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从还原力的角度探讨了葡萄糖异构化生产果葡糖浆过程中葡萄糖值下降的原因。在费林氏法测定还原糖的条件下,比较了果糖和葡萄糖的还原力;分别用葡萄糖和淀粉水解糖为原料,研究了异构化过程中DE值与果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费林氏溶液,果糖的还原力比葡萄糖低;葡萄糖值随异构化所产生的果糖含量增加而降低。异构化过程中DE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果糖的还原力比葡萄糖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双酶法生产的果葡糖浆(DE值相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同)制作焦糖色素,在相同制备工艺下,对焦糖色素的吸光度进行了比较.发现相同的DE值条件下,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越高,吸光度就越大;果葡糖浆的DE值越高,吸光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3.
在葡萄糖生产过程控制中,由于需要加入酸或碱,葡萄糖在酸碱的作用下不免要发生异构化反应,部分葡萄糖分子结构发生变旋,主要产生果糖,如果葡萄糖生产中后段工序果糖含量较高,将对成品葡萄糖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在生产中如何检测果糖含量,如何进行生产过程调控,特别是生产中酸碱度变化较大的离子交换工序。离交工序主要作用是降低生产中与最终产品质量无关或受控制的离子,同时也可以滤除其它杂质,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5):185-191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原料,研究热风干制和自然晒制过程中糖含量变化规律,包括果糖、葡萄糖、蔗糖、果胶和粗纤维等。结果表明,杏果实中葡萄糖含量大于果糖含量,干制过程中果糖、葡萄糖及还原糖含量降低,且热风干制温度越高,还原糖降解幅度越大。热风温度处理有利于杏果中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在干制初期的积累。随着干制温度升高,蔗糖与果糖、葡萄糖、还原糖的相关性由极显著负相关水平逐渐向正相关水平转化,说明热作用下蔗糖又降解成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糖类物质。干制过程中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原果胶和粗纤维含量降低,说明在干制过程中杏果存在后熟软化的现象。因此,通过控制干制条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调控杏果中糖的组分和含量,改善杏干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疆枣在自然干制过程中品质劣变的现象,研究采用自然干制和热风干制两种方式干制红枣,枣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干制过程中果糖、葡萄糖与还原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蔗糖等非还原糖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各种糖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主要在干制初期,干制工艺对糖含量的变化影响较大;在干制过程中,非还原性糖大量降解,其中高温和低温长时干制时降解量大;果糖含量始终高于葡萄糖含量,且干制过程中二者的消耗量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6.
费林法DE值检测的讨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DE值的概念 淀粉糖行业常用DE值来表示糖的组成。糖液的DE值是指糖液中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7.
一、发酵性是玉米糖浆和葡萄糖的重要性质,尤其是在烘烤食品和酿造行业中。低分子糖(主要指单糖、双糖、葡萄糖、果糖)在发酵粉的作用下很容易发酵。玉米糖浆的发酵性与单糖、双糖、三糖的含量有一个大致的比例关系,其葡萄糖当量DE值越大,发酵性越好。 二、葡萄糖和果糖通过自身醛、酮还原基的作用,可以与各种氮化物在高温条件下结合得到合乎要求的“着色”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8.
还原糖和DE值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食品和发酵行业,原料、中产物及成品的还原糖含量与DE值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方法具有简便、迅速、精确度高、终点易观察的特点,能测定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和转化糖。虽然对这些糖无特异的选择性,但当待测样中只有一种糖存在时,可以测定这一单独的糖;当待测样是几种糖的混和物时,可测出试样中的全部还原能力。DE值测定是其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9.
利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泽泻可溶性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考察加工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泽泻中含有果糖和葡萄糖两种还原性单糖,所占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8.15 mg/g和15.49 mg/g;炮制后的泽泻饮片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为14.11 mg/g和8.58 mg/g。在加工过程中,果糖和葡萄糖分别下降22.26%和44.61%。两种糖的线性范围均为1~12μg,检出限为果糖0.12μg,葡萄糖0.16μg;果糖回收率97.5%,葡萄糖回收率99.0%。推测炮制前、后,还原糖的大幅下降是因参与美拉得反应造成。  相似文献   

10.
谈果葡糖浆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前言果葡糖浆是近三十年来崛起的新型淀粉糖产品,它是以淀粉为原料,经α-淀粉酶液化、糖化酶水解淀粉成葡萄糖后,再通过葡萄糖异构酶的异构化反应而制成的一种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糖浆.目前商品果葡糖浆产品主要有:果糖含量占糖量42%的称为果葡糖浆(简称F—4...  相似文献   

11.
骏枣干制过程中几种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然干制、热风干制和真空冷冻干制3种方式干制新疆骏枣,研究骏枣在干制过程中的VC、总酸、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干制过程中,VC和总酸含量呈下降趋势,VC在干制过程中损失率极大;总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蔗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以上几种营养物质的保存过程中,真空冷冻干制保存率最高,热风干燥次之,自然干制最低。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异构酶催化D-葡萄糖形成D-果糖的异构化反应,是工业上制备高果糖浆的关键酶。介绍一种新型重组葡萄糖异构酶(rGI)的酶学性质。rGI的最适作用温度为90℃~100℃,最适作用pH为7.0。rGI具有较好的热稳性,90℃下的酶活半衰期约为5h。rGI酶活表达依赖二价金属离子。在90℃、pH7.0和5h下,rGI异构化30%(w/v)葡萄糖液为果糖的异构化率达到54.8%。  相似文献   

13.
设置不同的质量浓度梯度和还原时间,以保险粉和葡萄糖还原靛蓝染色的纯棉面料为对比试样,研究果糖作为靛蓝还原剂的优化还原染色工艺.以葡萄糖和果糖质量浓度及还原时间为变量,以染色面料的K/S值为指标,分析葡萄糖和果糖的还原能力及上染量.结果显示,当靛蓝质量浓度为20 g/L、浴比为1:100、pH为11.5时,葡萄糖的优化还...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糖浓度条件下,以YPDF培养基模拟甘蔗汁进行酒精发酵,测定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并对果糖与葡萄糖消耗过程进行曲线拟合,以拟合方程计算出果糖与葡萄糖代谢一半和代谢完全所需时间.结果表明,糖浓度为90gL~270g/L,酵母GJ2008始终会偏用葡萄糖,果糖利用一直受到葡萄糖的竞争性抑制.糖浓度为90g/L时,细胞生长受糖浓度抑制程度最小,但乙醇产率较低;糖浓度为230g/L,发酵液中葡萄糖含量较低时,果糖受葡萄糖的竞争性抑制得到了解除,果糖的利用急剧加快;糖浓度为250g/L和270g/L,发酵液中葡萄糖含量较低时,果糖受葡萄糖的竞争性抑制得到了解除,但果糖的利用并没有加快,表现为后期酵母数维持值较低.糖浓度对果糖代谢的影响要大于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较低糖浓度有利于后期果糖与葡萄糖利用差异性的缩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大米双酶法制糖过程中,大米的浸泡温度与时间、液化温度、糖化pH值及糖化液的DE值、pH值、透光率、葡萄糖含量对味精生产发酵过程中的生物素用量、产酸率、发酵工艺的控制等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冰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化学组分发生显著变化,尤其在主发酵期间糖分消耗和乙醇的产生,这些变化对冰葡萄酒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威代尔(Vidal)冰葡萄汁为实验材料,接种酵母菌(ST)进行发酵酿制,利用HPLC-ELSD法测定冰葡萄酒发酵及陈酿过程中糖分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乙醇浓度变化,酿造完成后进行微生物检测及感官风味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冰葡萄汁中主要糖类为葡萄糖和果糖,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含量从180.56 g/L下降至53.24 g/L,其中在第7 d到第28 d下降最快;果糖含量从223.65 g/L下降至160.54 g/L;乙醇浓度变化与葡萄糖含量变化呈负相关。最终成品的酒精度为11.0%v/v。冰葡萄酒在橡木桶中进行陈酿过程中,葡萄糖含量下降至47.64 g/L,果糖含量下降至151.25 g/L,酒精度下降至9.8%,微生物检测及感官评定均符合标准。本研究结果可为冰葡萄酒酿造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快速鉴定冰葡萄酒的真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辅助淀粉双酶水解技术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超声波对淀粉液化和糖化酶解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以液化值和葡萄糖当量值(DE)为指标,探讨了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淀粉乳浓度对淀粉酶解过程中还原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100 W,超声时间10 min,淀粉乳浓度20%的条件下,淀粉乳的液化值及DE值从未处理样品的19.89mg/mL、82.06%分别提高到30.67 mg/mL、94.30%。超声波处理,使得淀粉颗粒表面的凹痕和裂痕明显增多,淀粉结晶结构遭到破坏,红外结晶指数下降,淀粉支链结构破坏,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溶解度提高了246.8%。此外,超声波处理对酶的激活作用使得α-淀粉酶活力提高了15.29%。  相似文献   

18.
前言 自从1957年马歇尔和库伊首先指出用微生物酶〔从嗜水极毛杆菌(Pseudomonas Hydrophila)来〕能够将葡萄糖异构化成为果糖以来,已经介绍了若干其它微生物具有葡萄糖异构化能力。这种酶是淀粉经过转化成葡萄糖—果糖糖浆不可缺少的一环,其甜度与蔗糖溶液相同,因此,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它是蔗糖的有力竞争者。随着糖的需求量增加,反应在世界市场上糖价上涨,因此对淀粉制甜味料的兴趣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泰紫薯1号、紫罗兰、越南小紫薯三种代表性鲜食紫薯品种为实验材料,以普薯32为对照,探究了烤制、蒸制、微波三种熟制方式处理后紫薯的感官评分、水分含量、淀粉含量、糖含量等指标。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探究了消费者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感官评价结果显示,蒸泰紫薯1号得分最高,甜度和质地是决定消费者喜好程度的驱动型属性;熟制方式显著影响紫薯的理化品质,熟制后紫薯水分和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升高。蔗糖和麦芽糖在熟制后增加,葡萄糖和果糖随品种和熟制方式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在熟制过程中,蒸制有利于水分保持,烤制最有利于高温糖化。相关性分析发现感官评价得分与水分、还原糖(果糖、葡萄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还原糖、淀粉、果糖、葡萄糖、水分。PLSR确定了影响紫薯感官品质的主要指标为还原糖、果糖、葡萄糖。本研究为建立紫薯感官预测模型、开发不同紫薯品种最佳加工工艺、指导鲜食型紫薯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美拉德反应是高温油炸烹制食品风味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对比分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还原糖——果糖和葡萄糖,对油炸鹰爪虾风味作用的影响。基于电子鼻、电子舌和感官评定,添加痕量还原糖能显著提升油炸虾的风味品质,且果糖比葡萄糖对油炸虾在滋味和挥发性风味上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GC-MS分析得出痕量还原糖能显著增加油炸虾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油炸虾对照组、添加痕量葡萄糖组和添加痕量果糖组分别检出38,41,56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其中吡嗪类物质含量增加最为显著,对照组吡嗪类物质占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0.76%,痕量葡萄糖组和果糖组的吡嗪类物质分别增至42.31%和42.44%。油炸虾对照组、添加痕量葡萄糖组和果糖组的气味活度(OAV)值大于1的挥发性物质分别有8,17,20种,确定添加还原糖后,鹰爪虾的关键风味物质为2,5-二甲基吡嗪、3-二乙基-2,5-二甲基吡嗪、2-甲基丁酸甲酯和三甲胺等物质,其中,2,5-二甲基吡嗪在添加痕量葡萄糖组中的风味贡献最显著,而3-二乙基-2,5-二甲基吡嗪和2-甲基丁酸甲酯是添加痕量果糖组中风味贡献最主要的成分。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还原糖能够促进油炸鹰爪虾不同关键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