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婴儿贫血情况及贫血类型,探讨预防婴儿贫血的方法。方法:采集婴幼儿手指未梢血,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1473例婴儿贫血率及贫血婴儿RBC参数。结果:1473例婴儿贫血148例,贫血率为10.0%,其中567例6月龄婴儿贫血84例,贫血率为14.8%;322例9月龄婴儿贫血40例,贫血率为12.4%;584例12月龄婴儿贫血24例,贫血率为4.1%。6、9月龄组婴儿贫血率明显高于12月龄组。贫血婴儿的Hb、MCV、MCH、MCHC小于未贫血婴儿,RDW高于未贫血婴儿,RBC数与未贫血婴儿相近,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结论:婴儿贫血率高,主要为缺铁性贫血。贫血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应增加富铁辅食,定期检测,及时铁剂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血液科住院的老年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贫血病因。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80例老年贫血住院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贫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结果:①大细胞贫血患者38例、正细胞贫血患者78例、小细胞贫血患者64例;②根据贫血程度分为:轻度贫血40例、中度贫血89例、重度贫血51例;③贫血原因:缺铁性贫血60例、巨幼细胞贫血37例、混合性贫血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溶血性贫血21例、急慢性白血病11例、淋巴瘤8例、肾性贫血7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2例。结论:老年贫血患者以头晕、眼花、耳鸣、乏力等贫血症候群为主,其发病原因较多,以缺铁性贫血为主,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3.
人们往往认为,贫血就是体内“血亏”。其实,这样理解是不正确的。医学上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减少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使血液变稀变淡。贫血是一种症状,各种疾病都可能伴有贫血症状,称为继发性贫血。血液系统疾病以贫血为主要表现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或失血性贫血等。中老年的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4.
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属高危妊娠范畴。妊娠期贫血对母儿均造成一定危害。重度贫血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及孕产妇死亡。妊娠期贫血易出现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贫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妊娠期贫血以缺铁性贫血为主,占95%左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老年贫血患者经血液细胞学检查的特点与病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血液科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50例老年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血液细胞学检查(血常规、骨髓检查),分析贫血的病因、血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等。结果 150例老年贫血患者中,大细胞贫血28例,正细胞性贫血60例,小细胞贫血62例,且均以中重度贫血为主,轻度贫血患者较少。病因分析:缺铁性贫血27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3例,感染性贫血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慢性病贫血15例,淋巴瘤22例,肾性贫血1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例,血小板减少5例,不明病因贫血3例。结论老年贫血以中重度贫血为主,病因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继发性贫血为主,及早行血常规和骨髓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贫血,判断贫血的类型和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贫血症状的αβ地中海贫血人群的基因型。方法对34例无贫血症状的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无贫血症状的αβ地中海贫血患者发生频率最高者为--SEA/αα复合β17/N和复合41-42/N各8例,均占23.53%。组成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α地中海贫血基因最多见的类型为--SEA/αα、-α3.7/αα、αCSα/αα;组成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最多见的类型为41-42/N、17/N、-28/N。结论无贫血症状的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为我国较常见的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其个体与α、β任何一型地中海贫血个体婚配都有可能产出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故危险系数更大,在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应重视α和β基因的同步检查,以及时发现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防止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贫血发病及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支持。方法选取北京友谊医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发生贫血173例,根据贫血程度不同分为轻中度贫血组与重度贫血组,轻中度贫血组90例,重度贫血组83例,回顾性研究分析早产儿贫血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与贫血程度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出生体重、住院天数、孕妇产前贫血、使用呼吸机、医源性失血及新生儿感染为影响早产儿贫血程度的主要因素(P0.05);新生儿贫血程度随体重增加而减轻,住院时间长、新生儿感染、使用呼吸机、医源性失血量大及产妇贫血为早产儿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早产儿体重、感染及孕妇贫血等因素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加强产妇围生期检查和保健,预防孕妇贫血。加强早产儿住院期间综合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抽血检查,减少不必要的呼吸及使用;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当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时称为贫血。贫血通常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造成贫血的原因有造血不良、红细胞破坏过度、急慢性失血等。造血不良引起的贫血在临床上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红细胞破坏过度的有溶血性贫血、阵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市区中小学生贫血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3个学校中所有7岁、9岁、11岁、14岁、17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氰化高铁法测定其血红蛋白水平。按照WHO贫血筛查标准进行贫血判定。结果:中小学生贫血率为15.89%。14岁年龄组女生贫血率高于男生,17岁年龄组男生贫血率高于女生。贫血程度主要为边缘性贫血,未发现中重度贫血。结论:中小学生贫血率仍较高,主要以边缘性贫血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孕妇的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308名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血红蛋白(Hb)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孕晚期妇女的贫血患病率为59.5%。贫血组的新生儿平均体重明显降低(P<0.01)。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LBW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中度贫血组LBW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贫血组手术性分娩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孕妇的贫血率为农村高于城市;不同文化程度组的贫血患病率明显不同。结论:我国孕晚期妇女有近60%患有贫血,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居住地、教育水平对孕妇的贫血患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与健康》2009,(2):49-49
问:贫血都是缺铁造成的吗?答: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但贫血并不都是缺铁造成的。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数及(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以及全血容量减少,并由此而引发的综合症状的总称。按引起贫血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贫血病因诊断中骨髓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2018年4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贫血患者168例,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检查分析患者贫血的原因、贫血的类型。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的检查,有149例患者能够确定贫血的病因,占88.69%,19例无法确定贫血的病因,占11.31%。在确诊病因的患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缺铁性贫血为患者贫血的主要类型。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贫血病因、贫血的类型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临床贫血的诊断中应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凉山州喜德县彝族中小学生贫血状况、特点、趋势变化,为彝族学生贫血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2010、2014和2019年凉山州参与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项目中,选取7、9、12和14岁年龄组彝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WHO贫血诊断标准,了解调查对象血红蛋白水平、贫血患病率及贫血程度,分析7~14岁彝族学生贫血流行现状。结果 2010、2014和2019年彝族中小学生总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32.58±11.04)g/L、(138.13±11.64)g/L和(132.23±12.79)g/L。各年度男生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女生,消瘦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各年轻度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010年5.65%,2014年1.89%,2019年5.42%,中度贫血检出率各年分别为2010年0.94%、2014年0.73%和2019年4.29%,贫血程度以轻度贫血为主,中度贫血比例近年来有较大上升,没有重度贫血。凉山州喜德县彝族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贫血率分别为2010年6.6%、2014年2.6%和2019年9.7%。2010年彝族女生贫血率显著高于男生。2014、2019年彝族男女生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人群贫血患病率有所改善,7、9岁是人群中的薄弱环节,贫血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不同营养状况群体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彝族中小学生的贫血问题并未得到彻底改善,应高度重视对彝族学生的贫血监测和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贫血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蛋白和红细胞低于正常值。病人常表现口唇、甲床及皮肤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记忆力差、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贫血的原因很多,如肝脏疾病、慢性肾炎、胃肠疾病、各种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各种出血性疾病均可发生明显贫血,但最常见的贫血多与饮食习惯不良有关。以下简述两种常见贫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围生期新生儿贫血89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兰溪市人民医院围生期新生儿贫血的病因。方法:对兰溪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新生儿病房新生儿(日龄7天)贫血89例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围生期新生儿贫血的原因。结果:89例新生儿贫血中失血性贫血41例占46.07%,溶血性贫血29例占32.58%,感染性贫血15例占16.85%,原因不明4例占4.49%。结论:围生期新生儿贫血病因以失血性贫血占首位,溶血性贫血次之,感染性贫血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6.
龙岗区住院新生儿贫血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龙岗区住院新生儿贫血的病因。【方法】对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本院新生儿科收治并出现贫血的87例新生儿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导致新生儿贫血的病因。【结果】本组87例新生儿贫血中感染性贫血39例,占44.83%;溶血性贫血28例,占32.18%;失血性贫血16例,占18.39%;不明原因4例,占4.60%。【结论】新生儿贫血病因以感染占首位,溶血性贫血次之,失血性贫血占第3位;早期贫血(日龄≤7 d)病因排序为溶血、失血、感染,晚期贫血病因排序与早期贫血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贫血与早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妊娠期贫血及严重程度与早产的关系. 方法 对江苏和浙江省4个县市1995~2000年102 489名孕产妇孕期各个阶段贫血与非贫血及不同贫血程度早产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控制年龄、文化程度、孕次、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估计孕期各阶段贫血严重程度与早产的关联程度. 结果 孕早期贫血组早产发生率高于孕早期非贫血组,孕晚期贫血组早产发生率低于孕晚期非贫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中期贫血组与孕中期非贫血组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孕早期随着贫血程度的增加,早产的风险逐渐升高,重度贫血孕妇早产风险是非贫血孕妇的5.4倍;孕中期非贫血组、轻度贫血组和中度贫血组早产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重度贫血组早产发生率最高,与非贫血孕妇相比早产风险增加60%;孕晚期轻度贫血组早产发生率最低,重度贫血组早产发生率最高,与非贫血孕妇相比早产风险增加30%. 结论 孕早期轻度以上贫血,孕中、晚期重度贫血与早产风险增加有关;预防孕期贫血应从孕早期开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基层托幼机构儿童贫血现状,探讨对贫血儿童的管理方法。方法对托幼机构15 859名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测,调查贫血情况;并用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两个常用指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缺铁性贫血(IDA)和地中海贫血(THAL)进行鉴别,对贫血儿童分类管理。结果托幼机构15 859名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52%,2~岁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为4.84%,5~岁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低为1.92%,随年龄的增长贫血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MCV、RDW值筛查出缺铁性贫血占贫血儿童的62.91%。结论加强托幼机构中低年龄组饮食习惯的培养,提供合理膳食,可尝试以MCV、RDW-CV参考值对贫血儿童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4~6岁儿童贫血现状,为儿童贫血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方法早晨儿童空腹应用真空采血管采静脉血2 ml,监测儿童贫血状况,以血红蛋白110 g/L为诊断贫血标准,将儿童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女性组;按周岁分为4岁组、5岁组、6岁组进行监测。结果 4~6岁贫血患病率为27.91%;均为轻度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中男性组贫血率为28.55%、女性组贫血率为26.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组贫血率为29.35%,5岁组贫血率为28.84%,6岁组贫血率为21.19%;贫血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贫血不容忽视,深入集居儿童区进行检测,是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种红细胞和铁参数在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中的不同变化,了解它们在二者中有无鉴别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做血常规及红细胞分析,血液荧光测定仪测定锌原卟啉,EIA法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了4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Hb 62.6±20.8 g/L)和33例溶血性贫血患儿(Hb 58.5±21.6 g/L),包括15例β-地中海贫血(仅1例为轻型)。结果:缺铁性贫血和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锌原卟啉(ZPP)、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均增高。RDW-SD在各种溶血性贫血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P均<0.01;RDW-CV只在β-地中海贫血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P<0.01,而其他溶血性贫血的RDW-CV值却和缺铁性贫血非常相似(P=0.998)。缺铁性贫血的ZPP明显高于溶血性贫血,P<0.01。sTfR在β-地中海贫血高于缺铁性贫血和其他类型溶血性贫血,P均<0.05;不同的溶血性贫血sTfR升高的程度不同。结论:虽然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分布宽度、ZPP、sTfR均增高,但程度并不一致,可根据以上变化将二者区别开来。在评价溶血性贫血的sTfR水平时,应首先考虑溶血性贫血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