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还会增加患脑梗死、脑出血等神经性疾病的风险,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随着高通量测序等微生物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新技术在肥胖人群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症之间的关系及调节机制也逐渐被认知。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肥胖人群的肠道微生物,可以改善脂肪存储过程和肠道黏膜的通透性,进而缓解机体的肥胖症状。近几年研究发现,对肥胖症具有调节作用的肠道微生物,除了传统概念的乳酸菌、双歧杆菌外,拟杆菌、阿克曼菌等下一代益生菌可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有关肥胖、肠道菌群、下一代益生菌及其对肥胖的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加快下一代益生菌干预和改善肥胖症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在肠道菌群、肠道营养健康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的发布,人们对于营养健康调控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而利用发酵乳等健康饮食进行干预主动调控肠道营养与健康水平,进而预防和治疗人体慢性疾病,已成为共识。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发酵乳及其主要成份对于肠道细胞营养代谢调控、肠道菌群调控、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口腔健康是影响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口腔中的致病菌的感染形成的牙菌斑是引起龋病、牙周病、口臭等口腔疾病的重要原因。益生菌的突出优势是能够通过在口腔中的定殖,和致病菌一起进入到牙菌斑内部,从而从根本上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调节宿主免疫。本文就近年来对益生菌在口腔健康领域的一些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从益生菌对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调控2方面进行相关论述,详述了益生菌在相关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益生菌,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希腊语,即"对生命有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益生菌作了定义:益生菌是"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它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能够促进有益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益生元可以选择性的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但不会被有害菌利用,因而对宿主的健康有益。这种选择性作用主要是针对肠道内的两种益生菌,即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益生元作为益生菌的选择性底物,具有促进益生菌增殖、改善肠道菌群、保健等功能,因此被称为功能性食品。目前市场上公认的益生元有低聚果糖、抗性糊精、乳果糖、菊粉、低聚半乳糖等。  相似文献   

6.
肠道-鱼龙混杂的细菌栖息场所 微生物群落遍布我们的皮肤、肠道和其他腔隙.肠道中有超过100兆个细菌(大约是世界人口的1万倍),总重量为2至3磅,并且种类繁多.超过400种.在这些肠内细菌中既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好"菌(我们称其为益生菌),也存在危害健康的"坏"菌.好"、"坏"细菌在肠遒的组成比例能非常动态、也非常敏锐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的状况,减少肠内有害细菌即可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菊粉在肠道健康中的应用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菊粉作为优质益生元,能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提升肠道的生理功能、促进肠道对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将有害残渣的排出。菊粉对肠道的保健和慢性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菊粉的性质、来源、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现状。从人体3大抵御疫病屏障和肠道微生态环境的角度阐述了肠道健康的重要性,主要探讨了菊粉如何增强胃肠功能、在肠道健康中的应用,并对菊粉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寡糖是不易被肠道吸收,但却能改善肠道健康的一类碳水化合物。近年来,人们关于功能性寡糖的生物活性,尤其是在寡糖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方面,开展了广泛地研究。功能性寡糖可通过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组织及产生乳酸等方式来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和矿物元素的吸收,也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组织、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生等途径来缓解代谢综合症、减轻炎症、增强免疫反应以及改善肠道黏膜屏障等,为肠道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本文对功能性寡糖的肠道健康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功能性寡糖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抵抗力低,易患多种疾病,如腹泻、便秘、过敏性疾病等。目前益生菌/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功能已被临床试验证实,而在婴幼儿免疫功能、过敏性疾病方面预防与治疗方面观点不一。对益生菌/益生元在婴幼儿健康作用进行综述,阐明了婴幼儿常见疾病发病机理与治疗机制,为益生菌/益生元的实际应用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肠道益生菌的功能特性并对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乳脂球膜(MFGM)调节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方法:总结有关MFGM与肠道健康的研究性论文、综述及书籍等。结果:MFGM可保护并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调节肠道屏障及肠道炎症的相关蛋白表达。结论:MFGM具有调节肠道微环境、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和改善肠道炎症等有益功能。  相似文献   

12.
膳食纤维包括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复杂的聚合物木质素,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可以减少胃肠道慢性发病率,该营养物质在食品加工领域和临床研究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分类,并综述了膳食纤维对人体胃肠道的影响,膳食纤维对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及膳食纤维对肠道疾病的影响机制,以为之后膳食纤维在胃肠道营养健康方面的研究及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可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抗肠炎作用,除了抑制肠道菌群中致病菌的生长和黏附外,还可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从而发挥抗肠炎作用。本文综述了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肠道炎症的调节作用,主要介绍了乳酸菌、乳酸菌可溶性物质、DNA、多磷酸盐及其热致死菌体等对肠道炎症的调控作用,并阐明了这些物质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乳酸菌主要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途径和p38 MAPK信号途径进而调节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益生菌和肠道粘膜免疫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友湘  陈庆森 《食品科学》2007,28(8):537-542
益生菌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能够在肠道内定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能够刺激肠道免疫组织产生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促进淋巴细胞的分化,对肠道粘膜免疫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最近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对益生菌和肠粘膜免疫之间的关系作一下介绍,并提出了益生菌和肠道免疫方面在我国应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菊粉在肠道健康中的应用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菊粉作为优质益生元,能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提升肠道的生理功能、促进肠道对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将有害残渣的排出。菊粉能对肠道的保健和慢性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菊粉的性质、来源、营养价值及现状。从人体三大抵御疫病屏障和肠道微生态环境的角度阐述了肠道健康的重要性,主要探讨了菊粉如何增强胃肠功能、在肠道健康中的应用, 并对菊粉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人体肠道益生菌的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在人体肠道中定殖,并通过一系列代谢活动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人体消化、免疫等功能.为了正确认识和应用益生菌从而达到增强人体健康的的益生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对益生菌功能的研究情况,及其在临床和食品上的主要应用,并对益生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乙肝大国,慢性乙型肝炎孕妇的病理、疾病进展与肠道微生态健康密切相关。“肠-肝轴”假说认为肠道菌群是肠道和肝脏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能够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本综述就乙肝对肠道菌群、妊娠并发症的影响,以及益生菌干预功效进行综述,为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乙肝孕妇健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体肠道内菌群数量巨大且种类丰富,参与机体的多项生理过程,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来调节机体大脑的发育与行为。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益生菌对自闭症谱系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和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益生菌对神经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益生菌对此类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 通过摄取益生菌来改善肠胃健康的理念自古有之。从人类诞生起,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有过发酵制品。然而,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人提出乳酸菌含有对健康有益的成分。此后,这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才开始起步。过去的三四十年里,人类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以证实"益生菌"(或者称之为"友好细菌")给健康带来的益处,这项工作持续至今。丹麦科·汉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高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使其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系统性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促进糖尿病的形成与发展。然而,益生菌可通过调节宿主肠道菌群、降低氧化应激及平衡免疫功能,从而对糖尿病产生干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糖尿病人肠道菌群特点以及益生菌对糖尿病的干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