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特点。方法利用一般临床手段跟踪观察86例老年房颤患者,并与92例非老年房颤患者对照。结果发现老年阵发性房颤有下列特点:(1)发病主要与冠心病和(或)高血压病有关,病理基础是左房扩大和左室舒张功能不全。(2)可以由病窦综合征和房室传导不良引起,必要时选择心脏起搏治疗。(3)部分老年阵发性房颤还可与糖尿病并存,有血糖长时间的持续增高。结论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积极防治老年人常见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6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并与78例老年高血压病但无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Pmax、P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LAD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max和Pd是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可靠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衡雪芹  杨丽 《中外医疗》2012,31(15):180-180
目的探讨超声对糖尿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观察组)与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超声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FMD明显下降(P〈0.05),NTG-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能够反映糖尿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管功能,对于指导临床早期应用改善治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陈沐 《医学文选》2001,20(3):286-288
目的:对治疗老年房颤的几种药物疗效作比较。方法:(1)将26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地戈辛加倍它乐克,心律平,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3个月内有症状性房颤发作次数作比较;(2)所有病例治疗后均作48小时Holter监测,对所发现的无症状性房颤发作次数作比较;(3)对(1),(2)项所有参数作t检验;(4)将9例老年持续性房颤中的3例用心律平治疗,6例用胺碘酮治疗,目的在于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并将两种药物的疗效作比较,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26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三种药物治疗方案在预防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发作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尤以胺碘酮疗效最佳;胺碘酮治疗组无症状性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在使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并维持窦心律的疗效方面,胺碘酮优于心律平,结论:胺碘酮是治疗老年房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老年房颤1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恒英 《当代医学》2010,16(13):42-42
目的分析153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2月老年房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居老年房颤病因之首。本组中:冠心病51例(33.33%),高心病32例(20.91%),肺心病13例(8.49%),风心病9例(5.89%),瓣膜病16例(10.4%),扩张型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例(15.03%),甲亢性心脏病5例(3.27%),孤立性房颤4例(2.6%);阵发性房颤(18例,11.76%)、持续性房颤(33例,21.57%)、永久性房颤(102例,66.67%);心功能I级28例、Ⅱ级81例、Ⅲ级25例、Ⅳ级19例。结论本组分析表明,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原因。预防房颤的重点是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  相似文献   

6.
刘桂芳  朱俊兴 《中原医刊》2007,34(24):49-50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A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有完整资料老年房颤患者124例,根据发作时间分阵发性和持续性两组,并设对照组60例(冠心病、高血压病42例及其他心脏病无Af者1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房颤病因、合并栓塞者抗栓治疗情况:结果基础疾病前3位是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阵发性房颤合并栓塞症20例,其中脑栓塞18例:持续性房颤合并栓塞症25例,其中脑栓塞20例。两组栓塞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3例,P〈0.05。但阵发性Af与持续性A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栓治疗情况单纯Af组、Af伴栓塞高危组(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病、甲亢等)、Af已有栓塞组抗栓塞治疗率均低。结论房颤合并栓塞率高但抗栓塞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对糖尿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价值。方法糖尿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60例(观察组)与健康志愿者16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彩超评估其肱动脉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下降(P〈0.05),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左心房容积比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从图像学分析,观察组的基础状态肱动脉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彩超技术早期无创评价糖尿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对于指导临床早期应用改善治疗,降低阵发性房颤致死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患者的病因、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53例住院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器质性心脏病为主149例,占97.39%。持续性房颤动116例,阵发性房颤动37例,持续性房颤左房内径(45.2±9.1)mm大于阵发性房颤(33.6±7.2)mm,t=7.07,P<0.01。结论老年房颤以器质性病变为主,房颤的发生与左房扩大有密切关系,心肌缺血程度与房颤的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燕琼  黄志松 《医学新知杂志》2000,10(4):202-202,204
为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心电图改变特点,对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连续2d心电监测。结果显示:110例中85例(77.27%)发生房颤,其中60岁以上占发生房颤数的58.82%;110例中出现短阵快速房颤81例(73.64%),短阵心动过缓房颤4例(3.64%);110例房颤中伴有ST-T改变的有75例(68.18%)。结果表明,老年肿瘤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比例较高,且出现短阵快速心室率较普遍。  相似文献   

10.
赵革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24-24
老年人阵发性房颤常见,及时有效地转复窦性心律,对于减少心绞痛发作及心脏扩大至关重要。笔者观察老年(≥65岁)和非老年(≤50岁)阵发房颤各50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流场向量、涡流及能量损耗(EL)的特点。方法 选取接受TEE检查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5例,包括阵发性房颤组20例和持续性房颤组15例,对照组为同期接受TEE检查的窦性心律者12例,采用VFM技术分析不同心律状态下左心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①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相比,心率、左房内径、左心耳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窦性心律组及阵发性房颤组收缩早期和舒张晚期左心耳向量分布规则均匀,收缩晚期和舒张早期向量稀疏、紊乱;持续性房颤组多数于整个心动周期出现规则均匀的向量,但向量方向持续变化。③窦性心律组及阵发性房颤组舒张晚期观察到左心耳开口处的小涡流。④窦性心律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左心耳流场EL于收缩早期及舒张晚期出现峰值,持续性房颤组左心耳流场EL多数在各时相均维持较高值。结论 VFM技术可以清晰显示不同心律状态下左心耳的流场特点,为评估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流动力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连续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105例)及无房颤组(NAF组,104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结果 AF组中阵发性房颤48例,持续性房颤24例,永久性房颤33例。AF组患者的BNP[(198.66±118.85)ng/L与(86.37±66.96)ng/L]与LVMI[(127.19±28.04)g/m2与(83.70±17.23)g/m2]明显高于NAF组(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BNP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2.45±134.36)ng/L与(178.95±102.73)ng/L,P〈0.05],而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hs-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患者BNP与患者LVMI、LA、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hs-CRP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之间关系密切。BNP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观察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接诊的70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心功能状况及房颤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厄贝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状况均出现明显改善(P<0.01),厄贝沙坦组患者的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Dd)、左室重量指数(LVMI)值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患者(P<0.01),厄贝沙坦组患者的房颤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氨氯地平组(P<0.05),房颤发作频率及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房颤第一次发作间隙明显长于氨氯地平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的房颤发生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郑浩  郑烈  杨福星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34-1635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和诊疗等相关情况。方法:对244例6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持久性房颤分别为27.87%,17.21%,54.92%,244例患者有78%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结论: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是老年房颤患者的重要原因,应根据老年房颤临床特点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作用。方法对本院11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血生化的变化和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缬沙坦治疗组房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ARB药物治疗对阵发性房颤起独立的影响作用。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可使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作用。方法:对本院11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血生化的变化和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缬沙坦治疗组房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ARB药物治疗对阵发性房颤起独立的影响作用。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可使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62例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了解抗栓治疗现状。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老年心房纤颤患者162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对照组为老年无心房纤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房纤颤的病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房颤组和对照组心力衰竭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6.7%、30.3%和37%、11%,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房颤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占33.7%和43.8%),其次为高血压病并冠心病(占26.5%和23.4%),高血压病(占18.4%和10.9%);三组患者抗栓治疗成功率分别为房颤伴栓塞组70.8%,房颤不伴栓塞组69.3%,对照组44%,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病率高,其心力衰竭和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抗栓治疗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并加强华法林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房内及房室结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阵发性房颤)及正常人心房室结的电生理特性差异,通过调搏刺激研究两的房颤诱发成功率。方法 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182例阵发性房颤及3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作电生理测定。结果 (1)食道心房调搏术对阵发性房颤的诱发成功率高达95.6%;(2)窦律及基础起搏情况下两组的房内传导及房室传导无统计学差别;(3)早期刺激下发性房颤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庆期延长、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为主要特点,与正常人比较有高度显性差异。结论 (1)房颤患这些电生理异常有利于房颤时微小折返的形成;(2)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房颤但又缺乏心电图证据的患食道心房调搏术有助于诊断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房增大同时合并房性早搏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方法 根据心脏彩超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将120例房性早搏患者分为左房增大合房性早搏组(A组n=80例),无左房增大合并房性早搏组(B组n=40例).对比两组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及发生阵发性房颤患者中触发情况的比较.结果 左房增大合并房性早搏组阵发性房颤发生显著高于无左房增大组,P<0.01(x2=20.44);左房增大患者中由房性早搏触发阵发性房颤显著高于无左房增大组,P<0.05(x2=4.083);由“P' on T”现象的房性早搏触发阵发性房颤发生显著高于非房性早搏触发的阵发性房颤.结论 左房增大同时存在“P' on T”现象的房性早搏患者更易发生阵发性房颤,应早期药物干预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徐小燕  汪朝春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64-136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方法比较6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和62例老年高血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发生PAF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房颤组中RDW、hs-CRP、尿酸(UA)、左心房内径(LAD)高于对照组(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RDW(OR=1.733)、LAD(OR=3.243)是老年高血压合并PAF的高危因素。ROC曲线显示:RDW对预测房颤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14~0.826,〈0.05),最佳的诊断Cut-off值为12.6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50.7%。结论 RDW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合并PA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