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nm23—H1表达产物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增锋  李德进 《医学文选》2002,21(3):284-285
目的 研究 nm2 3- H1蛋白产物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5 1例恶性黑色素瘤和 32例黑色素细胞痣中 nm2 3- H1蛋白产物。结果  nm2 3- 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 39.2 %和 2 1 .1 % ,差别无显著性 ( P >0 .0 5 ) ,恶性黑素瘤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 ( P <0 .0 5 )。结论 nm2 3- H1基因表达在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检测 nm2 3- H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4v6蛋白产物在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30例黑色素细胞痣中CD44v6蛋白产物。结果: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皮肤恶性黑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69.6%和36.7%,差别有显性(P<0.05),在皮肤恶性黑素瘤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表达升高可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44v6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了3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发现17例(44.7%)nm23-H1蛋白染色阳性,21例(55.3%)nm23-H1蛋白染色阴性.nm23-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其它临床指标无相关.nm23-H1蛋白染色阴性患者的总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nm23-H1蛋白染色阳性患者(P<0.05),而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nm23-H1蛋白的低表达与短的生存时间相关(P<0.05).结果表明nm23-H1蛋白的表达可成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转移抑制基因H1(nm23-H1)、雌激素调节多肽pS2蛋白(pS2 prote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68例原发性结肠癌组织及30例同期正常结肠切缘组织石蜡包埋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nm23-H1,pS2 protein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TGF-β1,nm23-H1,pS2 protein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1.47%,39.71%和35.2%,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TGF-β1,nm23-H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有无转移之间有相关性,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在有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TGF-β1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pS2 protein的表达与结肠癌Dukes分期及有无转移无相关性,但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TGF-β1,nm23-H1,pS2 protein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反映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nm23-H1(简称nm23-H1)在胃癌分化、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研究46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转移淋巴结nm23-H1的表达.结果45.6%(21/46)的胃癌nm23-H1表达下降.nm23-H1的阳性表达与Borrmann分型、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胃癌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54%的胃癌原发灶nm23-H1蛋白呈阳性表达,只有37.5%的淋巴结转移灶nm23-H1蛋白呈阳性表达.结论nm23-H1可能对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在鼻咽癌的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鼻咽癌组织中CD44v6和nm23-H1蛋白产物.结果81例鼻咽癌中CD44v6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8%和29.6%.51例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44v6蛋白表达率(82.4%)高于30例阴性组(56.7%)(P<0.05),而nm23-H1蛋白表达率(21.6%)低于阴性组(43.3%)(P<0.05).CD44v6阳性表达伴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结论CD44v6和nm23-H1基因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44v6和nm23-H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P16和nm23-H1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16、nm23-H1基因产物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NPC的转移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NPC初治患者癌组织中P16、nm23-H1基因产物表达,并对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细胞AgNOR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16、nm23-H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4.6%(16/65)和61.5%(40/65).T1和T2期患者P16及nm23-H1蛋白表达高于T3及T4期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与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及放疗后远处转移无关(P>0.05);nm23-H1蛋白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表达率为51.2%(21/41),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的79.2%(19/24)(x^2=4.99,P<0.05);随访中有15例发生远处转移,其nm23-H1表达率为33.3%(5/15),显著低于无转移组的70%(35/50)(x^2=7.56,P<0.01).P16、nm23-H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外周血T细胞AgNORs含量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nm23-H1基因表达与鼻咽癌转移相关,可以用于临床预测鼻咽癌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和放射治疗后远处转移.nm23-H1、P16基因表达与外周血T细胞核仁组成区形成有关,可能反映了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和侵袭转移机制,检测nm23蛋白、上皮钙粘蛋白(E—eadherin)在恶性黑素瘤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恶性黑素瘤、30例黑素细胞痣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m23和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i结果nm23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3.33%,明显低于其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6.67%),且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为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钙粘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表达阳性率为100%,与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3.33%,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转移和无淋巴转移的恶性黑素瘤中ran23和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23和上皮钙粘蛋白与恶性黑素瘤的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恶性黑素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1,18(4):236-237
目的探讨人食管癌细胞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人食管癌细胞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nm23-H1蛋白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63.2%)高于阳性组(19.05%,P<0.05),并且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和食管癌分化程度存在明显相关(P<0.05).结论nm23-H1的低表达在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了3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发现17例(44.7%)nm23-H1蛋白染色阳性,21例(55.3%)nm23-H1蛋白染色阴性。nm23-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其它临床指标无相关。nm23-H1蛋白染色性患者(P<0.05),而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nm23-H1蛋白的低表达与短的生存时间相关(P<0.05)。结果表明:nm23-H1蛋白的表达可成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