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癫痫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期间,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在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通过ECoG进一步精确定位致痫灶.结果 对30例患者手术前后ECoG进行了比较.手术前ECoG在致痫灶表面及其周围,均记录到分散的或密集的棘波、尖波、多棘波或棘慢综合波;致痫灶切除后,癫痫波消失者20例,有10例致痫灶周围仍有残余棘波发放,加用皮层热灼后,6例癫痫波消失;4例仍可见有少量棘波发放.随访12~18个月,28例癫痫得到有效控制,癫痫控制有效率达93.33%.结论 应用术中ECoG监测下手术切除致痫灶是一种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影响低度恶性胶质瘤合并癫痫的外科治疗结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后有癫痫症状的低度恶性胶质瘤患者癫痫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1998~2002年经单纯病灶切除和癫痫外科治疗有完整资料的37例低度恶性胶质瘤合并癫痫的患者资料,分析年龄.病程,发作频次.肿瘤级别.切除程度,治疗方式等对癫痫预后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术后癫痫消失。发作频次的多少及肿瘤切除程度对癫痫的预后有明显影响,肿瘤的大小对癫痫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单纯病灶切除时肿瘤全切后癫痫全部消失,而部分切除癫痫缓解率为40%,行癫痫外科治疗的患者全切与部分切除其癫痫缓解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影响低度恶性胶质瘤术后癫痫发作的因素是术前发作的频次及术中肿瘤切除的程度。肿瘤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不能全切的患者,应尽量行癫痫灶切除。  相似文献   

3.
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有癫痫症状的脑肿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或热灼伴有癫痫症状的脑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16例伴有癫痫症状的脑肿瘤患者,术中通过皮层脑电图确定癫痫灶,切除肿瘤后,切除或热灼可疑癫痫灶,术后随访患者癫痫发作情况.[结果]16例患者切除肿瘤前均可通过皮层脑电图探及痫波,肿瘤及病灶完全切除后,痫波消失者14例,术后14例未再有癫痫发作,2例功能区患者虽多次皮层热灼,仍可见偶发棘波,有部分性发作,用抗癫痫药可控制.[结论]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切除或热灼癫痫灶是一种有效控制肿瘤切除术后癫痫发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电生理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 根据脑电图(EEG)和影像学检查对36例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术中皮层和深部电极监测,采用综合手术方式切除致痫灶、阻断癫痫扩散经路。结果 长期随访后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1.7%。术后神经功能保持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在皮层和深部电极术中监测和指导下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皮层脑电图及深部电极脑电图监测下治疗继发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36例继发性癫痫患者,术中通过皮层脑电图及深部电极脑电图定位癫痫灶进行显微手术切除病变后,再根据皮层脑电图进行扩大切除或热灼,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全部患者切除病变前均可记录到癫痫波,病变及癫痫灶完全切除后,30例均未再发现癫痫波,3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虽经多次皮层热灼,仍可见有偶发棘波,3例颞叶海绵状血管瘤未加海马及杏仁核切除,病变切除后反复热灼仍可见少量棘波。术后疗效评价,Ⅰ级27例,Ⅱ级3例,Ⅲ级3例,Ⅳ级3例,总有效者33例,有效率达91.67%。结论:应用术中皮层脑电图及深部电极脑电图监测下切除引起癫痫的病变并同期切除和(或)热灼癫痫灶是一种治疗继发性癫痫极为有效的方法,对于颞叶继发性癫痫应考虑同时进行前颞叶切除。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综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不同术式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效果。方法:经术前评估,根据35例难治性外伤性癫痫患者不同特.董,选择适宜的术式联合应用,术中行皮层脑电图监测。术式包括致痫灶切除、前颞叶切除、选择性杏仁核一海马切除、胼胝体前部切开、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等。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按照Engel分级,35例手术患者,Ⅰ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5例,无Ⅳ级的患者,有效率85.7%(30/35)。结论:术前认真评估、采用个体化原则、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联合应用、术中行皮层脑电图监测等措施是外科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多种手术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外伤后癫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种手术方法联合使用治疗外伤后癫痫的效果。方法外伤后癫痫患者21例,根据术前致病灶的初步定位和术中皮层脑电及深部电极的监测结果,分别采用以下5种不同的术式:①瘢痫及周围皮层切除7例;②瘢痫及周围皮层切除 多软膜下横切术8例;③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4例;④神经导航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1例;⑤胼胝体前部切开 多软膜下横切术 皮层热灼1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疗效满意9例(42.9%),显著改善7例(33.3%),良好3例(14.3%),效差1例(4.8%),无改善1例(4.8%)。术后无死亡病例,有8例出现暂时性的功能障碍,但均在4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多种手术方法联合治疗外伤后癫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处理致痫灶对伴癫痫症状脑肿瘤患者的预后.[方法]65例伴有癫痫症状的脑肿瘤患者,术中通过ECoG确定癫痫灶,应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再根据ECoG所确定的癫痫灶进行切除或热灼,术后观察患者癫痫发作情况并随访3~72个月.[结果]65例患者切除肿瘤前均可通过ECoG描记到癫痫波,切除肿瘤后,癫痫波完全消失者59例.术后57例癫痫发作停止,8例发作程度减轻,3例胶质瘤复发失去随访.[结论]针对脑肿瘤继发性癫痫患者,术中在ECoG监测下切除致痫灶或同时进行皮层热灼,是一种控制术后癫痫继续发作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艳杰 《护理研究》2008,22(9):2399-2399
癫痫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作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与反复性,我国癫痫的患病率在0.7%,20%~25%的癫痫病人不能用药物控制发作,其中至少有50%的病人适宜手术治疗。我院2005年12月~2007年6月采用影像、脑电偶极子及术中皮层电图定位,在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致痫灶切除治疗难治性癫痫病人8j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4月至2005年3月诊治的14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14倒病例中,10倒经手术切除病变并经病理学证实,效果良好。2例行γ-刀治疗,病灶不缩小,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2例病人拒绝手术及γ-刀治疗,随访期间未见新的症状及病灶扩大。【结论】手术切除颞叶、额叶、顶叶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较安全,既可切除痛灶,还可根据情况切除致痈灶,使难治性癫痫获得缓解或消除癫痫发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临床上可以不作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大剂量苯巴比妥(PB)口服治疗儿童期难治性部分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17例儿童期难治性部分癫痫患者的医学记录,其中15例为部分性发作,2例继发全面性发作。这些患者予以了PB口服给药,开始剂量为20~30mg/(kg·d),逐渐减少到维持量5~10mg/(kg·d)。在第14天评价此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7例患者中的10例(59%),癫痫频率下降超过50%,其中4例停止了发作。7例持续地西泮静脉治疗患者中的5例终止了静脉治疗。7例患者出现了副反应,其中5例可以继续高剂量治疗,因其副反应为一过性,或减量后明显恢复。2例患者因出现Stevens—Johnson综合征放弃了治疗。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结论】大剂量的PB口服治疗儿童期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妊娠合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办法和预后情况。【结果]56例妊娠合并癫痫患者中原发性癫痫49例,继发性癫痫7例;系统服用抗癫痫药物患者23例;孕期发作频率增加29例,发作不变17例,发作减少10例;合并妊高征8例,胎膜早破6例,早产5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3例;阴道分娩23例,剖宫产33例;新生儿轻度窒息7例,低体重儿5例,新生儿畸形2例。【结论】妊娠使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可诱发癫痫,癫痫可使孕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增多,孕期需积极监测血药浓度并补充叶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功能区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经术前评估,19例难治性功能区外伤性癫痫患者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行致痫灶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并根据需要辅以胼胝体前部切开术、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等.结果 患者的癫痫发作明显改善,按照Engel分级,19例手术患者,Ⅰ级10例,Ⅱ级7例,Ⅲ级2例,无Ⅳ级患者.结论 认真术前评估、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行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是外科治疗功能区外伤性癫痫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对难治性癫痫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IL‐2)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为观察组,在原抗癫痫药物基础上给予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同时选取3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 IL‐2、T N F‐α水平及中国修定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但智力量表知识项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 <0.05)。结论 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可部分改善难治性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但对血清IL‐2、T N F‐α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立体定向脑内多靶点联合毁损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立体定向脑内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的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1.5T核磁共振结合立体定向规划系统定位,对32例药物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同期双侧脑内多靶点射频热凝毁损术。【结果】32例患者术后4周随访:显著进步17例,进步11例,无效4例,加重。例。有效率87.5%。远期随访(12~48个月):恢复3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9例,无效4例,失访1例,加重1例,有效率81.25%。术后早期有高热,尿失禁,局灶性脑出血等一过性并发症,无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对药物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立体定向脑内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老年卒中后继发癫痫是老年人癫痫的主要原因,对卒中的康复和预后有一定的影响.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发作与卒中类型、部位以及卒中面积的关系.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1999-01/2004-12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60~83岁,平均(68±7)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方法[1]根据入组患者卒中后癫痫首发时间分为早发型癫痫(卒中后2周内发作);迟发性癫痫(卒中后2周后发作),分析癫痫发生时间与卒中类型的关系.[2]根据影像学结果将缺血性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按梗死面积分为<一侧半球的1/4,1/4~1/2和>1/2;按脑出血量分为小于20 mL,20~40 mL和大于40mL.分析癫痫发作与卒中部位和面积的关系.[3]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并采用复诊形式进行随访6个月~4年,平均21个月.[4]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6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癫痫发生时间与卒中类型的关系早发性癫痫患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数明显多于迟发性癫痫患者(10,2例;4,0例,P<0.05),而脑血栓形成患者数明显少于迟发性癫痫患者(3,36例,P<0.05).[2]癫痫发作与卒中部位和面积的关系脑梗死面积占一侧半球的1/4~1/2和>1/2患者明显多于<一侧半球的1/4(26,17,9例,P<0.05);脑出血20~40和>40 mL患者明显多于<20 mL者(4,9,1例,P<0.05).[3]癫痫发作的预后21例早发性癫痫患者中,6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15例患者2周内未再发作.47例迟发性癫痫患者中,18例1年后完全控制;23例癫痫控制良好;6例发作较频繁.结论[1]早发性癫痫以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栓塞为主,迟发性癫痫以脑血栓形成为主.[2]脑梗死面积超过一侧半球面积的1/4,脑出血>40mL者发生癫痫的危险性明显增高.[3]早发性癫痫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继发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就诊于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共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或MRI以及脑电图检查,其中接受分期颅内皮层电极及癫痫病灶切除术患者11例。为13例(44.8%)患者施行了标准前颞叶切除术,16例(55.2%)接受了颞叶外大脑皮层切除术。结果:18例(62.1%)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包括80%的颞叶癫痫与50%的颞叶外癫痫。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史并不能成为此类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禁忌证,关键在于是否能确定致痫灶的位置,此外,患者感染的年龄以及感染后至首次癫痫发作潜伏期的时间长短为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分期颅内皮层电极埋置能显著增加致痫灶的检出率,但并没有改善病灶切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顽固性癫痫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外科手术治疗的顽固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顽固性癫痫患者,在手术前后采取了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术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远期疗效。方法对9例难治性癫痫患儿在原用抗癫痫药物(AEDs)不变的基础上,辅佐体外反搏治疗,每次持续60 min,每10天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的改变及远期随访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脑电生理及癫痫灶局部脑血流的影响。结果体外反搏治疗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明显减少,治疗组9例患儿跟踪随访2年,其中5例未见癫痫发作,2例癫痫发作明显减少,1例无效;对照组1例未见癫痫发作,2例癫痫发作次数减少,5例无效。体外反搏治疗后脑血流灌注好转率达77.8%,痫性放电现象明显减少,转阴率55.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丙戍酸无效型难治性癫痫患者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丙戊酸无效型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按奇偶数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均维持其原用丙戊酸治疗方案,在上述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口服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庆疗效、脑电信号背景波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7.7%)显著高于对照组(20.6%)(P<0.01);治疗后两组脑电信号背景波δ、θ、α、β频段功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丙戊酸无效型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