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提高对无痛性黄疸的病因诊断 ,我们对本院应用丹麦金豹 2 0 0 2实时超声诊断并有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的 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 998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应用实时超声诊断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无痛性梗阻性黄疸共 60例 ,男 41例 ,女 1 9例 ;年龄 2 8~80岁。其中胰头癌 1 8例 ,胆管癌 7例 ,壶腹癌 1 0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4例 ,胆总管结石 2 1例。1 .2 方法 仪器为丹麦金豹 2 0 0 2实时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 3.5 MHz(凸阵 )。患者禁饮食 8~ 1 2 h时 ,取仰卧位常规检查肝胆、胰腺及胆管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方法:用PHILIPS 60/TX全身CT机对腹部常规和增强扫描,对55例低位梗阻黄疸病因进行分析。结果:CT图象共显示55例低位梗阻性黄疸病例,其中,胰头癌23例,胆总管结石25例,壶腹部癌2例,胆总管囊肿1例,慢性胰腺炎2例,胰头部转移痞2例。结论:CT对低位梗阻性黄疸定位准确,定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45例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良性1例,恶性44例。术前B超检查,经手术病理对照,客观分析超声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45例为我院1985年8月~1999年9月住院病人。男26例,女19例。年龄25~76岁,50岁以上31例,40岁以下4例。胆管癌13例(其中肝门胆管癌6例,中段癌1例,下段癌6例,合并周围浸润及腹腔广泛转移2例,胰头转移1例);壶腹癌4例(其中胆总管下端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壶腹癌1例);胆囊癌8例(其中胆囊颈癌1例,合并胆管癌2例,肝门侵犯及肝转移3例,胰头转移2例);胰、头癌1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肠吻合术残端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瘤1例。临床表现无痛性黄疸16例,其中轻度1例。腹痛伴黄疸29例。黄疸1周~半年,多伴有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4.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前减黄与Ⅱ期手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晓东  康维明 《中国医刊》2002,37(12):14-16
恶性梗阻性黄疸系指由恶性肿瘤直接浸润或压迫肝外胆道所致的胆汁排出阻碍 ,根据其阻塞部位一般可分为低位胆道梗阻及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梗阻指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 ,通常包括胰头癌、胆总管下端癌及壶腹癌等 ,其经典手术治疗方法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高位胆道梗阻主要指高位胆管癌 ,即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胆道梗阻 ,通常手术方法为胆管癌切除 (肝脏部分切除 )及胆管空肠吻合术 (肝肠吻合术 )。源于胆总管中段的胆管癌 ,早期可行胆总管局部切除、直接吻合 ,晚期则可根据其浸润部位 ,采取高位或低位胆道梗阻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恶…  相似文献   

5.
6.
17例肝外梗阻性黄疸的B超诊断分析李静,李君,李艳罗(包钢卫生处,包头014010,包钢医院)B型超声检查对黄疽的鉴别诊断,尤其对有无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以及便阻性质的确定,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本文对17例肝外梗阻性黄疽超声显象检查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  相似文献   

7.
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方法。壶腹周围癌包括: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创立世界上第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者是美国AllenOldfatherwhipple医生。他在纽约长老会医院(preshyte...  相似文献   

8.
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疽是指因恶性肿瘤压迫或侵及胆道系统的肝门部、胆总管中段,胆总管下段及壶腹部所致的肝外胆道梗阻之黄疸。能导致肝外恶性梗阻黄疽的恶性肿瘤很多,常见的有原发性胰头癌、肝外胆管癌及壶腹部癌;少见的有胆囊癌和胃肠道转移癌。  相似文献   

9.
恶性梗阻性黄疸实验模型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SD大鼠肝癌侵袭胆管所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Walker-256瘤株近肝门部肝实质内接种,致高位胆管浸润转移造成狭窄,引起梗阻性黄疸。结果 本实验模型所致梗阻性黄疸表现及肝功能变化为慢性渐过性发展过程,病理切片光镜检查显示肝脏、胆管有癌细胞浸润和转移,同时肝内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表现。结论 此实验模型稳定、可重复、成功率为73.3%,其梗阻性黄疸表现特点与临床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症状极其相似,对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晚期恶性胆道梗阻,如不能手术切除肿瘤,胆道持续梗阻,引起严重肝肾损害,凝血功能障碍等,不及时行胆道引流,则加快病人死亡。如能行胆道引流,则会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而对于晚期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病人来说,多数病人已同时并发胃肠道梗阻或虽未梗阻但已侵犯十二指肠壁,在术后近期有可能发生胃肠道梗阻。对此类病人,须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CT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2 3例 ,包括胆管癌 10例 ,胰头癌 7例 ,壶腹部癌 5例 ,胆囊癌 1例 ,胆囊癌并发胆管癌 1例。结果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 CT征象包括“软藤征”,“截断征”,软组织肿块影 ,“双管征”,淋巴结肿大及腹水。征象越多则定性越可靠。结论 :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准确 ,但在具体病因确定上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良性肝外胆管畸形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按病理诊断,将18例肝外胆管畸形归类为胆总管囊肿(8例)、硬化性胆管炎(5例)、胆总管末段狭窄(3例)、胆总管壁异位胰腺(2例)。分别总结它们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随访效果。结果8例胆总管囊肿治愈7例;5例硬化性胆管炎中,4例经十二指肠乳头行胆管扩张和支架管双向引流后,腹胀、隐痛和持续性的黄疸明显减轻;3例胆总管末段狭窄手术切除后,重建具有抗逆行性感染作用的胆肠内引流,效果良好;2例胆总管壁异位胰腺连同胆总管壁切除后,分别行胆管成形、十二指肠浆肌瓣带蒂转移修补缺损和“T”管外引流,术后腹痛、黄疸和胆道出血自止。结论良性肝外胆管畸形所致梗阻性黄疸必须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胆总管未段狭窄和胆总管壁异位胰腺必须行手术切除。硬化性胆管炎在寻找或切开硬化胆管有困难时,可经十二指肠乳头进行扩张和置入支架管双向引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Obstructive jaundice (O J) is classified as extrahepatic OJ or intrahepatic OJ. Extrahepatic OJ is attributed to a variety of intricate etiological factors. Research has begun with Chinese medicine (CM), which can be used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for extrahepatic OJ. Particular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single CM herb and relevant extracts. The roles of single CM or their extracts during adjunctive therapy for extrahepatic OJ have been described briefly,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effects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relevant herbal medicines.  相似文献   

14.
薛扬 《中外医疗》2011,30(25):162-163
目的对比探讨B超、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阻塞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认的5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B超、CT与MRCP资料,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58例阻塞性黄疸中,单纯B超、CT或MRCP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3.4%、48.2%和63.7%,而联合应用B超、CT及MRCP诊断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正确率则高达84.4%。结论联合应用3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定性诊断阻塞性黄疸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使用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效果。方法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8例,其中:48例在X线介导下行PTCD,同期30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内引流术。观察两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TCD组48例均穿刺成功,两组病例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TCD组在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近期并发症方面,优于胆肠吻合术组。结论 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6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30例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待黄疸缓解后择期再行经皮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单纯经皮动脉灌注化疗术(TAI),35例只行PTBD/PTBS,比较其生存期和生存率。结果:两组病人生存期、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采用双介入法治疗,在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4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验组)和81例无黄疸的胆系疾病患者(对照组)围手术期外周血的内毒素(ET)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①术前E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术后10~12d夹闭T/Y管后ET阳性率明显低于术前和夹管前(P<0.001);③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的患者ET阳性率明显高于无ACST的患者(P<0.001);术前口服胆盐的患者ET阳性率则显著低于未口服胆盐者(P<0.001).作者认为,本组梗阻性黄疸患者中出现的肾功能障碍、胃肠道出血以及2例患者的死亡,至少部分地与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934-2935
我院2002年10月至2006年4月检出的5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全部经手术及其它检查证实。其中肝内阻塞性黄疸8例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4例;妊娠特发性黄疸1例;胆汁性肝硬化2例:阻塞性黄疽型肝癌1例。肝外阻塞性黄疸48例包括先天性胆总管曩状扩张症3例;胆总管结石31例;胰头癌6例;肝外胆管癌4例;壶腹周嗣癌2例;壶腹周围癌伴胆总管末端结石1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1例。现将以上病例回顾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炎症介质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 1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 ( OJ组 )为研究对象 ,15例无黄疸的肝胆外科患者作为对照 ,动态观察 OJ患者减黄手术前后血内毒素 ( L PS)、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内皮素 ( ET)、白细胞介素 - 6 ( IL - 6 )、白细胞介素 - 8( IL - 8)、尿白蛋白 ( UAL B)、尿视黄醇 ( U RBP)、尿转铁蛋白 ( U TFR)的变化。结果  OJ组手术前后炎症介质 L PS、TNF-α、ET、IL - 6、IL - 8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同时AL B、RBP、TFR亦明显升高 ,且变化与炎症介质一致。结论  OJ时炎症介质可能是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实验动物胆管损伤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用止血钳钳夹胆总管造成实验兔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梗阻后3~30d测定血清胆红素(TBIL、DBIL)和胆汁酸(BA),并取胆管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另取14d胆管组胆作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胆道梗阻7d,实验组TBIL、DBIL、BA分别为(31.1±16.9)μmol/L、(16.70±9.20)μmol/L和(61.5±24.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5.9±1.5)μmol/L、(1.60±0.58)μmol/L和(21.1±1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d内,实验组逐渐升高。胆管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胆道梗阻3~30d实验组均发生胆管损伤性炎症,造成胆管阻塞;30d时胆管损伤有所恢复。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胆道梗阻14d,胆管各层细胞胞核、细胞器均有明显损伤性改变。结论外力性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时胆管组织细胞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