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以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与大小、手术入路与技巧、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同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10例肿瘤将三叉神经包绕在瘤内。术后三叉神经痛均消失,面部感觉减退2例,听力减退1例;1例疑似无菌性脑膜炎。结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复杂,应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全切,术后注意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7岁,因间歇性左侧上下颌部皮肤闪电样疼痛2年,刷牙、洗脸常可诱导疼痛发生,近2月来在家自服卡马西平无效,要求手术来院。查体: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眼底:双侧视乳头边界清晰。双耳听力正常,鼻唇沟对称,左侧上下颌部皮肤粗糙.痛觉减退。四肢肌力正常。CT及MRI平扫双侧小脑桥脑角及脑部均未见异常。本患。  相似文献   

3.
胆脂瘤也称表皮样囊肿,肿瘤为在胚胎晚期继发性脑细胞形成时,将表皮带入导致。囊肿缺乏血管,包膜菲薄,内部常含有脂肪胆固醇结晶。胆脂瘤上表皮层表面翻向囊内,不断有细胞角化脱屑形成新的囊肿内容,导致肿瘤逐渐增大。胆脂瘤可发生于颅内各个部位,但临床多见于桥脑小脑角区。该部位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且能沿着各种间隙生长,给手术的彻底切除及术后护理带来困难。2000年10月至2007年2月我院共手术切除桥脑小脑角胆脂瘤22例,经过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观察及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胆脂瘤形成的原因,方法:经乙状窦后进入桥小脑角,将胆脂瘤表面蛛网膜切开,剥起胆脂瘤自切口处刮出,并将碎屑冲吸干净。结果:11例全部治愈,除1例原动眼神经麻痹未恢复处,其他症状体征均消失,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9年6个月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桥小脑角胆脂瘤的首选疗法,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冯茜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1):3022-3024
目的:探讨全程神经内镜下桥小脑角胆脂瘤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0例桥小脑角胆脂瘤患者采用全程神经内镜下手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5~5.0 h,出血量50~100 ml,平均60 ml。术前症状完全消失。经头部MRI复查显示未见肿瘤残留,术后康复良好。结论做好术前访视和手术用物、特殊器械及手术间的准备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术中专职护士熟悉医生的手术需求,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管理好术中标本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第452医院治疗的CPA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患者的治疗过程,总结此类患者的手术方式、疗效及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患者均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病变,3例另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患者中,术后疼痛消失20例、面部麻木3例。经过精心的术前心理护理及针对性术后并发症护理,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重视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早发现术后各种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桥小脑角胆脂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常见原因,其首发症状为三叉神经痛的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约占2/3[1]。胆脂瘤比其它肿物更易引起三叉神经痛,可能与胆脂瘤产生化学刺激及病程迁延有关。本文总结了自2003年9月至2007年10月间19例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细致的观察、护理,对术后的疗效至关重要。1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7~49岁,平均35岁,病程2个月至14年,平均4、8年。均为单侧三叉神经痛,右侧11例,左侧8例,单纯Ⅰ支2例,Ⅱ支4例,Ⅲ支5例,Ⅱ支 Ⅲ支7例,Ⅰ支 Ⅱ支 Ⅲ支…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0 - 0 3~ 2 0 0 1- 0 4共收治桥小脑角区占位 136例 ,其中误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者 2 1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6例 ,女 5例 ;年龄 2 3~ 84岁 ,平均 4 4 .3岁。肿瘤位于左侧桥小脑角 9例 ,右侧 12例。包括桥小脑角胆脂瘤 12例 ,上皮样囊肿 4例 ,桥小脑角脑膜瘤 4例 ,听神经鞘瘤 1例。其中第 支痛者 1例 ,第 支 6例 ,第 支 3例 ,第 、 支者 10例 ,第 、 、 支者 1例。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时间 7d~3a,平均 11个月。本组均以三叉神经痛就诊 ,其中合并面部麻木 9例 ,角膜反射减退 13例 ,听力下降 3例 ,眩晕 4…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4-08-2010-07共收治桥小脑角肿瘤患者87例,其中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并误诊患者16例,占19%,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近年来对28例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1例,女17例,24~62岁,平均38.8岁。首发症状:以面痛发病者22例,耳鸣者3例,听力下降、走路不稳、复视各1例。患者均有院外治疗史,服用卡马西平治疗10例,封闭治疗4例,拔牙者4例。2结果手术均采用肿瘤全切除加三叉神经感觉根2/3切断术[1],患者疼痛消失或减轻。术后并发外展神经瘫痪1例,听力下降、面部麻木1例,无菌性脑膜炎2例,术后仍面部疼痛但较前减轻1例,面瘫1例。3护理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疼痛使患者难以忍受,甚至不敢…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联合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应用新型抗焦虑药物黛力新与抗惊厥药物联合治疗难治性三又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视觉模拟评分和情绪评分分别对疼痛和情绪进行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结果。结果:联合治疗对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止痛效果明显,并且能很好地改善病人情绪。结论:联合药物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心理状态。方法:2004年8月~2010年9月,98例经药物和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放射剂量中位值是80 Gy(75~85 Gy)。采用患者自我报告疼痛的控制、生活满意度指数A(1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89例(90.8%)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35个月(13~60个月)。本组病例中治愈51例(57.3%);显效19例(21.3%);有效11例(12.4%);无效8例(9%),总有效率为91%;伽玛刀治疗后LSI-A总分平均值(36.25±3.87)高于治疗前(25.67±3.5);其中67例以往未接受过手术治疗患者中62例获得随访,5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3.5%。11例患者感觉患侧面部麻胀感,1例(二次治疗者)张口轻度受限。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显著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磁共振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stateacquisition,3D-FIESTA)诊断三叉神经痛(TN)血管神经压迫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临床诊断TN 29例,先行SE T1WI、T2WI扫描,然后利用高分辨3D-FIESTA图像,观察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判断有无血管压迫神经,其中9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例为肿瘤所致,22例为血管压迫引起,4例未发现病因.结论:MRI对发现TN病因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3D-FIESTA原始图像是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选择手术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恩再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恩再适对三叉神经痛(TN)的镇痛效果。方法:将30只大鼠制成单侧缩窄环三叉神经痛模型(ION-CCI)大鼠,在痛觉超敏期随机分为三组,恩再适组、卡马西平组、生理盐水组。观察用药后大鼠行为反应及机械刺激疼痛阈值(PT)变化。结果:术后2周,在ION支配区域内,大鼠出现痛觉超敏现象,疼痛阈值明显下降(P<0.01)。恩再适组用药后动物的疼痛阈值逐渐升高,痛觉超敏现象消失,与治疗前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用药2周后与卡马西平组的最大镇痛阈值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恩再适对三叉神经痛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根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显微外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叉的神经痛的病因与手术选择的关系。方法:对60例病人借助手术显微镜详细观察三叉神经根部的情况,并确定所适应的手术方式。结果:60例中,50例有明确病因,包括血管压迫30例,蛛网膜粘连15例,神经根变性3例,神经根脂胆瘤2例。均进行了外科治疗;实施神经根减压术39例,感觉根切断11例。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是术中准确判定病因,并依此选择相应的手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近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结果,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从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进行后颅窝手术探查的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9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有1例术中采用脑室镜协助观察。结果:在头颅磁共振扫描上,有11例可见疼痛一侧的桥脑旁有异常血管影。术中发现三叉神经出脑干处有血管压迫者19例(动脉血管压迫16例,静脉血管压迫3例)。19例中,术后早期疼痛完全缓解17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苦毒素和马钱子碱引起三叉神经痛样刺激过敏征进行分析 ,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方法 :在大鼠脊髓表面使用此两种药物 ,引发后肢搔抓运动。记录胫前肌肌电图 (elec tromyogram ,EMG)并进行测量。通过对同只大鼠左右两侧对比 ,来分析它们在诱发疼痛中的作用。结果 :在麻醉和清醒状态下 ,两药物引起的EMG振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其中在麻醉状态下 ,马钱子碱引起的EMG振幅大于苦毒素 ;清醒状态下 ,苦毒素引起的EMG大于马钱子碱。结论 :三叉神经痛可能与GABA抑制系统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11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神经血管压迫综合症治疗方法的改进措施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临床经验。方法:系统回顾1984年6月至1999年12月我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症病例1150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120例,舌咽神经痛30例。结果:有效1112例,有效率为96.7%,本组无死亡。并发症发生率由5年前5.6%下降到近5年的1.6%。结论:提高微血管减压术的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有多方面因素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9.
阿霉素与庆大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阿霉素及庆大霉素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0.2%、0.5%阿霉素及庆大霉素行外周神经阻滞。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天、3天、1周、2周、1月、2月、3月时的疼痛缓解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0.2%阿霉素组除治疗后第1天外其余各时间点数字评分(NRS)均较治疗前降低,而其它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RS均明显下降。0.5%阿霉素组在治疗后1天、2周、1月、2月、3月时的NRS值明显低于0.2%阿霉素组,治疗后1月、2月时明显低于庆大霉素组。0.5%阿霉素组有效率明显高于0.2%阿霉素及庆大霉素组。结论:0.5%阿霉素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较好,庆大霉素可用于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感觉根入髓区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的适应症、术中所见、术后疗效和安全性.探讨TN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2000年12月到2003年10月间,169例TN患者接受了显微外科手术,手术前后进行了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评分.结果:术后1周疼痛消失131例,疼痛减轻35例,疼痛无变化3例.手术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86±1.08和0.48±0.12,统计结果表明手术前后疼痛改变有显著性差异.术后无死亡病例,手术并发症多为暂时性并发症.随访期间有4例复发.结论:MVD手术的有效性证明了三叉神经感觉根入髓区血管压迫是TN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