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适当的热处理,使碳原子和氮原子先后进入到R_2Fe(17)的结构中去。利用X射线折射和磁测量技术研究了R_2Fe_(17)CN_x的晶体结构和内禀磁性。碳、氮的加入使晶胞体和膨胀、居里温度升高、饱和磁矩增大,并加强了稀土晶位的轴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Sm_2(Cr_(0.15)Fe_(0.85)-xCox)_(17)合金的内禀磁性。铬置换铁磁性元素铁、钴后,使饱和磁化强度、居里点迅速下降,但各向异性场明显提高。铬的加入,使含30 at%钴的2:17相合金能具有单轴各向异性。77K温度下测得的核磁共振回波分析谱给出了菱方结构的Sm_2(Fe_(0.40)Co_(0.60))_(17)的四个共振峰位,对应Co_Ⅱ,Co_Ⅳ,Co_Ⅰ,Co_Ⅲ晶位的共振频率依次为168.0,184.0,217.5和247.5MHz。NMR分析表明,15 at%的铬置换铁后,铬优先占据哑铃位,从而说明了各向异性场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用X射线衍射、磁测量和中子衍射对Nd_2Fe_(20)C_x化合物的晶、磁结构和基本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的主相具有铁磁性菱方结构,其空间群为(?)m。这一结构是在二元化合物Nd_2Fe_(17)的菱方结构基础上形成的,碳原子加入到一对6c晶位铁原子之间的3a晶位上,改变了这对铁原子间的相互距离和交换作用,因此随着化合物中碳含最的增加,其晶格常数变大,居里温度升高。对Nd_3Fe_(20)C_x的中子衍射谱进行拟合计算,求出了单胞中各晶位原子磁矩的大小和方向,得出Nd_3Fe_(20)C_(1.0)的分子磁矩为25.57μ_B,各晶位原子磁矩的方向均与c轴垂直,这些结果与对取向样品的磁测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用磁测量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Nd_2(Fe_(1-x)Cox)_(14)B和Y_2(Fe_(1-x)Cox)_(14)B的晶格结构和内禀磁性。结果表明,低温下当钴含量较少时,Y_2(Fe_(1x)Cox)_(14)B的磁晶格向异性随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1.5K和150K温度下,分别在x为0.4和0.2左右时磁晶各向异性常数达到极大;室温时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却随钴含量的增加而单调下降。用钴代换铁,对Nd_2(Fe_(1-x)Cox)_(14)B的自旋再取向温度的影响是复杂的。1.5K的饱和磁化强度在x=0.1左右达到极大。钴可以显著提高居里温度,对于Nd_2(Fe_(1-x)Cox)_(14)B和Y_2(Fe_(1-x)Cox)_(14)B,钴的作用几乎相同,表明居里温度主要由3d过渡金属原子之间的交换作用决定。  相似文献   

5.
Y_2Fe_(17)和Y_2Fe_(17)N_y合金的磁测量和室温~(57)Fe穆斯堡尔谱研究结果表明,Y_2Fe_(17)N_y的平均超精细场与Y_2Fe_(17)相比增加了9.1T;居里温度提高了363K;铁原子的平均磁矩Δμ_(Fe)增加0.62μB。本文分析了氮化合金具有较高居里温度和较高饱和磁矩的机理。与α"-Fe_(16)N_2化合物一样,氮原子影响着Y_2Fe_(17)N_y中与氮原子近邻的铁原子电子云分布和超精细场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用磁测量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R_(15)Fe_(78)B_7(R=Pr,Nd,Sm,Gd,Y)的磁晶各向异性。发现R=Pr,Gd和Y时,无论室温或低温,c轴都是易磁化方向;R=Sm时,易磁化方向都是在与c轴垂直的基面内;而R=Nd时,易磁化方向随温度变化。在室温时,c轴是易磁化方向,但当温度低于140K时,易磁化方向相对c轴形成一个θ角度。利用Sucksmith-Thompson方法估算了R_(15)Fe_(78)B_7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_1和K_2的数值和符号;测量了θ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并通过测定Nd_(15)Fe_(78)B_7和Y_(15)Fe_(78)B_7的磁晶各向异性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进一步分析了Nd_(15)Fe_(78)B_7中Nd和Fe不同次点阵对磁晶各向异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具有优异磁性能的Sm_2Fe_(17)N_x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氮化工艺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对Sm_2Fe_(17)型合金氮化的晶体结构、扩散反应等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氮化压力、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氮化工艺的影响,若氮化时间较短则氮化不完全,而氮化时间过长则导致氮分布不均匀等;指出了现有氮化工艺在固态粉末条件下进行渗氮处理时,存在氮化程度不均一、氮化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高压条件下实现液态或固态合金直接氮化制备钐铁氮合金粉体的新展望。  相似文献   

8.
居学海  肖鹤鸣  姬广富 《化学学报》2003,61(11):1720-1723
叠氮化铅是最常用的起爆剂。对α-Pb(N_3)_2晶体首次进行ab initio周期性 计算,求得其能带和电子结构,探讨了结构、性能关系。原子间重叠布居和电荷密 度分析表明,铅离子与叠氮根离子末端氮原子(N_T)间的轨道重叠作用较强,部分 电子已从叠氮根转移到铅离子。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较正求得α-Pb(N_3)_2的晶 格能为-2187.35 kJ/mol,与源自实验的文献值吻合。晶体前沿占有轨道主要由叠 氮根端位氮(N_T)的原子轨道(AO)组成,而前沿空轨道则主要由Pb~(2+)的AO组成, 这有助于N_T上电子直接向金属离子跃迁;根据“(电子)最易跃迁原理(PET)” 可预测α-Pb(N_3)_2的感度较大,适合于作起爆药使用。  相似文献   

9.
石墨相的氮化碳(g-C_3N_4)已被广泛用于光催化、水分解、光子检测器、电池、以及光电阴极.与其他光催化材料相比,g-C_3N_4具有价格低廉,易制备,无毒无污染等优点.此外,C_3N_4具有适宜的带隙(2.7 eV),能有效地吸收可见光.有关C_3N_4的光催化研究很多,但是其降解效率受限于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因此,为了提高C_3N_4光催化反应效率,需要对其进行改性.磁铁矿(Fe_3O_4)广泛用于光催化和芬顿/光-芬顿反应.Fe_3O_4晶体具有反式尖晶石结构,其中Fe~(2+)和Fe~(3+)同时存在.研究表明,磁铁矿在酸性条件下催化效果显著,然而,它的比表面积小,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铁离子会溶出,不利于有机物降解反应.因此,近来许多研究着重于磁铁矿复合物的制备,以提高磁铁矿的稳定性及催化性能.本文通过惰性氛围高温焙烧三聚氰胺制备了g-C_3N_4,再通过氯化铁和乙酸钠在乙醇中于180°C溶剂热反应,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最后通过静电自组装过程制备出Fe_3O_4/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光电子光谱(XPS)等手段验证其组成和结构.XRD结果表明,Fe_3O_4/g-C_3N_4复合材料中可以清晰看到Fe_3O_4和g-C_3N_4的衍射峰,说明这两种材料的晶相得以保持.SEM和TEM结果表明,Fe_3O_4纳米颗粒很好地附着在g-C_3N_4薄片上.XPS结果表明,氮化碳中存在典型的三种N峰;此外还存在铁的两种价态.光-芬顿活性测试中,相同条件下,Fe_3O_4/g-C_3N_4在60 min内将罗丹明B(RhB)几乎降解完全,而单组份的Fe_3O_4或g-C_3N_4对RhB的降解小于50%.可见,复合后的Fe_3O_4/g-C_3N_4光催化性能得到很大提升.单g-C_3N_4本身由于快速的电子空穴复合以及对双氧水的弱亲和力,因而对Rh B降解效果差.单独的Fe_3O_4由于在中性或者碱性条件下反而会抑制光催化芬顿活性.对于制备的Fe_3O_4/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电子在Fe~(3+)和g-C_3N_4的LUMO轨道上的转移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2)Fe_3O_4均匀分布在g-C_3N_4上,对于H_2O_2的吸附提供了有利的高比表面积;(3)Fe_3O_4和g-C_3N_4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使得Fe_3O_4的稳定性提高.通过降解RhB的动力学研究,得到反应速率为0.02 min~(–1),属准一级反应.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光-芬顿反应后,RhB分子被彻底矿化降解,没有中间产物生成,最终降解为CO_2和水.同时,通过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模拟催化进行测试,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盐酸盐(TMB)作为基质,同时添加双氧水和Fe_3O_4/g-C_3N_4,在pH值为4.5条件下,TMB可以被有效氧化.实验表明,Fe_3O_4/g-C_3N_4添加量为25 mg/ml时,对TMB氧化性能最佳.复合催化剂还用于多巴胺的催化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多巴胺的氧化反应速率常数为1.21 min~(–1),属一级动力学反应.总之,复合材料提高了Rh 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和稳定性;对TMB和HRP亲和性好,表现出高的类过氧化酶反应活性;有效的多巴胺氧化反应表明其有望用于生物基氧化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发展的Fe_3O_4/g-C_3N_4复合材料为其他类型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用粉末冶金法研制出高居里温度的Nd-Co-Fe-Ga-B永磁材料。Nd-Fe-B永磁材料居里温度从312℃提高到450~500℃;内禀矫顽力_iH_c可达716~955kA/m;最大磁能积(BH)max=223~262kJ/m~3。用穆斯堡尔效应等方法研究Nd_(16)Co_(16)Fe_(61-x)Ga_xB_7样品的结果表明:在x=2时,Ga原子主要占据j_2晶位;x>2时,除j_2外,K_2、j_1、K_1三个晶位均有一定的占据几率。X射线衍射实验证实,此合金在x=2处,四方相的点阵常数a值最大,而c值随x的增大(由1到7)呈线性增加。从磁测量结果发现,在x=2处,内禀矫顽力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状态下测量了Sm_2(M_(.11)Co_(.09)Fe_(.80-x)Ni_x)_(17)合金(x=0.20,0.30,0.40,0.50,0.60,0.70;M_(.11)=Ti_(.03)Cu_(.08))的内禀矫顽力_iH_c。结果表明:同一成分的样品的_iH_c随热处理条件的变化改变不大;同一成分的块状和粉末粘结样品的_iH_c亦改变不大;_iH_c随x的变化在x=0.40,0.50处出现极大值,室温和低温_iH_c随成分变化规律是一样的。本文用弱磁性离子的二项式几率分布模型定性、定量地解释了上述现象,计算得到的矫顽力_iH_c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_(0.8)Sm_(0.2)O_(1.9)固体电解质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对所制备的电解质粉体进行了物相分析。研究表明,Sm2O3已经固溶到CeO_2中形成了具有萤石结构CeO_2基固溶体。经成型并在1450℃下烧结2 h获得致密的Ce_(0.8)Sm_(0.2)O_(1.9)固体电解质。通过组装含有氧离子阻塞电极电池(-)致密Al2O3,Pt|Ce_(0.8)Sm_(0.2)O_(1.9)(SDC)固态电解质|Pt,O2(+)测试空气中不同温度下的电子电导。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备试样的微观组织形貌,结果表明:制备的电解质组织致密,高温粘合剂、电解质及刚玉坩埚结合紧密,保证了阻塞电极的气密性。采用Hebb-Wagner离子阻塞电极法测定了Ce_(0.8)Sm_(0.2)O_(1.9)在空气气氛下的电子导电性。结果显示:在测量温度范围内Ce_(0.8)Sm_(0.2)O_(1.9)固体电解质的电子电导率在1×10-8~1×10-6m S·cm-1之间,经计算得出活化能的平均值为0.9885 e V。  相似文献   

13.
四方晶体稀土-铁-硼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磁测量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R_(15)B_7Fe_(78)(R=MM,Pr,Nd,Sm,Gd,Y)和Nd_(15)B7(Fe_(1-x)M_x)_(78)(M=Co,Mn,Cr)的结构和内禀磁性。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这些化合物皆属四方结构。R_(15)B_7Fe_(28)的晶格常数随稀土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反映了镧系收缩的特点。居里温度随稀土金属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高,反映了稀土-铁原子间的间接交换作用的影响,Gd_(15)B_7Fe_(78)具有最高的居里温度。在Nd_(15)B_7(Fe_(1-x)M_z)_(78)中,以Co代Fe时,晶格常数随x的增加而减小;居里温度随x的增加而单调显著上升。以Mn代Fe时,晶格常数随x的增加而增大;居里温度则随x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居里温度的变化,说明R_(15)B_7Fe_(78)的居里温度主要由3d过渡族原子间的直接交换作用所决定的。以Co代Fe,当x=0.2时,Nd_(15)B_7(Fe_(1-x)Co_x)_(78)的饱和磁化强度出现极值。  相似文献   

14.
稀土—铁—氮化合物Sm2(FeM)17Ny永磁材料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Coey J.M.D.和Sun Hong等发现了一种具有优异内禀磁特性的化合物Sm_2Fe_(17)Ny,其H_A=14 T Tc=475℃,μ_oM_s=1.54 T。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得了内禀矫顽力_iH_c=23.5 kA/cm(30kOe)的各向同性磁体,该磁体具有较好的温度特性,例如,在200℃时,其_iH_c=8.8 kA/cm(11.0kOe)。该化合物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650℃附近完全分解为SmN和α-Fe的混合物。因而限制了用烧结法和热形变法制备各向异性磁体  相似文献   

15.
前文提出了合成氨铁催化剂活化分子氮的活性中心是由α-Fe(11)晶面的七铁原子簇所组成(图1)。本文简报采用推广的休克尔方法对该模型,以及缺少一至三个铁原子的结构对氮分子的活化作用进行计算,所得结果(见表)。计算时选用的参数见参考文献[2]。分子氮的化学吸附采取直插式。计算结果表明:N-Nσ键,在1Fe上氮分子端配位时稍有减弱,而在侧配位时则有所加强。从Fe_4N_2到Fe_7 N_2,σ键的变化不大,基本上同自由 N_2分子中的σ键。  相似文献   

16.
采用SCF-X_α-MS方法, 对于C(2×2)S/Fe(001)吸附体系, 选择Fe_5S和Fe_9S两种原子簇模型, 研究了该吸附体系的电子结构、吸附成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图象。结果表明, S吸附于Fe(001)单晶表面具有较强的定域性质, S原子与底物Fe原子之间的吸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S(3p)-Fe(4s,3d)之间的轨道相互作用。通过对表面吸附键长的优化, 其结果与X.S.Zhang等的ARPEFS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正> INTRODUCTION. The Fe_4S_4 cubane-like cluster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as the model compounds for the active center of the Fe-S proteins in the last fifteen years. Coucouvains et al. have recently reported the syntheses and structures of a few Fe_4S_4 cluster compounds containing R_2NCS_2(R_2dtc) and RS (or Cl) mixed terminal ligands and having [Fe_4S_4]~(2+) core oxi-  相似文献   

18.
(1)所谓同位素,是A.电子数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B.中子数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C.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原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稀土元素Pr对快淬(Nd1-xPrx)10.5(FeCoZr)83.5B6(x=0,0.2,0.4,0.6,0.8,1.0)合金显微组织结构和粘结磁体磁性能的影响。通过部分过快淬获得由非晶和微晶共同组成的条屑,在实验优化的退火条件下晶化处理后,制备出最佳磁性能的系列粘结磁体。随Pr含量的增加,磁体的内禀矫顽力Hci单调上升,剩磁Br单调下降,(BH)m在x=0.6~0.8处达到最大值70.6kJ·m-3。Pr元素使合金非晶态的晶化转变温度和转化能降低,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变得较粗大和较不均匀,从而使快淬粘结磁体剩磁降低,但Pr2Fe14B化合物较高的磁晶各向异性场使磁体的内禀矫顽力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双齿配体2-氨甲基-1H-苯并咪唑(AMBI)和硫氰酸钾以及硝酸钴或硝酸镍在甲醇-水中反应制备了2个新的异质同晶配合物trans-[M(AMBI)2(NCS)2](1:M=Co2+,2:M=Ni2+)。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表明:2个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M(Ⅱ)与来自AMBI的4个氮原子和异硫氰酸根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配合物中的N-H…S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将配合物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1和配合物2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做了研究。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抑菌菌种,研究了配体AMBI和2个配合物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