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剪切波分裂应用于震预报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是:(1)如何使用窗口外资料;(2)如何定量地自动识别剪切波快慢波到时,我们通过对剪切波窗口外各种波的振幅与相应的理论分析,认为可以对两种开线进行短正以达到真实波形的目的,我们又提出了最大特征值法,波形识别算子法和最大似然法联合使用。可获得准确的快慢波波至。本文研究了1990年10月20日天祝-景泰6.2级地震过程剪切波分裂的特征。所用资料为1989年3月到1  相似文献   

2.
破裂临界状态下大理岩的剪切波分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原 《中国地震》2000,16(3):197-202
以山东莱州大理岩为样品对岩样在破裂临界状态下的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在两个样品上,得到破裂临界状态下的系列记录,结果表明,在岩石崩溃之前的临界状态下,即使载荷不变,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也可能会有涨落现象,即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可能会有一个下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研究的部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龄雪  高原 《地震》2008,28(2):65-73
剪切波穿过各向异性介质传播时会发生分裂现象,而在地壳中产生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是大量充满液体的定向排列的微裂隙。通过剪切波分裂参数可以研究地壳介质的特性、地壳应力状态及应力场的变化,并可用于地震预测。利用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研究断层性质也是一个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4.
赵博  高原 《地震》2010,30(1):115-124
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主要是由大量充满液体的微裂隙的定向排列引起的, 剪切波穿过这种含有微裂隙的介质时会产生分裂。 剪切波分裂参数与地壳介质的物理性质有关, 与区域应力场有关。 在地壳剪切波分裂研究中, 地震的定位误差对剪切波分裂参数有影响。 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 并对定位误差特别是深度方向的误差所引起的时间延迟变化进行了讨论, 比较了不同大小的深度误差对归一化后的时间延迟的影响, 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深度定位误差对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影响很大。 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有多种, 本文还对不同的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做了简介。  相似文献   

5.
高原  冯德益 《地震》1995,(3):208-213
文中主要采用Stuart Crampin提出的偏振分析技术,把数字化的地震资料进行了滤波和还原处理,对唐山地区进行了近震S波分裂的分析,得出这一地区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北东方向。  相似文献   

6.
苗庆杰  刘希强 《地震学报》2016,38(2):220-231
2013年10月1日山东乳山发生ML3.8地震后, 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呈现出小震群特征, 且持续至今, 其中2014—2015年先后发生了4次ML4.1—5.0显著性地震, 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本文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中乳山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 测定了来自乳山震群中224次小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 快剪切波的偏振优势方向与山东半岛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 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在这4次显著性地震发生前后均产生明显的变化, 分裂时间延迟平均在震前1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升高异常, 在震前约12天出现下降异常变化. 这些特征均可作为利用应力进行地震预测的前兆指标.   相似文献   

7.
辽宁1999年Ms5.9岫岩地震的剪切波分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营口台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高原等剪切波分裂SAM分析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辽宁省岫岩Ms5.9(ML5.3)地震前后的地震序列进行了剪切波分裂分析.通过对营口台的资料分析表明,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ENE-WSW向,与该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也与华北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平均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在岫岩地震前显示增加,可能反映了震前的应力积累过程.营口台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还与小地震活动空间分布走向一致,与活动断层走向相关.快剪切波偏振的月平均变化直方图也显示,地震前两个月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似乎也有变化,但这个现象还需要更多资料的证实.  相似文献   

8.
唐山地区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孙勇  郑斯华 《中国地震》1993,9(1):60-67
本文利用唐山地区的数字化地震资料,研究了唐山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现象。通过对唐山强地面运动台网中七个台的三分向数字化记录资料的研究发现,1982—1984年发生的大部分地震都有较明显的S波分裂现象。七个台站的初至分裂S波的极化方向都在近东西方向,这与该地区的主压应力场方向相一致。各台慢S波延时的平均值在0.005—0.008s/km之间,由此可以粗略地估计得到各个台站的裂纹密度为:0.019(TS01,TS02,TS15),0.015(TS03,TS07,TS18)和0.024(T19)。  相似文献   

9.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是我国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地震带。该区域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近EW 向。本文利用2005年9月—2010年9月首都圈地区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SAM 方法(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研究讨论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中东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张渤活动带中部及以东区域总体的优势方向明显,为近EW 方向。横跨张渤活动带两侧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的空间分布显示,地震带北侧燕山隆起区内、地震带范围内和地震带南侧华北盆地内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均为近EW 方向,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中东段地壳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是我国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地震带.该区域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近EW向.本文利用2005年9月-2010年9月首都圈地区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SAM方法(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研究讨论张家口 渤海地震带中东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张渤活动带中部及以东区域总体的优势方向明显,为近EW方向.横跨张渤活动带两侧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的空间分布显示,地震带北侧燕山隆起区内、地震带范围内和地震带南侧华北盆地内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均为近EW方向,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剪切波分裂的相关函数计算-时间延迟校正-偏振分析检验的系列分析方法,利用唐山地区近源强地面运动记录,对快剪切波偏振图像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初步讨论。在唐山地区,有些相距很近的台站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其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离散性特征表明,在复杂地区不同台站观测结果的简单叠加可能是没有意义的。研究表明,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可能存在着快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唐山地区近震S波分裂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主要采用Stuart Crampin提出的偏振分析技术,把数字化的地震资料进行了滤波和还原处理,对唐山地区进行了近震S波分裂的分析,得出这一地区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北东方向。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月海南省东方县发生小震群活动,本文利用在震中附近设立的5台DCS-302数字磁带加速度地震仪记录的近场资料,进行了剪切波分裂的研究采用相关函数方法,通过对18个做了精确定位的地震事件共42条有效记录的分析,计算出了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113°±18O°,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为(3.1±1.1)ms/km,裂隙密度的平均值为0.0097±0.0033.结合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分析了区域应力变化对时间延迟的影响,并根据EDA理论讨论了分裂剪切波的时间延迟的变化特征,发现快、慢剪切波的到时差(时间延迟)随地震活动性及应力积累而变化,并推断出该区的主压应力场为北西西方向.  相似文献   

14.
唐山地区快剪切波偏振图像及其变化   总被引:48,自引:1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剪切波分裂的相关函数计算-时间延迟校正-偏振分析检验的系列分析方法,利用唐山地区近源强地面运动记录,对快剪切波偏振图像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初步讨论。在唐山地区,有些相距很近的台站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其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离散性特征表明,在复杂地区不同台站观测结果的简单叠加可能是没有意义的。研究表明,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可能存在着快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用剪切波分裂研究台湾北部地壳各向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主要使用台湾北部13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91年7月~2002年12月的波形数据,采用剪切波分裂SAM分析方法,对台湾北部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位于宜兰盆地内的台站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E-W方向,而位于山脉(西部麓山带、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的台站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NE向或NE方向.位于海...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东方地区1992年小震群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1月海南省东方县发生小震群活动,本文利用在震中附近设立的5台DCS-302数字磁带加速度地震仪记录的近场资料,进行了剪切波分裂的研究采用相关函数方法,通过对18个做了精确定位的地震事件共42条有效记录的分析,计算出了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113°±18O°,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为(3.1±1.1)ms/km,裂隙密度的平均值为0.0097±0.0033.结合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分析了区域应力变化对时间延迟的影响,并根据EDA理论讨论了分裂剪切波的时间延迟的变化特征,发现快、慢剪切波的到时差(时间延迟)随地震活动性及应力积累而变化,并推断出该区的主压应力场为北西西方向.  相似文献   

17.
根据乌海地区构造环境,采用SAM方法研究乌海地区地壳各向异性特征,使用乌海地震台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数字地震波形进行分析。根据65个有效地震记录,得到乌海地区剪切波分裂参数,其中快剪切波平均优势偏振方向为NE63.1°±46.4°,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1.13±0.66)ms/km。乌海地震台快剪切波偏振显示出4个优势偏振方向,分别为NE、EW、NNE、NNW向。将得到的各向异性结果与研究区应力场和地质构造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周边复杂的剪切波分裂变化是主压应力场、原地主压应力、断裂带分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地震剪切波分裂(SWS)可用来监测饱和流体微裂纹岩石的细微形变。本文报告了由小地震记录到的剪切波分裂系统性变化的证据,通过监测震前的应力积累可预测即将发生的大震的时间和震级。通过对冰岛西南部的M1.7级震群事件到台湾Ms7.7级集集地震等15个震例(其中包括成功预测的冰岛西南部的M5.0地震)的剪切波分裂研究,可以看到预测效果。大地震发生前观测到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会明显增加,而临震前短时间内时间延迟会突然下降。研究表明,震级与临震前这种时间延迟增加的持续时间和减小的持续时间的对数都具有线性相关。然而,作为日常应力预测常缺乏适当的持续小震群。可靠的地震预测需要应力监测站(简称SMS)中采用毗邻钻孔中的可控源井间地震技术。利用应力监测站的全球网络实时应力预测世界范围破坏性地震是非常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研究了日本东北福岛县西南地区的剪切波偏振各向异性,研究的数据是从东北大学和宇都宫大学的区域地震台网得到的,我们采用互相关方法,检测剪切波的分裂,对福岛县西南地区地下的浅源地震观测到的快剪切波振动方向(FSOD)呈NW-SE走向,观测到的延迟时间小于0.1s。在地震活动水平高的地区,(延迟时间)值趋向增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河南小浪底水库数字地震台网2009—2016年的地震观测资料,结合双差重定位结果,利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获得了小浪底水库库区8个数字地震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表明,小浪底库区地震主要分布在库区中段的石井河断层附近,呈团状散布;该区域的剪切波快波平均偏振方向为100.4°±45.0°,慢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