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娇娇  杨欢利  陆文昊  沈秀珍  诸溢扬 《浙江医学》2022,44(19):2094-2096,210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后的卵母细胞质量与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助孕的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COS患者95例(PCOS组),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147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进行促排卵,比较两组患者获卵数、卵母细胞质量、胚胎发育等情况。结果PCOS组患者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受精数、正常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囊胚数均多于对照组(均P<0.05),卵母细胞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OS患者因为窦卵泡基数多,获卵数等明显增加,但是卵母细胞成熟率等明显降低,说明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发育潜能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超排卵对小鼠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超排卵妊娠小鼠模型,获取孕4 d胚胎,观察获取卵母细胞的数目、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并与自然周期排卵小鼠的比较.结果 超排周期组获取的卵母细胞的数目高于自然周期组;超排周期组的受精率(88.57%)和卵裂率(92.17%)与自然周期组的受精率(92.86%)和卵裂率(96.70%)相似,但超排周期组的优质胚胎率(76.50%)和囊胚形成率(22.50%)低于自然周期组的优质胚胎率(88.64%)和囊胚形成率(43.18%).结论 超排卵能增加卵母细胞和胚胎的数量,不影响受精和卵裂,但会降低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影响卵裂后胚胎的进一步发育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卵泡刺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促排卵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行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过程中得到的未成熟卵母细胞(MⅠ期和GV期), 随机分为加促性腺激素培养组和不加促性腺激素培养组, 培养24~28 h后成熟卵母细胞进行ICSI授精, 并观察胚胎发育情况, 记录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胚率。结果 对于MⅠ期卵母细胞, 是否使用促性腺激素不影响其24 h成熟率、受精率、分裂率和优胚率(P>0.05)。对于GV期卵母细胞, 培养液中加入促性腺激素能提高优质胚胎率(31.3% vs 4.2%, P<0.05), 但两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和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超促排卵中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进一步体外培养, 无论是否添加促性腺激素都可自然成熟, 在GV期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加入促性腺激素可获得更高的优胚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男性因素不孕超促排卵低获卵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和卵子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授精方式对受精效果、胚胎发育潜能及助孕结局的影响,为明确ICSI指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220个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超促排卵低获卵周期,将其分为IVF组(151例)和ICSI组(6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反应性指标、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完全受精失败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完全受精失败率无显著性差异,但IVF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呈增高趋势;完全受精失败率呈降低趋势。结论 ICSI即无法改善非男性因素不孕超促排卵低获卵患者的受精情况,对提高其胚胎发育潜能及改善最终妊娠结局也无益处,不建议对该部分患者常规行ICSI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巍  周玮  赵军招  张欢 《浙江医学》2012,(17):1420-1423
目的探讨在自然周期未成熟卵体外培养后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所获卵母细胞的成熟比例与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接受自然周期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治疗的PCOS患者183个周期,按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分为70%~100%(I组)、55%~69%(Ⅱ组)、40%~54%(Ⅲ组)、<40%(IV组),分析4组的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4组的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平均胚胎移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Ⅳ组的胚胎种植率(7.14%)和妊娠率(13.51%)明显低于前3组(24.53%、22.93%、16.77%)和(48.65%、44.64%、33.96%),均P<0.05,而其流产率(60%)则明显高于前3组(27.78%、20%、33.33%),均P<0.05.结论卵母细胞成熟比例低组,胚胎的发育潜能及最终的妊娠结局也偏弱,流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操作台温度对小鼠卵母细胞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超促排卵技术获得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后受精,继续培养胚胎至囊胚期。观察在不同的操作台温度下小鼠卵母细胞的受精及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卵母细胞收集期操作台温度升高至38.0±0.2°C,两原核形成率(2PN率)和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9.82%和41.66%,显著低于操作台温度为37.0±0.2°C的2PN率96.25%(P<0.05)和囊胚形成率57.50%(P<0.05)。胚胎培养期操作台温度升高至38.0±0.2°C,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与操作台温度为37.0±0.2°C时期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卵母细胞收集期操作台温度升高至38.0±0.2°C会降低小鼠卵母细胞2PN受精率、胚胎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提高异常受精率。胚胎培养期操作台温度升高对小鼠卵母细胞受精率、胚胎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卵巢高反应对卵母细胞、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初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单精子注射(IVF-ET/ICSI)周期治疗的326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不同分为卵巢高反应组(HCG日血清E2>3 000 pg/ml或获卵数>15个,n=146)和正常反应组(HCG日血清E2500~3 000 pg/ml或获卵数5~15个,n=180),分析两组间的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卵母细胞透明带、卵母细胞卵周隙、卵母细胞细胞器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卵巢高反应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和移植周期取消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P<0.05),MII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反应组(P<0.05).两组间卵裂率、流产率和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反应组的超微结构分析显示,部分卵母细胞胞质中出现大量异常线粒体.结论 卵巢高反应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及胚胎发育潜能,最终降低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泡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187例首次进行IVF-ET的患者卵泡液中VEGF水平,并按VEGF水平分为<1 500 ng/L(A组),1 500~2 000ng/L(B组),>2 000 ng/L(C组)。统计各组的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及妊娠率。结果各组间患者年龄、不孕年限、Gn使用量均无差异。B组较其他两组患者卵子成熟率(89.63%vs 85.61%和84.07%,P<0.01)、受精率(81.60%vs 68.63%和57.42%,P<0.01)、分裂率(94.59%vs 90.57%和89.47%,P<0.01)、优质胚胎率(54.93%vs 42.03%和32.41%,P<0.01)及妊娠率(56.25%vs 35.48%和32.77%,P<0.01)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卵泡液VEGF水平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到卵母细胞质量、受精率、卵裂率,导致胚胎利用率降低,妊娠率下降,卵泡液VEGF水平在适度范围内(1 500~2 000 ng/L),妊娠结局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研 究纳入194 例需行ICSI 助孕治疗的患者,根据不同卵母细胞成熟的比例将患者分为A、B 组,对两组患者ICSI 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大卵泡数、获卵率、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Gn 总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 度、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两组患者小卵泡数、平均获卵数、ICSI 受精率及卵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卵母细胞成熟比例过低可能影响受精率及卵裂率,降低卵母细胞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部分影响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因素分析,预测IVM技术治疗PCOS的成功率.方法 32个PCOS患者35个周期,月经第3天测性激素,设计促排卵方案,采用IVM技术治疗.结果 35个周期共获未成熟卵母细胞368个,每个患者平均10(1~31)个,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移植后妊娠率分别是75%、68%、80%、23%,早卵泡期FSH水平与未成熟卵数的获得数显著相关,早卵泡期E2≥200 pmol/l可能预示高妊娠率.结论早卵泡期FSH和E2水平能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