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大鼠脑出血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各30只,每组又分为6h、12h、1d、2d、3d、7d 6个亚组。假手术组向尾状核注射生理盐水2μL,脑出血组向大鼠尾状核注射2μL Ⅳ胶原酶,分别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出血周围HSP70、Bax、Bcl-2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SP70、Bcl-2、Bax含量脑出血组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P<0.01)。HSP70表达在6h出现,3d达高峰,7d表达减少。Bc-2的表达在6h出现,在1d时达高峰,第2天维持在高表达状态,随后表达逐渐减少。Bax的表达分别在12h和3d达高峰,在1d时表达呈下降趋势,第7天表达逐渐减少。结论 HSP70高表达对出血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其促进脑组织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Bcl-2/Bax比率,以此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及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和出血组(30只)。采用大鼠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尾壳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48、96h5个时间点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出血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Caspase-3的表达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性(r=0.956,P〈0.05)。结论Caspase-3、神经细胞凋亡参与了大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硫酸镁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硫酸镁干预组各36只,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区制备脑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用25%硫酸镁400 mg/kg腹腔注射,分别在术后1d、3d、7d、14d、21d、28d不同时间点各取6只大鼠断头取脑,连续切片作TUNEL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中凋亡的神经细胞及Caspase-3表达均增加(P<0.05),在使用25%MgSO_4治疗后干预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减少,Caspase-3表达降低,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硫酸镁可通过抑制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与Caspase-3活化从而起到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且随应用时间的延长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孙漓  彭强  王兰香 《广东医学》2012,33(11):1553-1555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热休克应答对脑复苏的应用前景.方法 将4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制作心搏骤停(SCA)并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模型制作;模型组仅制作SCA动物模型,不进行热休克应答干预;干预组大鼠SCA模型制作后进行热休克干预,即静脉注射HSP70.分别于6、12 h后检测各组大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Caspase-3活性,对比分析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的差异,验证HSP70对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在6、12 h两时点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休克应答干预对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对脑复苏具一定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Ⅳ型胶原酶诱导的实验性脑出血模型的基础上,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并研究抽吸术后血肿周围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雄性大鼠1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抽吸治疗组。将Ⅳ型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在形成脑出血10 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含有3 000 U尿激酶的溶液5 μl来溶解血凝块,2 h后进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干预治疗。应用Bederson四级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SE蛋白的表达。 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各个时间点脑出血组、抽吸治疗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SE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出血后第1天,抽吸治疗组NSE蛋白表达略高于脑出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第3天、第5天抽吸治疗组与脑出血组比较,NSE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 结论 Ⅳ型胶原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且能够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的理想模型。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功能损伤,且血肿周围组织NSE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早期进行血肿抽吸术可以较好地清除脑内血肿,降低脑组织NSE蛋白的表达,减少脑出血后神经元的阳性细胞数及变性细胞数,从而保护神经组织,明显改善其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6.
孙漓  彭强  王兰香 《现代医学》2012,40(4):400-403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 70)对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HSP对脑复苏的可行性。方法:将4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干预组,假手术组不进行模型制作及治疗干预;模型组仅制作心搏骤停(SCA)并心肺复苏动物模型,不进行治疗干预;干预组大鼠在SCA并心肺复苏模型制作后静脉注射HSP 70。分别于6、12 h后检测各组大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Bcl-2蛋白表达量,对比分析各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的差异,验证HSP 70对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HSP 70对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目,增加Bcl-2蛋白表达。结论:HSP 70对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对脑复苏具一定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出血组、术前24 h预防用药组、术后0 h治疗组、6 h治疗组和24 h治疗组,每组6只,出血组和治疗组采用尾状核注入Ⅶ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预防用药组和各治疗组于相应时间点给予银杏叶注射液2 mL.kg-1腹腔注射,各组大鼠均于术后72 h处死。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出血灶周围凋亡神经元的Bcl-2、Bax和Caspase-3的阳性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出血组大鼠尾状核部位的脑组织大量坏死,各治疗组大鼠尾壳核部位的出血坏死灶较出血组缩小,脑组织水肿减轻,其中术前24h预防用药组表现最为明显;Bcl-2、Bax和Caspase-3蛋白在正常组均有少量表达,脑出血后明显增加;预防用药组和各治疗组中,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出血组明显升高(P〈0.01),Bax与Caspase-3蛋白的阳性细胞数较出血组明显降低(P〈0.01);预防用药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比各术后治疗组多,Bax与Caspase-3蛋白的阳性细胞数比术后各治疗组少。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保护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抑制神经元凋亡,并且早期用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周围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出血组、术前24 h预防用药组、术后0 h治疗组、6 h治疗组和24 h治疗组,每组6只,出血组和治疗组采用尾状核注入Ⅶ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预防用药组和各治疗组于相应时间点给予银杏叶注射液2 mL.kg-1腹腔注射,各组大鼠均于术后72 h处死。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出血灶周围凋亡神经元的Bcl-2、Bax和Caspase-3的阳性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出血组大鼠尾状核部位的脑组织大量坏死,各治疗组大鼠尾壳核部位的出血坏死灶较出血组缩小,脑组织水肿减轻,其中术前24h预防用药组表现最为明显;Bcl-2、Bax和Caspase-3蛋白在正常组均有少量表达,脑出血后明显增加;预防用药组和各治疗组中,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出血组明显升高(P<0.01),Bax与Caspase-3蛋白的阳性细胞数较出血组明显降低(P<0.01);预防用药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比各术后治疗组多,Bax与Caspase-3蛋白的阳性细胞数比术后各治疗组少。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保护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抑制神经元凋亡,并且早期用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出血后脑组织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用尾状核注射自体血法建立脑出血模型;检测丙二醛(MDA)含量,以TUNEL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出血组脑组织MDA含量、细胞凋亡数和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与出血组相比,依达拉奉组MDA含量、细胞凋亡数与Bax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依达拉奉可抑制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氧化应激、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方洁  陆勤  王浩  李威 《河北医学》2013,19(3):321-32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以及对TNF-α、TRADD、Caspase3、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入法制作大鼠ICH模型;将制模成功的大鼠分为ICH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36只;各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12h、1d、3d断头取脑组织检测脑水含量以及TNF-α、TRADD、Caspase3的蛋白表达,并进行TUNEL染色。结果:ICH组在12h、1d、3d脑水含量、TNF-α、TRADD、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凋亡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上述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均低于ICH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降低ICH模型大鼠脑组织TNF-α、TRADD、Caspase3表达及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联合血肿抽吸治疗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及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 体外分离HUC-MSCs,移植前以BrdU标记。向尾状核注入2μL Ⅳ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120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血肿抽吸组、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联合血肿抽吸组(联合治疗组),进行相应的处理后,于1、3、7、14和30d 5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出血周围p53基因的表达及HUC-MSCs在脑组织的分布,并用改良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结果 与脑出血组比较,血肿抽吸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的mNSS评分、p53表达量均下降(P均<0.05);7d时,联合治疗组的mNSS评分及p53表达量低于脑出血组和血肿抽吸组(P均<0.05),14d、30d时则低于其余3组(P均<0.05)。结论 HUC-MSCs移植联合血肿抽吸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郑晓梅  李小刚  刘亮 《四川医学》2010,31(9):1220-1222
目的探讨HtrA2(也称作0mi)在大鼠脑出血急性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雌雄各半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后3h、6h、12h、1d、3d、5d组和7d组,每组10只。在脑立体定向仪下采用自体血注入尾状核法制备脑出血模型。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用干湿重法测量脑含水量(BWC);进行ICH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RT-PCR法检测HtrA2 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均有HtrA2 mRNA表达,但脑出血后各组手术侧表达明显增加(P〈0.05),尤其是3d组,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而脑含水量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大鼠脑出血后HtrA2 mRNA表达增加,并与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推测HtrA2参与ICH后灶周围组织神经元凋亡的过程及ICH后灶周脑组织水肿的过程,诱导或加重了神经元的凋亡及脑水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的规律以及抑肽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75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脑出血组、抑肽酶组,各实验组分6h、1d、3d、5d及7d5个时间点。分别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脑出血后72h血肿周围组织可见大量凋亡细胞,抑肽酶干预可使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提示抑肽酶可以减轻脑出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及其多粘菌素B(polymyxin B,PMB)对上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小剂量多粘菌素B干预组[0.4mg/(kg.d)]、大剂量多粘菌素B干预组[0.8mg/(kg.d)],立体定位仪定位注射自体不凝血制造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为术后6、12、24、72、120h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肿周围区PKC、TUNEL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数的表达、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NO(一氧化氮)含量以及大小剂量PMB对其干预后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PKC少量表达,偶见凋亡细胞;脑出血组自6h起PKC、凋亡细胞及TNF-α、NO含量大量增加,72h达高峰,PKC在120h基本降至假手术组,但凋亡细胞TNF-α、NO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小剂量多粘菌素B干预组均明显抑制PKC、凋亡细胞、TNF-α含量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MB剂量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大量PKC表达上调、神经细胞凋亡、TNF-α、NO含量增加,PMB能够明显抑制PKC激活,TNF-α、NO释放,减少血肿周围细胞凋亡,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蒋国红  黄良国  施迎兵 《重庆医学》2012,41(19):1948-1950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出血性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IL-10对出血性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IL-10低剂量组(L组)、IL-10高剂量组(H组)。Ⅶ型胶原酶注射法制备颅脑损伤模型,记录各组6h、12h、1d、3d、7d大鼠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免疫组化法测定HSP70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M组比较,L组和H组HSP70表达明显升高(P<0.01),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以H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IL-10可通过上调HSP70表达及抑制caspase-3表达对出血性颅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及其多黏菌素B(polymyxin B PMB)对上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小剂量多黏菌素B干预组(0.4mg/kg.d)、大剂量多黏菌素B干预组(0.8mg/kg.d),立体定位仪定位注射自体不凝血制造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为术后6h、12h、24h、72h、120h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肿周围区PKC、TUNEL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数的表达、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NO(一氧化氮)含量以及大小剂量PMB对其干预后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PKC少量表达,偶见凋亡细胞;脑出血组自6h起PKC、凋亡细胞及TNF-α、NO含量大量增加,72h达高峰,PKC在120h基本降至假手术组,但凋亡细胞TNF-α、NO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小剂量多黏菌素B干预组均有明显抑制PKC、凋亡细胞、TNF-α含量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MB剂量的大小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大量PKC表达上调、神经细胞凋亡、TNF-α、NO含量增加,PMB能够明显抑制PKC激活,TNF-α、NO释放,减少血肿周围细胞凋亡,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NF-κB、TNF-α和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脑出血组和治疗组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于术后2 h将阿托伐他汀按10 mg/kg进行灌胃.于造模后12 h、1 d、2 d、3 d和5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留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及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TNF-α、IL-1β和NF-κB的表达增加(P<0.05),均为12 h开始持续增加,3 d时达高峰,持续表达至5 d;与脑出血组相比,治疗组TNF-α、IL-1β和NF-κB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NF-κB、TNF-α和IL-1β的高表达.阿托伐他汀可通过下调NF-κB信号分子的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脑出血后脑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与Bcl-2、Bax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槲皮素的干预作用,探讨槲皮素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雄性健康SD大鼠通过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组、槲皮素高剂量组,共4组,每组30只;槲皮素低剂量组和槲皮素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槲皮素10、50 mg/(kg·d)腹腔内注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7 d;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第6小时、1天、2天、3天、7天通过前肢放置试验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缺损,采用TUNEL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肿周围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低剂量组在脑出血后第3天、7天及槲皮素高剂量组在第2天、3天、7天的前肢放置试验评分和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低剂量组在第3天、7天及槲皮素高剂量组在第1天、2天、3天、7天的神经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槲皮素能减轻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