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中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老年人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逐渐增多,因心肺功能难以估计,且常伴有全身性疾病,术中创伤刺激大、出血多、多需用骨水泥等特点,故髋关节置换手术要求麻醉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及术后镇痛效果好.笔者自1998年7月~2007年4月,对高龄全髋置换手术患者105例的术中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新 《浙江创伤外科》2008,13(5):451-451
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大多以老年人为主.常伴有心肺脑等疾病,且多有硬膜外麻醉史,再行单纯硬膜外麻醉,多有阻滞不全。手术时间比较长,术中出血多。因而对麻醉管理的要求较高,麻醉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及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好。本文回顾性总结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13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以老年患者居多,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下降,且多合并心肺疾病,因此围术期风险较大,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以往麻醉以硬膜外麻醉、全麻为主,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本研究通过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我院在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共收治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6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并在术后施行硬膜外腔镇痛,效果良好。现总结硬膜外腔镇痛的效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股骨颈股骨老年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全身麻醉或者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健侧卧位,后侧入路,采用关节置换常规技术,观察组植入人工半髋关节生物型假体,对照组植入人工全髋关节生物型假体。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情况;两组患者随访结束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疗效,但后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腰-硬联合麻醉在超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大多以老年人为主,需要手术的超高龄患者通常伴有心肺脑等疾病,心血管调节功能较差,因而髋关节置换术时要求麻醉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及术后镇痛效果好。本文报道38例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情况。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ASAⅡ~Ⅲ级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THA)与双动股骨头置换(BFHR)的临床应用结果,并分析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要点。方法高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72例,分为THA组42例,BFHR组3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11~25个月。BFHR组手术时间小于THA组(P<0.05);术中出血量BFHR组少(P<0.05);BFHR组的患者在术后主动直腿抬高角度大于THA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术后1周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但术后6周、3个月、6个月的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BFHR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远期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高于THA组。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适应证;双动股骨头置换术的术后近期恢复较好,但远期效果不及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髋关节置换主要是解除髋关节慢性疾病的疼痛,改进髋关节的功能,调整双下肢的长度等,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髋关节疾病患者对功能恢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至关重要。虽然人工关节置换在临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大多是高龄患者,常伴有多种疾患,其临床护理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其重要性,对30例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观察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对照组),各40例,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的总有效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有髋部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为安全有效的术式,需依据患者情况选择。预期生存时间长、身体条件较好、对术后功能要求高的患者可选择此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经过.分析总结连续硬膜外麻醉髋关节置换术中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观察和处理及时,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连续硬膜外麻醉髓关节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明确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对1996年1月-2000年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FHR)56例,平均随访4年1个月,全髋关节置换(THR)31例,平均随访4年3个月。结果 FHR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HR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HR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THR组,且两组Harris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疗效满意,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8例。全麻组应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硬外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麻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痛觉恢复时间均较硬外组明显缩短;骨水泥反应发生率低于硬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肢手术应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对72例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实施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分次注射罗哌卡因,同时加用静脉PCA吗啡镇痛。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麻醉资料。结果麻醉总有效率9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术后切口镇痛优良率为100%,运动阻滞程度轻,镇静效果满意。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实施下肢手术,术后硬膜外分次注射罗哌卡因,同时加用静脉PCA吗啡镇痛,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2009年至2011年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130例,年龄在80~96岁,ASA Ⅱ~Ⅲ级。将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于L3-L4穿刺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于L2-L3穿刺采用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快,(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麻醉后与术前比较波动较大(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 结论 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和肌松效果好、麻醉平面可控性强、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龄患者的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关节结核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机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分析全髋关节置换配合术后抗结核药物21例髋关节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良好,随访2年术后效果稳定。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成人髋关节结核有效手段,可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及肺功能损害等多种疾病,全髋置换手术难度大、术时较长,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和机体内环境紊乱,术中还需要保护各重要器官,故对麻醉处理的要求较高。我们对9例高龄严重心肺疾患患者施行全髋置换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有关麻醉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麻醉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不同的麻醉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硬膜外麻醉组、全麻组:术后4~7d内通过静脉造影,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有4例发生DVT,未见症状性DVT和肺栓塞(PE)患者。全麻组有11例发生DVT,有2例症状性DVT,未见症状性PE患者。结论:硬膜外麻醉能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是全髋关节置换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POCD)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椎管内麻醉,B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评估两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及术后各时间点POCD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后留观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的POCD发生率均明显小于B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椎管内麻醉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留观时间,并且有利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收集终末期肾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例,并行12~43个月的随访。结果6例在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47.2分提高到88.0分。术后随访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但围手术期需要慎密的准备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病人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48例80岁以上的高龄病人行髋关节置换手术,ASA评分:Ⅰ级22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Ⅳ级2例。所有病例术前详细检查,针对其基础病积极内科治疗,把握手术时机,术中注意手术体位、加强麻醉监测,术后积极康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6个月),Harris评分70~94分,平均88分。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高危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医生要充分重视,及时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的操作,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