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且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头部64层螺旋CTA检查,对照DSA结果,评估64层螺旋CTA诊断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42例中DSA检查发现49个动脉瘤,64层螺旋CTA检查发现43个动脉瘤,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7.61%,特异性为88.88%,阳性预测值为91.61%,阴性预测值为88.88%,You-don指数为86.49%。结论64层螺旋CTA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表明64层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极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上的应用刘如恩宋慧敏编译张延庆审校(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济宁272129)ApplicationofThre┐dimensionalComputedTomographicCerebralAngiography...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疑似颅内动脉瘤136例其临床病历资料,皆完成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TA、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特异度、敏感度、符合率以及对颅内动脉瘤体最大径、瘤颈最大径的检查差异比无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用于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可肯定,诊断敏感度、准确率较高,与DSA金标准相近,可作为DSA诊断辅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CT血管造影(CT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3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且在CTA检查后均需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处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图像质量评分,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的检出率和符合率。结果:3D-DSA与CTA-VR的瘤体形态显示评分、瘤体三维关系评分、瘤体光滑度评分和瘤体总体评价均高于CTA-MIP (P<0.05);3D-DSA的瘤体形态显示评分、瘤体三维关系评分、瘤体光滑度评分和瘤体总体评价与CTA-VR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DSA的瘤体血管显示评分高于CTA-VR和CTA-MIP (P<0.05);CTA-VR的瘤体血管显示评分与CTA-MI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在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的动脉瘤检出率和符合率与CT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颅内动脉瘤中实施CT与MR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21年9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选患者均实施C T血管造影检查和M R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C T和M R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指导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早期夹闭手术的价值。方法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8例均于出血48h内行3D-CTA检查,明确前循环动脉瘤破裂诊断后,依据3D-CTA提供的影像学资料,于发病72h内完成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 28例患者3D-CTA检查均发现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单个动脉瘤26例,2个动脉瘤2例;28例均行动脉瘤夹闭术,术中证实3D-CTA诊断;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Ⅴ级6例,Ⅳ级10例,Ⅲ级5例,Ⅱ级5例,Ⅰ级2例。结论 3D-CTA是诊断前循环动脉瘤的一种简便、快速、无创的方法,可为破裂动脉瘤的早期夹闭手术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法 对本院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共57例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于2周内分别进行MSCTA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MSCTA血管重建后处理技术有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 结果 57例患者中43例患者阳性共发现48个动脉瘤,MSCTA发现40例44个,DSA发现42例47个。1例MSCTA发现动脉瘤,DSA阴性。3例DSA发现动脉瘤,MSCTA阴性;两者均阴性共14例。 结论 MSCTA是一种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轴向、比邻结构关系的快捷、有效检查,弥补了DSA的不足,可逐渐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8.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又名螺旋CT血管造影(helical CT angiography,HCTA)或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是一项新的微创神经影像学技术,其通过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采用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对颅脑进行连续薄层容积扫描,并由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可快速、无创伤地显示脑血管的三维立体结构。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有很高价值,近年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本对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于探讨CT血管造影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技术检查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及SCTA取代常规血管造影的可能性。方法25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病人中23例接受了SCTA和常规血管造影。2例单独经SCTA诊断后直接手术治疗。结果25例动脉瘤中,SCTA准确检出了23例另2例小于3mm的动脉瘤未被SCTA检查发现。与传统血管造影相对照,SCTA的诊断准确率为92%。对于检测血栓性动脉瘤SCTA优于传统血管造影。结论本组研究表明SCTA结合MIP图像重建技术能较准确地诊断3mm以上的颅内动脉瘤,并判断其大小,形态,瘤颈以及瘤内血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螺旋CT(MSCT)由于扫描速度快、层厚薄和有多种后处理能力,从而使CT血管造影术(CTA)真正得以实现,特别是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现分析本院2004年11月至2006年4月22例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疾病或颅内肿瘤患者,用MSCT作CTA检查,并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以评价CTA技术在颅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49.4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癫痫等。CTA检查前行CT平扫,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出血5例、脑肿瘤8例、疑脑血管畸形2例。其中10例CTA检…  相似文献   

11.
耿杰  郭凌飞 《华西医学》2010,(5):901-9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1例ASD患者进行检查,将数据在ADW4.1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血管重建图像31例显示良好,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闭塞动脉周围有代偿侧支血管。结论 MSCTA可清楚地观察下肢动脉的血管形态及管壁的钙化斑块,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减影CT血管成像(DE-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为颅内动脉瘤63例的DE-CTA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完成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并与手术或DSA进行对照,以评价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8例,所有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A检查,运用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lP)两种后处理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患者,CTA俭出42个动脉瘤,其中2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20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推动脉瘤1例。其中囊状动脉瘤28个,梭形动脉瘤8个,不规则状动脉瘤6个,直径约2~23mm,平均直径约为5.8mm。结论:16层螺旋CTA后处理技术能及时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随访复查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DSA或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1例患者发现颅内动脉瘤13个,11个位于颈内动脉系统,2个位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结合T2WI、T1WI检出12个。结论MRA能够对颅内动脉瘤作出较为客观、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较详尽、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A后处理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9年6月对CT检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高度怀疑动脉瘤的病人共计96例,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14~73岁。进行了MSCTA检查,利用多层CT的三维功能,包括MPR、MIP、VR等多种成像技术进行成像。96例中有70例与DSA对照,73例与介入治疗、手术对比。结果:96例共检查出动脉瘤98例,5~10mm12例,11~20mm34例,21~30mm32例,3cm以上26例。其中45例经手术和DAS证实,3例CTA显示4个,DSA显示5个。另3例CTA显示可疑动脉瘤,DAS显示正常。结论:多排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运用三维重建显示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CTA在血管痉挛性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经手术证实并随访的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TA检查时均有不同程度颅内血管痉挛。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通过调整窗宽窗位,分别诊断血管痉挛程度及动脉瘤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轻度痉挛5例,中度痉挛3例,重度痉挛4例;单发动脉瘤10例,多发动脉瘤2例;动脉瘤分布:前交通动脉瘤7个,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个,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1个,右侧后交通动脉瘤2个,左后交通动脉瘤2个。结论脑血管痉挛性颅内动脉瘤进行CTA成像,通过调窗及显影期相选择对诊断动脉瘤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在肺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例肺动静脉畸形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薄层螺旋CT扫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肺血管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肺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 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引流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可以对肺动静脉畸形病人提出明确诊断;能准确、直观地观察引流肺动脉的走行、数目、直径,以指导介入治疗。结论 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为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肛瘘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肛瘘病变临床诊断的价值。MSCT对于肛瘘的发现率、分型的准确率、肛周脓肿的发现率及支管的检出率均很高,且检查方法简单、经济、无创伤,为肛瘘的诊断提供更丰富、更有推广价值的信息图像。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的DSA诊断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评价颅内动脉瘤的DSA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就诊患者行超选择性DSA脑血管造影,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形态及检查方法。结果 动脉瘤单发21例,多发2例;小型5例,中型10例,大型8例,巨大型2例;囊状18例,梭状7例。结论 DSA脑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