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现存矿体中的矿物浸染粒度变得越来越细且难以选别,致使人们日益重视在初次磨矿和再磨回路中使金属矿石的磨矿粒度为-20μm占80%以上。然而,超细磨过程成本较高,对其行为特性及工艺设计准则也了解甚少。本文叙述的某些发现来自于合作研究的结果,其目的之一是更好地了解超细磨回路并改善其行为特性,利用总体平衡模型CSIRO和JKMRC评价并分析工业型塔磨机磨矿回路测量数据。两个模型对给矿粒度分布、球负荷及给矿速度的变化情况的评价结果与测量数据相拟合。通过培磨机扩大试验与工业试验结果的对比,阐述了按比例扩大方法的理论,该理论表明,在设计磨机时可以利用两个模型预测参数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建远  余祖芳 《矿冶》2015,24(3):1-4
采用在JKSim Met软件平台上的流程模拟方法研究给矿粒度分布对年处理550万t某铁矿矿石的半自磨—球磨回路磨机选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给矿粒度可显著降低所需半自磨机和球磨机的尺寸及驱动功率,从而降低磨矿回路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3.
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采矿和选矿应被看作相关的,而不是独立、无关的生产过程。这种新趋势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新的选矿厂中自磨和半自磨回路日益增长的优势有助于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采矿破碎度和磨矿回路性能的联系上。基本采矿原则是在限制巨砾大小的矿岩数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粗破碎度。由细碎和棒磨和/或球磨构成碎磨回路基本上对来出矿岩粒度不太敏感。但是自磨和半自磨(AG/SAG)回路对磨机给矿中细粒和粗粒矿物的混合十分敏感。本文利用模拟方法揭示了采矿破碎度和碎磨回路处理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采矿和选矿应被看作相关的,而不是独立、无关的生产过程,这种新趋势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新的选矿厂中自磨和半自磨回路日益增长的优势有助于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采矿破碎度和磨矿回路性能的联系上。基本采矿原则是在限制巨砾大小 的矿岩数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粗破碎度。由细碎和磨和/或球磨构成碎磨回路基本上对采出矿岩粒度不太敏感。但是自磨和半自磨(AG/SAG)回路对磨机给矿中细粒和粗粒矿物的混合十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凤凰山铜矿选矿厂磨矿回路微机控制的研究结果。该回路为两段磨矿,第一段为开路棒磨,第二段砾磨与水力旋流器闭路。对一段棒磨进行了定值给矿、调值给矿和进料给水控制的研究;对二段砾磨进行了矿浆池给水量、液面控制及砾磨机功率控制研究。研究结果,当定值给矿时,给矿量平稳,但当入磨物料因粒度降低或硬度变小而较易磨时,系统不能多处理矿石,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波动较大,不符合分选工艺的基本要求。调值给矿控制,产品粒度组成稳定,符合分选要求,且当入磨物料易磨时,能自动增加处理矿量。  相似文献   

6.
磨矿过程是选矿厂生产成本较高的一个作业过程,其智能控制具有非线性、变量多、耦合性强等特点。为实现磨矿过程的智能控制,针对塔磨分级过程的控制目标与控制难点,利用数据驱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具有鲁棒性强、参数少,且适用于工业现场的控制回路设计的特点,将旋流器的给矿浓度和给矿压力分为2个简单的控制回路,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设计了塔磨分级过程控制的2个单回路控制器,达到了精准控制给矿浓度和给矿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搅拌磨机具有低耗能、高效率的特点,有望取代传统球磨机成为铁矿石细磨作业的主要设备。为充分了解搅拌磨机磨矿工艺参数对粉磨产品各粒级粒度特征的影响,采用立式螺旋搅拌磨机对弓长岭选矿厂再磨给矿进行粉磨试验,通过NKT6100-D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粉磨产品的累计粒度特征和粒度分布特征,并结合R-R粒度特性方程对产品粒度进行分析,系统考察了磨矿工艺参数对产品粒度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介质配比m(?5 mm)∶m(?3 mm)=2∶3、矿浆浓度65%、料球比0.6、充填率70%、搅拌器转速450 r/min时,粉磨产品粒度较细且分布相对均匀,其-0.043 mm粒级含量为92.23%,均匀性系数n为1.177 7,颗粒特征参数b为0.031 4。研究成果对提高粉磨产品合格粒级产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磨技术的发展及其有关总是的评述(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烈 《中国矿业》2000,9(3):52-55
5 有关问题的评述5 1 关于自磨与常规磨矿与常规碎磨流程比较 ,自磨的主要优点是 :能接受较大的给矿粒度 (最大粒度一般为 3 50~ 2 0 0mm ) ,因此可以取代中、细破碎及粗磨作业 ,减少生产环节和粉尘污染 (对湿式自磨 ) ,简化车间组成和占地面积 ;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碎磨作用 ,减少矿石过粉碎 ,有利于分选 ;不耗或少耗磨矿介质 ;对含水含泥较多的粘性矿石采用湿式自磨可以避免常规流程中破碎、筛分等环节的堵矿问题。自磨流程的主要缺点是 :电耗一般比常规磨矿高 ;设备作业率比球磨低 ;对给矿粒度及其可磨性变化比较敏感 ,生产易波动 ,操…  相似文献   

9.
搅拌磨湿法超细磨矿过程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搅拌磨湿法超细磨矿过程的动力学特性。根据某煤系煅烧高岭土的磨矿试验结果,建立了磨矿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参数,分析了搅拌磨湿法麻矿对各粒级的适用性和表现出的粉碎效率。  相似文献   

10.
黑沟铁矿石粉矿(-15 mm)铁品位为37.35%,铁主要以赤褐铁矿形式存在,铁在赤褐铁矿中分布率为85.35%。现场采用球磨机磨矿后强磁选工艺回收粉矿,球磨机磨矿时泥化现象严重,细粒级铁矿物无法通过强磁选有效回收。为减轻粉矿磨矿过程的过粉碎现象,优化磨矿产品粒度组成,对破碎至-2 mm的粉矿,预选筛分出产率为33.30%的-120μm粒级,对+120μm粒级进行棒磨机磨矿试验。在棒径分别为18、20、22 mm的钢棒为磨矿介质,且其质量比为4∶3∶3、介质充填率为30%、料棒比为1.0、磨矿浓度为70%、磨矿时间为62 s条件下闭路磨矿,合格粒级(38~120μm)占-120μm粒级比例达57.55%。降低分级粒度能够有效减少微细粒级的产生,减少过磨。采用棒磨工艺可以减少过磨,优化磨矿产品的粒度组成。  相似文献   

11.
在关自磨中“临界粒度产品”影响了自磨机的操作,采用圆锥破碎机作为半自磨机前的第二段破碎,来破碎自磨机给矿中粗粒级产品,即半自磨前的预先破碎,几个试验和澳大利亚一个选矿厂的生产表现,采用半自磨前的预先破碎后,碎磨回路总的处理能力增加27-28%,预先破碎增加的能耗仅为0.6-0.9kW/t,而磨矿回路的能耗从18.3kW/t降至14.1kW/t,进预先破碎的矿石量为给矿的40-60%,并且碎磨回路操作,对后续作业波动和干扰小。  相似文献   

12.
在半自磨中“临界粒度产品”影响了自磨机的操作。采用圆锥破碎机作为半自磨机前的第二段破碎 ,来破碎自磨机给矿中粗粒级产品 ,即半自磨前的预先破碎。几个试验和澳大利亚一个选矿厂的生产表明 ,采用半自磨前的预先破碎后 ,碎磨回路总的处理能力增加 2 7-2 8% ,预先破碎增加的能耗仅为 0 6 -0 9kW/t。而磨矿回路的能耗从 18 3kW /t降至14 1kW/t ,进预先破碎的矿石量为给矿的 40 -6 0 %。并且碎磨回路操作稳定 ,对后续作业波动和干扰小  相似文献   

13.
于浩  昝耀辉 《非金属矿》1998,21(5):40-42,23
通过GSDM-400型超细盘式搅拌磨的工业型试验,研究了江苏某重质碳酸钙搅拌磨湿法超细磨矿技术及微粉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搅拌磨可在较高的效率下将重钙细磨至-2μm含量90%以上,造纸涂布极重钙微粉的加工可采用单一磨矿和磨矿-分级两种工艺,其中后者的综合技指标较佳。  相似文献   

14.
搅拌磨超细粉碎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搅拌磨超细粉碎的工艺过程和助磨剂对超细粉碎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搅拌磨超细粉碎的行为特征。研究表明,用搅拌磨可制得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超细滑石粉,工艺简单,效率高,产品无污染;助磨剂主要是通过与滑石粉的吸附作用,降低矿浆粘度,提高磨矿过程的分散性而产生助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大冶某重质碳酸钙(GCC)为原料,采用湿法行星磨超细加工工艺,研究了磨矿浓度、分散剂用量、磨矿时间及磨矿介质配比等对磨矿粒度的影响;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可获得d90<2.5μm、-2μm含量>85%的超细方解石粉体;SEM形貌观察多为片状,表面平整,颗粒均匀.  相似文献   

16.
磨矿是冲击和研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前人并未对单一研磨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基于此,以2种常见矿物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磨矿介质处于泻落状态条件下,采用相对可磨度、磨矿动力学分 析等方法,研究矿物在研磨作用下磨矿产品粒度分布特征及规律,初步探讨磨机在介质泻落状态时的磨矿特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矿物入料粒度越细,磨矿产品粒度随磨矿时间变化越明显;黄铁矿在很短的时 间会获得较高的磨矿细度,而随着磨矿时间的延长,磁黄铁矿的磨矿细度变化更为明显,磁黄铁矿受磨矿时间影响更大;磨矿产品粒度分布特征对于磨矿一阶线性动力学模型有很好的拟合度。试验结果可为后续研究 泻落状态下磨矿介质的运动规律及磨矿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胶体磨以六偏磷酸钠为助磨剂制备超细生石膏粉体,通过激光粒度仪和XRD等方法对超细磨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生石膏料浆质量浓度为20%、排矿口宽度为12 mm、超细磨时间为15 min、六偏磷酸钠用量为0.20%时,可制备出d50为11.12 μm的超细生石膏粉体。六偏磷酸钠的加入引起生石膏颗粒晶粒尺寸与显微应变的变化,使晶格受到破坏,导致生石膏超细磨矿产品结晶度减小并且趋于无定形化。同时磷酸氢根离子可吸附在生石膏颗粒表面并使生石膏表面ζ电位由-8.83 mV负移至-13.39 mV,生石膏料浆的浊度由13 NTU增大至17 NTU,其黏度则由72.49 mPa·s减小至48.91 mPa·s,促进了生石膏颗粒的分散。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超细生石膏粉体粒度降低,生石膏的超细磨矿效率提高。研究对超细生石膏粉体的制备和提高超细生石膏粉体质量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建斌 《矿业快报》2003,19(6):14-15
研究硅酸锆超细磨矿工艺,采用三段开路磨矿流程、CXM—1000型超细搅拌磨机、d=1.8~2.5mm硅酸锆磨介体系、磨矿浓度62.5%,分散剂为碳酸钠0.4%和六偏磷酸钠0.5%、磨矿时间3h,可获得产品粒度-2μm85.7%。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茂名某地-325目大理岩粉为原料。采用湿法搅拌磨超细加工工艺,讨论了磨矿浓度、磨矿介质配比、分散剂种类、用量、转速和时间等对磨矿粒度的影响。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试验产品粒度特征是:-2μm〉90%、D90〈2μm,SEM形貌观察为板状或片状,涂布后各项物理指标达到了铜版纸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按矿石性质、粒度要求、工艺设备不同进行磨矿介质消耗研究的新方法。在对大孤山铁矿石和东鞍山铁矿石磨矿功指数及可磨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大孤山选矿厂与东鞍山烧结厂二段、三段磨矿介质消耗的理论消耗系数和实际消耗系数及对比情况,提出了两厂相关磨矿作业降低磨矿介质消耗应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