。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患者中新生儿肺炎患者所占比重最大;用药疗程最长达21d;45例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前进行微生物送检,检出病原菌者9例(4例大肠埃希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白色念珠菌);5例患者单独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其他患者在联合用药中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6例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最主要的不合理用药原因为疗程过长,其次为给药频次不合理。51例患者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治疗有效率为94.12%,用药疗程14d的共计5例(9.80%)。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需氧和厌氧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引起的感染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其不规范使用应引起关注,以免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克替醇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肝性脑病及对患者菌群紊乱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肝性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增加拉克替醇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水平、肠道菌群分布、炎症损伤因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酵母真菌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TSLPR)、CC趋化因子受体3(CCR3)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拉克替醇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纠正患者的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难治性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难治性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静脉滴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g,每6小时1次,使用7天;实验组静脉输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g,每6小时1次,使用7天,每次输入结束30分钟后,静脉推注山莨菪碱1.0mg/kg,10分钟/次.用药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变化和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成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PaO2/FiO2由治疗前的226.7mmHg升至291.1mmHg;成功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13例,脱机成功率43.3%.实验组PaO2/FiO2由治疗前的230.5mmHg升至355.6mmHg;成功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21例,脱机成功率70%.实验组PaO2/FiO2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难治性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通过延长滴注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66例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抽样分为两组,每组33例。试验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 g/2 h滴注,每8小时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5h滴注,每8小时给药1次。两组均通过微泵泵入的方式控制滴注速度。两组均给予祛痰、生命支持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1)炎性指标的观察:试验组CRP由治疗前的(98.94±23.73)mg/L降至(8.31±4.66)mg/L,对照组由治疗前的(98.75±20.98)mg/L降至(21.85±11.80)mg/L。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CT由治疗前的(5.04±1.99)ng/ml降至(0.38±0.25)ng/ml;对照组由治疗前的(5.02±1.87)ng/ml降至(0.62±0.32)ng/ml。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清除率比较:试验组细菌清除率82.8%,对照组细菌清除率71.4%的清除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有效率为6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平均住院天数比较: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0.5±1.7)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12.2±1.9)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2 h滴注给药的方式对重症肺炎的疗效优于0.5 h滴注给药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蒋春芳 《中外医疗》2016,(12):125-127
目的:对头孢噻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诊治的12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分析,比较头孢噻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治疗效果。结果头孢噻肟治疗组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组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种类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头孢噻肟的有效率(86.7%)明显低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有效率(96.7%)(P<0.05),但二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噻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均对新生儿败血症有一定疗效,但后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