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GFR<90ml/min)和肾脏其他功能损害,及由此产生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常见病。本病按肾功能损害可以分为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尿毒症期四期。据有关发达国家统计,慢性肾衰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均有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禁食12h后,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KHC3法测定16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临床分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和12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的TBIL、DBI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各分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GB)的变化,观察其相关性.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Olympus Au2700测定120例慢性肾衰患者(代偿期40例、失代偿期40例、肾功能衰竭期40例)的hs-CRP,同时检测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并与50例体检健康者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hs-CRP平均水平分别为代偿期6.30±5.78mg/L,失代偿期6.65±6.11mg/L,肾功能衰竭期10.47±5.13m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0.95mg/L,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hs-CRP阳性率分别为肾功能衰竭代偿期50%、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52.5%、肾功能衰竭期95%、对照组12.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hs-CRP水平变化与血Cr有正相关关系(r=0.41,P<0.01),PA、ALB、HGB与血Cr有负相关关系(r=-0.23,P<0.05;r=-0.41,P<0.01;r=-0.65,P<0.01),hs-CRP水平变化与PA、ALB、HGB呈负相关关系(r=-0.45,r=-0.50,r=-0.54,P<0.01).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期hs-CRP水平均有升高,PA、ALB、HGB均有下降,并随着肾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而改变.因此,检测hs-CRP、PA、ALB、HGB水平对肾衰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营养状态的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常见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小管间质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等,临床上分为几期:(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3)肾功能衰竭期。(4)尿毒症期。笔者在临床肾内科多年工作中,从脏腑营血辨证,应用祛邪辅正法,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在祖国医学中多属“水肿、关格”范畴,临床上多见:颜面四肢浮肿,面色灰暗、腕腹痞满、呕逆、心悸、气促、皮痒、抽搐、昏迷、舌淡有淤,脉弦细涩等。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慢性肾功能衰竭(下称慢性肾衰),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逐渐地出现肾功能不全而至衰竭。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肾功能减退,代谢废物潴留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在环境的稳定。肾功能不全(即氮质血症期)是慢性肾衰的序幕,此时肾小球滤过率(临床上通常用肌酐清除率作  相似文献   

6.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液体疗法儿童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尿路梗阻,其他病因有慢性肾炎、肾病、慢性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型)。许多慢性肾衰的患者外貌很好,他们唯一的症状是特征性代偿性多尿。然而,感染、腹泻和呕吐,甚至于天气炎热、饮水不足都会引起其代偿失调,迅速发展成脱水和酸中毒,肾功能受到进一步的抑制,使尿毒症加重,因此增加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以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0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和9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分期一般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晚期)的血清Hcy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Hcy水平。结果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的患者血清Hcy水平为(16.9±6.1)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8.5±4.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cy水平为(21.9±11.5)μmol/L;肾功能衰竭期血清Hcy水平为(26.2±13.3)μmol/L,尿毒症晚期患者血清Hcy水平为(48.6±17.2)μmol/L,各期间Hcy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随着病程的发展,血清肌酐(Cr)水平升高,血清Hcy水平也呈上升趋势,血清Hcy水平可以作为监测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源性干扰物质对葡萄糖氧化酶(GOD)法测定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葡萄糖结果的干扰。方法根据《肾脏病学》的分期标准,将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分成四期,分别用己糖激酶(HK)法和GOD法测定各期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葡萄糖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对照组和慢性肾衰各期中,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和肾功能衰竭期两种方法测定患者血清葡萄糖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GOD法低于HK法,校正方程分别为YHK=1.12XGOD-0.79,YHK=1.06XGOD-0.27。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尿毒症期和对照组两种测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GOD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应注意在糖尿病慢性肾衰竭不同分期中,内源性干扰物造成血糖测定结果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A组为结肠透析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结肠透析机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组,给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期为4周,观察血肌酐、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定量,以血肌酐的变化判断透析的疗效.结果 A、B组均可明显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血肌酐分别由(363.97±82.34)μmol/L降为(280.87±87.52)μmol/L和(371.73±87.46)μmol/L降为(339.90±68.59)μmol/L,A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对A组不同期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发现肾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疗效明显好于肾功能衰竭期,而前两者之间的疗效差别不明显.结论 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尤其对血肌酐<443 μmol/L的患者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1~2001年共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231例,其中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称老年人慢性肾衰)52例,占22.5%.现将临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诊断代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4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频谱多普勒检查、生化检查。结果:超声造影发现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PI)在正常对照组、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组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组这3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且AT、TTP依次延长,PI依次降低。频谱多普勒发现肾脏血流在肾功能代偿期普遍呈高速低阻频谱,在。肾功能失代偿期普遍呈低速高阻频谱,且段动脉的灵敏度低于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在正常对照组与肾功能失代偿组间、肾功能代偿组与。肾功能失代偿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Scr、BUN升高。结论:超声造影更有利于评估代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前三期患者肾内段动脉、叶间动脉的彩色多普勒参数的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临床分期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衰竭期患者各30例,肾功能正常者30例.应用IU22超声诊断仪显示左肾的结构,取段动脉、叶间动脉的频谱多普勒,记录收缩期最高流速(Vs)、舒张期最低流速(Vd)、血流阻力指数(RI)及S/D,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衰竭期肾内段动脉、叶间动脉的RI值及S/D明显升高(P<0.05),RI大于0.7,S/D大于3.5.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衰竭期多普勒参数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代偿期患者与正常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内动脉彩色多普勒参数可作为肾功能不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临床实验室常使用葡萄糖氧化酶(GOD)法和己糖激酶(HK)法测定葡萄糖。GOD法易受维生素C(V it C)、尿酸(UA)、尿素(Urea)、胆红素(B il)、肌酐(Cr)等物质的干扰[1],而对HK法无干扰,本研究以GOD法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例进行内源性还原性干扰物质的实验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据临床体征、生化指标、肾血流图等确诊)96例,男57例,女39例,平均年龄48岁。根据中华医学会肾病学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4组,其中肾代偿期21例,肾功能衰竭早期34例,肾功能衰竭中期22例,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在肾性贫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3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病期(包括肾功能不全代偿期41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45例、肾功能衰竭期49例)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IRF、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含量,同时检测其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RF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和肾功能衰竭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Ret%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和肾功能衰竭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RBC、Hb水平均随着Cr和BUN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减低,互相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0.604和-0.627;r=-0.600和-0.628,P<0.01),而IRF、Ret%与Cr、BUN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RF及其相关参数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肾病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和红系的生长情况。IRF在肾病早期时降低,肾病末期由于EPO...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是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诊断标准。男性 2 4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2 6~62岁。平均 5 0 8岁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1例 ,失代偿期 38例 ,肾功能衰竭期 7例。治疗前平均血肌酐31 5 5± 2 4 8μmol/L( 1 64 3~ 60 9 9μmol/L)。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 2 4例 ,高血压肾病 1 3例 ,多囊肾 3例 ,糖尿病肾病 3例 ,尿酸性肾病 2例 ,慢性肾盂肾炎 1例。1 .2 治疗方法  均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磷、低脂饮食 ,CRFⅠ期、Ⅱ期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 0 6~1 0g/kg,Ⅲ期、Ⅳ期患者控制在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TH)、钙(Ca)、磷(P)检测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住院的16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患者组),其中CRF代偿期6例,CRF失代偿期36例,CRF肾功能衰竭期7例,尿毒症期113例(包括尿毒症合并高血压62例),选择同期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浆PTH,生化分析仪检测钙(Ca)、磷(P)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RF代偿期组PTH、C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F各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除外)PTH、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期组与尿毒症合并高血压组PT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F各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除外)患者PTH、P水平不同,可作为CRF疾病监测的重要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患者骨髓幼红细胞代偿功能。方法采集患者骨髓标本、图片,观察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情况。结果慢性肾衰性贫血均无幼红细胞代偿现象。结论贫血患者骨髓中红系可出现明显增生,不增生和低生三种现象之一,当患者红系无明显增生而又不低生时,不应报告“正常骨髓象”,而应强调为“无代偿性贫血骨髓象”,此种惜况可提示临床考虑肾性贫血或与肾病相关之贫血,给临床提供贫血诊断与治疗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149例CKD患者,依据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分期方法分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慢性肾功能衰竭组、尿毒症组,另选取2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TH水平和生化指标差异,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KD各组血清PTH、尿素氮(BUN)、肌酐(Cr)、胱抑素C(CysC)、磷(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CKD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而血清钙(Ca)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TH与BUN、Cr、CysC、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2、0.616、0.563、0.376,P0.01),与Ca呈负相关(r=-0.332,P0.01)。结论 PTH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KD的进展,监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PTH水平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进展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刘灿坤  梁旭 《实用医学杂志》1995,11(10):701-702
众所周知,慢性肾功能不全存在着蛋白质的代谢异常,有关其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目前尚未明了。对此,笔者总结我院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1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病人的资料,按不同的临床类型和肾功能分期,分析其血清蛋白变化规律,试图为其发病机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按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标准及慢性肾功能衰竭分期标准,本组130例中慢性肾炎68例、隐匿性肾炎7例、肾病综合征55例。肾功能正常期22例、代偿期31例、失代偿期25例、肾功能衰竭期19例和尿毒症期3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