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车镇凹陷地层压力结构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车镇凹陷普遍存在异常高压,凹陷内不同次级洼陷压力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用钻井泥浆、测井和试油等资料,分析了车镇凹陷不同洼陷的地层压力结构特征.在单井垂向上,地层压力系统可划分为上部静水压力系统、中部异常高压系统和底部常压系统.在二维剖面上,根据压力的分布可划分为外环常压系统、中环异常高压系统和内环超压系统.结合点面体地层压力结构研究发现,在车镇凹陷套尔河洼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中下亚段形成独立的超压封存箱型压力结构体系,顶部由沙三段中下亚段的洪泛面形成封盖,侧向由岩性及岩性相变形成封隔.车镇凹陷地层压力结构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烃源岩分布范围以及构造断裂活动.在洼陷之间存在沟通深层超压断裂体系则容易形成低幅他源压力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
含油气盆地中地层流体的活动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地层流体演化与油气成藏过程密切相关.在分析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地层流体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盆地流体动力学为指导,首先通过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划分出3种与流体活动相关的包裹体类型;进而通过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测试,结合牛庄洼陷埋藏热演化史,明确了牛庄洼陷地层流体活动主要分为3个期次:东营组沉积末期、馆陶组沉积时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时期—第四纪;在此基础上,利用包裹体盐度测试资料,恢复了3个期次的古流体矿化度,并利用流体包裹体甲烷含量计算法恢复了地层流体主要活动时期的古流体压力.牛庄洼陷沙三段古流体矿化度具有在东营组沉积末期明显增大,至馆陶组沉积中期显著减小的特点;古流体压力在东营组沉积末期显著减小,至馆陶组沉积时期明显增大.最终结合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过程,建立了地层流体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动态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车镇凹陷富台油气田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台油气田的主体构造由下古生界车古20潜山和其上覆的下第三系车3鼻状构造两部分组成。为了搞清该油气田构造、储层和油气成藏特征,在区域构造沉积发育史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构造解析和储层分析技术,对工区两部分主体进行了构造、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了不同油气藏的油气成藏特征。分析认为,下古生界主要为潜山内幕层状-缝洞(孔)型油气藏,而沙三段为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的构造-岩性油气藏,从而构建了研究区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对指导本区及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释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外源油气在三合村洼陷内部聚集成藏的问题,利用流体包裹体、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资料,结合典型井埋藏史与边界断裂演化史分析,从油气成藏期与运移路径演化2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反映成熟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均证实,三合村洼陷存在东营组沉积早期、馆陶组及明化镇组沉积晚期油气成藏过程,早期油气主要源自渤南洼陷沙四上烃源岩,之后渤南洼陷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相继成熟供烃,构成了三合村洼陷完整的成藏序列。东营组成藏期,边界断层未能错开三角洲砂体,渤南油气可沿统一砂体直接向三合村运聚;晚期由断层、砂体及不整合构成的复合体系,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油气正是通过“早期统一砂体运移”和“断层—砂体—不整合复合运移”等方式向三合村洼陷内部及其南部斜坡运聚,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5.
车镇凹陷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及成藏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声波测井资料预测车镇凹陷地层压力,在允分认识地层异常压力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异常地层压力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研究表明,车镇凹陷下第三系地层烃源岩中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共发育正常压实型、局部欠压实型、欠压实型、严重欠压实型4种地层压力.纵向上具有Es1-Es2、Es3z-Es3x、Es4三套异常压力发育带,平面上异常高压带分布于深洼区沉降中心附近,形成了ChG25井、Ch66井、D62井、G6井4个压力中心,向洼陷边缘和构造高部位逐渐降低为止常压实.异常高压控制了油气运聚,第三系沙二段油气的区域运移、聚集受"离心式"流体势场的控制,有助于形成油气藏围绕生油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的格局.异常压力带与正常压实带之间形成的压差为油气向潜山等凹陷边部运移提供了动力,异常高压对深部储层物性的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德州凹陷是目前临清坳陷东部唯一获得工业油流的凹陷.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实钻速度及实测地层压力,分析了德州凹陷的地下流体压力场特征,该区存在泥岩欠压实和异常高压.由于压力是引起流体运动最明显的动力,可以判识油气运移的方向,尤其是异常压力差,为了确定该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利用地震层速度计算出德州凹陷古近系地层压力层速度,T2与T6反射层之间层速度最高值位于德1--德4井之间,为3800 m/s,结合该区流体势的最高值为10 kJ/kg,计算出该区流体压力最高为35 MPa,位于德1--德4井之间及德古1井东,因此,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是向德6--德1井区运移.  相似文献   

7.
邱贻博 《特种油气藏》2015,22(3):58-61,153
东营凹陷作为中国东部最为典型的陆相富油断陷盆地之一,油气成藏具有油藏类型多样性、油气分布不均衡性、有序性、成藏环境差异性的特点。 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普遍存在异常高压。 根据地层压力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将东营凹陷划分为深部超压系统、中部的过渡压力系统、浅部的常压系统。 通过不同压力系统下油藏特征差异性的分析,建立了不同压力系统下的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压力结构的差异性决定油藏类型和分布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是否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这一问题,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烃源岩与储层对接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是车西洼陷的有效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为"上生下储"型,沙三段4700m以下有效烃源岩存在油气倒灌成藏现象。源储对接关系分析表明,曹家庄断阶带以北洼陷区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中的原油来自上部沙三段烃源岩。油气成藏要素剖析结果表明,沙三段与沙四段上亚段"厚泥下砂"的岩性匹配关系、沙三段烃源岩超压、烃源岩与储层之间的压差以及隐蔽输导体系是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的主控因素;油气倒灌运移距离与烃源岩剩余压力具有正相关关系,烃源岩之下储层的物性条件对其含油性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油气运移动力与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油气运移研究相对不足是目前制约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依据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运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地层油气藏油气运聚动力与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油气运移动力早期以流体异常压力为主,后期逐渐过渡到以浮力为主;流体异常压力推动着含烃流体向外运移,浮力因输导层产状变化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压临时仓储"的存在增加了远距离地层圈闭的成藏几率;盆缘流体异常压力值和地层水矿化度值突进方向与盆缘鼻状构造、坡折带展布方向一致,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汇聚方向;流体异常压力的形成与发育特点决定了油气运移方式以幕式为主,也使济阳坳陷横向上发育多种地层油藏类型、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  相似文献   

10.
依据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在流体运移动力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各区块成藏动力进行计算,发现不少区块的净浮力的分力小于毛细管力,这与实际是矛盾的。通过分析原因,确定了含油高度的主控因素。最后,用spss软件对含油高度主控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得到计算含油高度的拟合公式,实现了对地层油藏钻前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1.
饶阳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阳凹陷沙河街组普遍发育异常高压,而异常高压与油气关系密切。 采用平衡深度法计算了该区沙河街组的异常压力。 结果表明:饶阳凹陷异常高压主要发育在凹陷中部洼槽区,向凹陷边缘压力逐渐降低。快速沉积导致的欠压实作用和烃类生成是该区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 异常高压对油气运聚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异常高压为油气提供了重要的运移动力;另一方面,异常高压在一定的地质背景下控制了油气分布,油气藏多分布在异常高压层内或邻近异常高压带,同时异常高压形成的流体势能驱动流体从凹陷中心向边缘流动,最终形成了油气藏围绕生油洼槽呈“环状”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济阳坳陷车西洼陷主要油田储层孔喉半径与含油气性关系的研究,确定了现今储层排替压力下限,结合地层沉积速率和压实模型,得到了不同时期储层排替压力下限。基于成藏期剩余压力与储层排替压力下限的耦合关系恢复了研究区主要油田源下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在古近系东营组沉积末期有少量油气充注,在馆陶组沉积中期生烃范围恢复到东营组剥蚀期前的水平并再次充注,主体油藏大规模聚集形成于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南部斜坡带的潜山油气藏成藏期最晚,为明化镇组沉积末期(距今2 Ma左右)。根据成藏期油气运聚动力与阻力的耦合关系,预测源下油气藏分布范围为明化镇组沉积末期沙三段底部剩余压力大于0.6 MPa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南里海盆地下库拉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南里海盆地是中、新生代发育的弧后裂谷-前陆复合盆地,其中下库拉凹陷具有快速巨厚沉积、异常高压、泥火山发育、低地热梯度的特点.探讨了下库拉凹陷异常高压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异常高压的形成主要与该区快速沉积.巨厚塑性沉积、构造挤压,泥火山活动、富含蒙脱石厚层泥岩发育有关,而温热膨胀、烃类生成、黏土矿物脱水对该区异常地层压力的贡献不大.凹陷内2 000多米深度巳经具有国内罕见的异常高压.由于地层岩性不同,异常高压引起的欠压实在部分构造的泥岩压实曲线和密度曲线上十分明显,而在部分构造中没有反映,并依此把下库拉凹陷中异常高压地层的泥岩压实划分为3种类型.异常高压利于该区储集层物性的保存、油气藏的封闭,控制该区油气分布,促使该区构造和圈闭形成,但也产生了严重的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作为我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富烃坳陷之一,内部具有复杂多样的压力环境。通过对济阳坳陷内各凹陷的实测地层压力统计、泥岩超压测井响应以及超压剖面发育特征的研究,将东营凹陷、车镇凹陷、沾化凹陷和惠民凹陷的超压系统划分为3种:单-强超压系统、复合超压系统与单-弱超压系统。单-强超压系统分布在东营凹陷与车镇凹陷,纵向上发育沙河街组三段-四段一个超压系统,超压幅度大,压力系数可达1.8以上。复合超压系统分布在沾化凹陷,纵向上发育沙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3个超压带,且相互独立。单-弱超压系统分布在惠民凹陷,发育沙三段一个超压系统,超压的幅度相对较弱,压力系数不超过1.4。超压结构的差异性与烃源岩发育层系、热演化程度、压力封闭层分布以及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烃源岩分布与演化控制了超压的形成和分布,压力封闭层控制着超压顶底界面,深大断裂控制了超压系统内外横向边界。  相似文献   

15.
运用盆地模拟方法对东营凹陷新生界地层异常压力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油气成藏期次分 析对异常压力演化与油气藏分布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显示: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Es4)和沙三 下亚段(Es3)烃源岩地层中普遍发育异常压力,并以超压为主;异常压力演化具有波动性,总体上经历了 早期形成、中期下降调整、晚期再次增大3 个阶段,分别对应沙河街组-东营组沉积期、沉积间断构造抬 升期和馆陶组-第四纪沉积期。通过超压演化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发现,现今处于超压环境中的油藏,在 成藏过程中未必处于超压环境。早期形成的异常压力为Es4和Es3部分烃源岩中油气向邻近的圈闭运 移聚集提供了充足的成藏动力,并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相似文献   

16.
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邵家洼陷NEE走向的邵家断层为例,总结了油气沿断层发生走向运移的特殊地质条件,包括断层具有走滑性质、断层位于构造脊之上、断层两盘输导层极不发育、充足的油源和沿途欠发育的圈闭以及断层末端与地层中发育的输导层匹配等。以上地质条件在大部分地区都不可能同时具备,这也是断层走向运移现象较为罕见的主要地质原因。为了总结断层走向运移的适用地质条件,又对济阳坳陷发育的不同走向弯曲断层、储层(输导层)发育的地层与断层组合样式等与油气走向运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在新近纪油气主要运移期和成藏期,NW向左行左阶断层、NE向右行右阶断层在弯曲处易形成拉张薄弱带,有利于油气的垂向和走向运移;认为砂体所在地层的等高线与断层间呈现向断层收敛的“羽状”、垂直的“丰”字形以及“半羽—半丰字形”这3种地层与断层的组合样式,油气均无法运移出断层进入地层中的输导层,易于发生油气沿断层的走向运移,并分别建立了相关模式,探讨了东营凹陷石村断层、惠民凹陷临邑断层走向运移油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车镇凹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地形相对平缓,普遍发育了浅水三角洲沉积。在钻井岩心描述及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沉积主体,可划分为内前缘和外前缘,具有相带宽、水下分流河道骨架砂体发育、席状砂大面积分布的特征。浅水三角洲砂体以中细砂岩、粉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粒度概率图以滚动跳跃加悬浮式、一跳一悬式和两跳一悬式为主;发育反映河流作用的各种层理构造、反映湖浪改造作用的浪成层理和波痕以及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  相似文献   

18.
大民屯凹陷压力场演化及其成藏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Basin-2盆地模拟软件模拟了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5条横向地质剖面的压力演化史,并探讨了其超压形成机制及油气成藏意义。模拟结果显示:①大民屯凹陷超压较明显,超压主要出现在沙三段及沙四段,超压演化总体上遵循“无超压-陡增-平缓上升-最高值-下降-最低值”这一规律;②大民屯凹陷超压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沙三段和沙一、二段沉积期(距今43.0~36.9Ma)为超压积累阶段,东营沉积期及其以后(36.9Ma至现今)为超压释放阶段。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均衡压实和生烃作用是大民屯凹陷超压发育的主要机制,断层对超压的积累与释放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②大民屯凹陷的超压对油气成藏起着积极的作用,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和通道,提高了高分子量组分特别是“蜡”的排出效率,同时也是泥岩刺穿构造的诱发因素,并可成为下伏油气藏的优质盖层条件。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南坡中生界顶部不整合共发育3种类型: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并在纵向上分为3层结构:底砾岩或水进砂体、风化粘土层和风化淋滤带,不整合的每层结构都具有各自的测井响应特征和识别标志。由于每层结构的岩性不同,可形成7种配置关系。通过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分析,曲堤地区不整合风化淋滤带次生孔隙发育。不整合对于研究区内的油气起到了运移和聚集成藏双重作用,因此,开展不整合控藏作用研究,对惠民凹陷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