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致病相关病因、治疗和预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疗效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并分析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患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32例儿童临床资料.结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常以呼吸道感染所致多见;治疗以针对原发病的措施为主,辅以升白细胞药物,疗效及预后大多良好.结论: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常由感染所致,经过正确治疗预后良好,部分病例需长期随访血象.  相似文献   

2.
赵斌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214-215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2.0×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少症,<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数减少的程度常与感染的危险性有明显相关,中性粒细胞在1.0~2.0×109/L时容易发生感染,<0.5×109/L时具有很大的感染危险性,甚至有较高的死亡率[1]。笔者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严重粒细胞  相似文献   

3.
黄芪口服液治疗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芪治疗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门诊治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芪口服液口服,并设对照组观察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原发病总疗程、治愈率。结果实验组原发病总疗程缩短,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提前,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2组在治愈率上无差异。结论黄芪对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显著疗效,经合理治疗后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小儿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A组(馥感啉组)20例,B组(鲨肝醇组)20例,对比A、B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至正常、发热及感冒症状改善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7天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优于B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退热时间、感冒症状改善时间短于B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复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效果明显,能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4月符合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的患者81例,并随机分为三组,实验一组采用抗菌药物合并地榆升血片治疗,实验二组采用抗菌药物合并鲨肝醇片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治疗后,实验一组总有效率达88.9%,实验二组总有效率达85.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结论:地榆升血片和鲨肝醇片均可有效提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水平,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患儿出现中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呼吸道感染,且多发生于婴幼儿。  相似文献   

6.
赵颖  董彤珺 《陕西中医》2011,32(7):800-801
目的:探讨补气益血类中药治疗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确诊患儿90例,以参芪益血汤(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熟地等)治疗2个疗程(每7d为1个疗程)为1个观察周期。结果: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最快者为1个周期,最慢者为8个周期。治愈7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4.44%。结论:参芪益血汤对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持续低于2.0×109/L;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1]。感染、药物、放疗等多种因素都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中性粒细胞减少不仅影响某些疾病治疗方案的实施,而且与感染的发生有相关性[2]。由于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因此寻找一种经济有效,作用肯定和持久的药物成为本病治疗的当务之急。中医药具有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灵活用药组方的优势,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就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现状等作一综述。1病因多种发病因素都可引起粒…  相似文献   

8.
曹奕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0):434-434
恶性肿瘤患者经化疗后,常出现外周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使化疗难以完成,易并发严重感染.笔者从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采用人参养荣汤为主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42例,并与单用西药利血生片治疗的42例对照,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间85例确诊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婴幼儿,<3岁占63%.持续发热的患儿占96.3%,多数为病毒感染(86.3%),严重的细菌感染占11%.药物性粒细胞减少占2.6%,主要为解热镇痛药和抗菌素所致.所有病例用利血生片治疗效果良好[1].结论: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好发于婴幼儿,定期检查血常规利于早期诊断,利血生片能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人参总皂甙胶囊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人参总皂甙胶囊在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作用,我院自1996年1月~1999年12月对53例原因未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人参总皂甙胶囊治疗,并与利血生治疗的52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选择符合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型(2)的患者作为观察病例,其中药物、放疗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不列入选择对象。 2一般资料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105例(其中83例为治疗前曾用升白细胞药物治疗0.5年以上无效或停药复发者),采用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并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82例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口服地榆升白片,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3周内都恢复正常,其中37 d恢复者62例(76%),87 d恢复者62例(76%),814 d恢复者为12例(15%),1514 d恢复者为12例(15%),1521 d恢复者8例(10%)。结论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主要发病年龄是3岁以下,而且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映 《新中医》2016,48(1):150-15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2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括基础护理、抗感染及口服鲨肝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补阴中药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治疗儿童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地榆升白片,对照组加服利血生,观察两组治疗后粒细胞计数上升情况。结果:治疗组粒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可有效提高儿童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疗效确切,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疗,但化疗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骨髓抑制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易并发感染,甚至严重的感染,导致病人死亡.我院2001-01-2003-06采用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给予馥感啉口服液口服,对照组56例给予利巴韦林口服,观察比较两组疗效、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胡凯  曹峰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269-2269
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持续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8×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原因不明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甚为多见,成为血液学中的常见病,粒细胞减少症按功能进行分类报道不多,本文从细胞学的角度对粒细胞减少症的血象和骨髓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细胞是机体清除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它对维持机体的免疫力尤其重要。如果一个人外围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00,就叫“白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减少症”。若周围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在2000以下,而中性粒细胞极度缺乏,并伴以急性发热、感染和衰竭为主要表现者则叫“白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和白粒细胞缺乏症,两者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本质上是同一类病。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是导致白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粒细胞减少症指成人外周血中,粒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2.0*10/L,其中较为严重者,其绝对计数低于0.5*10/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一般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一般是指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继发性一般是指中性粒细胞耗损破坏过多或者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防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无选择性的杀伤作用,常使正常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受到损伤,造成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导致感染或出血,患者常因此被迫减少剂量或缩短疗程,甚至终止化疗.随着粒/粒巨集落刺激因子的广泛应用,中性粒细胞减少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卡铂、吉西他滨等药物引起的较明显的血小板减少症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因此,防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西医治疗以输注血小板为标准治疗,但因保存时间短、供血来源缺乏、花费较高且可能发生血源性感染、输血反应及产生血小板抗体等,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白细胞介素-11(IL-11)、血小板生成素(TPO)虽有较好疗效,但因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等原因还不能广泛用于临床[1].中医药在防治化疗不良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中医药防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但以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集并释放弹性蛋白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在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使肺内蛋白酶 -抗蛋白酶系统失衡 ,损害粘液纤毛清除作用 ,影响炎症细胞凋亡 ,促进炎症、细菌感染迁延 ,与细菌感染、慢性炎症构成恶性循环 ,降解细胞外基质 ,造成支气管 -肺组织破坏 ,并引起粘液高分泌状态。为对抗其活性 ,可采取补充抗蛋白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