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向疫苗学:研制疫苗的基因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疫苗的传统方法需要培养病原微生物 ,并利用生化、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方法获得其裂解物 ,以识别其重要免疫成分。运用此法虽然生产了许多疫苗 ,但对很多病原体仍不能生产相应的疫苗。如今 ,利用基因组信息可以在硅片上研制新疫苗而不需要培养病原体 ,这种方法称为“逆向疫苗学”。利用此法可以减少鉴别候选疫苗的时间 ,并且对于那些难以培养或不能培养的病原体也可以制备出相应的疫苗。已用此法制备了B群脑膜炎球菌 (MenB)疫苗。此法同样可以运用于其他领域 ,包括病毒疫苗。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从减毒活菌的免疫接种到更安全的亚单位疫苗的制备 ,都是采用传统的疫苗研制方法。该法要求在体外培养病原体并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方法对它进行分析。尽管这种方法在几种疫苗研制中已取得成功 ,但耗时长且对许多人类病原体无法研制相应的疫苗。目前 ,基因组法能够从在基因芯片上预测所有抗原开始设计疫苗 ,而不依赖其丰度 ,也不需在体外培养微生物。在过去几年里已被成功运用的新策略反向疫苗学已根本改变了疫苗的研究方法。本文论述了第一个反向疫苗学的例子—— B群脑膜炎球菌的研究以及该法对于研制抗其他人类病原体的新型疫苗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从减毒活菌的免疫接种到更安全的亚单位疫苗的制备,都是采用传统的疫苗研制方法。该法要求在体外培养病原体并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方法对它进行分析。尽管这种方法在几种疫苗研制中已取得成功,但耗时长且对许多人类病原体无法研制相应的疫苗。目前,基因组法能够从在基因芯片上预测所有抗原开始设计疫苗,而不依赖其丰度,也不需在体外培养微生物。在过去几年里已被成功运用的新策略反向疫苗学已根本改变了疫苗的研究方法。本文论述了第一个反向疫苗学的例子——B群脑膜炎球菌的研究以及该法对于研制抗其他人类病原体的新型疫苗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人副流感病毒(hPIV)是引起儿童和高危成人下呼吸道疾病(LRTI)的主要病原体。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尚未获得可以应用的疫苗。最近研制的基因工程减毒活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评估。重组技术可以根据临床数据对疫苗进行调整。从而加速这些重要呼吸道病原体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病毒T细胞表位和T细胞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的重要途径,主要由T细胞完成,研究鉴定T细胞表位,研制T细胞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是预防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和治疗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几种T细胞疫苗的研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杯状病毒(HuCV)是全世界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爆发的主要原因。对这些病毒作为食物和水传播性疾病病原体的临床意义的深入了解,表明需要有的。本文介绍了目前HuCV疫苗研制的困难以及候选疫苗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7.
刘芬  李雪  李香玉 《中国药事》2022,36(1):25-31
目的:在我国新冠疫苗研制与生产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为加强相应的监督管理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公开信息,以及调研,梳理了国内外新冠疫苗的研制、生产与监管的现状.结果 与结论:为应对新冠疫情的流行,我国加快了新冠疫苗的研制和生产进程,对此,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为保证疫苗质量和保障疫苗供应,在可供借鉴的监...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人副流感病毒(hPIV)是引起儿童和高危成人下呼吸道疾病(LRTI)的主要病原体.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尚未获得可以应用的疫苗.最近研制的基因工程减毒活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评估.重组技术可以根据临床数据对疫苗进行调整,从而加速这些重要呼吸道病原体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RV)是人类婴幼儿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人类花了近三十年时间研制RV疫苗,取得了许多进展;但至今仍未获得理想的结果。近年对RV抗原表位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结果表明,这类疫苗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疫苗、免疫接种观念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疫苗预防的死亡、残疾和疾病超过任何其他医学发现或干预。近来免疫学和基因组学的重大发展为许多新型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希望,这些新疫苗不仅能预防传染病,而且亦能用于治疗如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等疾病。然而,多种反对疫苗的社会倾向使这些有希望的前景变得暗淡,这些倾向包括认为疫苗不安全或甚至不需要的观念的传播、对销售价格的政治压力及免疫接种“爱害者”提起的要求超额赔偿的诉讼使疫苗研究、开发、生产和检定费用加速上升。疫苗问题的负面媒体报道对免疫接种的可接受性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存在这些负面倾向,但疫苗应该具有光明的未来,因为人们日益认识到,预防不仅优于治疗,而且亦具有更好的费用-效益。对人群微生物传播动力学的较好了解正使全球免疫接种实施更趋合理,从而能在全球消灭多种病原体。正在考虑通过联合疫苗的研制和非侵入性接种技术的引入来更好的应用疫苗。  相似文献   

11.
疫苗开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疫苗策略包括制备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以及病原体蛋白亚单位,然后进行优化和不断改进。虽然这些策略对于大量病原体是非常成功的,但对需要细胞免疫应答才能控制的病原体却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通过重点介绍改进质粒DNA疫苗和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新方法。对当今基因疫苗开发和优化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包膜糖蛋白gp120亚单位作为疫苗预防HIV感染的策略遇到了困难,主要是野毒株的抵抗力问题,因此HIV疫苗的研制需要回到基本点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密歇根大学Lash等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在今后5年内美国发生流感大流行,则利用现有设施生产细胞培养疫苗是控制疫情的唯一办法。 现行流感疫苗用鸡胚培养法制备。此法比细胞培养法费时费力。美国用鸡胚培养法需6个月才能生产出2.5亿~3亿剂流感疫苗,而且细胞培养法,4个月就能生产6亿剂疫苗。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疫苗,尤其是重组蛋白或DNA,比传统疫苗反应性弱,免疫原性也小。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和改进疫苗佐剂。根据佐剂的主要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疫苗输送系统及免疫刺激性佐剂。疫苗输送系统通常为微粒,功能主要是使相关抗原进入抗原提呈细胞。免疫刺激佐剂主要由病原体衍生,模拟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激活先天免疫系统的细胞。更多有效的佐剂的发现促进了对于癌症和慢性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的发展。此外,新佐剂的发展也使疫苗经粘膜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人杯状病毒 ( Hu CV)是全世界急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爆发的主要原因。对这些病毒作为食物和水传播性疾病病原体的临床意义的深入了解 ,表明需要有效的疫苗。本文介绍了目前Hu CV疫苗研制的困难以及候选疫苗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对于是否需要艾滋病疫苗,疫苗研制的困难,研制疫苗所需的知识以及何时何地可进行疫苗效力试验等问题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水痘疫苗产量和厂房的利用率。方法:采用细胞工厂培养MRC-5细胞,以Roux瓶培养作对照,比较两种工艺的细胞生产情况、原液收获量等,并进行各项检定。结果:在同样细胞复苏量的条件下,采用细胞工厂比Roux瓶工艺生产的水痘疫苗产量要高,且各项检测指标均合格。结论:利用细胞工厂制备水痘疫苗,不仅提高了疫苗产量,而且节省了培养空间,降低了污染率,可用于水痘疫苗的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一些病原体有可能被错用于生物恐怖行为或生物战,因而需要有对这些病原体的预防性疫苗,生物防御疫苗应该既安全又容易免疫,并能在肺表面快速诱导抗各种气源性病原体的黏膜免疫.本文就研制基于沙门菌的多价生物防御疫苗所用的技术、必须考虑的事项、已取得的进步以及今后的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肠球菌是血液感染分离到的第三大常见病原体.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日益增强的耐药性使得治疗方法的选择更为有限,因此,需要替代疗法.虽然粪肠球菌具有许多毒力因子,但是只有聚集物质和磷壁酸样荚膜多糖用于疫苗研制的潜能得到评估.抗纯化荚膜多糖抗体具有高度调理性,主动免疫荚膜多糖和被动免疫抗荚膜多糖抗体均能保护小鼠免受细菌感染.由于粪肠球菌荚膜血清型有限,因此其荚膜多糖可能是研制结合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20.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Foxp3为其特征性标志。可由多种类型肿瘤、病毒、寄生虫等诱导产生,一方面抑制炎症,防止机体组织损伤,另一方面不利于机体清除肿瘤细胞和病原体。若用抗体阻断CD4 CD25 Tregs或干扰其抑制功能则利于机体清除肿瘤和病原体。同样,多种疫苗本身能诱导CD4 CD25 Tregs的大量产生,因而抑制了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疫苗期间若采用适量的抗体如抗CD25单克隆抗体等封闭CD4 CD25 Tregs或者相应的抑制性细胞因子如IL-10、TGF-β,则可增强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效果。利用anti-CD25 mAb或其他阻断性抗体作为佐剂阻断CD4 CD25 Tregs,可增强多种类型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效果,从而为寻找更有效的疫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