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思 《印刷杂志》2002,(10):78-78
1.印刷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地位按照日本产业分类标准,印刷业被划分到中等产业,即印刷·出版·相关产业中。根据1999年的统计,印刷·出版·相关产业的销售额在22种制造业中占据第7位(不包括钢铁业),其金额为13.155 5万亿日元,占整个制造业294.501 4万亿日元出货额的4.5%,这其中除去出版业和报业,约有6成多是印刷业(图1)。2.印刷业的规模印刷业又可细分为印刷业、制版业、装订业、印刷品加工业以及与印刷相关的服务业等(图2),共有40 401个企业,占整个制造业的6.8%,其规模要大于“纤维工业”、“电器机械制造业”、“塑料制品…  相似文献   

2.
今后的印刷产业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对于日本来说,美国通常是一个先行一步的标杆。美国发生的变化,数年后几平都会在日本“着陆”。美国印刷工业行会PIA(Printing Industries of America)为了对其国内印刷从业者“启蒙”,策划制作了一本名为《超越地平线》的预测报告。该报告以截止到2020年的行业预测为基础,展示了一个印刷业未来生存发展的远景构想。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的印刷产业──现状与未来(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大家都认为印刷产业正在向着具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软硬双重性的独特产业转变,并且正在不断强化“信息交流产业”的形象。伴随着这一变革,印刷产业不仅仅局限于信息加工业,而且还要扩大到信息中介业、信息发布业等领域,日本印刷界在面向21世纪的最新报告中,已经把印刷业重新定义为“信息价值创造产业”。在按照这些观点探讨印刷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时,我首先想说的是IT革命与印刷的关系。不少人认为:作为IT革命给印刷产业带来冲击的一个例证,电子报纸、电子广告、电子函件等使基于传统的纸张的印刷需求相对地低迷。但…  相似文献   

4.
文静 《中国印刷》2010,(1):12-16,18,20
现在我们已进入“十一五”规划的后期,“十一五”印刷业的主要目标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已经清晰。“十二五”将是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印刷强国”规划目标的重要时期。随着金融风暴影响的日渐远去,我国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在经济回暖的态势下,要把中国印刷企业真正做大做强,2010年印刷业应该如何发展?印刷业未来之路在哪?  相似文献   

5.
潘晓东 《印刷杂志》2001,(11):26-27
每年都请日本朋友提供一些日本国内印刷业发展状况的统计资料,想从他们国家发展态势中窥见中国印刷业今后的发展走向。在阅读分析这些资料的时候,对该国统计资料之详尽甚为感慨。现将日本国的一些印刷设备统计资料摘录于后,以便于我们改进统计时参考。这些统计资料清楚地告诉我们日本印刷业的以下信息:设备总量(图1),设备构成(图2),每年设备增减情况(图3),设备分布的地区(此图,略)与企业数(表1)。最大的作用在于投资者决定投资印刷业或业内人士考虑添置设备、更新设备时,可以根据投资者对业务来源的分析从容作出决策。还…  相似文献   

6.
《今日印刷》2009,(10):30-30
9月22日,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共同举办的“ISO/TC 130在中国——印刷标准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亮马河大厦成功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为论坛题名表示祝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为论坛题词“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服务经济科学发展”,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于永湛题词“加强国际印刷标准化交流,推动我国印刷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王岩镔司长在致辞中说,“中国力量”的崛起和壮大引入关注,数字印刷技术成为亮点和全球印刷业发展的主流,同时绿色印刷也已成为全球印刷业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已将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列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总署也组织了“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和“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建设”两大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对印刷业的前景如何看待,已成为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本人在《印刷杂志》2003年1月号曾发表“对印刷业的再认识”一文,在《印刷经理人》今年第一期也就“印刷:传统产业还是信息产业”组织了讨论。现根据日本印刷业联合会会长藤田弘道在葡萄牙里斯本上届Conprint大会上的演讲,介绍他的一些基本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今日印刷》2005,(3):89
上海市浦东新区印刷行业协会日前在浦东上海烟草工业印刷厂的新厂内隆重召开“浦东新区印刷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与上海印刷行业的领导、专家和企业老总们一起畅谈中国印刷业的机遇与挑战,印刷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码印刷》2014,(8):21-33
“建首善自京师始”,北京数码印刷业在其他地区的同行眼里常用“领头羊”、“得天独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望尘莫及”这些词来形容。《数码印刷》虽然平时接触过不少北京大大小小的数码印刷企业,但从未系统地走访,认真地梳理。北京数码印刷业与其他地区有何差异?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有着何种特色和模式?2014年6~7月,《数码印刷》集中走访了北京部分数码印刷企业,通过与企业经营者的深入交流,北京数码印刷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和面貌也逐渐在眼前清晰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印刷》2012,(3):91-92
自然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组织的重视,环保、低碳经济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从政府层面介入“绿色印刷”,从而使“绿色印刷”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而2011年,国家又在印刷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力争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印刷企业总数的30%,因此绿色印刷必将是整个包装印刷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姚连学 《印刷世界》2001,(1):26-26,28
“西部大开发”犹如嘹亮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西部的印刷人振奋之余在思索:大开发将带来西部的大发展,印刷业大开发的突破口应当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13.
曹静 《印刷杂志》2006,(2):93-93
上海是我国现代印刷业的发祥地,成功申办了2010年“世博会”对于上海的印刷业将会是一个迈向国际化印刷基地的良好契机。许多国内外企业纷纷来沪投资印刷,大型的外资、合资、民营印刷企业长期的蓬勃发展,成为了上海印刷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品质,高效率的印刷服务成为市场的主流,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就是高品质和高效率最佳结合,正好迎合市场对印刷的需求。以下是上海两家较有代表性的印刷命业对CTP的选购和使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文静 《中国印刷》2010,(10):12-18
制定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不仅对巩固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目标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战略决定规划,规划支撑战略。印刷中长期战略主要作用在于规划印刷业发展的美好蓝图,以此统一思想,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发展战略的行动方案,是印刷业未来发展的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月莲 《中国印刷》2010,(11):12-18
加快实施绿色印刷战略,是我国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是新闻出版业特别是印刷业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的大事,对推动我国印刷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闻出版总署将充分利用“绿色”手段,大力扶持大中型环保印刷企业,淘汰污染严重的“小作坊”,重点在产业技术创新、建设示范企业、实施重大项目等方面推进绿色印刷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把“电子商务”与“印刷业”做一个连接,大家会想到什么?网上报价?文件传输?网上接单?网上交易?远程服务?在线支付?没错,以上都是印刷企业通过互联网展开的或浅或深的电子商务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印刷发展论坛上,来自日本印刷产业机械工业会的专务理事口恭司先生在发言中介绍了定于今年十月上旬在东京举办的国际印刷展的主题是:“印刷+α(印刷+其他)印刷媒体的新挑战”。他说,“依据本次主题,日本国际印刷展将通过印刷技术创新、方法的改进,对于电子媒介的应对以及新业务的拓展方面针对+α(+其他)进行出谋划策。显然,变革中的传统印刷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跨界发展、延伸印刷产业链是印刷业向前发展的又一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印刷技术》2022,(4):29-37
<正>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第一年,在《印刷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指引下,印刷人将“全面深化产业改革发展,把提高印刷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印刷业质量优势”,“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印刷业高质量发展”。践行企业责任和行业发展使命,印刷行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  相似文献   

19.
观点     
《印刷经理人》2013,(9):8-8
“大家都很容易想到印刷业正在下滑。但事实是,如果您注重一些细分市场,那得到的结论绝对是相反的。”——ChrisIngramofYorkMailing公司总裁Ingrain对印刷业充满激情,同时对印刷业未来发展持积极态度。近期在英国印刷媒体《印刷周刊》公布的“2013年英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中,ChrisIngramofYorkMailing公司位居榜首。  相似文献   

20.
在印刷业相对发达的日本,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日本印刷产业的企业数量和职工人数均在连续下降,日本报刊称印刷业进入了“企业淘汰时代”。日本印刷产业(包括印刷业、制版业、装订业;印刷品加工业和其他相关服务业)的企业(职工4人以上)数量,2005年为30970家,比上年减少5.4%,职工人数为37.1万人,比上年减少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