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动机燃烧噪声与机械噪声对整机噪声贡献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CG125型摩托车发动机为研究对象,依据噪声叠加的原理,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其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进行了分离。依据工程法测定摩托车发动机噪声平均声压级的方法,计算出了平均声压级及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对整机噪声声功率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不变时,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燃烧噪声的贡献度逐渐增加;而当发动机负荷不变时,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机械噪声的贡献度迅速增加。频谱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增加,燃烧噪声中1000Hz以下的低频成份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噪声源的识别是噪声控制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传统的识别方法多是用来识别发动机的主要辐射噪声部件,但不能识别辐射噪声的类型。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成功地分离了柴油机的燃烧噪声与机械噪声并识别出了柴油机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燃烧噪声与机械噪声对整机噪声声功率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辐射噪声运行工况时,机械噪声是发动机噪声的主要成份,因此,针对柴油机的噪声控制首先要控制柴油机的机械噪声。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进气噪声产生的机理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进气噪声产生的机理及其控制安徽省蚌埠市汽车管理学院邵恩坡,程汉华1前言在城市噪声中,汽车噪声是主要成份之一。在汽车噪声中,发动机噪声占主要成份,发动机噪声来自排气噪声、进气噪声、风扇噪声、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等,其中以排气噪声最大。进气噪声是发动...  相似文献   

4.
《内燃机》2019,(6)
采用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及其识别方法,对增压发动机进行表面辐射噪声及其主要声源的识别、分析。从表面辐射噪声结果得知,该发动机的声学特性和对整机声功率的贡献受发动机的负荷及辐射面的影响,它的主要噪声包括增压器同步及次同步噪声、缸体辐射噪声、变速器噪声、曲轴振动噪声及空气流动噪声等,对整机噪声提升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发动机噪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增大,噪声增大,转速对发动机噪声的影响比负荷更加明显;随进气管真空度的增大,噪声降低;发动机整机噪声中,进气噪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油底壳,皮带轮。针对发动机不同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降噪措施,可以降低整机的噪声,提升发动机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特定发动机试验所得结果的定性及定量探讨,论述验证了发动机四个标定参数:喷油轨压、喷油起始点、预喷油量、预喷与主喷间隔,在低功率段下,对燃烧噪声以及机外测得的声功率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汽油机的燃烧噪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MW公司推出了一种能够预测发动机的燃烧对噪声影响的数字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将燃烧压力的时间信号转换成频率信号。连同发动机的传递特性和机械噪声一起图示了燃烧噪声、总噪声及总声压级与频率的关系。应用这种方法对各种形状的燃烧室和燃烧过程进行的研究表明,降低噪声仍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8.
对基于表面振动测算汽油机辐射噪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数学关系进行探究,并以此理论为基础设计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然后对一台四缸汽油机进行了实验验证,测量得到了表面振动速度,估计计算出发动机整机声功率和各部件的噪声贡献。实验表明测算噪声结果准确度较高,证明该方法能可靠有效地测得汽油机的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9.
进气系统设计参数对进气噪声及车内车外噪声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伟丰  赵骞 《内燃机》2011,(2):50-52,56
分析进气噪声产生机理及一般的控制方法,并以1款经过试验分析证明进气噪声对车外、车内噪声有贡献的SUV为例,从空滤器容积、干净空气进气管长度、脏空气进气管长度3个设计参数对进气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研究了这3个设计参数与进气噪声的关系。优化的进气系统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同时经发动机台架验证,改进进气系统对发动机性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某柴油机的整机噪声,采用数字化设计方法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基于AVL Excite平台建立了整机多体动力学模型,结合多体动力学结果对整机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数据恢复和声学分析,得到了整机的表面振动速度和辐射声功率级。针对噪声突出频率,找出了最大噪声源为油底壳,为整机降噪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李景渊  许响林 《内燃机》2007,(4):43-44,48
通过对排气噪声的插入损失试验,并依据声学理论,利用频谱分析和声学模拟技术分析并改进了消声器的消声性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492Q汽油机表面噪声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兆成 《内燃机学报》1998,16(2):196-202
本利用复声强法对492Q汽油机的表面噪声分布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齿轮箱机脚结构噪声超标问题,利用LMS VituralLab软件从动力学仿真、模态、传递路径和模态贡献度几个方面对该机组进行了振动分析和噪声预估。首先,对齿轮系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轴承动态力。然后,采用基于模态叠加法的强迫振动响应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齿轮箱机脚位置的结构噪声。最后,针对超标现象,对齿轮箱进行传递函数与模态贡献度分析,提出结构优化方案。根据模态振型可锁定振动最敏感位置,并在此处采取增加肋板的方式。优化后的振动仿真结果及声学边界元法计算出辐射声场的声压分布表明:传递函数和模态贡献度有明显改善,齿轮箱机脚振动较优化前减小了3.2 dB,辐射声场的声压级可以满足指标要求。该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方法可有效指导实际工程机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船舶动力系统蒸汽调节管路在不同阀门启闭状态下的流动噪声源空间分布,开展了详细的计算气动声学数值研究工作。采用剪切应力输运湍流模型(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获取了管内复杂三维蒸汽流场分布;结合Curle声类比模型和Proudman声类比模型分别计算得到管路壁面偶极子噪声源和管内流体域四极子噪声源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阀门关闭状态下的一进一出“T型”和“Z型”管路,阀门开启后的两进一出“h型”管路内流动噪声源强度上升明显;偶极子噪声源主要分布在管路汇聚处与出口弯管区域壁面,与此区域流体剪切应力相关;由于出口弯管直径突然变小,且流体流向发生变化,导致此处管内流场湍流度较高,故而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四极子噪声源。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雷诺数下翼型的非定常气动噪声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Lighthill声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俯仰、平振以及俯仰与平振耦合运动的翼型进行了分析,通过自定义程序控制翼型的运动规律,并对其流场及诱导的声场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折合频率、振幅的增加,翼型表面升力系数的峰值增大,非定常迟滞效应增强;耦合运动的相位差改变了气动力的响应特性;对于振荡翼型激发的噪声,低频下单极子声源占主要地位;随着声源频率的增大,远场声压指向性逐渐体现出偶极子声源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船用低速柴油机增压器压气机气动噪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声学有限元的混合计算方法进行了数值预测。通过试验对压气机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在3个工况下对压气机非定常流场进行了计算,其中压力脉动被用作声学计算中的声源信息;采用声学有限元方法对压气机气动噪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计算流体力学和声学有限元的混合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用于压气机气动噪声数值预测;压气机进口气动噪声主要谱成分为离散单音噪声和宽频噪声;离散单音噪声在叶片通过频率处有明显的指向性,存在两个突出峰值。  相似文献   

17.
用复声强法和模态分析法研究内燃机表面噪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利用复声强法测量内燃机表面噪声场分布,对各测点声压值进行了频率分析,结合内燃机表面覆盖件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分析,确定部分覆盖件主要由于共振产生了较大的表面辐射噪声,通过改变覆盖件结构改变其自振频率,达到了降低表面辐射噪声的目的,结果证明,通过结构参数的改变来降低表面辐射噪声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风扇系统噪声对发动机整机噪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以某4缸发动机为例,采用声压测试的方法,通过对发动机上安装和未安装风扇时的噪声进行了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风扇噪声主要是宽频带噪声,并得出了在不同频率范围风扇噪声对发动机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柴油发电机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分析为研究目的,依据GB/T 2820.10-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0部分:噪声的测量(包面法)对某款柴油发电机组进行了噪声测量。对比分析每个测点总声压级,发现了发动机冷却风扇一侧声压级较大,发电机一侧声压级较小。经1/3倍频程频谱分析发现噪声主要集中在以125,250,500,1 000,2 000 Hz为中心频率的频段内。柴油发电机组满载时的噪声比空载时的噪声增加了约6.6 dB(A)。运用频率分析法对1 000 Hz以内的频谱进行分析,找出了排气噪声和冷却风扇旋转噪声对应的频率,发现排气噪声与冷却风扇噪声均是柴油发电机组主要噪声源,并分别计算了两者的总声压级,排气噪声总声压级为103.4 dB(A);冷却风扇的旋转噪声总声压级为105.1 d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