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最好临床治疗取得效果的研究。方法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从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上消化道出血与性别、年龄、生活行为有关,最常见的病因为溃肠病,其中以十二指肠溃肠更容易发生出血,出血部位在球部;经研究显示,在生活中老年人多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及中青年长期饮酒而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病出现增容趋势。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病情危害严重,因此对不同的病因要进行全面综合的判断,并给予多种治疗方法,才能及时救治患者。我院自2007年2月~2009年6月来治疗10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研究性分析,现将有关显示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近2年来某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6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多见;半数以上患者仅有黑便,而没有呕血;上消化道出血前四位原因: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最为常见,老年患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方法对患者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9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胃溃疡41例,占41.8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占15.31%,急性胃黏膜病变29例,占29.59%,食管癌及胃癌9例,占9.18%。结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癌及胃癌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老年人存在着更多的慢性基础病,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以及相关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是对患者的病因以及致病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主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急性胃黏膜病等,大量饮酒以及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是常见的诱发因素,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老年人最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急性胃黏膜疾病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引起,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合理饮酒和减少或者避免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该病的发生受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相关因素,以提高上消化出血的临床治愈率。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40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26.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7.3%)、急性胃黏膜病变(13.3%)、胃癌(12.7%);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以老年组为主,其次是中年组和青年组,三组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主要为春秋季,明显高于夏冬季,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病因分布与性别、年龄和季节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症状等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为主。以呕血或黑便等主要临床表现;老年人合并病、并发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自身临床特点。针对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特点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胃镜在不同年龄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治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胃镜检查。记录胃镜诊断病因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因分布差异,并对比急诊胃镜治疗与非急诊胃镜治疗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胃镜分析病因显示消化性溃疡5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9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4例,消化道肿瘤9例,其他6例,确诊率为100.00%。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的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病因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00例患者经胃镜下治疗,均治疗成功。急诊胃镜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非急诊胃镜患者(P<0.05)。结论中青年与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有一定差异,可通过胃镜明确病因并进行急诊胃镜下治疗,快速止血。  相似文献   

8.
谭立新 《现代保健》2012,(31):114-115
目的:探究笔者所在医院消化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及其预防治疗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4月上消化道出血124例病例,分析阐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诱因、较好的治疗方法。结果: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124例病因依次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癌。诱因则有饮食不当、饮酒、药物、精神因素及劳累等,其中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药物引发的最为常见。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运用了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钠、奥曲肽、氨甲苯酸进行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最多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最常见诱因是服用刺激性药物,运用内镜进行消化道表面喷洒止血药物与内科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式,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复习近10年以来ICU收治的患者2344例,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者236例,对其病因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消化道出血共236例,男136例,女100例,死亡44例。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ICU病房常见危重症,及时恰当的诊断治疗对降低ICU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14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急性142例上消化道出血中,137例患者经内科综合及内镜下治疗后均治愈出院,5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同时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流动力学的复苏,积极开展镜下套扎,硬化、金属钛夹止血或注射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需要外科治疗的病因和治疗体会。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2月-2011年6月住院急诊手术治疗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年龄分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其病因和治疗方法。结果经过手术和术后病理证实,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中青年组以溃疡为第一,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第二,胃癌第三;老年组以溃疡第一,胃癌第二,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第三。结论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为溃疡、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治疗上要掌握好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和预后。方法:根据年龄将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对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预后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组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病因存在差异,老年组伴随症状多、病情重、预后差。结论: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与青年人相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6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的患者,分别给予针对性的观察及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64例患者经护理后治愈35例,好转24例,转手术治疗4例,病情恶化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2.2%。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给予针对性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阻碍病情进一步进展,对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的出血,急性出血的死亡率占1%。分为急性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如消化型溃汤(十二指肠溃疡、胃溃汤、十二指肠溃汤和胃溃汤、胃空肠溃汤),粘膜糜烂疾病(胃炎、十二指肠炎、食道炎),混合病因(食道溃汤、恶性肿瘤、贲门撕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及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对251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并立即进行镜下治疗,。按不同病因、病变部位,使用局部喷药、注射药物,热凝、套扎等不同止血方法治疗。结果:251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检查出血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60.5%,急性胃粘膜病变23.5%,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息肉肿瘤等其他病变13.1%,胃镜检查发现出血原因者97.2%,并立即止血,内镜下喷洒108例、高频电凝98例、套扎6例,止血后予以押酸,保护胃粘膜治疗,24h内活动性出血均停止。结论:电子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及时,定位准确,止血迅速,具有出血灶检出率高、止血治疗快速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及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对251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并立即进行镜下治疗,。按不同病因、病变部位,使用局部喷药、注射药物,热凝、套扎等不同止血方法治疗。结果:251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检查出血原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60.5%,急性胃粘膜病变23.5%,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息肉肿瘤等其他病变13.1%,胃镜检查发现出血原因者97.2%,并立即止血,内镜下喷洒108例、高频电凝98例、套扎6例,止血后予以押酸,保护胃粘膜治疗,24h内活动性出血均停止。结论:电子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及时,定位准确,止血迅速,具有出血灶检出率高、止血治疗快速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胃镜结果.结果: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为常见病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风湿药、饮酒是常见诱因.结论:胃镜检查能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原因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3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分析研究,对患者的致病原因和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主要病例年龄在40~59岁,占总数的53.33%;出血方式中黑便患者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6.67%;患者的致病原因分析如下,有31.67%是因为十二指肠溃疡,20.00%是因为胃溃疡,16.67%是因为胃癌,15.00%是因为复合性溃疡,6.67%是因为糜烂出血性胃炎,5.00%是因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3.33%是因为门脉高压性胃病,1.67%是因为食道癌。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降低该疾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从我院抽取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前来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6名,对患者症状的引发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胃镜下的诊断率高达99.2%。①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次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出血性胃炎、胃癌、复合性溃疡。其中,发病呈上升趋势的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胃癌所致的出血则呈下降趋势。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以中年组最多,其次是青年组,最少的是老年组,而且青年人的发病率在呈上升趋势。③上消化道出血的男性患者明显要多于女性患者。④上消化道出血及常见病因的发病多见于春秋冬季,夏季最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最好方法是急诊胃镜检查;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该院2008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20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该组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岁:其中,肝硬化占35%,大出血占60%,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因素占80%;出现脑梗死的时间平均为上消化道出血后的3.6d;大面积梗死患者中60%使用抗纤溶药。结论对于老年人并伴有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因素的疾病,且既往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3d左右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概率最高,医护人员应当认识到该类危险,治疗时应当禁用或慎用抗纤溶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