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力工程学报》2017,(8):608-614
利用二次风挡板和炉膛阻力特性的冷态测试结果,并根据实际运行时锅炉风箱与炉膛出口之间的差压、二次风挡板开度和风粉质量流量等参数,得到风箱与炉膛出口差压对烟风质量流量的跟随特性,采用多个负荷工况的测试数据,以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计算值和测量值的偏差平方和最小为原则,建立了切向燃烧摆动喷口附加进风质量流量运行评估模型.在1台实际运行锅炉上的应用表明:利用该评估模型所得计算结果与设计数据相当,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该评估模型可用于燃烧器喷口状态诊断.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出口NOx排放超标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合理的低氮燃烧控制技术为主,辅以SNCR烟气脱硝技术,争取达到NO x超净排放要求。采用CPFD计算方法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气固流动和燃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运用低过量空气燃烧法和空气分级技术对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控制,研究一、二次风配比、二次风射流、过量空气系数、循环倍率和颗粒粒径等因素对炉内燃烧及NO 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低氮燃烧控制后,炉内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均匀,炉膛出口处烟气流速增加,炉膛平均烟温和出口氧浓度降低,还原性气体CO浓度和优化前基本相同,炉膛出口NOx浓度降低,减排效果显著,为以后的锅炉运行提供实际指导经验。  相似文献   

3.
低NOx排放燃烧技术及燃烧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煤燃烧过程中NOx生成机理和电站锅炉采用低NOx燃烧技术.通过对某电厂670 t/h锅炉进行炉膛出口氧量、一次风速、二次风配风方式、燃烧器上、下组的给粉方式、一次风煤粉浓淡比等对NOx排放量、飞灰可燃物含量和锅炉再热蒸汽温度的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得出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技术能降低NOx排放量,确定了给出锅炉优化运行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燃烧优化调整是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降低NOx排放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锅炉二次风箱到炉膛出口的压降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给出锅炉二次风挡板特性冷态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挡板在100%开度下的阻力系数作为已知常数,采用该开度状态下二次风箱到炉膛出口压降的试验结果,确定炉膛阻力系数;再利用其它挡板开度下的试验数据,得到挡板不同开度下的阻力系数。根据炉膛和挡板的阻力系数以及风箱-炉膛差压测量值,可以确定热态运行时各个二次风喷口的风速,这使得对炉内风粉分布的监测成为可能,对于低NO_x燃烧系统,炉内风粉分布监测和调整是优化锅炉燃烧,减少汽温波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神华煤的煤质特性和NOx的生成机理,详细分析了600 MW超临界机组的总体结构和燃烧系统特点.并以某台运行的600 MW超临界锅炉为对象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锅炉在改变省煤器出口氧量、炉膛和大风箱压差、SOFA风门挡板开度、CCOFA挡板开度、偏转风挡板开度等不同工况下的NOx排放特性.通过试验得出:采用LNCFS型燃烧系统后,其NOx的排放量均小于国家环保标准的450 mg/Nm3的要求;在合理的燃烧组织下,NOx的排放能够控制在250 mg/Nm3以内.最后指出,600 MW超临界锅炉的燃烧系统在充分考虑神华煤特性的情况下,既能够使机组达到很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又能达到清洁环保的低NOx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低NOx空气分级燃烧改造后的运行实践表明,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对锅炉变负荷运行特性有着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变负荷过程中,汽压反应滞后,再热汽温波动幅度增加,加负荷过程中汽温容易超温,减负荷过程中出现汽温偏低现象。通过分析低NOx空气分级燃烧对锅炉变负荷汽温动态性能影响的机理,提出了二次风挡板变负荷动态附加开度的概念,并进行了工程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站锅炉燃烧产物NOx的生成受煤种、锅炉负荷、配风方式、过剩空气系数、炉膛温度以及其分布的均匀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非常复杂。借助优化燃烧调整试验数据,将燃烧过程三维温度场可视化检测信息如炉膛断面最高温度作为重要原始信息,建立反映锅炉NOx排放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报锅炉在不同工况下的NOx排放特性,结合全局寻优技术,可为大型电厂锅炉低NOx排放提供稳态优化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600MW锅炉偏转二次风系统降低NOx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昊  童汇源  胡伟锋  岑可法 《锅炉技术》2000,31(9):13-16,22
某600MW机组四角切圆燃烧锅炉,采用顶部燃尽风并配合使用偏转二次风系统,炉膛下部二次风大角度正切,上部二次风和OFA风反切肖旋,在炉膛截面水平方向和炉膛高度方向形成分级燃烧.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燃烧器布置方式能抑制炉内结渣,减轻炉膛出口旋转残余并能降低NOx排放量.通过对该600MW机组锅炉进行多工况试验,摸索该炉的NOx排放特性,并在试验中采用燃烧调整方法降低NOx排放,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将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水平降低到国家标准限定值以下,为采用偏转二次风系统的大型电站锅炉降低NOx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复合分级燃烧技术对某一燃用褐煤的四角切圆600 MW锅炉进行了低氮燃烧改造。这种复合分级燃烧技术主要是将水平浓淡燃烧技术,燃尽风技术,偏置二次风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改造后,对一次风量,辅助风的配风方式,燃尽风率,燃尽风配风方式,锅炉过量空气系数等对锅炉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改造和燃烧优化后,锅炉实现了在高效燃烧的同时NOx浓度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0.
60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燃烧调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震  庄恩如  曹子栋 《动力工程》2007,27(4):502-506,521
试验研究了600 MW锅炉超临界压力螺旋管圈直流炉在省煤器出口氧量、炉膛风箱压差、SOFA风投运组合、CCOFA风投运组合、磨煤机投运组合、煤粉细度、偏置风开度等不同情况下对锅炉效率、NOx排放的影响.超临界600 MW锅炉在燃烧神华煤时,试验得到较为合理的运行控制方案:锅炉省煤器出口氧量维持3.2%;炉膛、风箱压差维持在850~900 Pa左右;SOFA风投3~4 层;CCOFA风投2层;一次风压在8.5 kPa左右;建议投运ABCEF磨煤机的分组运行模式;各二次风门开度均布,并根据汽温偏差设定各风门开度.  相似文献   

11.
对一台600,MW W型火焰锅炉拱上QA/QC(A层二次风总流量与C层二次风总流量之比)二次风不同比例对锅炉燃烧及NOx排放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A、C二次风开度进行了工业试验研究.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QA/QC二次风比例减小,炉拱区域回流区增大,煤粉气流着火距离缩短,燃烧稳定性增强,下炉膛区域火焰充满度提高,平均温度增加;炉拱煤粉火焰下冲深度增加,煤粉燃尽率增加,飞灰含碳量降低;而在拱下着火及燃烧区的空气分级程度减弱,NOx生成和排放量增加.工业试验表明,增加A风开度时,尽管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减小,锅炉效率有所增加,但NOx排放量明显增加.随着炉拱C二次风开度的增加,不仅锅炉效率降低,NOx排放量也明显增加.兼顾燃烧设备安全性、建议在同类型锅炉优化运行时,尽量将A风及C风开度设置在10%,以下,有利于提高运行经济性和降低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以中小型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考察分级燃烧技术在HG-266/9.8-YMI型锅炉低氮燃烧改造中应用情况。在炉膛下部采用WR型燃烧器形成主燃区,控制该区域过量空气系数α为0.85~0.9;在炉膛上部加装两层分离式火上风(SOFA)形成燃尽区,燃尽风率约为20%,从而实现分级燃烧。此外,结合改造后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在80%及95%锅炉负荷下,着重考察炉膛与风箱压差Δp、氧量O2、配风方式及制粉系统投运模式等运行因素对锅炉NO_x排放量的影响,明确锅炉最佳运行方式。结果表明,炉膛与风箱压差Δp维持在1 500~1 800 Pa,氧量O2控制在3.5%附近,并采用缩腰形配风方式,可使该锅炉在单磨运行时,NO_x排放量降低至346.4 mg/m3(标态);而在双磨运行时,NO_x排放量降低至387.4 mg/m3(标态)。  相似文献   

13.
煤粉炉的分级燃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广明 《热能动力工程》2000,15(5):556-559,555
分析了煤粉燃烧过程NOx的形成机制和特点,研究了减少NOx生成量的基本途径和分级燃烧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数值分析。在乌拉山电厂100MW煤粉炉上进行了分级燃烧改造,将以轴向空气分级和径向空气分级为核心的现代低NOx燃烧技术引入了传统的煤粉炉燃烧系统中,考察了炉膛轴向和径向分级风,过量空气系数,锅炉负荷等因素对炉内NOx形成的影响。NOx排放浓度降低了250-500mg/m^3(干烟气,70%O2)。  相似文献   

14.
针对3台锅炉冷灰斗斜面均出现结焦情况,调整磨煤机分离器挡板角度使煤粉细度接近设计,再调整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保证合理的一次风粉管风速及其出口温度,优化磨煤机运行参数,并通过调整主燃烧区二次风和燃尽风挡板开度、炉膛出口氧量和运行负荷,考察锅炉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清除冷灰斗上面的浇筑料降低了炉膛的温度场;锅炉在均匀配风方式下,炉内燃烧情况较好,飞灰含碳量较低,排烟温度较低,炉效较高;高负荷下,炉膛氧量宜控制在4.0%~4.5%。  相似文献   

15.
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我国燃煤电站锅炉NOx排放的实际情况,在对影响其NOx排放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细化了低氧燃烧、空气分级燃烧、低NOx燃烧器和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在我国电站锅炉的应用,指出锅炉设计中应尽可能选用切向燃烧方式,将再燃技术应用于降低燃用低挥发分煤的固态排渣电站锅炉设计和改造中以进一步降低NOx排放并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锅炉运行中尽量减小各喷口风粉量的偏差,合理组织沿炉膛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倒梯形、缩腰形等)的分级燃烧实现降低NOx排放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电站锅炉NOx的生成机理,通过对贵溪电厂640MW超临界直流炉的试验研究,找出了炉膛出口氧量、二次风配风方式、SOFA风控制方式、一次风速等对锅炉效率和NOx排放量的影响规律。依据试验研究的结果,对锅炉效率和NOx排放量进行综合优化,确定了最佳运行方案,使得锅炉效率提高了0.44%,脱硝入口NOx排放量由525mg/m3下降到315mg/m3。最后将最终优化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测数值非常接近。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为后期其它工况数据模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洪金彪 《锅炉技术》2021,52(3):46-49
某电厂采用四角切圆燃烧机组,由于需要长期低负荷运行,存在NOx排放偏高的问题.通过研究NOx生成机理以及实际降低NOx排放的方法,提出降低NOx排放的调整措施.通过对四角切圆燃烧机组实际燃烧调整,包括煤粉细度调整,过量空气系数调整,燃烧器一、二次风门及分离燃尽风风门调整,低负荷情况下不同燃烧器使用配合调整,控制炉膛内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650 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在深度调峰过程中燃用大同烟煤时无法稳定燃烧的情况开展研究,就如何提高锅炉在低负荷运行中稳燃性的问题,对原煤种进行掺混改良,改变不同富氧燃烧配风方式,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软件模拟了不同工况的炉内燃烧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由于锅炉降低负荷运行增加了原煤种的着火难度,固定碳含量低且挥发分高的煤种可以较好适应锅炉运行调整;富氧燃烧可以提高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的出口烟温,能满足后续脱硝处理的要求;随着富氧燃烧程度的增大,煤粉燃烧耗氧量增加,每秒燃烧的煤粉颗粒数增加,加剧了炉内的燃烧,使燃烧更稳定;当富氧浓度大于27%时,不能高效提高炉内温度,NOx排放量增多;当富氧浓度为27%时,炉膛出口NOx排放量按6%O2折算为负增长的最小值,是该锅炉低负荷投运较为理想的工况。  相似文献   

19.
旋流对冲燃烧锅炉中常采用分级送风来实现低NOx燃烧,会造成炉膛内02体积分数减小、还原性气体体积分数增大,极易诱发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现象.为此综述了大型旋流对冲锅炉低NOx燃烧技术所导致的高温腐蚀现象及贴壁风改造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发现目前大型旋流对冲燃烧锅炉数值模拟中普遍存在使用未考虑灰层的焦炭燃烧模型及在全炉膛数值模...  相似文献   

20.
锅炉燃烧调整对NOx排放和锅炉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台典型的1025 t/h锅炉上进行了燃烧调整降低NOx排放浓度的试验研究,通过改变过量空气系数、辅助风配风方式、运行负荷和制粉系统运行方式等,测定了锅炉尾部烟道NOx排放浓度,分析了锅炉运行工况、运行方式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过量空气系数,烟煤锅炉NOx减排效果比贫煤锅炉好得多;降低负荷,烟煤锅炉的NOx排放量降低值较大;缩腰式配风的NOx排放浓度比均匀配风方式约降低10%,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影响炉内燃料的燃烧状态和温度分布,也影响NOx的生成和排放.在不降低锅炉效率的前提下,调整燃烧工况,可降低锅炉排放NOx浓度1O%~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