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28届国际地质大会时,国际地层委员会向大会推荐了一个暂行的全球地层划分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用了一套新的前寒武划分方案。现将此方案产生的过程和主要内容向我国地质界作一简要介绍。 1988年9月18日—21日在天津召开了国际地科联前寒武地层分会第八次会议,讨论修订  相似文献   

2.
前寒武时代划分方案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卫国 《地层学杂志》1990,14(3):238-240
<正> 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层委员会于1989年7月17日以78%的多数票通过了前寒武地层分会提出的前寒武时代划分建议(表二)。  相似文献   

3.
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学分会已正式同意前寒武地质年代的划分和命名方案,该划分和命名方案也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同意国际上正式使用。为便于国际上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的前寒武地质年代表的确定、命名和应用。关于新的前寒武地质年代表的更易于理解的评论文章正在准备之中。前寒武纪地层学分会也正准备将太古宙进一步细分到代。  相似文献   

4.
国际前寒武地层分会在埃及坦塔召开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论评》1983,29(3):302-302
国际前寒武地层分会第六次会议于1982年11月2—5日在埃及坦塔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正式成员有:阿卡德(埃及);主席:詹姆斯(美国);普兰姆卜(澳大利亚);兰卡玛(芬兰);秘书:西姆斯(美国);孙大中(中国);萨顿(英国);威林(瑞典)。加拿大、巴西和南非的成员未出席会议,但均提了书面意见。出席会议的通讯成员有;哈里逊(美国);刘鸿允(中国),陆松年(中国)和兰柏斯(加拿大)。此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前寒武地层分会第六次会议于1982年11月2日至5日在埃及坦塔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美国、英国、芬兰、瑞典、埃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8名成员和4名通讯成员.国际地科联年代分会主席斯乃令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及其后的“前寒武(界或代和亚界或亚代)的一般划分”、“北半球几个主要前寒武地层区和合用的地层资料”和“末原生代地层”等四篇文章,均从Salop《北半球前寒武和早期地质演变的一般特征》一书(1977年英文版)的第一、二、三、八章译出,供有关同志参考。有关该书的其余各章,以后如有可能和必要,将陆续译载。  相似文献   

7.
美国东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境内的晚前寒武和早前寒武地层可分为三类沉积相:东克拉通相、怀特英欧(White-Inyo)相和死谷相。该三种沉积相中均有三个三叶虫带证据——Fallotaspis带Nevadella带和Bonnia-Olenellus带。本文概述它们的相互关系,讨论其与西伯利亚地台层序的对比,并试将前寒武—寒武界线置于怀特英欧岭的里德(Reed)白云岩上部岩层中。  相似文献   

8.
美国前寒武地层出露面积大约占其总面积的10%,但前寒武地层在显生代地层下面分布是很广泛的,特别在美国中部内地更为明显。前寒武地层出露区分布在苏必利尔湖区和阿迪龙达克山脉的加拿大地盾向南突出部分,以及中部内地往南的小内露层中。前寒武地层还分布在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西部科迪勒拉山带中由于受显生代形变作用而产生的较高隆起区内,但有关太平洋附近地区的前寒武地层是很少介绍过的。同位素年令测定资料表明,前寒武地层在时代上的变化范围很大,从35.5亿年到6  相似文献   

9.
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的学术报告中,有一个大栏目——“结晶地壳的时间与空间”.其中包括20个专题,与前寒武结晶地壳有关的问题约占1/2.当前国际上对前寒武结晶地壳的研究相当重视,其原因在于:前寒武地壳研究被认为是解决大陆地质最基本的支柱之一,是了解深部地质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当前全球找超大型矿床的主要阵地之一.当前的研究趋向仍然是以元古活动带为重点,并以此为基础与太古地质进行对比.总主题是研究前寒武地壳的生长和大陆的聚合与分解的过程.这次大会的论文反映出对前寒武结晶地壳的研究是全方位的,是具有当代水平的.主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的学术报告中,有一个大栏目叫“结晶地壳的时间与空间”。其中包括大约20个专题讨论会,其中与前寒武结晶地壳有关的问题约占1/2,可见当前国际上对前寒武结晶地壳研究的重视程度。其原因在于:前寒武地壳研究被认为是解决大陆地质最基本的支柱之一,是了解深部地质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当前在全球找超大型矿床的主要阵地之一。而当前的研究趋向仍然是以元古活动带为重点。并以此为基础与太古地质进行对比,总主题是研究前寒武地壳的生长和大陆的聚合与分解的过程。这次大会的论文反映出对前寒武结晶地壳的研究是全方位的,是具有当代水平的。其中主要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前寒武地质年代学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如格陵兰最古老年龄的发现等,促进了对地壳演化研究的兴趣。我们曾经在研究燕山地区震旦地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震旦地层同位素地质年表和测定了某些地层的Rb-Sr年龄;迁西36亿年年龄并未得到证实;寻找中国最古老地壳仍是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本文就我们测定的鞍山及其他地区一些前寒武岩石铅同位素数据,结合其他资料初步讨论中国前寒武地层同位素地质年表以及探索我国可能的最古老地壳年龄(图1)。  相似文献   

12.
1965年秋天苏联举行了第一届全苏前寒武和早寒武世古生物学讨论会;这是由国家新的科学中心——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在新西伯利亚组织的。还有其他国家——法国、挪威、丹麦、波兰、民主德国的同行参加。遗憾的是,有些参加者现在已经逝世了。虽然我们仅仅出版了这次讨论会的文章摘要,但这本小书立刻闻名于世。讨论会的结果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反响。  相似文献   

13.
问题回顾长期来,变质岩主要用岩石学观点来从事研究,甚至到本世纪初,在有些文献和许多地质图中,前寒武岩层并非按其年代划分,而只是根据重结晶程度标■属“变质片岩”或“结晶片岩”(片麻岩)。然而已意识到将这些岩层划归地层系统是必要的。局部地区的地层划分可应用于某些地区的前寒武岩层中。英国地质学家Sedgwick于1836年建立了寒武系,又在1838年建议所有叟老地层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埃及坦塔召开了国际前寒武地层分会第六次会议。会议在分会成员中以表决的方式正式通过元古宙三分的意见,并将元古宙三分为元古Ⅰ、元古Ⅱ、元古Ⅲ(非正式名称),级别为代,各代时限为25—16亿、16—9亿及9亿至寒武纪底界(待定)。元古宙三分从1979年分会第五次会议以建议的方式提出至第六次会议正式通过,经历了三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有关元古宙划分问题,分会内部曾展开通信讨论。我们就分会第五次会  相似文献   

15.
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的学术报告中,有一个大栏目叫“结晶地壳的时间与空间”。大约20个专题讨论会中,与前寒武结晶地壳有关的问题占一半,可见当前国际上对前寒武结晶地壳研究的重视程度,其原因在于前寒武地壳研究被认为是解决大陆地质最基本的支柱之一;是了解深部地质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当前在全球找超大型矿床的主要阵地之一。而当前的  相似文献   

16.
程光锁  杨学作 《山东地质》2014,(10):I0001-I0001
2014年9月15—19日,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在鲁西地区组织了前寒武国际野外地质考察活动,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的20余名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和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应邀参加考察组。  相似文献   

17.
北半球有四个主要前寒武地层分布区,即:东欧、西伯利亚、印度和北美地台,连同其周围不同时代的褶皱带。东欧克拉通是世界最大前寒武地层区之一,前寒武地层在波罗的海和乌克兰地盾组成其基底,而且也是地台大部分沉积盖层下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的如俄罗斯板块。在乌克兰地盾内这些得自不同深度钻孔的沉积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1960年作者~([25])曾簡要地叙述了中国东部前寒武紀的大地构造輪廓,現試图进一步闡明本区的前寒武紀大地构造发展的样式。本文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华北地台、西南地台、东南地槽系、东北地槽系、秦岭地槽东段及烏苏里地槽。因資料关系,台湾及南海諸島未能考虑。  相似文献   

19.
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包括在1982年有12名正式成员和30名通讯成员参加的最后正式会议的时候在内,已经为制定可接受的前寒武纪划分积极工作了十年以上,为主要前寒武纪地盾作出了综合年代一岩石图,并对若干和全部具有共同性的格局和事件的复合记录进行了分析。地质年代划分方案也逐渐形成,反映了地球历史主要事件格局,与此同时还识别出那些事件从一个地区到另一地区其强度和时间的的选择是典型地多变的。时间单位界线已被选定,因而可用来圈定或划出沉积、造山和岩浆等作用的边界,但这些界线以年龄确定,对任何岩体毫无专门参考价值。通过间隔2—4年召开正式会议相继发展的和在地质刊物发表的要求评论和批判的若干推荐建议如下: (1)重申推荐建立两大宙级时间单位—太古宙和元古宙,其时间界线为25亿年。 (2)临时性推荐把元古宙再划分为三个代级单位,进一步确定暂时以元古Ⅰ、元古Ⅱ和元古Ⅲ表示,其时间界线分别为25、16、9和约5.7亿年。 (3)把元古宙进一步划分为八个纪级时间单位,但迄今尚未命名,暂时推荐其时间界线分别为25、21、18、16、14、12、9、7和约5.7亿年。分会评议的性质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将在本文叙述。征求的评论和批判意见拟按程序和推荐本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嵩山前寒武紀地层主要分布在登封城北、西的十里鋪和玉寨山、馬鞍山等地,地貭构造、岩相变化均复杂,包括变质岩、混合岩、浅变貭的沉积岩和火山岩系,在前寒武紀地层中有鉄、銅、磷、石棉、云母以及稀有分散元素等丰富的矿产,对前寒武紀地层的研究富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