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隧洞支护设计而言,如何确定围岩对支护的作用力十分重要。由于岩体结构特性十分复杂,利用现有的岩体力学模型作出的计算尚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考虑到位移量测方法较为简单,花费省, 且结果较可靠, 因此本文将金属支架作为平面弹性结构, 以现场金属支架上量测出测点间的观测值为依据,提出借助自由网平差的伪逆解法,反算出围岩作用于支架上的外荷载  相似文献   

2.
全长粘结式锚杆的加固作用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17  
详细讨论了预应力全长粘结式锚杆通过改善围岩力学参数对岩体的加固作用,给出加固岩体的等效力学参数解析表达式。这些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分析的已有解析解中,并通过控制围岩边界位移量进行锚杆支护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3.
数值流形方法中的锚固支护模拟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岩土工程中的锚固支护,研究了数值流形方法中锚固支护模拟问题。在原数值流形方法源程序基础上开发了锚固支护模块,并用算例验证了其合理性。运用该方法对某层状结构岩体中的地下洞室围岩开挖变形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流形法在层状结构岩体地下洞室开挖时,能反映围岩中软弱层面两侧岩体的不连续错动特征;锚固支护后,围岩位移分布趋向均匀,位移量有所减少,软弱层面两侧岩体的非连续错动变形量减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发生一定的径向位移量,其值大小关系着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为考虑岩体破碎程度对其径向位移量的影响,采用了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完整地模拟了TBM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计算了每一开挖步对应的围岩的围岩量。对比分析了当岩体裂隙度不同时围岩的位移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TBM施工隧道的围岩变形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金川矿区井巷围岩多属不良岩层,地质构造复杂,岩体软弱松散,地应力高,围岩形态变化大,而且具有显著的流变特征。因此采用传统的支护方法,并不能保证巷道的稳定。围岩变形是能集中而真实地反映围岩的受力状态和稳定程度的。因此变形量测所得的变形值、变形速率和时间效应是指导喷锚施作,评定围岩稳定程度的重要依据。塑性流变特征明显的大变形巷道中采用二次喷锚支护是解决这类岩体巷道维护的一个有效途径。初始支护应尽可能快地施作,充分利用支护的及时性、固结性和密封性,以迅速加固松散岩体,控制围岩初期的剧烈变形,并使围岩应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减轻支护结构的负担。二次支护则应有足够的滞后时间,只有在围岩变形速率明显下降时施作二次支护,才能取得最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必须十分重视现场监测,切实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研究岩体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探索围岩结构和工程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岩体稳定性评价,这是提高喷锚支护可靠性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节理岩体中洞室围岩大变形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根据节理岩体的特性,按弹簧块体理论模拟节理岩体中大型地下洞室开挖与锚杆支护的变形特征。同时,开展了开挖条件下节理围岩变形特性和锚固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得到不同初始地应力场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分步开挖和锚杆支护的围岩力学行为的变化规律,数值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所反映的节理岩体围岩的运动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金川岩体各向异性与巷道支护变形破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体强度和变形的各向异性直接影响岩体的稳定.通过对金川二矿区1218水平采准巷道围岩岩石及岩体结构面分形、弹性波波速值和巷道围岩位移各向异性特征的具体分析,得出了围岩的各向异性是造成金川镍矿深部采准巷道支护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的根本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某水电站地下厂房施工支洞上覆岩体最大厚度12 m,地面承受40 t载重汽车荷载。采用有限元软件PHASE2,对汽车荷载与围岩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围岩及型钢等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围岩塑性区范围及支护结构应力对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判别,复核了一期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可为汽车荷载作用下的隧洞工程提供计算和支护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芦岭煤矿穿采空区巷道围岩工程环境特性问题,采用现场测试,钻孔窥视,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巷道在穿采空区不同区段围岩损伤区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巷道穿采空区不同区段围岩具有明显分区特性,采空区上段巷道在逐渐靠近采空区时,损伤区范围逐渐扩大,完整性变差,围岩压力却较小;远离采空区下区段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程度较低,但是围岩压力表现更为明显。因此,结合巷道围岩的工程环境特点提出分区段控制技术方案,远离采空区卸压范围的围岩,主要采用锚杆、锚索加喷层的联合支护技术,改变浅层裂隙岩体的力学性能与围岩形成整体性结构,抵抗更大的围岩应力;采空区及附近围岩采用以U型钢为主体的刚性支护,防止裂隙岩体进一步碎胀扩容而产生的变形。现场支护表明,巷道顶底板及两帮位移量均小于30 mm,现场支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流变分析的数值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把岩体作为粘弹性介质,用伯格斯模型描述岩体的流变特性,对均质、连续、各向同性的岩体在围岩稳定分析中如何考虑岩体的流变特性,提出了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并对较坚硬的正长岩和较软弱的砂岩进行了流变计算。算例表明:岩体的流变特性对岩体,特别是软弱岩体的围岩稳定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围岩稳定分析中,粘弹性方法比弹性方法具有更好的近似性,它能更好地为我们预示洞室围岩塑性区的发展和洞周位移的变化情况,并为寻求有利的支护时间和支护形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川岩体各向异笥与巷道支护变形破坏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央体强度和变形的各向异性直接影响岩体的稳定。通过对金川二矿区1218水平采准巷道围岩岩石及岩体结构面分形、弹性波波速值和巷道围岩位移各向异性特征的具体分析,得出了围岩的各向异性是造成金川镍矿深采准巷道支护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的根本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岩体参数反演计算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锚杆支护与围岩注浆相结合,即采用锚注支护,在软岩巷道支护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锚注支护岩体参数的确定相当不易。本文从工程实际中比较容易量测的位移入手,采用反分析方法,确定锚注岩体的等效力学参数,为锚注支护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及锚注支护参数的合理确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奥法施工的核心思想是把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支护体系,而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渝宜高速公路骡坪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隧道埋深大、大变形等工程特点,通过围岩变形监测、支护体系受力监测和锚杆轴力等现场监测,分析了隧道大变形段典型围岩的变形特点,得到了隧道在软弱岩体施工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及支护...  相似文献   

14.
利用弹塑性力学经典力学模型,结合岩体力学知识,建立圆形坑道围岩和锚注支护力学分析模型,得到了圆形坑道围岩和锚注体弹塑性应力分布、塑性半径和弹塑性位移等与支护反力、原岩应力和岩体C、ψ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地考虑围岩与支护共同作用,推导得出了一系列支护结构的计算公式,对弹塑性岩体的圆形坑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涉及巷道围岩地质力学特性,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机制,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介绍煤系沉积岩地层强度、煤岩体结构特征及煤矿井下地应力分布规律,采煤引起的采动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对采动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指出煤矿巷道围岩变形具有分阶段性、流变性和冲击性,巷道围岩破坏有煤岩破坏、结构面破坏及围岩结构失稳破坏3种模式,软岩、强采动、大变形是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特点。论述5类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与原理:控制围岩松动载荷、控制围岩变形、在围岩中形成承载结构、围岩改性及围岩卸压。阐述巷道围岩在掘进全过程的控制原理,重点介绍预应力锚杆支护理论及支护应力场的概念。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分为5类:表面支护、锚固、改性、卸压及联合控制技术,介绍金属支架、锚杆与锚索、注浆加固、水力压裂卸压及联合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情况。最后,分析煤矿巷道围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地下工程破裂岩体位移规律数值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结合地下工程破裂岩体特点,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计算程序,首次定量研究了非连续围岩体位移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地下工程支护“关键部位”的概念及其稳定性判据,指出非水平煤岩层地下工程围岩上帮及底板,尤其是上帮为支护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17.
软弱岩体中铁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软弱岩体的特性主要表现为软弱、强度低、变形量大、自稳性差。在软弱岩体中开挖隧道若不及时支护,则有可能部分或全部破坏。因此,量测隧道在软弱岩体中稳定状态的变化过程,并研究其稳定性,是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是在阐述软弱岩体特性的基础上,应用近几年来我们在下坑和普济两座隧道进行的原位监测资料(其中包括用声波探测隧洞的围岩松弛带和用收敛计监测隧洞的周边位移),分析和讨论了隧道在软弱岩体中围岩的动态特性,以及围岩和喷锚支护共同作用下的变化过程;最后指出,采取轮廓控制爆破和喷锚支护技术是控制和改善软弱围岩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工程右岸地下厂房共安装6台700MW水轮发电机组,主厂房为直墙曲顶拱型断面,高度大,跨度长,浅埋于白云尖山体坚硬的混合花岗岩体内,其岩体结构特征控制围岩稳定状态。通过岩体结构的构造演化,结构面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研究,并结合主厂房开挖变形监测、三维数值模拟及结构面组合效应分析,较详细地探讨了岩体结构对主厂房围岩变形及块体稳定性的控制作用。成果可供三峡地下厂房及类似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及支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曹家洼金矿小尹格庄矿段受招平断裂(主裂面)及其三组次级断裂影响,采场岩体中发育出主要与主裂面大体平行的优势结构面。该矿段三中307、308采场于2010年发生围岩垮塌,造成部分矿量损失,因而采用CSRI分类法并结合RMR分类法的方式开展岩体稳定性调查与预测。根据实测和计算分析,认识到岩体结构面状态及其性质是影响采场围岩稳定性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进而得出了小尹格庄矿段A、B、C、D各分区岩体稳定性预测结果,与307、308采场岩体垮塌滑移状态基本一致。预测结果已作为调整采场结构参数和支护方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高地应力硬脆性裂隙围岩区隧道失稳及结构破坏机理,并提出系统的处置措施,笔者通过对在建米仓山隧道进行现场调查,分析了高地应力破碎围岩区隧道开挖引发的围岩失稳破坏的特点,并结合特定的地质条件,利用能量理论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得到:米仓山隧道掌子面失稳主要原因是高地应力引起的能量超过岩体的最大承受能力,而岩体破碎是导致支护破坏的直接因素。基于此,文中提出了以下处置措施:(1)降低隧道围岩体内的能量;(2)采用“短进尺、弱爆破”的方式掘进;(3)初期支护结构采用双重支护,并加强监控量测;(4)将径向锚杆更换成兼起应力释放、锚杆、注浆填充作用的径向小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