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68年,在未接触过麻疹的格陵兰的斯科斯比松地区500人中,有460人接种了Sch-wartz麻疹减毒活疫苗。在接种前和接种后的16年间,应用IgM、IgA和IgG ELISA以及血凝抑制(HI)试验7次抽样测定麻疹抗体,部份样品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接种前55份血样无1份有IgM、IgG或HI麻疹抗体。接种后如以IgG和HI的结果判定,血清阳转率为94~100%。对lgM、IgA和IgG ELISA抗体随访了16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1993年至2002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河北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对77个县6个年龄组9236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2.25%,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868.19;IgG抗体≥1∶3200者占6.24%~57.52%;不同年份抗体阳性率和GMRT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RT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县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GMRT有一定的波动性。结论据监测结果预测河北省近几年不会发生较大的麻疹流行,但薄弱地区和薄弱人群仍然存在,存在麻疹在局部爆发的隐患,有必要在此人群中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3.
钟海关 《北方药学》2015,(2):122-123
目的:探讨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疫苗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县8~18个月龄常住健康人群90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0例,其中,A组接种联合减毒活疫苗,B组接种麻疹疫苗,C组接种腮腺炎疫苗,观察三组对象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不良反应比较,A组发热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接种联合减毒活疫苗抗体阳转率同麻疹疫苗以及腮腺炎疫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减毒活疫苗有着目前临床使用的腮腺炎疫苗以及麻疹疫苗相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沈江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184-3185
目的:比较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光泽县1~2周岁应初免的儿童264名,分组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观察人体接种反应,采用细胞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前及免疫后乙脑中和抗体。结果:减毒活疫苗组抗体阳转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91.30%和1∶20.22;灭活疫苗组为64.38%和1∶16.51。经统计学分析,减毒活疫苗组抗体阳转率和阳性抗体(GMT)均高于灭活组。经观察,减毒活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人体反应均为发热和接种部位轻度红肿,发热率分别为8.51%和8.13%,中、强反应率为2.13%和0.81%,红肿率为1.42%和0.81%。所有发热及轻度红肿者均于24小时恢复正常。结论: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针次少,安全性好,是现阶段预防乙脑比较理想的疫苗,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卢旺达进行了麻疹减毒活疫苗对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比较研究。研究对象为518名8~19月龄儿童,其中患儿267例,健康儿童251名。每人接种1剂Schwarz株麻疹减毒活疫苗。观察接种反应,并于接种前和接种后40天分别采血,用酶免疫试验检测麻疹抗体水平。结果表明,15%免疫后有轻微反应,其中84%发生于免疫后5~12天,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Koplik斑,少数人在免疫后3~5天出现短暂的腹泻和咳嗽,未出现神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用于部队参加大型集聚性活动士兵的应急免疫接种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对2009年参加北京某大型演练活动士兵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收集接种对象麻疹和风疹病史及疫苗接种史等资料,并与2008年参加北京某大型演练活动未接种疫苗士兵进行比较,分析该疫苗的保护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应急接种对麻疹和风疹的保护率分别为98.51%和100.00%.疫苗的安全性较好,6475名接种者中发生全身反应8名,局部反应18名,经对症处理和休息后,均在48 h内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用于部队参加大型集聚性活动士兵的应急免疫接种,安全性好,可有效预防麻疹和风疹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评估了儿童和成人接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减毒活疫苗后细胞免疫和抗VZV IgG抗体的持续状况,并检测了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应答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抽样检测阿里地区1~19岁人群麻疹IgG抗体,为制定有效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地区7个县共随机抽样1~19岁常住健康人群1135人,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IgG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1.19%,其中男性574人,阳性率为70.03%,女性561人,阳性率为72.37%;2岁和4岁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86.54%和88.57%。结论阿里地区1~19岁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为控制疫情发生,建议对重点人群进行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9.
麻疹疫苗一般被认为是安全和高效的。在理想的现场试验条件下,减毒活疫苗单次接种可使95%以上接种者血清阳转。可是,较近的报告对在一般社会现场条件下接种疫苗的效率提出质疑,在曾经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已有若干起发生麻疹爆发的病例。对这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在麻疹爆发流行早期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以便制定正确的婴儿  相似文献   

11.
包倍佩 《上海医药》2012,33(4):35-36,52
目的:研究上海市闸北区55年来麻疹发病流行情况,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上海市闸北区疾控中心提供的1956-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研究方法.结果:55年来共发生麻疹病例169 733例,发病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在开展麻疹疫苗普种以后,麻疹发病率明显降低.近年来,外来人口的发病率较本地人口平均高出73.23%.结论:上海市应继续加强计划免疫、适当开展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从而实现消灭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清远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对策。方法 对2000~2004年清远市麻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采集部分疑似病例早期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2000~2004年清远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27例,其中临床诊断148例,实验室确诊412例,排除167例。麻疹病例分布在全市8个县(市、区),呈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年均发病率为2.87/10万。期间共发生爆发疫情12起共149例,其中2004年7起共90例,爆发病例占全部病例的26.6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3~7月为高发。发病年龄最小为1月龄,最大40岁,以4~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多,但爆发病例中7~14岁的中小学生占50.01%。22、72%的病例有明确的麻疹疫苗免疫史,73.79%发病年龄在15岁以上的病例免疫史不详。579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IgM抗体阳性率为71.16%。结论 2000~2004年清远市麻疹疫情不稳定,应加强疫情报告,提高麻疹监测系统效能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覆盖率,并适时持久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3.
卢玉容  刘雅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23-1924
目的:探讨近年来麻疹的流行病学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法对我院收治的342例麻疹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麻疹的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高发人群。不典型麻疹明显增多,农村发病人数高于城市,未预防接种者发病率高于已做预防接种者。结论:儿童麻疹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应加强麻疹监测力度,实施强化计划免疫策略是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he measles virus is a major human pathogen responsible for approximately 150,000 deaths annually. The disease is vaccine preventable and eradication of the virus is considered feasible, in principle. However, a herd immunity exceeding 95% is required to prevent sporadic viral outbreaks in a population. Declining disease prevalence, combined with public anxiety over the vaccination's safety, has led to increased vaccine refusal, especially in Europe. This has led to the resurgence of measles in some areas.

Areas covere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whether synergizing effective measles therapeutics with the measles vaccination could contribute to finally eradicating measles. The authors identify key elements in a desirable drug profile and review current diseas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the state of experimental inhibitor candidates. The authors also evaluate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viral escape from inhibition, and consider the potential of measles therapeu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persisten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viral infection. Finally, the authors contemplate the possible impact of therapeutics in controlling the threat imposed by closely related zoonotic pathogens of the same genus as measles.

Expert opinion: Efficacious therapeutics used for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of high-risk social contacts of confirmed index cases may aid measles eradication by closing herd immunity gaps; this is due to vaccine refusal or failure in populations with overall good vaccination coverage. The envisioned primarily prophylactic application of measles therapeutics to a predominantly pediatric and/or adolescent population, dictates the drug profile. It also has to be safe and efficacious, orally available, shelf-stabl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amenable to cost–effective manufacturing.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17例麻疹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7例,采用利巴韦林1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儿童回春颗粒,按照患儿的年龄不同给予不同剂量,2组治疗均7 d。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和退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咳嗽和咯痰缓解时间、腹泻消退时间、白细胞复常时间、住院天数及由麻疹所引起的并发症(肺炎和喉炎)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咳嗽和咯痰缓解时间、腹泻消退的时间、白细胞复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由麻疹引起的并发症肺炎和喉炎的患儿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探讨成人不典型麻疹的临床特点,进而早期积极预防避免其流行.方法 同顾性分析96例成人不典型麻疹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发疹时间、并发症、实验室血常规、肝功及麻疹IgM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人不典型麻疹临床表现以发热、不典型皮疹、腹泻、流感样症状、结膜充血、麻疹粘膜斑等较为常见,症状以发热最多见,体...  相似文献   

17.
麻疹减毒活疫苗佐治小儿肾病综合征1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麻疹减毒活疫苗佐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2 6 9例肾病综合征 (NS)小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4 0例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配合激素、雷公藤治疗 ;对照组 12 9例 ,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缓解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及复发率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麻疹减毒活疫苗佐治小儿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近年军队成人麻疹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确诊为麻疹的患者资料,按发病住院时间顺序编号,并设计统一的登记调查表。分析内容包括一般信息、症状体征、诊断、相关检查结果、并发症、治疗、住院时间。结果42例军队成人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2-6月,症状为发热、皮疹、畏光流泪、口腔黏膜Koplik斑等。27例(64.3%)患者出现并发症,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23.8%)、肝脏损害(21.4%)、肾脏损害(16.7%)、消化道症状(12.3%)、肺部感染(4.8%)、心肌损害(2.4%)为主。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8 d。结论军队成人麻疹发病主要以春季为主,中毒症状重,并发症多,需加强防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近年来麻疹临床及流行特点,探讨小儿麻疹防治新思路,以有效预防和早期控制麻疹的发生。方法对我院儿科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10个月间住院并诊断为麻疹的78例患儿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及治疗转归分析。结果发病高峰在春季,尤其是3月份,流行时间长,8个月以下未到初免婴儿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主要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预后好。结论为控制麻疹发病的上升趋势,疫苗接种月龄应提前,流行病期间婴幼儿应加强被动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002-2004年天津市流行的麻疹病毒株基因型别。方法:采用B95a细胞培养法分离麻疹病毒(MV),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分离出的MVN基因C端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确定我市流行的MV型别,构建种系发育树,进行遗传距离、基因变异分析。结果:天津市2002-2004年分离到的16株MV经RT—PCR和序列分析后显示均为H1基因型,亚型分析1株为H1b亚型,15株为H1a亚型。结论:我市分离出的MV均为H1型,其中又以H1a占绝对优势,提示H1a型为我市的优势流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