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浙江省天台县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台县中小学生进行现场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判定学生超重、肥胖,对不同性别、年龄及城乡学生的超重肥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共抽查天台中小学生10 595人,其中超重1 243人,超重率11.73%;肥胖952人,肥胖率8.99%;7岁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7~12岁呈逐渐下降趋势(x2趋势=53.04,P<0.01),12岁后肥胖超重总比例基本稳定在15%~18%(x2趋势=8.26,P>0.05);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都显著高于女生(x2=124.63和38.00,P均<0.01);城市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于乡村(x2=10.70和49.66,P均<0.01).结论 本地区中小学生的肥胖发生率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且超重和肥胖出现低龄化.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辽宁省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城市、农村的7个市(区、县)共8120人,用询问调查法获得18岁以上居民个人基本情况和相关因素,测量身高、体重.结果 辽宁省成年人超重率为33.9%,肥胖率为13.7%.超重、肥胖率城市均高于农村,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为X2=147.24,P<0.01;肥胖为X2=47.39,P<0.01);女性均高于男性,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为X2=27.48,P<0.01;肥胖为X2=36.66,P<0.01),且超重、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超重率在40~49岁、肥胖率在60~69岁年龄组达到最高.经多因素分析,职业性体力活动、吸烟、年龄为超重、肥胖的共同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0.85(0.80~0.90),0.67(0.60~0.75),1.15(1.12~1.19);0.72(0.64~0.82),0.69(0.53~0.91),1.11(1.04~1.18).结论 辽宁省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患病现状和趋势不容乐观,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全国2002年平均水平,超重人群基数大.多种危险因素与超重、肥胖相关,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北省唐山市45 ~ 64岁城乡居民肥胖流行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河北省唐山市14个县(市)区抽取的5 759名45 ~64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按WHO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唐山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肥胖率分别为44.0%、12.3%、56.3%,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41.3%和45.5%、50.0%和59.7%、8.7%和14.2%,男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和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1);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唐山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3.3%、24.8%、68.1%、73.5%,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44.6%和42.5%、18.6%和28.2%、63.2%和70.7%、65.2%和77.9%,男性居民肥胖率、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00),男性和女性居民超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中心性肥胖率为54.1%,男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48.1%,低于女性居民的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59,P=0.000);按WHO成人BMI分类标准,不同年龄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文化程度、地区男性居民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男性和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结论 唐山市45 ~ 64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女性居民超重/肥胖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男性居民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居民体重监测,掌握成都市新都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为预防控制超重和肥胖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新都区社区诊断调查数据资料,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新都区10个街道/镇的居民进行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分析。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居民共11366人。结果本次调查人群超重率22.87%,肥胖率6.31%,经2012年新都区人口标化后,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9.33%和5.96%。男性超重率(25.61%)高于女性超重率(2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P<0.01);男性肥胖率(5.69%)低于女性肥胖率(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6,P<0.01)。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5,P<0.01;χ2=99.28,P<0.01)。结论新都区居民超重和肥胖人数估计结果接近全区人口的1/4;且超重和肥胖的趋势明显随着人群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徐州市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然后通过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教育、职业、经济水平和家族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18岁及以上居民39445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60%和9.40%,标准化率分别为32.97%和8.67%,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6.73%和8.62%,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2.61%和10.13%.超重率、肥胖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升高,超重率55岁(18岁~组16.31%;25岁~组27.38%;35岁~组37.28%;45岁~组41.55%;55岁~组40.71%;65岁~组37.64%;75岁~组32.08%)以后有所下降,肥胖率75岁(18岁~组2.49%; 25岁~组6.41%;35岁~组9.64%;45岁~组11.24%;55岁~组12.07%;65岁~组12.45%;75岁~组8.88%)以后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超重率x2=1 097.602,P<0.01;不同年龄肥胖率x2=447.864,P<0.01).不同职业(x2=191.28,120.38)、不同文化程度(x2=178.41,243.59)、不同婚姻状况(x2=431.67,118.43),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每天吃蔬菜量大和吸烟是超重或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中老年人、饮酒和饭量大是超重或肥胖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徐州的超重与肥胖患病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中老年人、男性、饭量大及饮酒等高危人群进行综合防治,倡导平衡膳食,加大蔬菜的摄人量以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了解阿克苏市汉族、维吾尔族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2013年阿克苏市学生体检信息报表中抽取7~ 12岁汉族小学生5 377名,维吾尔族小学生4 984名,共10 361名.利用中国学生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结果 汉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15.10%)、肥胖率(11.20%)高于维吾尔族小学生总体超重率(6.48%)、肥胖率(2.71%)(x2值分别为197.05,281.98,P值均<0.01).汉族男生总体超重率(18.11%)、肥胖率(13.69%)高于汉族女生总体超重率(11.87%)、肥胖率(8.52%)(x2值分别为40.73,36.10,P值均<0.01);维吾尔族男生超重率(7.60%)高于女生(5.40%)(x2=10.00,P<0.01);维吾尔族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11%,2.48% (x2=1.01,P>0.05).汉族男生超重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汉族男生肥胖检出率及汉、维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值均<0.05).结论 阿克苏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已处于流行期.应及早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不同民族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11个世居民族居民共3200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广西居民超重率12.9%,肥胖率3.4%,男性超重率与女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6.951,P<0.01),男性肥胖率与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228,P>0.05),不同民族居民超重率、肥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 2=39.829,P<0.01;肥胖 2=33.625,P<0.01).经多因素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婚姻、体力活动与超重和肥胖关联显著.结论广西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和趋势不容乐观,超重、肥胖率均高于2002年广西农村居民营养调查总体水平,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降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0年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农村居民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流行现状和分布特点.方法 2009至2010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伊犁新源县和喀什伽师县≥18岁的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常住居民8611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并比较两民族人群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患病率.结果 哈萨克族超重率[男、女性分别为29.5% (612/2078)、26.4% (789/2991)]高于维吾尔族[男、女性分别为25.5% (440/1728)、21.9% (397/1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比较:x2=7.50,女性比较:x2=12.27,P值均<0.01),同民族内比较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哈萨克族比较:x2=5.79,维吾尔族比较:x2=6.28,P均<0.05);哈萨克族肥胖患病率[男、女性分别为18.2%(379/2078)、18.1% (540/2991)]高于维吾尔族[男、女性分别为9.4%(163/1728)、13.2%(240/1814)](男性比较:x2=59.90,女性比较:x2=19.32,P值均<0.01),同民族比较哈萨克族男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x2 =12.66,P<0.01);哈萨克族腹型肥胖患病率[男、女性分别为57.0%(1185/2078)、60.2%(1801/2991)]高于维吾尔族[男、女性分别为46.9%(811/1728)、59.5% (1080/1814)](男性比较:x2=38.54,P<0.01;女性比较:x2=0.22,P >0.05),同民族比较均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哈萨克族比较:x2=5.15,P<0.05;维吾尔族比较:x2 =56.50,P<0.01).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农村居民腹型肥胖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哈萨克族超重、肥胖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深圳市南山区随机抽取10个社区共1 265名成人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调查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3.04%,9.01%(标化后分别为31.36%,8.55%).性别、年龄和家庭年均收入是影响超重率的主要因素(P<0.05),年龄和吸烟则是影响肥胖率的主要因素(P<0.05),超重、肥胖人群年龄和吸烟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男性超重率明显高于女性,而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率明显高于青年人,吸烟人群发生肥胖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深圳居民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防治工作中应以主要危险因素干预为主,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了解江苏省儿童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月21日-12月11日抽取江苏省13个市6~18岁32 055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7.8%,肥胖率为13.8%.男生超重肥胖率(37.0%)高于女生(25.9%);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32.6%)比乡村(30.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苏南、苏中、苏北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不同(x22=25.35,P<0.01);不同学段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不同,小学生检出率最高(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62,P<0.01).喝含糖饮料者超重肥胖率比不喝的高,不喝牛奶的比喝牛奶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23,4.09,P值均<0.05);进行高强度锻炼者比不锻炼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x2=58.4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因素为地区、居住地、学段、性别、饮食习惯、运动(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严峻.应从全社会角度人手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延缓或防止成年期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居民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现况及其BMI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关系,从而为慢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使用统一调查问卷对9 988名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所有资料使用Epi Data 3.2录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对象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265,P〈0.001;χ2=10.590,P〈0.001),40~59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P〈0.001);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4,P=0.134;χ2=0.003,P=0.976);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BMI的增加,上述疾病的检出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论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提示为早期预防慢病,应特别关注BMI≥24的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合肥市1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15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1 778名,采用集中和入户相结合形式进行询问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合肥市高血压患病率为35.3%,其中,城市居民患病率为33.8%,农村居民患病率为3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P=0.227)。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6.9%~54.2%)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χ趋势2=127.20,P<0.001),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8.22,P=0.004)。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45岁、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是合肥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肥市1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根据本市的患病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维持适当体重,从而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00—2019年宁夏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00—2019年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宁夏地区数据,选取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重、身高等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19年宁夏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4%(1 181/8 855),9.19%(814/8 855),男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11.68%,肥胖增长率为10.07%(χ2=27.60,P<0.01)。女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6.95%,肥胖增长率为5.77%(χ2=33.82,P<0.01)。城市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总体增长率均最高,为11.38%和10.45%。农村男生的超重和肥胖增长率在2010年之后均高于城市男生(χ2值分别为13.90,17.09,P值均<0.05),女生肥胖增长率在2014年之后农村均高于城市(χ2值分别为9.94,33.39,P值均<0.05)。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片区由好到差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由高到低(χ2值分别为35.19,35.35,P值均<0.01)。  结论  2000—2019年宁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及体质量指数趋于持续性增长趋势,且农村超重和肥胖增长率逐渐超过城市。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具体措施应尽快制定,降低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人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照1995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操作指南,随机抽取城市社区的20~92岁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2010年8—10月对北戴河区3 572人进行调查,其中有效资料为3 569份,有效率99.92%。高血压患病率为15.19%(男21.26%,女9.16%%)。超重、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总患病率分别为19.73%、30.38%和16.63%;不同体重指数(BMI)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1,P0.01)。随着BMI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按照BMI标准,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人群血糖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19.50%、25.74%和16.01%,不同BMI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8,P0.01),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人群。结论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往往共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体重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戴河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8—10月对区某社区20~92岁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抽取3 569人,用询问调查法获得个人基本情况和相关因素,测量身高、体重。结果北戴河成年人超重率为36.79%,肥胖率为13.28%。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为χ2=126.27,P0.01,肥胖为χ2=70.06,P0.01),且超重、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经多因素分析,男性,大年龄和文化程度低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北戴河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患病现状和趋势不容乐观,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全国2002年平均水平,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肥胖与相关慢性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8—10月对北戴河区20~92岁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抽取3 569人,用询问调查法获得个人基本情况和相关因素,测量身高、体重。结果超重、全身性肥胖和腹型肥胖总患病率分别为36.79%、13.28%和54.08%;不同性别的人群超重率、全身性肥胖率和腹型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1,P0.01;χ2=63.85,P0.01;χ2=14.91,P0.01);不同年龄人群超重率、全身性肥胖率和腹型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P0.01;χ2=6.002,P=0.01;χ2=24.70,P0.01);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超重率、全身性肥胖率和腹型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P0.01;χ2=126.31,P0.01;χ2=13.11,P0.01);与体重正常人群比较,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压、血糖异常和甘油三酯升高危险性较高,其OR值分别为2.86,2.94,3.52和5.06,4.19,6.37)。结论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6 - 2018年广州市郊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学生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6 - 2018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的体检数据,对广州市郊区5所学校共3 877名9~18岁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及趋势分析。结果 2016 - 2018年,广州市郊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总体检出率从2016年的5.68%上升为2018年的10.43%(χ2趋势 = 20.06,P<0.01),其中轻、中重度消瘦检出率均逐年上升(χ2趋势值分别为11.15、14.34,P<0.01);超重、肥胖检出率随年度变化趋势稳定(P>0.05)。各年度学生肥胖检出率随学段升高而降低(2016 - 2018年度χ2值分别为10.97、19.09、8.11,P<0.05);男生超重、肥胖问题突出,且营养不良有上升趋势(χ2趋势 = 15.87,P<0.01);2016、2017年非寄宿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76%、12.36%,显著高于寄宿生(5.59%、5.94%),2018年非寄宿生中重度消瘦检出率(6.64%)高于寄宿生(3.50%)。结论 2016 - 2018年广州市郊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控制较好,但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消瘦有上升趋势。不同特征学生营养状况各异,应加强防控、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营养指导及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珠海市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在珠海市7个区按1:3的比例抽取乡镇/街道办,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3个村居,并抽取相应数目的住户,调查年龄为≥15岁的常住居民(含有珠海市户籍).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Rao-Scott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中,15岁及以上人口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3.16%,标化患病率为14.41%.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Rao-Scottχ2=519.3998,P<0.0001);文化程度越高,高血压患病率越低(Rao-Scottχ2=244.3650,P<0.001);不同收入水平的患者其高血压患病率总的来说有差别(Rao-Scottχ2=14.3650,P=0.006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59岁,OR=4.544;≥60岁,OR=13.229)、文化水平(小学,OR=0.498;初中,OR=0.466;高中/大专,OR=0.400;大专及以上OR=0.384)、水果每日摄入量(OR=1.386)、经常饮酒(OR=1.686)、肥胖(OR=7.112)、超重(OR=1.575)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 珠海市高血压患病率虽低于其他地区,但情况不容乐观.需加强对高龄、文化水平低、饮酒频率高、水果每日摄入量少及超重和肥胖患者进行筛查和干预,同时定期测量和合理控制血压、体重等指标,积极治疗高血压患者,从而改善珠海市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有效的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09—2018年700 588人北京市高三学生体检数据,描述其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布特征,分析在不同性别、不同区域中超重肥胖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的总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Z=3.58,P < 0.01),在2016年之后上升趋势较为平稳(定基比发展速度为130%),2018年首次下降。男生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6 681.34,15 663.08,P值均 < 0.01)。城区学生总超重肥胖检出率(29.55%)高于郊区(27.95%)(χ2=211.43,P < 0.01);2009—2013年城区学生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郊区学生;2014—2018年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城区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最高的区县均为石景山区(超重:19.06%,肥胖:13.99%),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最低的区县均为延庆区(超重:13.48%,肥胖:7.18%)。  结论  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6年后趋于平稳;郊区肥胖检出率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其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朝阳区13个街乡18岁以上常住居民共39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居民间超重率及肥胖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MI人群的主要慢性病指标的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与慢性病的关系。结果 朝阳区成人超重率为38.97%,肥胖率为19.66%;城市居民超重率(χ2 = 114.74,P<0.05)、肥胖率(χ2 = 373.83,P<0.05)低于农村居民;男性超重率(χ2 = 101.55,P<0.05)、肥胖率(χ2 = 22.37,P<0.05)高于女性,超重组患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50~1.84倍,肥胖组患病风险是正常组的2.06~3.20倍。超重、肥胖组患1种、2种、3种疾病的聚集率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朝阳区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状况严重。随着BMI水平的升高,成人患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升高,应积极开展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