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脑胶质瘤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费舟  陈名声 《医学争鸣》1998,19(5):547-549
探讨脑胶质瘤及脑膜瘤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前后脑脊液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的变化用。方法:在术前3d及术后3d采用放免法检测病理证实的40例脑胶质瘤及10例脑膜瘤患者NSE浓度的并与10例正常对照浓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将胶质瘤患者按病理类型分为Ⅰ-Ⅱ级组Ⅲ-级组,对比研究发现,Ⅰ-Ⅱ级胶质瘤及脑膜瘤患者NSE浓度无论在术前与术后均无升高;  相似文献   

2.
梁景文  章翔  费舟  白红民 《医学争鸣》2002,23(23):2200-2202
目的:探讨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脑脊液(CSF)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术前、术后3,5,8和12d分别对脑质瘤(25例)、脑膜瘤(11例)和脑转移癌(7例)患者的血清和CSF中NSE浓度进行测定,并与10例正常对照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3d NSE浓度均比术前明显增高(P<0.05);此后NSE浓度呈下降趋势,血清和CSF中NSE浓度分别于术后5和8d恢复到接近对照组浓度水平,而术后脑水肿反应重、恢复慢的患者血清与CSF中NSE在术后8d内未恢复正常。结论:脑肿瘤手术后早期NSE浓度升高可能与手术对肿瘤周围正常脑组织损伤及手术后反应有关,其动态变化与脑组织的修复有关。NSE对判断脑瘤手术后创伤反应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于手术前后联合检测临床各期不同病理类型的1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7例肺部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的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变化。手术前3种血清标志物的平均水平非小细胞肺癌组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7.930、5.568、6.110,P〈0.05);手术后3种标志物的平均水平非小细胞肺癌组略高于肺良性疾病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034、1.242、0.691,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癌胚抗原、NSE和CYFRA21-1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5.419、4.722、5.779,P〈0.05);肺良性疾病患者在手术前后3种标志物的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244、0.732、1.000,P〉0.05)。说明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9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液和CSF中NSE、S-100β、CK-BB水平的变化,与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并对中毒组血清和CSF中NSE、S-100β、CK-BB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毒各组血清和CSF中NSE、S-100β、CK-BB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病情越严重其升高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且血液和脑脊液中NSE、S-100β、CK—BB水平的变化具有较好相关性。结论血液和脑脊液中NSE、S-100β和CK-BB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急性毒鼠强中毒脑组织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脑保护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浙江省荣军医院收治的符合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指征的老年患者7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6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之后2组均静注0.3 mg长托宁、0.05 mg/kg咪达唑仑、3μg/kg芬太尼、1.0~1.5 mg/kg丙泊酚、0.15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术中均泵注4~8 mg/(kg·h)丙泊酚及间断静注0.05 mg芬太尼、5 mg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40~60之间。记录2组患者入室后、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手术1 h、手术结束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于入室后、手术结束、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T2、T3时刻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T2、T3时刻MAP及HR水平均低于T0时刻(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观察组给予帕瑞昔布钠后,T1、T2、T3、T4时刻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2组T1、T2、T3、T4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均高于T0水平(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脑保护作用佳,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不同时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含量变化与脑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的全部经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 50例 ,分别在病后 3天、1、2、3和 4周采静脉血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NSE浓度 ,将各时间段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正常值比较。结果 :患者病后 3天、1周、2周、3周时血清NSE检测的平均值与健康人血清NSE平均值比较P <0 0 5 ,有显著差异 ,而第 4周患者血清NSE检测平均值与健康人血清NSE平均值比较P >0 0 5 ,无显著差异。结论 :脑梗塞患者血清NSE含量升高 ,且随病程发展不同时期升高的程度不同。NSE可以作为脑梗塞患者脑损害程度及估计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在恶性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了 5 6例健康对照组、2 8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 ,并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骨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 (P <0 0 1) ,恶性骨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含量水平下降 (P <0 0 5 ) ,对恶性骨肿瘤诊断灵敏度 89 2 9% ,特异度 91 0 7%。结论 TSGF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好 ,对恶性骨肿瘤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同时其操作简便、快速、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 ,对恶性骨肿瘤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5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NSE和SICAM-1水平,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 血清NSE和sICAM-1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治疗前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治疗后恢复期脑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NSE和sICAM-1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治疗前脑炎急性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与治疗后恢复期脑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SE和sICAM-1参与了病毒性脑炎感染的病理过程,可作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Nd~(3+):YAG激光扁桃体凝固术50例,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手术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_3浓度,用50份健康献血员血清作正常对照。结果表明,术前患者血清IgM浓度降低(P<0.01);术后7天,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明显升高(IgG、IgM:P<0.01;IgA:P<0.05);术后一个月,血清IgG、IgM仍较术前高(igG:p<0.05;IgM;p<0.01),但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激光扁桃体凝固术方法简便,痛苦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疗效好,本组有效率为90.2%;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Gu XH  Zhang G  Zhang XQ  Song Y  Wang T  Li S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75-977
目的探讨血清S100蛋白B亚型(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早期判断体外循环手术后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心脏病手术患者48例,体外循环组(n=40)和非体外循环组(n=8),于手术前、后24h和48h检测血清S100B和NSE的浓度,术后48h根据“心脏术后神经功能状况评估法”计算脑损伤指数(DQ)。结果在体外循环术后24h和48h血清S100B(0.61μg/L±0.18μg/L,0.37μg/L±0.12μg/L)和NSE(10.14μg/L±3.87μg/L,5.77μg/L±2.31μg/L)的浓度均高于术前水平(0.05±0.03μg/L,2.98±1.49μg/L)(均P〈0.01),而非体外循环组术后S100B(0.05μg/L±0.03μg/L,0.04μg/L±0.03μg/L)和NSE(2.91μg/L±1.56μg/L,2.87μg/L±1.41μg/L)与术前浓度(0.04μg/L±0.03μg/L,2.76μg/L±1.23μg/L)无差异(均P〉0.05)。体外循环术后24h和血清S100B和NSE的水平与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相关(均P〈0.05)。血清S100B和NSE的水平与DQ均呈正相关(r=0.739P〈0.01,r=0.371P〈0.05)。结论血清S100B和NSE均为判断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但联合检测血清S100B和NSE的特异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检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0例首次发作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于起病后 4 8小时内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NSE含量 ,选取 5 0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析NSE与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头颅CT阳性责任病灶的关系 ,动态观察 1 2个月 ,比较血清NSE增高组与血清NSE正常组的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6 0例TIA患者中有 2 4例血清NSE增高 ,TIA患者血清NSE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血清NSE增高与年龄、性别之间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 (P >0 0 5 ) ,与症状持续时间及头颅CT阳性责任病灶之间的关系密切 (P <0 0 1 )。血清NSE增高组在 1 2个月内的脑梗死发生率较血清NSE正常组明显增高 (P <0 0 1 )。结论 :血清NSE的检测可作为临床上诊断TIA的筛选指标之一 ,血清NSE增高是TIA患者近期内发展成为脑梗死的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6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室外引流,观察组患者给予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后3、7 d脑室内出血清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3、7 d脑室出血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颅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7 d,2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3、7 d 2组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较手术前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清S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可以更好地清除脑室出血,并对脑损伤指标NSE及SF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脑卒中后抑郁不仅会加重患者脑卒中症状,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了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增强预后效果,发掘更好的药物治疗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对炎症因子、NSE、NPY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浙江省立同德闲林分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舍曲林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2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 (NPY)变化。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9%,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NSE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NPY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4.4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2.65%,2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均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均轻微,但艾司西酞普兰对炎症因子IL-6、TNF-α及NSE、NPY水平的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许欢  钟青 《华夏医学》2014,27(1):122-124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190例,观察组按总胆红素(TSB)分轻、中、重度3组,正常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NSE和TSB.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10.2±2.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治疗后(11.0±4.5) ng/ml低于治疗前(19.9±4.1)ng/ml;中度组治疗后(10.8±4.8)ng/ml低于治疗前(29.1±6.2)ng/ml;重度组治疗后(14.9±6.8)ng/ml低于治疗前(37.5±7.6)ng/ml.结论:血清NSE是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程度和转归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EDD9表达变化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表型及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神经胶质瘤患者100例,根据恶性程度分为低度恶性组(Ⅰ~Ⅱ级胶质瘤)和高度恶性组(Ⅲ~Ⅳ级胶质瘤),每组各50例.同时收集重度颅脑外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EDD9在各组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NEDD9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随访5年观察术后两组胶质瘤患者预后情况,分析NEDD9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显示,在对照组的脑组织中NED9蛋白的表达极低,在低度恶性组和高度恶性组中NEDD9表达较高,且高度恶性组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P<0. 05);胶质瘤患者脑组织中NEDD9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 05);术后NEDD9 蛋白低表达组生存率明显高于NEDD9 蛋白高表达组(P<0. 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NEDD9蛋白高表达是神经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EDD9表达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表型关系密切,与神经胶质瘤恶性进展有关,是患者一个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变化 ,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 ,检测 4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观察组 ) ,2 5例非脑梗死患者 (对照组 )其血液及脑脊液NSE的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液和脑脊液NSE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和对照组 (P <0 0 1) ;ACI患者脑脊液NSE显著高于血液 (P <0 0 1) ;血液和脑脊液NSE含量与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脑脊液或血清中的NSE浓度 ,是脑组织破坏程度较合适的生化标记物 ;对预测病人出院后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恢复程度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卢晓宁 《广西医学》2001,23(5):1027-1029
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SGF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恶性肿瘤病人血清样本中的TSGF含量。结果:98例恶性肿瘤中,不管是原发、复发或转移患者血清TSGF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43例治疗后有效者血清TSGF含量明显下降(P<0.01),7例恶化者则显著升高(P<0.01)。35例鼻咽癌治疗后血清TSGF明显下降,阳性率17.14%,而EB-VCA-IgA治疗后阳性率仍高达94.29%。结论:TSGF是一种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广谱肿瘤标志物,对疗效评价和预示肿瘤复发或辅助诊断复发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颅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颅内压变化情况及其与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颅组(53例)和钻孔组(53例),分别采用传统的开颅引流术和微创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人术后1、12、24、72 h和1周颅内压和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12、24、72 h和1周钻孔组病人的颅内压均明显高于开颅组(P<0.01);术后6个月,钻孔组病人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开颅组(P<0.01),2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1个月,钻孔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1),2组病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明显低于术后3 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术后3 d(P<0.01);术后6个月,2组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1);钻孔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分布情况优于开颅组(P<0.01),钻孔组认知功能障碍率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开颅引流术在降低颅内压方面具有优势,而在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方面,钻孔引流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及第3、7、14天的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结合患者的GCS评分及发病第30天时的GOS评分等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和脑脊液NSE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NSE平均水平在卒中后3~7 d达高峰,7~14 d逐渐下降。发病后早期(14 d内)同一时间点,患者病情越重,GCS评分越低,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SE值越高(P〈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及脑脊液NSE水平增高,较预后良好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早期(14 d内)同一患者脑脊液NSE值较血清NSE值高(P〈0.05)。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和脑脊液NSE含量呈正相关(r=0.966,P〈0.05)。结论:NSE作为神经元损伤的定量生化标志物,其水平高低不仅能反映脑卒中后脑组织及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作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肝胆系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3 d ALT值高于麻醉前(P<0.01),但未超出正常值范围,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2 h ALB值低于麻醉前(P<0.05),但术后3 d各组的ALB值均恢复正常,而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项指标全程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有潜在的、轻度的肝毒性;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防止转氨酶的升高,对安氟醚及七氟醚所致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异丙酚复合安氟醚、七氟醚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