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颅内生殖细胞瘤联合化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长春新碱(VCR)、甲氨蝶呤(MTX)、平阳霉素和顺铂(PDD)四种药物静脉给药对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进行联合化疗,皆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4例肿瘤完全消失,4例肿瘤缩小90%~95%。化疗结束后1~2月再辅以局部放疗,至今随访已2~15月,全部病人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多数已恢复上学或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应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或术中插植施源管后,应用后装高剂量率 ̄(192)Ir间质内放射治疗29例脑胶质瘤及2例转移瘤的初步随访结果。随访时间3~21个月,结果表明:有24例(77.4%)症状体征改善,肿瘤缩小及消失者21例(67.8%).7例随访一年以上者中,一年生存率为71.4%,到目前为止,平均生存期为15个月,认为间质内放疗具有疗程短,疗效佳,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后装高剂量率^192Ir间质内放射治疗脑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应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或术中插植施源管后,应用后装高剂量率^192Ir间质内放射治疗29例脑胶质瘤及2例转移瘤的初步随访结果。随访时间3 ̄21个月,结果表明:有24例(77.4%)症状体征改善,肿瘤缩小及消失者21例(67.8%)。7例随访一年以上者中,一年生存率为71.4%,到目前为止,平均生存期为15个月,认为间质内放疗具有疗程短,疗效佳,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颅咽管瘤内置入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1月至1996年1月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300例颅咽管瘤进行了385次瘤内置入放射性核素的治疗。其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3 ̄74岁,平均30.5岁,全部病例均有视路受损症状。CT或MRI检查显示:囊性肿瘤175例,实体性肿瘤40例,实体与囊腔并存85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果:术后250例随访6个月至8年,平均4年:肿瘤消失180例(&2%),肿瘤显著缩小(〉80%  相似文献   

5.
应用国产胶体硅酸钇( ̄(90)Y)近距离照射脑肿瘤56例,病例大多为开颅手术难以全切的深部及重要功能区的肿瘤、多发肿瘤。本组共注射 ̄(90)Y72次。术后随访6~15个月,临床症状改善者41例(73%),肿瘤显著缩小或消失者38例(68%),无严重副作用及并发症。作者讨论了 ̄(90)Y近距离照射脑肿瘤的治疗原则及手术体会。  相似文献   

6.
联合化疗治疗颅内恶性肿瘤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应用联合化疗治疗颅内恶性肿瘤,使其部分或全部消失,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将宁得朗(ACN-U)2~3mg/kg溶解后静脉输入,每10-14天1次,长春新碱(VCR)2mg溶解后静脉输入,每7天1次,氨甲蝶呤(MTX)10mg地塞米松5mg通过腰穿技术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结果 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16例病人中完全消失(CR)3例,部分消失(PR)8例,无变化(NC)4例,肿瘤增大(PD)1例,2例胶母术后存活3年,平均随访1年,总缓解率69%。结论 联合化疗对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临床诊断颅内生殖细胞瘤13例,其中孤立型8例,侵袭型4例,播散型1例;治疗上对孤立型采取局灶放疗同时联合顺铂、足叶乙甙化疗,侵袭型与播散型加用氨甲喋呤脑或鞘注给药化疗。结果肿瘤完全消失11例,瘤体缩小90%以上2例,随访0.3-4.5年(平均2.7年),无1例复发,全部病例生存状况良好。结论治疗上针对肿瘤的临床分型,采取局灶放疗与不同的化疗方案联合能有效  相似文献   

8.
抗精神失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抗精神失常药物治疗670例精神疾病患者,结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者599例,发生率89.4%;男(88.0%)与女(91.1%)接近;21 ̄30岁年龄组最高(93.9%)。各系统ADR频度以心血管系最高(68.4%),神经系统(40.9%)其次。常见ADR为心动过速、血压降低、肌强直、肝功异常、便秘、失眠及体重增加等。药物ADR频度顺序为氯丙嗪(27.4%)、氯氮平(26.2%)、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9.
抗精神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附5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560例中单用氯丙嗪138例(24.6%),剂量200 ̄600mg/日,平均417.4mg/H,氯丙嗪合并气氯氮平95例,氯丙嗪与其他精神药物以及其他单用或合用者327例(58.4%),在入院时,入院后1月和2月各做一次心电图。结果首次检查窦速者103例次(18.4%),窦缓7例次(1.3%),部分T波和T波改变51例,T波和ST段波改变18例次,在第2,3次检查时  相似文献   

10.
报告超选择性颈内动脉内灌注盐酸嘧啶亚硝脲(ACNU)治疗胶质瘤16例,病理不明脑肿瘤2例。化疗前及化疗后一月检查CT比较瘤体积变化。16例胶质瘤中,1例肿瘤完全消失(完全缓解CR),5例瘤体缩小大于50%(部分缓解PR),5例瘤体缩小小于50%(无改变NC),5例瘤体增大(进展PD)。患者能很好耐受化疗,Karnofsky计分在化疗前后几无变化,全身并发症少见而轻微。1例眼动脉下化疗的病人,出现同侧眼部不适、流泪,化疗结束后缓解。未发现神经毒性反应。本文对颈内动脉内化疗的方法、给药剂量及并发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伽玛刀治疗61例脑血管畸形患者(AVM41例,AOVM20例),经6个月、2年随访,结果16个月以内血管巢闭塞占54%,18~24个月闭塞占80%;癫痫消失56%(平均1.1年);术后有1例再出血死亡(占AVM2.4%)。作者探讨了影响畸形消失的有关因素,认为在允许范围内,剂量大,病灶消失速度快;病灶容积小,消失速度快;儿童病灶消失快。癫痫控制率偏低,若结合PET综合定位和处理,可望提高癫痫治愈率。对位于重要功能区或容积过大脑血管畸形,可先予其他处理,残余部分再行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12.
X连锁肌营养不良症14例基因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9对引物的多重扩增对新疆地区的14例X连锁肌营养不良症(MD)患者进行了基因分析。结果发现其中7例(50%)有至少一个基因片段的缺失,且缺失热点集中于外显子45 ̄51,这与国内外报道相近。同时发现,2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缺失均为一段,而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中的4例缺失各为2 ̄3段。缺失片段多少是否与症状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在某种联系尚待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3.
用抗精神失常药物治疗670例精神疾病患者,结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者599例,发生率89.4%;男(88.0%)与女(91.1%)接近;21~30岁年龄组最高(93.9%)。各系统ADR频度以心血管系最高(68.4%),神经系统(40.9%)其次。常见ADR为心动过速、血压降低、肌强直、肝功异常、便秘、失眠及体重增加等。药物ADR频度顺序为氯丙嗪(27.4%)、氯氮平(26.2%)、氟哌啶醇(23.2%)、及奋乃静(14.2%)等。ADR多数出现在用药1周内。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共收集了64例病后3天内就诊的脑卒中患者。随访中,14例死亡,对其余50例用BarthelIndex(B.I)进行了就诊时及病后1月、2月、4月、6月、12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ofDailyLivingADL)的评定,结果发现:(1)ADL各项功能完全独立率为50%;(2)除上楼、洗澡外,其余各项功能均在病后2月内快速恢复;(3)B.I十个项目组成了一个有难易恢复排列的等级表;(4)就诊时的B.I分值高低及尿失禁为预示卒中恢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56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伽玛刀对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56例垂体瘤患者实施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肿瘤直径4~34.2mm(平均15.6mm),肿瘤照射野覆盖平均为67%,瘤周边剂量平均为24Gy。结果:51例随访3~21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36例(70.6%),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或下降19/25例(76%),肿瘤缩小25/47例(53%),仅3例肿瘤增大。结论:认为伽玛刀手术简便、安全,是治疗垂体腺瘤(尤其是微小功能性腺瘤)的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局部血流量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目的 动态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和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1997年2月至1999年4月住院的1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3d内首次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显像(SPECT)检查,其中67天例于发病10 ̄15d行第2次SPCT检查,25例于20 ̄25d行第3次SPECT检查。图像的处理和临床评分采用盲法分析。结果 (1)在急性期(3d内)血肿周围存在局限性缺血(100%),丘脑、内囊出血引起的远隔区域缺血最明显(20% ̄100%,10% ̄69%),基底节区其他部位出血次之(7% ̄50%),脑叶出血最少(3%)。血肿越大1临床表现越重,局部和远隔部位缺血越明显(14% ̄81%,19% ̄61%);(2)引起缺血的高峰期在10 ̄15d,临床表现随着缺血的改善而好转。结论 SPECT对脑出血患者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7.
脑胶质瘤替尼泊甙动脉超选择灌注及司莫司江口服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替尼泊甙动脉(VM26)及口服司莫司汀(MeCCNU)化疗的疗效。方法对68例肿瘤切除手术后的脑胶质瘤病人行VM26动脉超选择灌注及MeCCNU口服化疗,每间隔6-8周为一疗程,首次化疗后6个月将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的肿瘤体积化及临床症状评价与化疗前相比较。结果本组68例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13.2%),部分缓解27例(39.8%,稳定19例(27  相似文献   

18.
马尾肿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报告191例马尾肿瘤对其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讨论。方法:191例病例中男性116例,女性75例,年龄从4月~67岁,平均年龄35.2岁。全部经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102例(53.4%)。病理诊断,神经纤维瘤61例(31.9%),皮样囊肿60例(31.4%),脂肪瘤23例(12.0%),室管膜瘤14例(7.3%)。结论:手术是马尾肿瘤首选治疗,对不能全切的肿瘤术后应给予放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19.
恶性脑肿瘤超选择性灌注化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告54例经组织学确诊的恶性脑肿瘤采用超选择性脑动脉插管灌注ACNU和(或)BCNU化疗的近期疗效。本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6/54(11%),部分缓解38/54(70%),稳定8/54(15%),恶化2/54(4%)。对部分患者的免疫组化和神经病理研究证实超选择性脑动脉灌注化疗可诱导肿瘤的细胞凋亡。本文还讨论了脑动脉灌注化疗导致局部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的有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丘脑出血的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100,自引:1,他引:100  
通过离体的血凝块观察尿激酶药物的纤溶效果,溶解时间及最低有效浓度治疗超早期高血压丘脑出血提供科学依据,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丘脑出血50例。手术死亡率6%,47例术后随访3~74个月,生活能力,ADL112例(25.5%),ADL223例(48%),ADL310例(21%),ADL42例(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