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文介绍了国内核安全法规和现有标准中基于确定论方法的核电厂安全相关物项分级方法,以及美国核电领域基于风险指引的安全重要物项分级和筛选识别方法。通过美国核电厂基于风险指引物项分级的应用实例,说明开展安全重要物项分级的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1前言核电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决定了工程建设中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其中工程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核电设备是核电厂重要的硬件基础,设备制造是核电厂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因而,核电设备制造中的质量控制亦就成为设备监理必须履行的三大控制的基础。核电厂由于其存在核安全的现实风险,对设备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核电厂设备制造质量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设备安全功能相对应的技术要求;二是国家核安全监督管理当局对核电厂设备的监督管理要求;三是为确保设备质量满足技术要求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3.
核电厂安全级DCS设备整机装联过程中影响设备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基于核安全法规和工艺技术标准的要求,通过对整机装联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列举分析,采用对设备装联工艺验证与评估的方式,对核电厂安全级DCS设备装联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艺技术的安全可靠性进行浅析。这些工艺方法在CPR1000项目机组、台山项目(EPR)、阳江56号机组(Firm Sys)、马赛克盘台、高温堆、RIC等项目DCS设备整机装联过程中得以应用,有效提高了设备产品质量的安全可靠性,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动辅助给水泵是核电厂核安全专设特有设备,在事故工况下起到紧急向蒸发器补水的重要核安全功能。某百万千瓦核电厂电动辅助给水泵为首次国产化设备,在出厂试验和现场调试期间先后出现振动超标技术问题,主要从问题现象入手,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方法确定缺陷原因并提出优化改进措施。通过优化改进,该泵相关振动性能指标已全部达到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压水堆承压设备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在建造阶段根据核安全分级要求,在承压设备的选材、设计、制造、安装、检查和试压等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建造规范和标准,并根据核安全相关质保大纲要求,进行全过程核安全质量控制,使得承压设备的加工制造和现场安装成本合理可行、在役维修成本低、服役寿命长.笔者根据美国核协会的核安全分级规则,对压水堆承压设备的核安全分级进行了讨论,并对核安全级承压设备的通用质保要求进行了归纳,为我国核电压水堆承压设备的核安全分级和质保要求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AP1000核电站的起重设备的安全分级及与核安全相关部件等进行了介绍,并详细研究了与核安全相关部件的划分原则和质量保证等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核技术也实现了突破式的进展,并得到了深入的应用和实践,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核电厂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核安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核安全是核电厂安全管理中一个永恒不变的研究话题。针对核电厂的管理而言,仅仅只有核安全管理远远不够,要从宏观上整体考虑安全管理的综合性因素。本文以核电厂营运为相应的切入点,深入细致的阐述以"核安全"作为中心的核电厂安全管理的3个要素。  相似文献   

8.
国内核电厂设备的安全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内核电厂设备安全分级的现状,并对国内现有的几家核电机型的机械、电气和仪控的设备安全分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探讨了几种堆型设备安全分级的差异,为核电厂设备安全分级在我国未来可能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核安全级泵阀类通用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及运行特性检测等,对保障核电厂的高效和安全运行影响巨大,围绕国内核安全级泵阀类高端通用机械的技术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研讨我国核安全级泵阀技术发展与国产化进程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核电站整个寿期内,定期试验用于检查安全系统及安全相关系统与其设计安全功能准则的一致性.过程仪表系统是核电厂定期试验的重要内容,通过过程仪表系统执行核电机组的反应堆停堆、专设安全设施以及事故后监测等安全功能.运行人员需要制定系统对应的运行定期试验规程,从而保证核安全以及运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对数字化核电机组过程仪表系统...  相似文献   

11.
核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是核电厂仪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重要的安全相关功能,保护三大核安全屏障完整性。本文以保护系统的相关设计原则为依据,研究比较了保护系统的通道逻辑不同冗余设计的可靠性,并提出华龙一号保护系统的架构方案。该方案所采用的独立性等设计原则可为今后三代保护系统架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核电厂所使用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所有核安全级(1E级)设备必须完成抗震鉴定。安全级低压开关柜属于IE级电气设备,须按相关标准的要求,选择试验法进行抗震鉴定试验,以验证设备在地震时和地震后的安全可靠性。阐述了安全级低压开关柜抗震试验的目的、方法、样机选择和试验过程,着重介绍了试验法抗震鉴定试验的具体过程,为安全级低压开关柜的设备抗震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AP1000、VVER、CPR1000及EPR核电厂环吊为对象,介绍了环吊的功能,梳理了重要的设计参数,分析和比较了设备分级、起升机构布置、检修等主要特点。给出了简化环吊设计、将环吊作为装卸料机备用、设置主钩可旋转功能、制定防单一故障标准、开发严重超载溢防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核电站安全分级作为物项分级的基础,决定着核电站各系统、设备和构筑物设计制造规范分级、抗震分级以及质保分级的划分。文中以核岛环形起重机为例,对比介绍了CPR1000与EPR三代核电站核岛环形起重机在安全分级、设计制造规范分级、抗震分级以及质保分级等方面的划分与应用,对后续核电站各类起重设备的设计、采购与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也为相关起重设备的国产化提供了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核级DCS系统是核电厂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对确保核电厂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级DCS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软件来实现核电厂的安全保护功能。如何保证软件开发过程及最终产品满足预期需求,同时不引入非预期特性,是确保核级DCS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在最新版核安全导则HAD 102/10中,对于核级DCS系统软件,新增了第三方评定的相关要求。本文遵循相关要求,研究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核级DCS系统应用软件第三方评定的方法。该方法已在某核级DCS供货项目中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受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我国的核电政策由积极发展改为谨慎前行,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对运行和在建核电厂开展了核安全检查,对核电站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介绍了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规划、核电工程数据库的发展、核电失效案例库的发展、数据库中数据的分析及有效利用以及核电工程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核电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国家核安全局在1986年颁布了核安全法规,其中《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等同于IAEA 50-C-QA)对核电企业明确提出了质量保证的要求。本文就质量保证与核安全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并简要介绍了质量保证的起源、核安全文化起源,以及我国目前在质量保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核电厂内通风系统中流量开关原始设计为机械式压差流量开关,原始设计功能为安全级,但受限于机械式压差流量开关故障频繁及定值不准且无合适核级设备供应商的问题,结合流量开关不受国家安全局核安全级物项监管的要求,采用CGD的方法体系,通过关键特性参数的分析,选择合适的商品级热式质量流量开关。然后,通过一系列鉴定试验的验证,证明了选择的商品级热式质量流量开关可以满足安全功能要求,具备替代核电厂通风系统中设计为安全级、质量鉴定等级为K3的机械式压差流量开关的条件。本研究实现了满足安全功能要求的热式质量流量开关零的突破,通过替代,可为解决现有机械式压差流量开关故障频繁及定值不准的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类信息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核电领域的信息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控制系统一旦被入侵,就有可能给企业、社会和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安全级DCS作为核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其信息安全防范设计尤为重要。安全级DCS相关设备包含:保护组处理机柜、专设安全设施机柜、信号传输站、安全显示站、工程师站、网关站等设备,各个设备受到信息安全威胁后对核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影响不一样,如何做好各个设备之间的隔离,从而将信息安全威胁降到最低,本文进行了信息安全防范分级,并根据分级结果对安全级DCS提出了具体的隔离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证明核电厂仪控设备按要求执行其功能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需通过各项鉴定试验予以验证,而电磁兼容中辐射抗扰度试验(RS)就是很重要的验证项目,倍受核安全局、环境保护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等业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在以往核电厂仪控设备的研制过程中,由于研发人员对电磁兼容性设计缺乏深入的认识,考虑不够充分,导致仪控设备在鉴定试验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了鉴定和取证进度。本文基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发的核电厂安全级DCS平台(NASPIC),针对电磁兼容性试验中风险系数较高、难度较大的辐射抗扰度试验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设计方案。实践证明,这些设计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核安全级仪控设备辐射抗扰度的能力,有效地帮助仪控设备顺利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