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量研究方法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代谢的疗效进行预测。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有限公司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髋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的18髋作为对照组,共44髋的骨代谢进行研究,观察组患者根据分期情况分为Ficat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各2髋、15髋、6髋以及3髋,两组均采用SPECT/CT定量研究以及单纯同机CT检测,对比模型和研究者股骨头区以及坏死区的平均CT值,根据函数计算密度值,根据病灶大小计算质量,根据显像时股骨头的放射性计数推算放射性活性浓度,计算股骨头坏死区的放射性分布(ID%/g),方差分析各组差异,以及根据诊断情况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统计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Ⅰ期观察组患者ID%/g略低于对照组健康者,Ⅱ期与健康者差异不大,而Ⅲ期、Ⅳ期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根据诊断和治疗后随访结果,Ⅲ期、Ⅳ期的临床疗效明显低于Ⅰ和Ⅱ期。结论:SPECT/CT定量研究可以准确的定量患者骨代谢的情况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部位,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脂变化与气滞血瘀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0至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观察组)与34位健康成人(对照组),检测血脂六项(TC、TG、HDL、LDL、apo-A1、apo-B)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TC、TG和LDL、apo-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apo-A1则低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意义.结论: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与血脂增高有密切联系,活血化瘀、理气通经法在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补蚀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辉 《中医正骨》2001,13(10):10-11
为验证外用中药制剂补蚀散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应用补蚀散外敷法治疗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20例156髋,应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百分法)对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6个月的临床症状和X线情况分别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不同病因导致的不同分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用药前后的分数对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该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纯中药制剂补蚀散外用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如能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如能早期治疗,将能维持患者关节功能的正常。现将本院3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自1995年~1998年本院收治3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8岁~67岁,平均年龄43岁。临床主要症状为髋关节疼痛,行走和站立时加重,压痛及放射痛,9例并有轻度跛行。 X线表现:早期X线表现为股骨头无变形,关节间隙无变化。①股骨头密度增高:股骨头持重区呈小片状、倒三角形或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其内骨小梁增粗,模糊不清;②股骨头局部密度减低:在股骨头密度增高的硬化区边缘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囊状透亮区,直径在0.3cm~0.8cm不等;③股骨头皮质变薄、断裂:多发生在股骨头的上缘和外缘;④髋臼关节的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菟丝子汤加减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支持治疗和免疫调节的基础上,加用温阳补肾之大菟丝子汤为主方加减治疗,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基本治愈0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5例,无效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效0例,好转4例,有效3例,无效0例。结论:西医支持及免疫调节联合大菟丝子汤加减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敏感穴位热灸法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48只大白兔模型随机平均分成传统艾灸对照组、热敏灸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治疗后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股骨头切片观察。结果对比三组治疗组光镜组织学观察分级,空白对照组呈进行性坏死型;传统艾灸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热敏灸组与传统艾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O5)。结论通过病理学观察,热敏灸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有较好的影响,对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腧穴痛点分布规律.方法:纳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0例作为患者组,健康师生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各腧穴痛点频数、各经络痛点数量、各区域痛点数量方面的差异,以及患者组各肌群在不同分期的痛点数量差异.结果:①患者组府舍穴、冲门穴痛点频数最高,对照组腰椎夹脊穴痛点频数最高.②患者组分布在足...  相似文献   

8.
《河北中医》2021,43(5)
目的 通过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复方生脉成骨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肾虚血瘀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生脉成骨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均行磁共振功能成像分析[水脂分离成像(Dixon)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比较2组感兴趣区(ROI)微循环灌注分数(f)值及脂肪分数(FF)值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ROI微循环灌注f值明显升高(P 0. 05),脂肪含量FF值明显降低(P 0. 05),且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结论 复方生脉成骨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股骨头坏死区域微循环,减轻骨髓脂肪化,从而达到促进坏死骨组织生长修复的作用,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作为疗效评估的影像依据,具有准确客观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 :4 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前后 ,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股骨头内 PO2 值。结果 :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 ,有显著性差异(P<0 .0 5或 P<0 .0 1)。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够改善股骨头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 ,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前后血小板微颗粒(PMP)数量,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GPⅡb/Ⅲa(PAC-1)及P-选择素(CD62P)活化比率的的变化,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原则,包括补肾活骨方(A组)和安慰剂对照(B组)各20例。另外20例C组健康者进行对照,运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中PMP数量、PAC-1和CD62P的活化比率进行检测分析,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前补肾活骨方组和安慰剂组PMP数量、PAC-1和CD62P的活化比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24周后补肾活骨方组PMP数量、PAC-1和CD62P的活化比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安慰剂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PMP数量与PAC-1、CD62P的活化比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PMP数量,PAC-1及CD62P的活化比率可作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诊断、疗效的重要临床辅助指标之一,活血化瘀中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体内PMP数量,PAC-1及CD62P的活化比率,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脑供血不足( 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ory insuffi-ciency,CCCI)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缺血性卒中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缺血性卒中是在患者长期CCCI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此时脑血流处于轻度减少阶段,在这一时期脑功能的损伤是可逆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ed tomo-graphy,SPECT)技术能够敏感地发现脑部的缺血改变,只要脑血流量出现改变,脑血流灌注显像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2012-01-2013-09,我们应用 SPECT 测定30例CCCI患者的脑血流量,分别与10例缺血性卒中组及10例正常对照组脑血流量进行比较,并探讨与CCCI患者相关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及中医证候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骨坏死康复汤辨证加减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予以分组,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骨坏死康复汤辨证加减,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组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组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后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骨坏死康复汤辨证加减治疗能够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中药增骨Ⅰ、Ⅱ、Ⅲ号序贯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将1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随机均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中药增骨Ⅰ、Ⅱ、Ⅲ号序贯疗法,对照组应用验方增骨汤,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5.2%,对照组84%.在缓解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按骨重建理论制定的序贯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优于验方.  相似文献   

14.
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疑难杂症之一 ,临床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不一 ,本院自 1 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采用化痰逐瘀法治疗 期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 0 3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纳入标准 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期患者。按 Ficat分期标准 ,符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期诊断要点 ,愿意配合治疗。1 .1 .1 病史 有长年酗酒史的男性中青年 ,尤其是饮酒史 1 0年以上者。所有患者均有嗜酒史 ,平均每周饮酒 4次以上 ,每次饮酒量 >2 0 0 ml,酒精浓度在 38~ 60度 ;且无髋部外伤骨折史 ,无激素应用史 ,均排…  相似文献   

15.
张梅兰  邓有峰  杨辉 《陕西中医》2004,25(8):704-70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股动脉穿刺将尿激酶和复方丹参缓慢推注患侧旋股动脉与静脉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 1例。结果 :优良率达 83%。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的血供 ,促进坏死骨吸收与增生 ,以缓解临床症状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几年来发病率增高 ,呈上升趋势。目前以成为骨科难治之症。自 1 999年 1月起至 2 0 0 1年 1月止 ,我们采用哈尔滨市科立微电子医疗技术研究所的微机控制电涌波束骨坏死治疗平台 ,对 4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自 1 999年 1月起至 2 0 0 1年 1月止 ,我们其观察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 42例。其中男2 8例、女 1 4例 ,年龄最大者 83岁、最小者 1 7岁。按放射学分类二期 1 5例、三期 1 5例、四期 1 2例、按病因分类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1 9例、外伤性股骨头坏死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范围对坏死区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虚拟人男1号数据集,利用Mimics软件分别建立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50%和60%的股骨头坏死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进行分析。对上述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施以1 440 N、2 400 N、4 200 N载荷,根据不同载荷及坏死范围,共设置9个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测定坏死区表面和底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应力峰值,并分析股骨头塌陷的可能性。结果:①股骨头坏死区表面应力分布情况。相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坏死区表面应力分布基本一致,载荷越大,相应区域的应力值越大;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时,应力分布越接近活骨组织其应力值越大,表面峰值应力区位于死骨与活骨交界边缘的外后方;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50%、60%时,股骨头坏死表面范围超过了股骨头承重面,二者应力分布类似,股骨头峰值应力区位于股骨头后外侧,坏死股骨头表面后方出现多点、多区的应力集中,前外侧则出现1条相对于周围应力增高的应力带。②股骨头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情况。相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坏死区底部的应力分布基本一致,载荷越大,相应区域的应力值越大;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时,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以外侧、后侧为主,越接近活骨组织其应力值越大,峰值应力区位于死骨与活骨交界边缘的后方;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50%、60%时不同载荷下股骨头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类似,外侧及后侧存在明显的多点、多区应力增高,峰值应力区位于股骨头坏死区基底部的外侧,基底部前方存在散点应力增高区。③股骨头坏死区表面与底部的峰值应力。股骨头坏死区底部的应力明显较股骨头坏死区表面高;在4 200 N载荷作用下不同坏死范围的3种模型及2 400 N载荷作用下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的坏死模型的坏死区底部的峰值应力(0.992 MPa、0.685 MPa、0.692 MPa、0.567 MPa)均超过坏死骨组织的临界应力(0.55 MPa)。④不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塌陷的可能性。9个坏死股骨头模型仅坏死区底部峰值应力点及附近小部分区域超过临界应力,其余大部分区域均未超过临界应力,即所有模型中坏死组织仅发生应力代偿不全性微骨折。结论:坏死范围影响股骨头坏死区的应力分布;坏死区底部的应力高于坏死区表面;应力峰值超过临界值时出现软骨下深部松质骨微骨折,是导致股骨头塌陷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MRI影像和病理表现2个方面研究液氮冷冻法诱导的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方法:选取12只健康成年雄性Beagle犬,通过手术暴露其右侧股骨头后用一铁制漏斗套于股骨头,将100~150 mL液态氮倒入漏斗内,并维持冷冻3 min,用37℃温盐水将股骨头复温。左侧股骨作为对照。造模后即开始观察实验犬的一般情况,造模后1个月随机选取6只Beagle犬进行双侧股骨头MRI扫描及病理学检测,造模后2个月对剩余6只Beagle犬进行双侧股骨头MRI扫描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①MRI扫描。造模后1个月可见实验侧股骨头内于T1W上出现均质低信号,T2W信号升高,STIR信号升高更为明显,呈散在、点状分布于股骨头内;关节腔内可见少量关节积液;股骨头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大小与对侧正常的股骨头一致。造模后2个月实验侧股骨头内于T1W上呈低信号,T2W上呈略高信号,STIR上呈略高信号;关节腔内积液;股骨头边缘不规则,变扁,变小;股骨头碎裂。②组织病理学观察。造模后1个月实验侧骨膜不完整,软骨部分脱落,软骨层变薄,软骨细胞排列紊乱;骨小梁稀疏变细,结构紊乱,有碎片出现,骨细胞陷窝空疏,骨细胞核固缩,部分血管栓塞;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明显减少,细胞数目及网状结构较正常稀疏,可见到大量脂肪细胞、多形核细胞、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有的融合成泡状。造模后2个月实验侧关节面破坏严重,组织结构紊乱、破碎,关节软骨表层脱落、碎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切线层变薄,同源软骨细胞数减少,软骨下潮线区变薄,钙化带与软骨下骨小梁不连续,呈"倒钟乳"状,软骨内可见到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形成髓腔。软骨下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骨基质中有大量的空骨陷窝,仅见少量骨细胞散在,细胞核固缩偏移。骨小梁稀疏、变细、不完整,出现微骨折,或骨小梁碎裂、紊乱,部分溶解呈片状。破骨细胞散在其间,骨髓组织坏死明显,有纤维组织增生修复,脂肪细胞肥大,也可见到其坏死、崩解后留下的空腔。骨髓内见出血区,造血细胞减少,大量脂肪细胞聚集,部分融合成大泡。结论:液氮冷冻法诱导的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符合股骨头坏死病变的一般规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9.
骨复活汤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骨复活汤对激素性和饮酒性I、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设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自拟骨复活汤内服,治疗3个月,46例对照组应用骨髓芯减压配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液治疗1个月,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91%,(P>0.05)。提示:骨复活汤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同样有较好疗效,服药治疗时间略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与对照组32例,分别予以中药辨证分型治疗和仙灵骨葆内服,疗程1年。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分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