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在前胡桃夹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诊断为前胡桃夹综合征的双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前胡桃夹综合征均显示SMA压迫LRV征象:AO与SMA之间夹角平均为18°;LRV穿SMA夹角时明显受压,其前后径受压前后之比约4:1;其中2例显示左侧精索静脉扩张,1例显示左侧卵巢静脉扩张。结论综合应用双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楚显示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与受压的左肾静脉三者之间的解剖关系,并能发现增强扫描平衡期双。肾实质密度差异及精索静脉或卵巢静脉曲张等表现,可作为前胡桃夹综合征确诊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也称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回注下腔静脉过程中需穿经由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SMA)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和左腰腹痛等临床症状,故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1]。1950年E l-Sadr和M in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超声检查确诊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30例,给予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左肾静脉(LRV)内径,血流参数及尿RBC计数值的变化。结果:NCS患者存在受压处仰卧位和脊柱后伸位的LRV内径比值明显升高,治疗3个月后仰卧位和脊柱后伸位的LRV内径比值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尿RBC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科素亚可有效地改善左肾瘀血,降低LRV内径比值,减少尿RBC排泄而发挥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胡桃夹现象诊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桃夹现象(nuteracker phenomenon,NCP)又称左肾静 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是因左 肾静脉受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压迫.而导致左肾静脉及  相似文献   

5.
<正>胡桃夹综合征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或胡桃夹现象,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形体变化等原因,左肾静脉受到挤压引起反复血尿和蛋白尿,IgA肾病发病症状同样有血尿、蛋白尿,两者在临床上不易区分,我科2012年11月收治1例以血尿、蛋白尿等临床表现为主,酷似IgA肾病的胡桃夹综合征,现将该例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过小,左肾静脉在穿过夹角时受压导致的以血尿、蛋白尿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也有部分患者是由于左肾静脉解剖位置异常,从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穿过受压所致。NCS在临床上并不十分罕见,但由于临床医生对于本病的关注度不高容易被误诊和漏诊。目前NCS没有统一的治疗指南,临床上轻症患者以观察为主,重症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1])。笔者采用中药治疗NCS取得较好疗效,现将验案2则介绍如下。1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7.
陈惠  李国辉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75-1176
胡桃夹综合征(N CS)也称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回注下腔静脉过程中需穿经由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和左腰腹痛等临床症状,故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1]。1950年El-Sadr和M ina首先描述左肾静脉受压现象,当时未引起注意。当1972年D eschepper首次报告N CS引起左肾出血后,该病才引起临床重视。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N CS引起血尿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分为湿热型、气虚型、阴虚火旺型及脾肾两虚型,强调辨病和辨证相结合。陈以平教授[2]认为其形成机制符合祖国医学血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益肾法治疗儿童胡桃夹综合征(NCS)的临床疗效,旨在积累临床经验,提高NC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NCS患儿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NCS患儿左肾静脉(LRV)内径值以及尿沉渣镜检法测定尿红细胞计数。应用活血益肾方治疗NCS儿童,观察治疗前后LRV内径值及尿红细胞计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NCS患儿存在受压处仰卧位和脊柱后伸位的LRV内径比值明显升高,治疗后6个月,中药组仰卧位和脊柱后伸位时的LRV内径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尿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1)。活血益肾法治疗儿童NCS的有效率高达86.6%。结论血瘀肾虚是NCS患儿的基本病理改变,活血益肾方通过改善左肾瘀血,降低LRV内径比值,改善LRV血液循环,减少尿红细胞的排泄而发挥显著疗效,可有效用于儿童NCS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胡桃夹现象亦称胡桃夹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为无症状、直立性蛋白尿及发作性或持续性肉眼(镜下)血尿,常被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不能明确诊断。笔者对45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胡桃夹综合征是一种疑难杂症,属中医"血证"范畴,辨证为阴虚火旺,治以清热凉血止血、泻火滋阴、补气、祛瘀。对胡桃夹综合征1例的中医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胡桃夹现象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宇琼 《中医杂志》1998,39(3):170-171
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a,NCP)也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是指因左肾静脉受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挤压而伴发血尿、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疾病。钱英教授师承名老中医关幼波、姚正平,结合现代研究与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肝肾疾病中一些疑难杂病有独到见解,临床常获良效。我在跟师学习期间。恰遇1例NCP患者,经钱英教授调治后,病情很快稳定,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何红权 《新中医》2003,35(2):68-68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常用于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杂症,每获佳效,举例如下。1胡桃夹现象何某,男,33岁,2000年3月6日初诊。体形瘦长,体检发现镜下血尿5年,伴有肢软体倦,神疲乏力,大便溏,舌淡紫、苔薄白。尿检示:红细胞(++~+++)。核磁共振及彩色B超示:胡桃夹现象(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证属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治以补中益气,活血化瘀。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20g,人…  相似文献   

13.
胡桃夹综合征伴漏斗胸,辨证为宗气下陷,治宜升补宗气、固摄精微。本案基于张锡纯“宗气下陷”理论,采用脐疗联合针刺的方法治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其后果之一是流入左肾静脉的精索静脉淤血、曲张。精索静脉曲张持续存在有可能导致患侧睾丸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严重者甚至导致成年后不育。  相似文献   

15.
腕管综合征是卡压综合征(entrapment syndrome)的一种,是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损害而出现的一组神经压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钱丰  徐斌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61-6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的多种测量指标的诊断意义。方法:将3年内以不明原因的血尿或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症状而住院治疗的患者76例,按最终出院诊断是否为胡桃夹综合征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结果:病例组两种体位的φa/φb及Vmax-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Vmax-l,Vmax-r及Vmax-l/Vmax-r和Vmax-a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超声在诊断胡桃夹现象的标准可采用平卧位φa/φb2.8,脊柱后伸位φa/φb4结合Vmax-b82cm/s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刘明  何学红  陆恩祥  程惠学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48-2149
近年来成人胡桃夹现象引起血尿、蛋白尿已有报道,但往往误诊为隐匿性肾炎者多见。2000年-2005年10例病人因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其中7例均诊断为隐匿性肾炎,经医院超声后诊断为成人胡桃夹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胡桃楸根指纹图谱,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分析鉴定胡桃楸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胡桃楸根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对23批胡桃楸根药材进行质量分析。并采用UPLC-Q-TOF-MS/MS,根据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和碎片信息,结合文献数据与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鉴定胡桃楸根中的化学成分。结果:23批胡桃楸根样品中确定了18个共有峰,其相似度为0.731~0.986。主成分分析表明,12个成分对不同批次胡桃楸根指纹图谱的差异贡献率较大。在胡桃楸根样品中共鉴定了88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16个共有成分和11个对胡桃楸根指纹图谱差异贡献率较大的成分。结论:胡桃楸根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以及化学成分的鉴定,为胡桃楸根的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结合病例介绍儿童胡桃夹现象的病理特征,发作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提出预防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措施,为儿童胡桃夹现象的诊治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Suprascapular Nerve Compr ession Syndrome of Suprascapular Entrapment Nenropathy)是由于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上、下孔处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综合征临床少见,易与肩关节周围炎和其他肩周疾患以及颈椎病相混,误诊误治率较高.为了提高本综合征治疗效果,作者对近10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