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何岗飞 《电世界》2012,(10):6-7
我公司35kV线路雷击跳闸次数约占总跳闸次数的80%,雷击跳闸是线路故障跳闸的主要原因。2009年、20t0年先后有针对性地在35kV黑赤线、35kV赤德线、35kV黑红线、35kV炎方线、35kV罗木线和35kV玉黑线等采取了安装线路避雷器、安装线路型屏蔽式避雷针综合防雷装置等防雷措施,使线路的雷击跳闸次数大幅度下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是全面了解线路运行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已投运的线路,通过实际的雷击跳闸次数及线路长度,折算出雷击跳闸率;对规划、设计中的线路,需有效、可信的计算方法对雷击跳闸率实施评估,而雷击跳闸率的考核应客观、合理地建立在跳闸率数值基础上.结合线路雷击跳闸的实际状况,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期望为架空线路防雷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威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广州地区是全国雷电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广州电网开展雷电防护对我国其他多雷地区电网建设、运行有借鉴作用。结合输电线路运行数据,分析了广州雷电活动与线路雷击跳闸情况,对典型输电线路的雷击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全波过程理论分析雷电反击过程,采用先导发展模型分析雷电绕击过程。并分析了不同电压等级典型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受地形类型、地形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雷击跳闸次数和地闪次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500 k V线路绕击跳闸率远远高于反击跳闸率;220 k V线路绕击跳闸率与反击跳闸率接近,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塔形、地形等因素相关;110 k V线路反击跳闸率相对较高,部分地形反击跳闸率明显高于绕击。山坡、山脊和跨越山谷地形下线路雷击跳闸率明显高于平地,且随坡度和跨谷深度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4.
童杭伟  孙淑莲 《浙江电力》2011,30(1):1-3,35
通过对浙江4个典型地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与地闪密度的统计分析,指出了平原、高山、丘陵及沿海山岭等地形的地闪密度分布特点,以及各典型区域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与各级地闪密度的相关性,从而提出了不同地形区域差异化的防雷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谈输电线路防雷接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振宇 《江西电力》2006,30(1):21-23
通过对江西省近几年来220kV线路跳闸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雷击跳闸的迅猛攀升是江西省线路跳闸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本文还就雷击跳闸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辽宁省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差异化防雷工作水平,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对220 kV凤丹2号线跳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线路所处地形、地闪次数分布与线路跳闸的相关性、雷电流幅值对雷害性质的影响、耐雷水平计算及其敏感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主要危害类型,并给出降低雷害故障的差异化防雷建议。  相似文献   

7.
线路跳闸率是衡量线路安全运行情况的一项主要指标。根据赣州电网220kV线路历年跳闸的统计情况.通过对可能影响线路跳闸率高低的线路运行管理、基建质量、自然灾害(尤其是雷害)、人为外力等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降低线路故障跳闸率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吉林省220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运行工作,统计分析了2010年至2016年间吉林省22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数量及跳闸率,分析了吉林省雷害故障因素,包括雷电地闪密度、雷击杆塔导线排列方式等。采取安装线路避雷器、接地降阻改造、调整线路保护角等措施后,使线路跳闸率呈下降趋势,指出应从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架空输电线路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是全面了解线路运行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已投运的线路,通过实际的雷击跳闸次数及线路长度,折算出雷击跳闸率;对规划、设计中的线路,需有效、可信的计算方法对雷击跳闸率实施评估.而雷击跳闸率的考核应客观、合理地建立在跳闸率数值基础上。结合线路雷击跳闸的实际状况,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期望为架空线路防雷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输电线路山火跳闸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浩东 《广西电力》2009,32(4):43-45
通过对输电线路典型山火事故的分析,对山火引起输电线路跳闸的特性及污闪机理进行探讨,对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输电线路防山火工作经验和教训总结,提出加强线路防山火工作的宣传教育、加强线路通道清理、杜绝线路作业引起森林火灾、建立和完善因山火引起输电线路跳闸等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山火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失和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单避雷线对10 kV配电线路防雷建设的影响,文中采用ATP-EMTP电磁暂态软件建立雷击配电线路仿真模型,计算单避雷线配置下线路的相间闪络耐雷水平;计算10 kV配网常用绝缘子的单相及相间建弧率,为配网防雷建设提供参考;采用基于规程法的改进公式进一步计算雷击跳闸率;结合广东省配网防雷典型设计数据进行算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配置单避雷线能有效提高配电线路的相间闪络耐雷水平,其中在雷击杆塔情况下的耐雷水平提升尤为明显;在配网防雷建设中,配置单避雷线与提升绝缘子50%冲击闪络电压、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两个措施配合进行才能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线路跳闸雷击相关性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有些专家提出了线路跳闸的雷击相关性[1]概念。本文综合考虑了造成线路雷击跳闸的影响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线路跳闸的雷击相关性进行综合评判。应用该方法所得的评判结果,对帮助线路运行人员快速查找故障原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雷击导致同塔双回线路同时跳闸,会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造成较大的冲击。结合220 kV商瞬2Q98线、商岙2Q99线同塔双回线路同时雷击跳闸停运的情况,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的雷击跳闸查询结果和有关计算结果,分析了该同塔双回线路同时雷击跳闸的原因,提出了防止22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同时雷击跳闸的综合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4.
超高压输电线路典型雷击故障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雷击危及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问题,采用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power systems computeraided design,PSCAD)对惠州供电局超高压输电线路雷击杆塔进行反击耐雷水平仿真计算。根据雷击杆塔前视塔和后视塔输电走廊范围内的典型地形,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计算其最大绕击雷电流,并结合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判断2起雷击事故均由雷电绕击导线引起,其主要原因是地面倾角较大及地面的屏蔽效果减弱。考虑惠州供电局本身所处特殊强雷区,超高压输电线路走廊地形复杂,建议考虑输电走廊地形地貌,对超高压输电线路各杆塔的耐雷性能进行评估,采用安装避雷针、避雷器等经济合理的措施降低雷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电网雷害分布的输电线路防雷配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刘亚新  陈家宏  童雪芳  朱芸 《高电压技术》2008,34(10):2065-2069
为提高电网雷电防护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电网雷害分布图的确定方法,即依据电网绝缘强度和雷电活动频度提出危险雷电分布,在此基础上综合运行经验和地形地质地貌因素形成绕击电网雷害分布图、反击电网雷害分布图。给出了基于电网雷害分布图的防雷配置原则和方法,即依据不同电压等级、不同雷害性质、不同雷害等级进行针对性的雷电防护措施配置。依据此法,以华北电网雷电自动监测数据为基础绘制出了华北电网2003~2006年4级雷害分布图,结合提出的防雷配置原则将其应用于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云涛  孔志战 《陕西电力》2008,36(2):44-48
陕西电网330 kV线路雷击跳闸事件主要集中在陕南、陕北地区,其雷击闪络次数占全省闪络次数的95.7%.通过对陕南、陕北地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规律的分析,提出330 kV线路以防绕击为重点的防雷思路.根据不同重点确定不同的防雷措施,并对各种措施进行了评估、分析,提出输电线路防雷改造应根据线路走径的地形特点和雷击跳闸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雷措施应遵循因地制宜和综合治理的方针.  相似文献   

17.
浙江电网在2010年夏季连续发生5起220kV同塔双回线路雷击同跳事件,对电网运行影响较大.通过对巡线结果、雷电定位系统、耐雷水平计算及线路保护策略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找出5起雷击同跳事件的原因,并针对在运线路和新建线路提出了预防雷击同跳发生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查询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是研究雷电的先进手段。根据广东省雷电定位系统1999-2007年间积累的数据,利用ArcGIS软件,从整个广东省的雷电数据中筛选出惠州地区的数据,对该地区落雷次数、雷暴日、雷电流幅值等雷电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雷电参数随时间变化以及各行政区域之间的差异,建议提高惠州地区防雷设计标准,加强现有线路的防雷改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雷电活动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事故频繁发生,因此针对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开展相应研究工作。在统计江苏雷电活动的基础上,分别从杆塔塔型、高度、回数及档距等多个方面分析了跳闸原因和雷击特性。完成2012至2016年江苏电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统计,并结合电网生产实际,从输电线路差异化评估、运维、新技术等方面提出合理化防雷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与雷电监测网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雷电定位系统是近20年来在雷电工程技术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雷电监测技术手段。在雷电定位技术及其系统自主研发以及雷电监测网的建设上,中国属起步早、持续性好、已建的监测覆盖区域大、积累监测资料长的雷电监测大国,我国电力系统率先并持续开展了雷电监测,并建有覆盖国土面积大部分的全国雷电监测网。为了总结其经验,全面介绍了我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和雷电监测网的发展概况和现状;详细阐述了我国电网雷电监测技术、水平以及雷电监测网。从雷击故障点快速定位、雷击事故鉴别、雷电参数统计、防雷水平评估和雷电预警5个方面论述了雷电监测网在我国电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雷电定位系统和雷电监测网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