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匮要略》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仲景将本病例于妇人杂病篇中,致使后世不少医家误认为脏躁之“脏”为子宫。如《类聚方广义》曰:“脏,子宫也。”沈明宗亦云“脏躁为子宫血虚受风热化热。”愚意则以为脏躁非子宫病。若“脏”为子宫,那么仲景又何必于脏躁之前再加“妇人”二字呢?可见“妇人”二字,是为区别于男子脏躁而设。而证之临床,本病亦非女子所独有。《素问·五脏别论》谓:“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名曰奇恒之府。”若云脏躁为子宫病,仲景就当曰腑躁更为切贴,却反云脏躁,不是违背常理  相似文献   

2.
先父詠江公对于妇科杂病的诊治,识见独特,经验宏丰。兹将其辨治经验介绍于下:1 脏躁之因,责之心虚脑瘀脏躁病名,始出《金匮》。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其证治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其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在其后的中医妇科各家学说中,均肯定了本病与脏阴不足、心神失养有关。先父认为,本病不惟心神失养,且多合并有脑络瘀阻证。他说:“前贤论治脏躁,多强调于心,而  相似文献   

3.
略谈脏躁     
“脏躁”是临床常见病证。《金匮要略》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笔者认为:“脏躁”即是一个病名,又代表一种证候,此病妇人男子皆有,惟妇人比较多见。似现代医学中癔病,神经官能症等类病。  相似文献   

4.
例1.胡×,女,34岁。1986年5月8日急诊。患脏躁三年,加重频发一年。每发脏躁,齿干咽燥,舌头干涩,累用甘麦大枣汤治愈。近与同事失和,旧病复作,仍服前方,不料药  相似文献   

5.
“脏躁”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一般来说此病多见于妇人,但临床上男人、小孩亦有之。陆渊雷有《金匮要略今释》中指出:“然患此者虽妇人为多,男子亦往往而有”。现录治验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4 养胃宁心法 <金匮要略>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此多因情志抑郁,心脾受损,脏阴不足而成,立养胃宁心法.此法常用于脏躁证.如:万某,女,3岁.出生3个月后,夜啼,烦躁不安,哭无虚夕,服镇静安眠剂,缓解暂时,不能根治.  相似文献   

7.
脏躁 ,如《金匮要略》云 :“妇人脏躁 ,喜悲伤欲哭 ,象如神灵所作 ,数欠伸 ,甘麦大枣汤主之”。多年来医者承《金匮》之旨 ,素以甘麦大枣汤治之 ,但往往无捷效。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 ,总结桃红化瘀汤治疗脏躁 4 5例 ,疗效尚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共 4 5例 ,均为女性  相似文献   

8.
<正> 脏躁首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对此,后世医家关于脏躁之脏、病因病机及其使用甘麦大枣汤之治疗,颇多异议。笔者不揣疏陋,据家藏资料所载及个人临证所察,拟就此一问题略抒管见。不当之处,冀希指正。  相似文献   

9.
甘麦大枣汤乃临床常用方,源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原文为;“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笔者根据辨证运用于临床,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病案举例例一:吴×,男,56岁,工人。精神分裂症。患精神分裂症多年,两耳鸣响如钟鼓之声,常有幻觉症状出现,尤以幻听最为明显。神志呆滞,语言迟钝,夜不安寐,服用奋乃静等镇  相似文献   

10.
正周庆教授是天津市周庆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临证30余载,医术精湛,针技超群,治疗脏躁上很有特色。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总结其治疗寒湿型脏躁的经验。1对寒湿型脏躁的认识脏躁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中医内科学》将脏躁归为郁证中的心神失养型。周庆教授在大量的门诊中发现下焦寒湿型脏躁的患者比例较大,其病因中外因包括:1饮  相似文献   

11.
对《金匮要略》“脏躁”病名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甦颖 《河南中医》2010,30(5):425-426
脏躁属中医情志病的范畴,易发于女子,其病位主要在心肺,其基本病机为脏阴不足,神无所舍,魄无所归,以无故喜悲伤欲哭,数欠伸为辨证要点,至于条文中的“象如神灵所作”,只是强调了脏躁患者悲伤欲哭的无因性,并非指其证候的变化。因此,脏躁可定义为“因脏阴不足.心肺失养而致的以无故喜悲伤欲哭、数欠伸为主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妇人无故悲哭,或哭笑无常,烦躁不宁,神志恍惚,频频哈欠,夜不能寐,称为脏躁。脏躁的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病治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医宗金鉴》注:“脏,心脏也,心静则神藏,若为情伤,则心不得静而神躁扰不宁也。”  相似文献   

13.
脏躁病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方证俱简,如“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验之临床,往往缺乏捷效。笔者从郁论治,效果满意,兹结合临床谈一下治疗体会。 脏指心脏,躁为躁动不安之意。脏躁病以悲伤欲哭,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时时欠伸为主证。各种原因致情志不畅,肝气郁滞;久郁不解,气滞血瘀;郁而不伸,伤及脾肾,脏腑失濡,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发为脏躁病。其涉及多个脏腑,但以心脾肾为主,尤以心为轴心。由于病程长短有异,个人体质有别,主证各有侧重,只有区别不同证型论治,方可获良效。 1 肝气…  相似文献   

14.
妇人脏躁魏××,女,55岁,门诊号2634 1989年8月22日初诊,患者因与家人生气,突然发作,刻诊神志迷糊,哭闹不  相似文献   

15.
脏躁一病,出自《金匮要略》。此病多见脏腑阴阳虚弱之人,或病后体弱加之情志不遂者,特别是更年期脏器渐衰者多染此疾。笔者近几年来治疗本病40余例,疗效甚佳、现举例如下: 例一:张××,女,46岁,工人,1981年3月20日就诊。其家属代诉:病人一月前因家事操劳过度,饮食欠佳而发病,初时哭笑无常时沉默寡言,呵欠频作,继之口难闭,舌难收,睡涎不止,饮食减少,神疲乏力。查其舌质红,苔白干燥有裂纹,脉细弦。患者素体不健,气血不足,  相似文献   

16.
脏躁,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书中指出,其病“喜悲伤欲哭,数欠伸,象如神灵所作”。从临床表现不难看出,所谓脏躁,其病变在心,即心阴血亏乏而躁动不安。正因为如此,仲景才用甘缓养心补脾的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虽多见于女子,但男子亦有,所以,脏躁实际是中医内科郁证的证候之一。郁证的特征是胸闷,胁胀,胁痛,易怒善哭,是肝、脾、心三脏功能失调所致。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心主神明。由于郁怒不解,使肝失条达,则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伤阴,肝病往往犯脾;此外,由于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脾病则生湿生痰,同时气血生化…  相似文献   

17.
脏躁病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对于本病的描述为“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由于作者只对脏躁的症状及方药进行简单描述,使得后世医家对“脏躁”的认识众说纷纭,缺乏统一的观点。为此对历代医家脏躁医案进行  相似文献   

18.
1脏躁之"脏"究指何脏 脏躁之"脏",后世医家见仁见智,说法不同;如宋代赵以德认为"脏"主要指肝脏[1].清代沈目南认为"脏"指子宫[2],尤在泾支持此说,谓:"沈氏所谓子宫血虚,受风化热者是也"[3].清代陈修园认为脏躁之"脏"不必拘于何脏"[4];近亦有学者支持此说,谓"以陈说不拘何脏为是"[5].<医宗金鉴>认为"脏,心脏也"[6];先父丁浮艇谓:"盖心者,藏神,主神明者也,观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之心神惑乱象,<医宗金鉴>所说之脏指心.是也".近有资料亦持此见,谓:"<医宗金鉴>认为脏躁之脏主要应指心脏,这个解释比较合理"[7].  相似文献   

19.
“脏躁”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脏躁》,篇中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历代医家关于脏躁持不同观点,王叔和在《脉经》中称本病为“脏燥”,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也称“脏燥”,  相似文献   

20.
甘麦大枣汤出《金匮要略》,主治脏躁病。临床以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心神惑乱为病机,以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要表现者均可用甘麦大枣汤治之。笔者在临证中,凡是肝气郁结,心气耗伤,脏阴不足而致的胸闷、心悸、低热、便秘、失眠等症,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30例亦有效。现举案例三则说明如下。例1 王××,女,65岁。曾患精神分裂症,经治好转。家属称:“若便秘多日,即见精神恍惚,常用大黄攻下,此次服大黄粉1.5克未效,”遂来求诊。证见面色无华,脉细软,舌质红,苔薄黄,症系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之法,借用甘麦大枣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