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辅助个体化复杂足踝部骨折精确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1月~2009年8月收治的255例复杂足踝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23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另132例在术前CT图像三维重建、计算机三维模拟手术和个体化预手术的基础上实施精确化手术。对获得随访的196例患者(传统手术组91例,计算机辅助组10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术中复位固定时间及随访6个月时的踝关节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足部功能Hindfoot评分系统评定)。结果 196例患者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其中计算机辅助组105例,传统手术组91例,复位固定时间分别为(44.3±5.4)min和(56.3±5.7)min,两组比较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0,P=0.000);随访6个月时计算机辅助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60例,良35例,可10例,优良率90.4%)优于传统手术组(优39例,良32例,可14例,差6例,优良率78.0%),两组比较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8,P=0.165)。结论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辅助个体化手术可以降低术中复位固定时间,提高足踝部骨折手术的精确度,是治疗复杂性足踝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辅助下行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98例肱骨远端髁间骨折患者分两组进行手术治疗:计算机辅助组(105例)术前行CT图像三维重建、计算机三维模拟手术,在此基础上实施精确化手术;常规手术组(93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复位固定时间及随访6个月时的肘关节功能(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结果 1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复位固定时间:计算机辅助组为(40.3±4.4) min,常规手术组为(51.3±4.7)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0,P=0.000);随访6个月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计算机辅助组优60例,良35例,可10例,优良率为90.4%;常规手术组优40例,良42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为88.2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7,P=0.164).结论 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辅助个体化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快速成形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3例(计算机辅助组),术前采取CT三维重建、计算机模拟、快速成型与个体化标本预手术;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62例(常规手术组)。两组病例记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均采用Merchant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随访6~34个月,平均17个月。计算机辅助组获得随访52例,优31例,良1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0.4%。常规手术组获得随访47例,优20例,良19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3.0%。与常规手术组比较,计算机辅助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高。结论计算机-快速成形技术有助于术前个体化手术方案的设计,并能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效率与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与常规手术比较,探讨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二踝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设计手术组(A组)12例,常规手术组(B组)12例.A绀手术前采取CT三维重建、计算机模拟、快速成型与个体化标本预手术.比较两组的切开暴露时间、复位与固定时间及手术疗效优秀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5个月.两组切开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102);A组手术复位与固定时间为(45.43±9.38)min,低于B组(58.61±12.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8,P<0.05);A组于术疗效优秀率为83.3%,B组手术疗效优秀率为66.7%.结论 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技术可提高三踝骨折手术效率与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HALP)辅助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复位的疗效。方法对22例肱骨近端骨折应用PHALP辅助复位固定。术后定期摄X线片复查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0个月。X线片提示患者骨折在术后6个月皆达到影像学愈合标准。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65~95分,其中优5例,良11例,可4例,差2例。结论应用PHALP辅助复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损伤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06诊治的急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4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24例(非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8例(手术组)。末次随访时记录主动前屈上举活动度,采用Constant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X线评估骨折愈合及骨折块移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非手术组5例(20.8%)出现大结节骨折块移位,手术组有3例(16.7%)出现大结节骨折块复位丢失。末次随访时主动前屈上举活动度:非手术组(150.42±24.58)°,手术组(153.89±25.6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5,P=0.659)。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非手术组(89.13±4.80)分,手术组(88.72±4.35)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0,P=0.781)。结论急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主要损伤机制可能为三角肌受到牵拉后的强烈收缩导致肩盂与解剖颈形成撞击或剪切力所致,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二者均存在复位丢失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辅助骨折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7-01在关节镜下复位骨折联合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3例胫骨平台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50~120 ml,平均80 ml。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30)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2.5~4)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87.9%。结论关节镜辅助骨折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前侧辅助微型钢板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LCP)固定治疗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辅助微型钢板联合LCP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例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0~51岁,平均(32.7±8.8)岁。OTA分型15B2型8例,15B3型5例。所有患者均手术切开复位,锁骨前侧采用2.0mm系统微型钢板辅助复位并固定粉碎骨块,锁骨上方采用LCP固定,术中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吊带悬吊患肢2周后即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术后1、3、6、12个月,之后每隔6个月复查,摄锁骨正位X线片,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肢体功能,同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6±5.0)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5±1.3)个月,未出现畸形愈合及骨不愈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0~3分,平均(1.6±1.2)分。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85~95分,平均(90.4±3.4)分,其中优9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辅助微型钢板联合LCP治疗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可以帮助术中解剖复位,增强骨折固定的强度和稳定性,术后随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为处理复杂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复位骨折Versoloc锚钉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在肩关节镜下应用Versoloc锚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大结节移位骨折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0~75岁,平均(65.6±0.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8 d,平均(6.0±1.5)d。通过X线评价复位情况,随访指导患者逐渐进行主动及力量锻炼。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和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评估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9倒患者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2.5±2.2)个月。随访患者术后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ASES评分由术前(59.5±2.0)分增加至(91.5±2.9)分(P0.01),UCLA评分由术前(18.2±1.9)分增加至(29.8±2.7)分(P0.05)。按UCL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优13例,良6例。结论应用Versoloc锚钉辅助肩关节镜治疗老年患者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对22例股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探讨数字化骨科手术新方法及优越性.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手术组:22例股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行CT扫描,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解剖模型,设计骨折复位辅助模板,在模板辅助下骨折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对照组:25例股骨髁粉碎性骨折行常规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率、术后恢复程度.结果 计算机辅助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骨折愈合率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术实现了骨科手术的数字化、个性化、精确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