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热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苯酚与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苯酚与叔丁醇烷基化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反应热效应和反应平衡常数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在相同的温度下,与苯酚羟基上成醚反应相比,苯酚C上烷基化反应的自发进行趋势和反应平衡常数均较大。苯酚C上烷基化反应中,三取代反应的自发进行趋势和反应平衡常数均最大,二取代反应居中,一取代反应最小。与气相反应相比,液相烷基化反应放热量较大,其自发进行趋势和反应平衡常数均较大,反应以液相进行更有利。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力学计算方法研究甲酪与叔丁醇脱水反应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液相中甲醇与叔丁醇脱水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反应热效应和反应平衡常数均随着湍度升高而减小。在相同的温度下.与合成甲基叔丁醚反应相比.生成异丁烯和二甲醚的自发进行趋势和反应平衡常数均较大.生成异丁烯反应的自发进行趋势和反应平衡常数均最大.合成叔丁醚反应自发进行趋势和反应半衡常数均最小.与气相反应相比.液相反应放热量较大.合成甲基叔丁基醚自发进行趋势和反应平衡常数均较大.反应以液相进行更有利  相似文献   

3.
曾海  毛羽  高金森 《当代化工》2004,33(6):317-320,328
研究了催化裂化过程中热裂化反应和催化裂化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剂油比和反应时间能显著地影响热裂化反应和催化裂化反应。采用缩短反应时间的方法,能抑制催化裂化过程中不利的热裂化反应和二次裂化反应,达到调整产品分布和产品组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微波促进有机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应钦 《广东化工》2011,38(3):232-233,214
微波辐射技术可用于多种有机反应,如氧化反应、缩合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烃烷基化反应、烯烃加成反应、羰基加成-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环化和开环反应、Diels-Alder成环反应、取代反应、脱保护基反应、酰基化反应、芳基化反应、自由基反应、Tipson Cohen反应、产生二氯卡宾反应、脱羧反应、磺化反应、催化氢化反应、Bischler Napieralski反应、Fries重排反应、偶合反应、Mannich反应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等。  相似文献   

5.
刘俊 《工业催化》2017,25(4):56
烯烃和环烷烃是催化裂化原料中常见的两种分子类型,对这两类分子反应特点和反应规律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催化裂化反应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计算化学工具,详细研究烯烃和环烷烃裂化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在B酸中心作用下,烯烃主要发生裂化反应;在L酸中心作用下,烯烃容易发生环化反应生成环烷基正碳离子,并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环烷烃和环烯烃;环烷烃的裂化反应受到热力学限制,反应发生较为困难;烯烃环化反应和环烷烃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烯烃环化反应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合理的简化和假设,经计算指出:在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气化反应过程中,碳与氧的氧化反应、水煤气反应和CO还原反应各消耗总用煤量的33.2%、47.5%和16.0%,随灰渣排出炉外的煤占总用煤量的3.3%。饱和温度控制的不同,则各反应的反应强度不同,煤气中H2、CO及CO2组分比例不同,各反应层煤炭消耗的比例也略有不同;氧化反应放热量的56.92%用于水煤气反应和CO还原反应,其余43.08%为反应余热,气化用煤气化反应活性越强,消耗的反应余热越少。  相似文献   

7.
张宗磊  张燕  吴过  孙倩  王存德 《化学世界》2011,52(6):349-351,361
采用三甲基氯硅烷(TMSCl)作为路易斯催化剂催化芳醛和邻苯二胺合成了2-芳基苯并咪唑化合物.以苯甲醛和邻苯二胺的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剂与反应底物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溶剂对反应效果的影响,验证了三甲基氯硅烷对合成反应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三甲基氯硅烷能大大加快芳醛和邻苯二胺合成2-芳基苯并咪唑反应的进行,其...  相似文献   

8.
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术作为一种经济、简易、高效的原位被动修复技术逐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其关键技术是反应介质的研究,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材料细分为氧化还原反应介质、吸附反应介质、沉淀反应介质和混合反应介质等四类,对反应介质的去除机理、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可渗透反应墙介质材料的选择应在其反应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特征和经济费用等加以综合考虑,以保证PRB的长效性。未来PRB反应介质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复合介质和新型反应介质的开发、反应介质的性能研究。同时,我国对PRB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反应介质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术作为一种经济、简易、高效的原位被动修复技术逐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其关键技术是反应介质的研究,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材料细分为氧化还原反应介质、吸附反应介质、沉淀反应介质和混合反应介质等四类,对反应介质的去除机理、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可渗透反应墙介质材料的选择应在其反应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特征和经济费用等加以综合考虑,以保证PRB的长效性。未来PRB反应介质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复合介质和新型反应介质的开发、反应介质的性能研究。同时,我国对PRB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反应介质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高伟  魏一伦  高焕新 《工业催化》2015,23(10):802-806
研究MWW结构的有机硅微孔沸石催化剂在苯和异丙醇液相烷基化反应中的性能,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空速等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低于150℃时,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较差,主要反应为烷基化反应及异丙醇的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反应,反应产物为异丙苯、丙烯和异丙醚。反应温度高于170℃时,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良好,异丙醇接近完全转化,主要反应为烷基化反应,主要产物为异丙苯和多异丙苯。随着原料空速的增大,异丙醇转化率和异丙苯选择性降低,异丙醚和丙烯选择性增大。反应压力(1.5~2.5)MPa时,反应为液相烷基化过程,反应压力的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二甲苯改性酚醛树脂的反应机理。详细地介绍了二甲苯改性酚醛树脂的工业生产方法。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林培喜  魏纯  周怀瑞 《陕西化工》2012,(5):788-790,793
采用C5单烯烃馏分对精C5石油树脂进行改性,研究了C5单烯烃馏分的加入方式、加入量、反应时间、聚合温度、催化剂以及溶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精C5质量浓度为68%~70%、反应时间1.5 h、聚合温度为60~70℃、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5%条件下,改性后精C5石油树脂与原树脂相比,在保持较高软化点的基础上,还具有较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较低的熔融粘度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树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高性能复合基体材料。综述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反应历程、反应条件对固化反应产物的影响及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林培喜  魏纯  周怀瑞 《应用化工》2012,41(5):788-790,793
采用C5单烯烃馏分对精C5石油树脂进行改性,研究了C5单烯烃馏分的加入方式、加入量、反应时间、聚合温度、催化剂以及溶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精C5质量浓度为68%~70%、反应时间1.5 h、聚合温度为60~70℃、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5%条件下,改性后精C5石油树脂与原树脂相比,在保持较高软化点的基础上,还具有较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较低的熔融粘度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树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无规则羧基丁腈橡胶(RCBN)为改性剂,对羧基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工艺及产品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及化学分析法等手段,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化产物力学性能分析,对改性环氧树脂固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质量配比为环氧树脂:RCBN:催化剂为100:15:0.3的反应体系中于120℃,反应150min,获得了环氧值0.40、黏度(40℃)90—95Pa·s、酸值小于0.4mg/g的改性环氧树脂产品,改性环氧/改性胺411固化产物剪切强度为18.41MPa,断裂伸长率为4.41%;无规则羧基丁腈橡胶对环氧树脂有显著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泡沫级专用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改性蜜胺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THEIC)改性蜜胺树脂,通过粘度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改性树脂的聚合工艺条件(如物料配比、反应时间、改性剂添加量、固含量等)对体系聚合反应及改性产物韧性的影响,采用IR光谱对改性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HEIC参与了反应,植入蜜胺树脂的分子链中,加大了三嗪环之间的距离,起到增韧改性的目的。适合发泡用THEIC改性蜜胺树脂的适宜的工艺条件为:n(M)∶n(F)=1∶2.8,pH=9.0~9.5,反应温度(95±1)℃,时间80~100 min,固体质量分数为75%,THEIC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氟改性粉末涂料的两种试验路线:羟氨基反应是羟基树脂用氨基固化剂进行固化:羟羧基反应是用羟基氟树脂、羧基聚酯和异氰脲醛三缩水甘油酯(TGIC)进行固化。同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性价比较。  相似文献   

18.
采用降低甲醛/尿素物质的量比、加入改性剂、改进合成工艺等3种途径优化了脲醛树脂的合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以甲醛和尿素为单体,添加适量的聚乙烯醇和三聚氰胺改性剂,甲醛和尿素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5∶1,尿素分3次投料,调节pH值为5.5,反应温度控制在85~90℃左右,反应时间60 min,可制得综合性能较好的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液中的游离甲醛质量分数降至0.026%,固含量>55%,粘度为120~150 s,剪切强度可达2.02 MPa且耐沸水时间可达122 min。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泡沫级THEIC改性蜜胺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作为改性剂对蜜胺树脂进行改性,采用旋转黏度计测量反应体系动力黏度,根据动力黏度变化定性表征缩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反应速率快慢,考察了改性树脂的聚合工艺条件(如物料配比、反应时间、改性剂添加量、固含量等)对体系聚合反应的影响;并通过IR光谱、TG-DSC等对改性树脂的结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合成及底漆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玲 《涂料工业》2005,35(9):39-40
本文研究了改性松香类水性醇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底漆的配制.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所得产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用改性松香类水性醇酸树脂制备的底漆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